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恭王府及花園

恭親王府一般指本詞條

恭王府及花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前海西沿、什剎海南岸,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慶王永璘的宅邸。清鹹豐元年(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及花園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谷牧和李嵐清等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歷28年完成,成為完全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

王府占地約6萬平方米,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其花園位於王府後,又名萃錦園,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據考證是在明代舊園上重修的。全園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園區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

王府中路主要為銀安殿嘉樂堂,主為祭祀之用;東路主要為多福軒和樂道堂,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訢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緻,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錫晉齋即為恭王府“楠木殿”,殿內雕刻皆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府邸最深處建有兩層的後罩樓,又稱藏寶樓,其後牆一共有44個什錦窗,相傳和珅可以根據窗戶的形狀,來對應寶物的種類。園區內“西洋門”、“福字碑”、“大戲樓”合稱恭王府三絕。府內滿園“福”字。多達一萬多個,與康熙“福字碑”共同組建恭王府“福”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恭王府及花園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 開放時間:旺季:8:00——17:00;淡季:9:00——16:00
  • 景點級別:AAAAA級
  • 門票價格:40元(系列游服務門票:70元)
  • 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含花園2.8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福字碑、蝠廳、西洋門、大戲樓錫晉齋、後罩樓
  • 文物等級: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文物編號:2-0040-3-025   
歷史沿革,清朝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保護措施,建築特點,選址,結構,特點,主要建築,王府部分,花園部分,研究價值,歷史文化,景區文化,相關人物,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

  • 和孝公主府(和珅宅)時期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二十日,乾隆將和珅兒子豐紳殷德指為和孝公主(十公主)額駙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乾隆下旨“所有李侍堯入官中一所房屋著賞跨拔拳給和珅作為十公主府第”。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建造此府,用時至少超過四年。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1790年1月),和孝公主(十公主)下嫁豐紳殷德,正式入住此府。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獲罪賜死抄家,宅邸賜予慶王永璘,和孝公主奉旨遷出。
恭王府及花園
和孝公主府(和珅宅)時期復原圖
  • 慶王府時期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慶郡王永璘得到和珅宅邸,宅邸開始稱為“慶王府”。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慶親王永璘病逝故屑棕,其爵位由三子綿慜繼承,降襲郡王,成為慶王府的第二位主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綿慜病逝,郡王爵位由儀親王永璇之孫、綿志之子奕彩繼承,是慶王府的第三位主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奕彩被爆出在其母喪服期間納妾生子,後又查出奕彩向宗人府書辦賄賂三千錢,奕彩被革爵,退回本支。永璘五子綿悌革不入八分鎮國公爵位,降一級授鎮國將軍,承襲永璘祀事,是為慶王府的第四位主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綿悌病死,無嗣,其弟綿性之子奕劻承嗣綿悌,降襲輔國將軍,成為慶王府的第五位主人。奕劻承襲不久,即奉旨遷到府第西側不遠的琦善舊宅。
道光三十年棵腿灑(1850年),奕訢奉催嬸旨分府,獲賜原慶王永璘舊第、輔國將軍奕劻府。
  • 恭王府時期
鹹豐二年四月(1852年6月),奕訢正式移居此府,府名史稱恭王府。
在奕訢住進來半年後,鹹豐二年十月二十三日(1852年12月4日),鹹豐皇帝陪著奕訢的母親皇貴太妃駕臨恭王府,鹹豐皇帝還為奕訢府第的殿堂題寫了多福軒、葆光室匾額。同治初年,奕訢還重新對府邸後花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並命名“朗潤園”。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1898年5月29日),奕訢在恭王府病逝。奕訢之孫溥偉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承襲恭親王爵位。
恭王府及花園
1850年恭王府時期復原圖

民國時期

1912年1月,溥偉從恭王府出逃。2月清帝退位,恭王府第一次成為王公可以隨意處置的私產。
1924年,隱居西山的溥偉之弟溥儒、溥僡及母回到恭王府花園居住。
1936年,溥偉病逝後,包士傑於1937年向北平地方法院起訴,法院將恭王府進行拍賣,被輔仁大學買去。溥儒於1938年初離開恭王府。
1937年,受聖言會委託,聖言會牧師張維篤出面,以19.9萬元依法購得恭王府位於地安門外三座橋路格企她,東至府夾道、南至什剎河,西至什剎海河,北至西煤廠街的房屋五百六十九間,廊六十間,以及花園地畝,合計四十九畝三分產權,用於輔仁大學添辦女院。
1939年9月幾辯多愚,輔仁大學開始大範圍招收女生,恭王府隨改稱輔仁女院,女院由聖神修女會管理。
恭王府及花園
2008年前後恭王府衛星圖及平面圖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保護王府等古代建築的重要性,自然也沒有注意到恭王府的保護問題。提出保護恭王府,周恩來是第一人。
1952年,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恭王府成為師大女院。
1956年~1964年,恭王府府邸部分先後被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家院校機構占領使用。
1962年,周恩來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市有關部門撥款重修恭王府。此後,北京市有關部門制訂了保護恭王府的方案,並撥出款項重修恭王府。就在那次重修時,考古人員在王府花園的秘雲洞內意外發現了失蹤的福字碑。
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病重期間,委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同志辦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圖書館;修琉璃廠文化街;對社會全面開放恭王府。
恭王府及花園
恭王府發展脈絡時間軸

保護措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為被8家單位割據、數百住戶聚居的大雜院,有200餘住戶。要修復恭王府,首要任務是搬遷。在周恩來谷牧李嵐清三代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歷28年完成。
1978年,谷牧召開會議,將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市的領導找去,確定要落實好周總理的遺願。
1981年,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召開會議,形成了《關於恭王府住戶搬遷情況的報告》。由此,恭王府得到重點保護和維修。
1982年,恭王府及花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春節前後,修建隊向文化部提交了恭王府調研報告,提出了後花園24景的修複方案。2月13日,在修復恭王府、改建琉璃廠的匯報會上,谷牧為恭王府搬遷定下了基調:誰的孩子誰抱走。3月,文化部提交《關於恭王府修復工程的請示報告》,提出了“接一間、管一間、修一間棕籃全狼”的修複方案,並建議成立恭王府修復管理委員會。
1986年,基本完成了北京市冷風機廠、公安部的居民住戶、國管局幼稚園等的搬遷工作。1987年,成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處。
1988年8月17日,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
1989年,李瑞環到恭王府視察。為了能讓恭王府花園在來年的亞運會期間成為接待定點單位,經他批示,從亞運會的預算里批了150萬的專項經費給文化部。趕在1990年亞運會開幕之前,恭王府後花園的修繕工程終於全部完成。
200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完成搬遷。2003年,中國文聯完成搬遷。2003年,文管處升格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2006年11月23日,隨著占用北京恭王府府邸的最後一家單位——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懸掛在恭王府府邸近50年的校牌摘下,並移交占用房屋及管理權,至此,恭王府府邸騰退工作圓滿結束。
2007年,中編辦批覆成立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
2008年8月20日,大修後的恭王府府邸對外開放。
2012年,恭王府及花園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恭王府及花園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8年,恭王府及花園冠名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建築特點

選址

恭王府在選址上頗為講究。傳說,北京有兩條龍脈,一條是土龍,指北京城的中軸線,可這中軸線上的建築一般只能供皇帝使用;另一條是水龍,指什剎海後海北海所連成的一條線。相比於土龍脈,在水龍脈上建設監管較少,且其形狀也不易讓人看出,這就讓和珅鑽了空子。恭王府不僅位於北京城的水龍脈上,還恰恰處於這個水龍的“龍腹之穴”。在風水學中認為,水就是財,而水龍之腹恰恰就是匯集了財富的地方。所以,這獨一無二的選址,使得恭王府成為了北京城最有“財氣”的地方。
恭王府及花園
恭王府位置示意圖

結構

恭王府占地約3.1萬平方米,王府的建築,可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
府邸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築,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餘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府邸建築為乾隆時期最高規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
王府後面環抱著長160餘米的通脊二層後罩樓,樓後即花園部分。花園名為萃錦園,園內建築也形成中東西三路,園中散置了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由於恭王府及花園風景幽深,因此一向傳聞認為這裡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
從整體樣式雷圖中可以看到當年有內檐裝修的建築多達二十餘處,而且具有多種類型,如太師壁、寶座床、碧紗櫥、祭灶、萬字炕幾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門、仙樓、書閣、多寶格、順山炕、前、後檐炕等。
恭王府及花園
恭王府旅遊導覽圖

特點

恭王府幾座主要廳堂的內檐裝修是多寶格、隔斷,還有仙樓、神殿帶毗盧帽的祭灶等裝修也與宮廷中別無二致。並有室內假山水池,裝修成室內小園林。
恭王府內各廳堂的空間根據使用功能劃分,格局多樣,其主要廳堂既有開敞式大空間,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間,既有對稱式的,也有非對稱式的,還有可以靈活組合的。有的適合接待高級賓客,有的用於薩滿教的祭祀活動,有的適合起居生活,有的作為寢息,不同的空間需求各得其所。
從恭王府的裝修遺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異常講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細小的截面,雕刻花紋起伏,而且使用圓形或曲線拼出各種花格,只有在精細的加工之基礎上才能完成,施工難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遺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內檐裝修,絕大部分已經無存。
恭王府及花園
錫晉齋(楠木殿)內景

主要建築

王府部分

恭王府及花園
銀安殿
俗稱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最初的銀安殿連同東西配殿在內的整個院落於民國十年(1921年)元宵節夜因燒香失火被毀,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恭王府及花園
和珅時期之建築。仍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
恭王府及花園
後罩樓
又稱藏寶樓,位於府邸和花園的銜接處,長180多米,是國內王府類建築中最長的樓,為恭王府“三絕一寶”中的“寶”。後罩樓內有“99間半房子”,當年和珅在設計修建這座藏寶樓的時候,參考的就是紫禁城9999間半房子的尾數。
後罩樓的後牆一共有44個什錦窗,每個什錦窗的圖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這么多的什錦窗,是因為當時和珅的藏寶數量數不勝數。這樣一來,和珅在進去取寶物時,就可以根據窗戶的形狀,來對應寶物的種類。
參考資料:
恭王府及花園
葆光室
位於府邸西路,在和珅與慶王時期為客廳,在恭親王時期,是秘密客廳,接待王爺至親所用。“葆光室”的匾額為鹹豐帝臨幸恭王府時,御題給恭親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長。“葆光”一詞源於《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鹹豐皇帝之意是讓奕訢收斂其光,暗含著告誡之意。恭親王奕訢為此撰寫了一篇《葆光室銘》,表示明白鹹豐的意思。
恭王府及花園
錫晉齋(楠木殿)
府邸西路最後一進院落,在和珅時稱為“嘉樂堂”、在慶王和恭親王時稱為“慶宜堂”。直到小恭王溥偉時,因齋記憶體有晉代大文人陸機手書的《平復貼》珍品,方改稱為“錫晉齋”。
錫晉齋,也就是和珅時期的嘉樂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絲楠木的室內裝潢,用料考究,耗資巨大。名貴的金絲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藝精美絕倫,這樣的奢華裝飾與故宮寧壽宮類似。地面金磚是一種名貴的火山岩,經過打磨,呈現出金黃色花紋,配合金絲楠的精雕細琢,顯得滿目華麗。
參考資料:
恭王府及花園
多福軒
此院俗稱“藤蘿院”,恭親王時期稱之謂“多福軒”,是王府的穿堂客廳,主要用於主人日常接待來客、親友或前來回稟公事的下屬,兼用作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
“多福軒”此匾為鹹豐皇帝所題。意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內正中懸掛“同德延禧”匾額,意在告誡主人:你與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壽綿長)。殿內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懸掛福壽字匾,這些福壽字均寫於紅色方紙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擺放,一福一壽成對製成匾額。
多福軒是恭王府東路中重要的建築物。
恭王府及花園
樂道堂
位於府邸東路第四進院落,清代按照以東為尊的習俗,宅院裡最主要的人物住在東路,恭親王奕訢以此為起居處後,改名“樂道堂”,並自稱“樂道堂主人”。“樂道堂”原名為道光皇帝親筆,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圓明園阿哥所時所題,奕訢為銘記父親,將自己在阿哥所、海淀舊居、恭王府的居處、陵寢的正堂均命名為“樂道堂”,道光皇帝題匾懸掛在陵寢正堂,其餘處是複製的匾額。
2005年修繕時,在樂道堂北卷正樑上發現了貼金鳳凰捧牡丹的彩畫。主圖案為兩隻展翅的金鳳凰簇擁著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周圍環繞著五彩祥雲,兩側襯托圖案的均以牡丹、金鳳、祥云為題材,一派富貴堂皇。
參考資料:

花園部分

恭王府及花園
西洋門
位於花園中路最南端,是花園的正門,稱“靜含太古”,為奕訢所建。門由漢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圓明園中大法海園門所建,西洋拱式風格。門額外刻“靜含太古”,內刻“秀挹恆春”,西洋門也是園內唯一的西式建築,可以體現出主人希望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和技術來挽救清朝統治之意。這也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另兩絕是大戲樓和後罩樓。
恭王府及花園
獨樂峰
位於西洋門北部,是高約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賞石,有點綴園林,不使園內美色盡覽之功效。園林專家認為它可同時起到影壁和屏風的作用。石之命名“獨樂峰”,或許套用司馬光“獨樂園”之意。“獨樂峰”由於多年風化已經形成一種自然美,像軟水漩渦,像淡雲舒捲,古樸典雅而又富有詩情畫意。
恭王府及花園
蝠池
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種植榆樹,每年春末,榆錢紛落蝠池。“福”和“財”共佑主人吉祥富貴。
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經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數幾個獲此殊榮的王府之一。這個用青石圍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舊名為“蝠河”,後稱“蝠池”,又因形狀像元寶,也稱元寶池。水池的周圍種滿了榆樹,每到春夏之交,榆莢飄落,狀似銅錢的“榆錢兒”落滿蝠池,諧音“福錢”滿盈,寓意是福貴雙全。
恭王府及花園
安善堂
一座宏偉莊重的五開間廳堂,也是萃錦園中路最主要的建築。其前出抱廈,後帶平台,兩側有遊廊通向東西兩廡。它在園中蝠池、邀月台、水榭、大戲樓等建築的簇擁下,顯得富貴堂皇,景致優美。這裡原是主人遊園時吟詩、作畫的地方,也曾是恭親王奕訢宴請重要賓客的處所。
恭王府及花園
滴翠岩
安善堂”北有一座假山,名叫滴翠岩。藏有康熙福字碑的秘雲洞,就位於“滴翠岩”中心腹部。假山頂是整個花園的制高點,頂上的建築叫“綠天小隱”;建築前面的平台為“邀月台”,是賞月的地方。
滴翠岩為一座由太湖石疊成的寶嵦,為恭王府花園所獨有。東西各有一條通向假山頂的曲徑小道,小道頂端各臥有一帶孔的水缸。僕人把水蓄入缸內,夏、秋高溫潮濕,石壁間便生出翠綠的苔蘚,石黃苔綠,黃綠相間,蒼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長方形小池中有三組疊石,意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島。
恭王府及花園
福字碑
位於秘雲洞內,是由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筆刻成。這塊碑石長7.9米,貫穿整座假山。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擺成的中國象棋棋盤,方方正正,清晰可見。
康熙帝很少題字,所以此“福”字極其珍貴。而且此福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構思巧妙,堪稱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及花園
蝠廳
又稱蝠殿、蝠房子,位於花園中路最北端。建築正廳五間,前後出抱廈三間。兩側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變,如蝙蝠兩翼。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
其建築彩繪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筆一筆畫上的。該建築的造型和彩畫被譽為“古建築中只此一例”,在花園主山和府牆的蔽護下,幽靜而秀美,恭親王奕訢經常在此和大臣們謀劃軍國大事。這裡也是個消夏納涼的好地方。後成為恭親王之孫、著名書法家溥儒(溥心畬)的書房。
恭王府及花園
邀月台
邀月台是恭王府花園中的最高點。兩側的上山路在最下面有兩級台階,再往上都是沒有台階的斜廊。走的時候,遊客要一步跨過這兩級台階,這其中是另有道理的。傳說古時候人們把台階看做是坎坷,和珅希望自己在跨過早年的艱辛後,能夠一生再也沒有那么多的坎坷,仕途順利,所以修建了這條“平步青雲路”。上下“邀月台”走升官發財路是很有講究的:要使勁地跨過兩級“坎坷”,然後平步青雲的一直走到山頂,不能從另一邊往下走,而只能從旁邊的小路下山才不會壞了運氣。
邀月台是全園的最高處,居高俯覽園中,美景盡收眼底。台上三間小室,名“綠天小隱”,現稱“福神廟”。每年中秋節,在此擺上點心、水果,是主人與家人或親朋好友共同賞月的好地方。
恭王府及花園
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年),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這座戲樓是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其建築形式採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據說整個大戲樓雖為磚木結構建築卻沒有用一根鐵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戲樓的聲音效果。大戲樓為了保證聲音逼真,將戲台底下掏空後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藉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
恭王府及花園
蓺蔬圃
“沁秋亭”東為“蓺蔬圃”,即王府的菜園。園主人在種植雜蔬之時,體會天地生機、農耕野趣。
恭王府及花園
竹子院
與“蓺蔬圃”一街之隔的正北部是一套清幽雅致的院落。恭王府三絕之一的大戲樓就坐落在院中央。穿過垂花門進入第一進院落——竹子院。院東側的雅舍名為“香雪塢”,是恭親王的福晉、側福晉們遊園觀戲的小憩之處。據說嫡福晉十分喜歡搖曳的翠竹,所以小院四角種的都是竹子。
恭王府及花園
沁秋亭(流杯亭)
是主人在初春、盛夏、深秋時節邀文人雅士們飲酒作詩的地方,又名流杯亭,取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修禊賞樂”之意。
沁秋亭的看點是亭內奇趣的“曲水流觴”——亭後假山中老井的水流入小亭內蜿蜒的溝渠。
亭內彩繪有二十四孝、白蛇傳等故事。
恭王府及花園
方塘水榭
恭王府花園西路的主要景觀,由面積約200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組成,山中鑿泉引水,自池塘三個不同方位的石刻龍頭流入池內。
參考資料:

研究價值

恭王府及花園集西洋建築和古典園林風格於一體,布局緊湊自然,府邸富麗堂皇,齋室軒院園內散置,為北京保存完整的典型王府之一。學者侯仁之曾嘆之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歷史文化

景區文化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極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恭王府花園裡的水,為王府花園增添了勃勃生機。
西路的方塘,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是王府花園裡最大的水域。有亭翼然立於湖心之中,雕樑畫棟,滿繪彩畫,船型的木橋與岸邊相接。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與大如華蓋的翠綠的荷葉交相輝映。戲水的白鵝,時時躍出水面的金魚,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此情此景,令人恍若置身於仙境之中。
中路的蝠池,形似蝙蝠,汪汪一碧。春天到來的時候,池子周邊的榆樹結滿成串的“榆錢”,紛紛落入水中。這蝙蝠的“蝠”和榆樹的“榆”合起來,就是“富裕”的諧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園中得到了靈活充分的運用。
中路的滴翠岩也是一處因水而存的景觀。其位置在邀月台的前方,是一排錯落有致的太湖石。在這些石頭中間有一塊圓形的太湖石,兩邊各有一條蜿蜒的龍。兩個龍頭下方各隱藏著一口水缸,缸身上密布著許多小孔。每逢夏秋兩季,缸里蓄滿了水,水順著小孔往下滲,沿著太湖石的縫隙滴落到山下的方形水池裡。在水的滋潤下,山石的表層長滿了綠蘚青苔,故此名曰“滴翠岩”。
東路的流杯亭更是淵源有自,它是根據“曲水流觴”的典故而建的微型景觀。“曲水流觴”之俗,相傳很早就出現了。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迴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製的酒杯(多是質地很輕的漆器)置於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流水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文人除了飲酒,還得賦詩一首。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觴的聚會,當屬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在浙江山陰(今紹興)蘭亭的那次宴集,人們既要喝漂流到自己面前的那杯酒,還要當場作詩一首,如果作不出詩,就要罰酒三杯。所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些吟詠之作被編成《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想當年,王府主人與達官顯貴、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候,大家圍坐一起,飲酒作詩該是多么快意的事啊。觀眾站在東西方向看,渠道曲回彎轉,像一個篆體的“水”字;而從南北方向看,又像一個“壽”字,所以這個亭子又叫“水壽亭”,取的是“壽如長流水”的意思。
恭王府建築物的窗欞上、彩畫上,展翅飛翔的蝙蝠的圖案隨處可見。別看蝙蝠模樣不濟,但因“蝠”與幸福的“福”諧音,而寓意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取諧音寄託美好希望者甚多,如鹿寓意“祿”、猴寓意“侯”等等。
恭王府府邸里更有一處重要殿堂名為“多福軒”。說起此建築,還有一段小插曲呢。開始修復多福軒的時候,曾有專家認為,多福軒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室內牆上貼滿了福字。但後來恭王府管理中心經過多方查尋,找到了輔仁大學1940年年刊上登載的多福軒照片(時為女院圖書館),發現多福軒殿堂正中有屏門,屏門上方和兩側有匾額、對聯,牆上掛著十餘塊有“福壽”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滿屋貼“福”字。老照片為多福軒恢復原狀陳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如今您徜徉在多福軒里,可以細細觀賞不同皇帝在不同時間賜給恭王府的多塊福壽大匾的神韻。
恭王府花園前後分別有形似蝙蝠的福池、蝠廳遙相呼應,中間密雲洞裡更有康熙大帝御筆親題的福字碑。該福字被解析為多子、多才、多福、多壽、多田,可謂匯聚封建社會裡的各種福氣而有“天下第一福”的美譽。
恭王府及花園
“天下第一福”拆解

相關人物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詳情參見詞條:和珅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奕訢於鹹豐三年(1853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詳情參見詞條:愛新覺羅·奕訢

旅遊信息

恭王府及花園
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交通
公交:13、42、107、111、118、810、850等車可達。
捷運:北京捷運六號線北海北站,B口出站

遊覽路線
一小時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
1小時遊玩路線
二小時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
2小時遊玩路線
半天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
半天遊玩路線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1898年5月29日),奕訢在恭王府病逝。奕訢之孫溥偉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承襲恭親王爵位。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1850年恭王府時期復原圖

民國時期

1912年1月,溥偉從恭王府出逃。2月清帝退位,恭王府第一次成為王公可以隨意處置的私產。
1924年,隱居西山的溥偉之弟溥儒、溥僡及母回到恭王府花園居住。
1936年,溥偉病逝後,包士傑於1937年向北平地方法院起訴,法院將恭王府進行拍賣,被輔仁大學買去。溥儒於1938年初離開恭王府。
1937年,受聖言會委託,聖言會牧師張維篤出面,以19.9萬元依法購得恭王府位於地安門外三座橋路,東至府夾道、南至什剎河,西至什剎海河,北至西煤廠街的房屋五百六十九間,廊六十間,以及花園地畝,合計四十九畝三分產權,用於輔仁大學添辦女院。
1939年9月,輔仁大學開始大範圍招收女生,恭王府隨改稱輔仁女院,女院由聖神修女會管理。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2008年前後恭王府衛星圖及平面圖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保護王府等古代建築的重要性,自然也沒有注意到恭王府的保護問題。提出保護恭王府,周恩來是第一人。
1952年,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恭王府成為師大女院。
1956年~1964年,恭王府府邸部分先後被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家院校機構占領使用。
1962年,周恩來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市有關部門撥款重修恭王府。此後,北京市有關部門制訂了保護恭王府的方案,並撥出款項重修恭王府。就在那次重修時,考古人員在王府花園的秘雲洞內意外發現了失蹤的福字碑。
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病重期間,委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同志辦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圖書館;修琉璃廠文化街;對社會全面開放恭王府。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恭王府發展脈絡時間軸

保護措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為被8家單位割據、數百住戶聚居的大雜院,有200餘住戶。要修復恭王府,首要任務是搬遷。在周恩來谷牧李嵐清三代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歷28年完成。
1978年,谷牧召開會議,將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市的領導找去,確定要落實好周總理的遺願。
1981年,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召開會議,形成了《關於恭王府住戶搬遷情況的報告》。由此,恭王府得到重點保護和維修。
1982年,恭王府及花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春節前後,修建隊向文化部提交了恭王府調研報告,提出了後花園24景的修複方案。2月13日,在修復恭王府、改建琉璃廠的匯報會上,谷牧為恭王府搬遷定下了基調:誰的孩子誰抱走。3月,文化部提交《關於恭王府修復工程的請示報告》,提出了“接一間、管一間、修一間”的修複方案,並建議成立恭王府修復管理委員會。
1986年,基本完成了北京市冷風機廠、公安部的居民住戶、國管局幼稚園等的搬遷工作。1987年,成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處。
1988年8月17日,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
1989年,李瑞環到恭王府視察。為了能讓恭王府花園在來年的亞運會期間成為接待定點單位,經他批示,從亞運會的預算里批了150萬的專項經費給文化部。趕在1990年亞運會開幕之前,恭王府後花園的修繕工程終於全部完成。
200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完成搬遷。2003年,中國文聯完成搬遷。2003年,文管處升格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2006年11月23日,隨著占用北京恭王府府邸的最後一家單位——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懸掛在恭王府府邸近50年的校牌摘下,並移交占用房屋及管理權,至此,恭王府府邸騰退工作圓滿結束。
2007年,中編辦批覆成立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
2008年8月20日,大修後的恭王府府邸對外開放。
2012年,恭王府及花園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恭王府及花園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8年,恭王府及花園冠名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建築特點

選址

恭王府在選址上頗為講究。傳說,北京有兩條龍脈,一條是土龍,指北京城的中軸線,可這中軸線上的建築一般只能供皇帝使用;另一條是水龍,指什剎海後海北海所連成的一條線。相比於土龍脈,在水龍脈上建設監管較少,且其形狀也不易讓人看出,這就讓和珅鑽了空子。恭王府不僅位於北京城的水龍脈上,還恰恰處於這個水龍的“龍腹之穴”。在風水學中認為,水就是財,而水龍之腹恰恰就是匯集了財富的地方。所以,這獨一無二的選址,使得恭王府成為了北京城最有“財氣”的地方。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恭王府位置示意圖

結構

恭王府占地約3.1萬平方米,王府的建築,可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
府邸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築,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餘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府邸建築為乾隆時期最高規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
王府後面環抱著長160餘米的通脊二層後罩樓,樓後即花園部分。花園名為萃錦園,園內建築也形成中東西三路,園中散置了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由於恭王府及花園風景幽深,因此一向傳聞認為這裡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
從整體樣式雷圖中可以看到當年有內檐裝修的建築多達二十餘處,而且具有多種類型,如太師壁、寶座床、碧紗櫥、祭灶、萬字炕幾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門、仙樓、書閣、多寶格、順山炕、前、後檐炕等。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恭王府旅遊導覽圖

特點

恭王府幾座主要廳堂的內檐裝修是多寶格、隔斷,還有仙樓、神殿帶毗盧帽的祭灶等裝修也與宮廷中別無二致。並有室內假山水池,裝修成室內小園林。
恭王府內各廳堂的空間根據使用功能劃分,格局多樣,其主要廳堂既有開敞式大空間,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間,既有對稱式的,也有非對稱式的,還有可以靈活組合的。有的適合接待高級賓客,有的用於薩滿教的祭祀活動,有的適合起居生活,有的作為寢息,不同的空間需求各得其所。
從恭王府的裝修遺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異常講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細小的截面,雕刻花紋起伏,而且使用圓形或曲線拼出各種花格,只有在精細的加工之基礎上才能完成,施工難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遺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內檐裝修,絕大部分已經無存。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錫晉齋(楠木殿)內景

主要建築

王府部分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銀安殿
俗稱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最初的銀安殿連同東西配殿在內的整個院落於民國十年(1921年)元宵節夜因燒香失火被毀,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和珅時期之建築。仍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後罩樓
又稱藏寶樓,位於府邸和花園的銜接處,長180多米,是國內王府類建築中最長的樓,為恭王府“三絕一寶”中的“寶”。後罩樓內有“99間半房子”,當年和珅在設計修建這座藏寶樓的時候,參考的就是紫禁城9999間半房子的尾數。
後罩樓的後牆一共有44個什錦窗,每個什錦窗的圖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這么多的什錦窗,是因為當時和珅的藏寶數量數不勝數。這樣一來,和珅在進去取寶物時,就可以根據窗戶的形狀,來對應寶物的種類。
參考資料: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葆光室
位於府邸西路,在和珅與慶王時期為客廳,在恭親王時期,是秘密客廳,接待王爺至親所用。“葆光室”的匾額為鹹豐帝臨幸恭王府時,御題給恭親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長。“葆光”一詞源於《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鹹豐皇帝之意是讓奕訢收斂其光,暗含著告誡之意。恭親王奕訢為此撰寫了一篇《葆光室銘》,表示明白鹹豐的意思。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錫晉齋(楠木殿)
府邸西路最後一進院落,在和珅時稱為“嘉樂堂”、在慶王和恭親王時稱為“慶宜堂”。直到小恭王溥偉時,因齋記憶體有晉代大文人陸機手書的《平復貼》珍品,方改稱為“錫晉齋”。
錫晉齋,也就是和珅時期的嘉樂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絲楠木的室內裝潢,用料考究,耗資巨大。名貴的金絲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藝精美絕倫,這樣的奢華裝飾與故宮寧壽宮類似。地面金磚是一種名貴的火山岩,經過打磨,呈現出金黃色花紋,配合金絲楠的精雕細琢,顯得滿目華麗。
參考資料: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多福軒
此院俗稱“藤蘿院”,恭親王時期稱之謂“多福軒”,是王府的穿堂客廳,主要用於主人日常接待來客、親友或前來回稟公事的下屬,兼用作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
“多福軒”此匾為鹹豐皇帝所題。意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內正中懸掛“同德延禧”匾額,意在告誡主人:你與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壽綿長)。殿內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懸掛福壽字匾,這些福壽字均寫於紅色方紙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擺放,一福一壽成對製成匾額。
多福軒是恭王府東路中重要的建築物。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樂道堂
位於府邸東路第四進院落,清代按照以東為尊的習俗,宅院裡最主要的人物住在東路,恭親王奕訢以此為起居處後,改名“樂道堂”,並自稱“樂道堂主人”。“樂道堂”原名為道光皇帝親筆,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圓明園阿哥所時所題,奕訢為銘記父親,將自己在阿哥所、海淀舊居、恭王府的居處、陵寢的正堂均命名為“樂道堂”,道光皇帝題匾懸掛在陵寢正堂,其餘處是複製的匾額。
2005年修繕時,在樂道堂北卷正樑上發現了貼金鳳凰捧牡丹的彩畫。主圖案為兩隻展翅的金鳳凰簇擁著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周圍環繞著五彩祥雲,兩側襯托圖案的均以牡丹、金鳳、祥云為題材,一派富貴堂皇。
參考資料:

花園部分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西洋門
位於花園中路最南端,是花園的正門,稱“靜含太古”,為奕訢所建。門由漢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圓明園中大法海園門所建,西洋拱式風格。門額外刻“靜含太古”,內刻“秀挹恆春”,西洋門也是園內唯一的西式建築,可以體現出主人希望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和技術來挽救清朝統治之意。這也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另兩絕是大戲樓和後罩樓。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獨樂峰
位於西洋門北部,是高約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賞石,有點綴園林,不使園內美色盡覽之功效。園林專家認為它可同時起到影壁和屏風的作用。石之命名“獨樂峰”,或許套用司馬光“獨樂園”之意。“獨樂峰”由於多年風化已經形成一種自然美,像軟水漩渦,像淡雲舒捲,古樸典雅而又富有詩情畫意。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蝠池
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種植榆樹,每年春末,榆錢紛落蝠池。“福”和“財”共佑主人吉祥富貴。
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經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數幾個獲此殊榮的王府之一。這個用青石圍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舊名為“蝠河”,後稱“蝠池”,又因形狀像元寶,也稱元寶池。水池的周圍種滿了榆樹,每到春夏之交,榆莢飄落,狀似銅錢的“榆錢兒”落滿蝠池,諧音“福錢”滿盈,寓意是福貴雙全。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安善堂
一座宏偉莊重的五開間廳堂,也是萃錦園中路最主要的建築。其前出抱廈,後帶平台,兩側有遊廊通向東西兩廡。它在園中蝠池、邀月台、水榭、大戲樓等建築的簇擁下,顯得富貴堂皇,景致優美。這裡原是主人遊園時吟詩、作畫的地方,也曾是恭親王奕訢宴請重要賓客的處所。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滴翠岩
安善堂”北有一座假山,名叫滴翠岩。藏有康熙福字碑的秘雲洞,就位於“滴翠岩”中心腹部。假山頂是整個花園的制高點,頂上的建築叫“綠天小隱”;建築前面的平台為“邀月台”,是賞月的地方。
滴翠岩為一座由太湖石疊成的寶嵦,為恭王府花園所獨有。東西各有一條通向假山頂的曲徑小道,小道頂端各臥有一帶孔的水缸。僕人把水蓄入缸內,夏、秋高溫潮濕,石壁間便生出翠綠的苔蘚,石黃苔綠,黃綠相間,蒼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長方形小池中有三組疊石,意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島。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福字碑
位於秘雲洞內,是由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筆刻成。這塊碑石長7.9米,貫穿整座假山。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擺成的中國象棋棋盤,方方正正,清晰可見。
康熙帝很少題字,所以此“福”字極其珍貴。而且此福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構思巧妙,堪稱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蝠廳
又稱蝠殿、蝠房子,位於花園中路最北端。建築正廳五間,前後出抱廈三間。兩側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變,如蝙蝠兩翼。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
其建築彩繪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筆一筆畫上的。該建築的造型和彩畫被譽為“古建築中只此一例”,在花園主山和府牆的蔽護下,幽靜而秀美,恭親王奕訢經常在此和大臣們謀劃軍國大事。這裡也是個消夏納涼的好地方。後成為恭親王之孫、著名書法家溥儒(溥心畬)的書房。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邀月台
邀月台是恭王府花園中的最高點。兩側的上山路在最下面有兩級台階,再往上都是沒有台階的斜廊。走的時候,遊客要一步跨過這兩級台階,這其中是另有道理的。傳說古時候人們把台階看做是坎坷,和珅希望自己在跨過早年的艱辛後,能夠一生再也沒有那么多的坎坷,仕途順利,所以修建了這條“平步青雲路”。上下“邀月台”走升官發財路是很有講究的:要使勁地跨過兩級“坎坷”,然後平步青雲的一直走到山頂,不能從另一邊往下走,而只能從旁邊的小路下山才不會壞了運氣。
邀月台是全園的最高處,居高俯覽園中,美景盡收眼底。台上三間小室,名“綠天小隱”,現稱“福神廟”。每年中秋節,在此擺上點心、水果,是主人與家人或親朋好友共同賞月的好地方。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年),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這座戲樓是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其建築形式採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據說整個大戲樓雖為磚木結構建築卻沒有用一根鐵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戲樓的聲音效果。大戲樓為了保證聲音逼真,將戲台底下掏空後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藉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蓺蔬圃
“沁秋亭”東為“蓺蔬圃”,即王府的菜園。園主人在種植雜蔬之時,體會天地生機、農耕野趣。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竹子院
與“蓺蔬圃”一街之隔的正北部是一套清幽雅致的院落。恭王府三絕之一的大戲樓就坐落在院中央。穿過垂花門進入第一進院落——竹子院。院東側的雅舍名為“香雪塢”,是恭親王的福晉、側福晉們遊園觀戲的小憩之處。據說嫡福晉十分喜歡搖曳的翠竹,所以小院四角種的都是竹子。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沁秋亭(流杯亭)
是主人在初春、盛夏、深秋時節邀文人雅士們飲酒作詩的地方,又名流杯亭,取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修禊賞樂”之意。
沁秋亭的看點是亭內奇趣的“曲水流觴”——亭後假山中老井的水流入小亭內蜿蜒的溝渠。
亭內彩繪有二十四孝、白蛇傳等故事。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方塘水榭
恭王府花園西路的主要景觀,由面積約200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組成,山中鑿泉引水,自池塘三個不同方位的石刻龍頭流入池內。
參考資料:

研究價值

恭王府及花園集西洋建築和古典園林風格於一體,布局緊湊自然,府邸富麗堂皇,齋室軒院園內散置,為北京保存完整的典型王府之一。學者侯仁之曾嘆之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歷史文化

景區文化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極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恭王府花園裡的水,為王府花園增添了勃勃生機。
西路的方塘,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是王府花園裡最大的水域。有亭翼然立於湖心之中,雕樑畫棟,滿繪彩畫,船型的木橋與岸邊相接。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與大如華蓋的翠綠的荷葉交相輝映。戲水的白鵝,時時躍出水面的金魚,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此情此景,令人恍若置身於仙境之中。
中路的蝠池,形似蝙蝠,汪汪一碧。春天到來的時候,池子周邊的榆樹結滿成串的“榆錢”,紛紛落入水中。這蝙蝠的“蝠”和榆樹的“榆”合起來,就是“富裕”的諧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園中得到了靈活充分的運用。
中路的滴翠岩也是一處因水而存的景觀。其位置在邀月台的前方,是一排錯落有致的太湖石。在這些石頭中間有一塊圓形的太湖石,兩邊各有一條蜿蜒的龍。兩個龍頭下方各隱藏著一口水缸,缸身上密布著許多小孔。每逢夏秋兩季,缸里蓄滿了水,水順著小孔往下滲,沿著太湖石的縫隙滴落到山下的方形水池裡。在水的滋潤下,山石的表層長滿了綠蘚青苔,故此名曰“滴翠岩”。
東路的流杯亭更是淵源有自,它是根據“曲水流觴”的典故而建的微型景觀。“曲水流觴”之俗,相傳很早就出現了。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迴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製的酒杯(多是質地很輕的漆器)置於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流水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文人除了飲酒,還得賦詩一首。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觴的聚會,當屬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在浙江山陰(今紹興)蘭亭的那次宴集,人們既要喝漂流到自己面前的那杯酒,還要當場作詩一首,如果作不出詩,就要罰酒三杯。所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些吟詠之作被編成《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想當年,王府主人與達官顯貴、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候,大家圍坐一起,飲酒作詩該是多么快意的事啊。觀眾站在東西方向看,渠道曲回彎轉,像一個篆體的“水”字;而從南北方向看,又像一個“壽”字,所以這個亭子又叫“水壽亭”,取的是“壽如長流水”的意思。
恭王府建築物的窗欞上、彩畫上,展翅飛翔的蝙蝠的圖案隨處可見。別看蝙蝠模樣不濟,但因“蝠”與幸福的“福”諧音,而寓意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取諧音寄託美好希望者甚多,如鹿寓意“祿”、猴寓意“侯”等等。
恭王府府邸里更有一處重要殿堂名為“多福軒”。說起此建築,還有一段小插曲呢。開始修復多福軒的時候,曾有專家認為,多福軒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室內牆上貼滿了福字。但後來恭王府管理中心經過多方查尋,找到了輔仁大學1940年年刊上登載的多福軒照片(時為女院圖書館),發現多福軒殿堂正中有屏門,屏門上方和兩側有匾額、對聯,牆上掛著十餘塊有“福壽”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滿屋貼“福”字。老照片為多福軒恢復原狀陳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如今您徜徉在多福軒里,可以細細觀賞不同皇帝在不同時間賜給恭王府的多塊福壽大匾的神韻。
恭王府花園前後分別有形似蝙蝠的福池、蝠廳遙相呼應,中間密雲洞裡更有康熙大帝御筆親題的福字碑。該福字被解析為多子、多才、多福、多壽、多田,可謂匯聚封建社會裡的各種福氣而有“天下第一福”的美譽。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天下第一福”拆解

相關人物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詳情參見詞條:和珅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奕訢於鹹豐三年(1853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詳情參見詞條:愛新覺羅·奕訢

旅遊信息

恭王府及花園
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交通
公交:13、42、107、111、118、810、850等車可達。
捷運:北京捷運六號線北海北站,B口出站

遊覽路線
一小時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1小時遊玩路線
二小時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2小時遊玩路線
半天遊玩路線
恭王府及花園(恭親王府)
半天遊玩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