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三品說
- 古詩:為人者天也
- 基礎:孟、荀人性論
- 來源:天
1 人性學說 2 王道教化 性三品說人性學說 編輯 漢董仲舒和唐韓愈的人性學說。董仲舒把人性區分為所謂"聖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所謂“聖人之性...
中國古代一種主張人性分為三等的理論。 西漢董仲舒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東漢王充也據稟氣的多少把人性分為善、中、惡三種,唐韓愈明確提出“性情三品”說...
王安石據此對韓愈的“性三品”說加以批判,指出韓愈把仁義禮智信作為“所以為性者”,其中沒有哪個“可謂不善”,這與他把性分為上中下三品,是矛盾的。...
第一節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中的人格類型說 一、《黃帝內經》的人格類型說 二、孔子的人格類型說 三、荀子的人格類型說 四、董仲舒、韓愈的“性三品說” ...
2.人性與犯罪心理。古代思想家關於人性的探討主要包括“性善論”、“性惡論”、“性三品說”等。認為性惡和下品之人是天生的犯罪人,而對於下品和性惡之人也...
董仲舒、韓愈等主張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三等,說明人的善惡根源於性,表現於情。 [1] 在西方哲學史、教育史上,也曾先後出現過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18...
漢代學者在先秦天道觀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人性問題,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說,認為人性是自然資質,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3種,主要討論對中民之性的教化...
董仲舒曾提出“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 3個等級,即聖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認為性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素質,善則是教化培養的結果。李贄認為人的個性是互...
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關於人性善惡的爭論,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孟子主張性善說,荀子主張性惡說,告子主張性無善不善說,世碩主張性善惡混說,王充主張性三品說。《...
性有善有惡論,這包括先秦世碩等的有善有惡論,漢楊雄的性善惡混論,董仲舒等的性三品論等:楊雄認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談仁說愛(代序)一 愛的頌歌二 東方版的《愛的教育》三 仁者愛人四 愛的性三品說五 仁愛——找回失落的自我上篇 愛的萌動和愛的制約——仁愛組成的兩大機制...
顏之推宣揚性三品說,他把人性分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他說: 顏之推石刻像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
5、韓愈的教育思想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五、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1、科舉制度的演變與學校教育的改革...
【12】《性三品說的形成與發展》(池田知久著),王中江主編《新哲學》第六輯,大象出版社,2006年。【13】《朱熹的思索、其面貌與可能性》(木下鉄矢著),王中江...
性三品說道法自然齊善惡為我民胞物與理氣論鵝湖之會知行合一王守仁格竹天理良心理在心中書五經六經六經的兩種排列方式七經之說九經之說十經之說...
有孟子的人性善論、荀子的人性惡論、蘇東坡等的性無善惡論、老莊等的性超善惡論、董仲舒等的性有善有惡論、王充等的性三品論、朱熹等的性二元論、戴震等的性...
(二)禮治的倫理學依據:性三品說 (三)董仲舒“禮治”觀的君本位特徵 第八章 儒學思潮與漢代政治和軍事(上) 一、董氏儒學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 (一)儒...
5、韓愈的教育思想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五、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1、科舉制度的演變與學校教育的改革...
中國哲學史上比較典型的人性論觀點有四種:性三品論;性善論;性惡論;性無善惡論。《紅樓夢》超越了傳統的正邪善惡觀念,發明了驚世駭俗的第三種人性——正邪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