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兵

劉岳兵

劉岳兵,哲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岳兵
  • 外文名:Liu yuebi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日期:1968年2月
  • 職稱:哲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開設課程,承擔課題,研究成果,著作,主編,譯著,學術評論,譯文,

人物經歷

1989年7月,南開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
2001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1年8月,任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講師。
2003年12月,任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2004年9月,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
2010年12月,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1:日本思想史
研究方向2: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

開設課程

日本思想史、日本近代史

承擔課題

已經完成的課題:【1】2003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資助國際合作研究課題“明治儒學之研究”。【2】2003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明治儒學與日本現代化”。【3】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日本現代化進程研究叢書”(楊棟樑教授主持)子課題“日本近現代思想史”。【4】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日本近代思想與儒學”。
目前研究課題: 【1】2006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近代以來日本對華認識及行動選擇研究”(首席專家楊棟樑教授)子課題“走向甲午戰爭之路——明治前期日本的對華認識及行動選擇”。【2】參與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日本及朝、韓史學發展比較研究”(喬治忠教授主持)。【3】2010年南開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戰後日本民主主義思想的發展及其局限”。

研究成果

著作

【1】《日本近代儒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6月,)
【2】《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北京: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4月)
【3】《日本近現代思想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3月)

主編

【1】《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譯著

【1】《當代中國掃盲考察》(淺井加葉子著,與王國勛合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4月)
【2】《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佐藤慎一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2008年4月第二版)
【3】《日本的思想》(丸山真男著,與區建英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5月)
【4】《中國善書研究(增補版)》(上下卷,酒井忠夫著,與孫雪梅、何英鶯合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四)主要論文
【1】《試論企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特殊性》,《道德與文明》1992年第2期。
【2】《詩魔的禪悟——片論洛夫詩路歷程中超現實主義與禪學的匯通》,《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1992年第6期。
【3】《方東美論儒道墨“三位一體”的道德精神》,《道德與文明》1993年第2期。
【4】《王船山與中華民族精神》,《天津師大學報》1993年第4期。
【5】《梁漱溟思想胚胎之發育及其影響》,《人文雜誌》1993年第5期。
【6】《王船山歷史觀的文化剖析》,《船山學論》,船山學刊社出版,1993年12月。
【7】《蔡儀》,方克立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哲學·人物誌》,華夏出版社,1994年8月。
【8】《王朝聞》,方克立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哲學·人物誌》,華夏出版社,1994年8月。
【9】《王船山與中國人文主義傳統》,《船山學刊》,1995年第1期。
【10】《方東美的美學致思與情感世界》,《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1-2期。
【11】《方東美的哲學意境》,《南開學報》1997年第1期。
【12】《春秋齊物論,哲匠亦詩翁——方東美的心靈世界及思想特徵》(碩士學位論文),(台灣)《哲學與文化》,1998年第10月、11月號連載。收入劉岳兵著《真情與真理之間——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文化史論略》,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11月。
【13】《論日本近代的軍國主義與儒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4】《軍國主義的鷹犬》,《讀書》2000年8月號。
【15】《近代日本的孔子觀》,(台灣)《孔孟月刊》第39卷第3期,2000年11月。收入張立文主編《東亞文化研究》第一輯,東方出版社,2001年12月。此文被翻譯成日文發表:《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孔子像》(森秀樹譯),(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人文科學》第15號,2010年3月。
【16】《中江兆民的儒學修養及其早期思想特徵》,(台灣)《孔孟月刊》第39卷第10期,2001年6月。
【17】《中江兆民の思想における儒學と自由主義との関系について》,井田進也編《兆民をひらく——明治近代のを求めて——》(中江兆民沒後100年記念論集),光芒社,2001年12月。
【18】《論中國藝術哲學的現代轉型中的幾個問題》,《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2月。
【19】《論狩野直喜的孔孟觀》,(台灣)《孔孟月刊》第40卷第9期,2002年5月。
【20】《從儒家思想看中江兆民自由主義的“東洋性格”》,《哲學研究》2002年第12期。
【21】《從戰後小島祐馬的思想看日本的現代新儒學》,《日本學論壇》2003年第1期。
【22】《論日本近代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為例》,《學術月刊》2003年第5期。
【23】《現代中國藝術文化形成的三種潮流》,《學術研究》2003年第4期。
【24】《福澤諭吉的“自由”論》,(台灣)《歷史月刊》2003年5月號。此文被翻譯成日文發表:《福沢諭吉の「自由」観》(井田進也譯),慶応義塾福沢研究センター《近代日本研究》第26巻,2010年2月。
【25】《梁漱溟研究在日本》,《哲學動態》2003年第6期。
【26】《服部宇之吉對孔子之教的現代闡釋》,《日本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
【27】《“京都支那學”的開創者狩野直喜》,《讀書》2003年7月號。 經修訂以《論“京都支那學”的開創者——狩野直喜的思想與性格》為題收入韓東育執行主編《本體的解構與重建——對日本思想史的新詮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7月。
【28】《從小島祐馬的思想基礎看京都Sinology的特點》,閻純德主編《漢學研究》第七集,中華書局,2003年9月。
【29】《中國現代新儒學與日本——以梁漱溟的著作在日本的影響為例》,王勇 等著《中日“書籍之路”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10月。
【30】《梁漱溟與現代中日儒學知識共同體》,《東嶽論叢》2004年第5期。
【31】《明治以來中日儒學交流的軌跡》,北京日本學中心編《日本學研究》第14期,學苑出版社,2004年10月。
【32】《湘學妄議》,方克立主編《湘學》第3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33】《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在日本》,《中華讀書報》2005年1月22日。
【34】《“明治儒學”如何可能:以研究現狀及問題為中心》,收入《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及《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
【35】《福澤諭吉的天皇觀及其影響》,《讀書》2005年6月號。
【36】《夏目漱石晚年漢詩中的求“道”意識》,《日本研究》2006年第3期。
【37】《“明治儒學”如何可能:中村敬宇的儒學思想》,王中江主編《中國儒學》第2輯,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收入《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
【38】《馮友蘭研究在日本》,王青主編《儒教與近代的東亞》,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收入《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
【39】《金岳霖哲學思想的情感底蘊》,收入《中日近現代思想與儒學》。
【40】《甲午戰爭的日本近代思想史意義》,《日本學論壇》2008年第1期。
【41】《學術・思想史の視點より見た近代中日関系史における幾つかの問題點》,(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人文科學》第13號,2008年3月。
【42】《〈論語兵話〉及其他》,《讀書》2008年9月號。
【43】《日本における立憲政體の受容と中國――加藤弘之の『隣草』をめぐって》,(日本)島根県立大學『北東アジア研究』第17號,2009年3月。
【44】《近代日本的“超國家主義”》, 《讀書》,2009年6月號。
【45】《關於日本近現代思想史》,《讀書》,2009年10月號。
【46】《從實學與洋學的發展看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現代化研究》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47】《西田哲學中矛盾的現代性:與時局的對抗和屈服》,《世界哲學》2010年第1期。
【48】《〈鄰草〉對近代中國立憲思想發展的借鑑意義》,《東疆學刊》2010年第1期。
【49】《十八世紀日本的變革思想和批判精神》,《日本研究》2010年第1期。
【50】《楊昌濟的思想與日本(上)》,《船山學刊》2010年第2期。
【51】《楊昌濟的思想與日本(下)——以《達化齋日記》為中心》,《船山學刊》2010年第3期。【50】【51】合編,以《近代湘學與日本——以楊昌濟為例》為題收入方克立陳代湘主編《湘學》第5輯,湘潭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52】《〈玩蘇夢物語〉里的戰爭責任問題》,《讀書》2010年7月號。
【53】《日本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感言》,《讀書》2010年11月號。
【54】《“皇國史觀”與宋代儒學的思想糾葛——以〈神皇正統記〉為中心》,《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6期。
【55】《近代日本中國認識的原型及其變化機制》,《歷史研究》2010年第6期。
【56】《中國日本思想史研究30年》,《日本學刊》2011年第3期。

學術評論

【1】《中國人理性認識自我的新篇章——讀〈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學習與探索》1993年第3期。
【2】《中日文化交流使者の新しい貢獻:千宗室著『「茶経」と日本茶道の歴史的意義を拝読』》(呂夢宇譯),(日本)《淡交》,1994年5月。中文稿《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新貢獻——讀千宗室〈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日本學刊》1995年第6期。
【3】《憂患之心·寂寞之道——王家驊和他的日本儒學研究三部曲》,《南開周報》1995年11月22日。
【4】《日本儒學及其對日本文化與現代化的影響》(與孫惠芹聯名),《日本研究》1995年第4期。
【5】《同情及其界限——重讀王家驊的〈儒家思想與日本文化〉》,徐靜波、胡令遠主編《東亞文明的共振與環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12月。
【6】《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典範——讀〈現代新儒學與中國現代化〉》,《唯實》1998年第8-9期。
【7】《儒家思想與“世界哲學”——讀〈尋求德性與理性的統一〉》,《中華讀書報》1999年5月5日。
【8】《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視界融合——讀佐藤慎一的〈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中華讀書報》2000年2月2日。
【9】《中江兆民的中國觀及其他——由〈中江兆民:鬼子兵的思想家〉一文想到的》,《中華讀書報》2003年2月19日。又應《北京日報》之邀,略作修改以《正確評價中江兆民的學說》為題,刊於《北京日報》2003年3月10日《理論周刊·讀書》。
【10】《日本的“中國通”——悼淺井加葉子》,《中華讀書報》2003年7月30日。
【11】《想起了〈春在堂全書〉中的〈東海投桃集〉》,《中華讀書報》2004年2月4日。
【12】《明治儒學的歷史形態和理論特徵》,《中華讀書報》2005年6月29日。
【13】《佐藤慎一:〈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21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14】《正視日本學人與國策的“瓜葛”——讀〈像日本人那樣做學問〉有感》,《中華讀書報》2006年4月26日。
【15】《值得注意的一種“靖國史觀”》,《南方周末》2007年8月23日。
【16】《專欄“反思日本學界在二戰時期的現代性討論”主持人手記》,《世界哲學》2010年第1期。

譯文

【1】《五十年來日本的中國哲學思想研究》(三浦國雄著),《哲學動態》2000年第1 期。
【2】《〈歧路燈〉札記》(鈴木陽一著),《小說的讀法》(鈴木陽一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2月。
【3】《林希逸“三子鬳齋口義”與日本朱子學》(池田知久著),《中日“書籍之路”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4】《王廷相思想中的規範與人性——以人性論·修養論為中心》(馬淵昌也著),王中江主編《新哲學》第二輯,大象出版社,2004年。
【5】《明代的知識分子論:以林希元為例》(小島毅著),同上。
【6】《漢代知識的性格與知識分子》(齋木哲郎著),同上。
【7】《嚴復思想中“科學”的位置》(高柳信夫著),苑淑婭編《中國觀念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8】《德川儒教及其在明治時代的重構》(黑住真著),收入《明治儒學與近代日本
【9】《三島中州的儒學》(松川健二著),同上。
【10】《明治儒學的存在形態及其意義》(山室信一著),同上。
【11】《嵇康的“超越”和“神秘”——以養生論·音樂論論爭為中心》(森秀樹著、與陳繼東合譯),王中江主編《新哲學》第四輯,大象出版社,2005年。
【12】《性三品說的形成與發展》(池田知久著),王中江主編《新哲學》第六輯,大象出版社,2006年。
【13】《朱熹的思索、其面貌與可能性》(木下鉄矢著),王中江主編《新哲學》第七輯,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
【14】《鈴木成高對歐洲中心主義的超越》(植村和秀著),《世界哲學》2010年第1期。
【15】《竹內好歷史觀的轉變——大東亞·魯迅·亞洲》(平石直昭著),《世界哲學》2010年第1期。
【16】《日本“文學”及“藝術”概念的形成》(鈴木貞美著),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26輯,商務印書館,2010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