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是2006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彥。本書系統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要素結構、層次結構、形態結構。

基本介紹

  • 書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 作者:張彥
  • ISBN: 9787218052144;7218052142
  • 頁數:263頁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張彥,1970年10月生於重慶,2000年獲得西南師範大學法學碩士,2003年獲得中山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山大學教育學院。近年專注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以及人的發展研究。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人才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現代哲學》等全國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並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以及廣東省的多個課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主體性的理論為指導,批判借鑑西方近現代哲學的主體性理論,參照教育主體性理論,始終以社會實踐及其發展為主線,全面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是什麼”這一問題,並從認識和實踐的層面對實現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應該“怎么辦”的問題作了初步回答。

目錄

導論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何以可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歷史境域
(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反思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解析
(一)主體性概念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概念的界定和內涵簡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綜述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一)研究的指導理論
(二)理論借鑑
(三)主要研究方法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現代價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有助於思想政治教育
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主體,發展主體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有利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思想述要
一、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思想述評
(一)道德主導的主體性評介
(二)道德教化的主體性及其評價
(三)道德修養的主體性
二、西方關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一)古代西方關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思想及評價
(二)中世紀的道德教育是對人的主體性的消解
(三)現代西方關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主體性的理論闡述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論述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有機構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的含義
(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分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理性分析
(四)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導作用的當代彰顯
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一)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含義
(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體性分析
(三)受教育者主體性的釐清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性
(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性辨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性的把握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層次結構
一、獨立自主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盲從依附性的含義及表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盲從依附性的現代解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立自主性
二、積極主動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被動性及成因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主動性
三、開拓創新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開拓創新性的含義、實踐基礎
和理論依據
(二)思想政治教育開拓創新性的內涵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層次關係
(一)獨立自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前提
(二)積極主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關鍵
(三)開拓創新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最高層次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形態結構
一、主體性的不同形態
(一)主體性的基本形態
(二)認識主體性及其含義
(三)實踐主體性及其含義
(四)價值主體性及其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指導原則
(四)掌握現代科學認識方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主體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主體性及其特徵
(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性的內涵
(三)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
實踐主體性
(四)向實踐轉向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性的關鍵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性的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性的內涵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形態關係
(一)實踐主體性是基礎,起決定作用
(二)認識主體性是前提,發揮指導作用
(三)價值主體性是內在動因,發揮動力作用
第五章 當代主體性的新變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一、主體性發展的歷史分析
(一)古代人類的主體性——人的從屬性和依賴性
(二)近代人類的主體性——人對自然主體地位的確立
(三)現代人類的主體性——物的依賴性和深刻的片面性
二、主體性發展的當代視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應對
(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
發展
(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
教育的發展
(三)信息網路環境中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實現
一、提高認識,樹立主體性意識
(一)對主體性之價值性和發展必然性的認識
(二)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價值性和發展必然性的足夠認識
(三)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實現的障礙
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狀態的轉變
(一)從自發轉變為自覺
(二)從權威一服從向主體間的交流、理解轉變
(三)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養成教育轉變
(四)從他教向自教轉變
三、構建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教育模式的本質和價值分析
(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