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

《忻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是2015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忻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
  • 所屬地區:忻州市
  • 發布部門:忻州市人民政府
  • 發布日期:2015年6月16日
  • 發布文號:忻政發〔2015〕12號
忻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
忻政發〔2015〕1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忻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委、局、辦:
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確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規範實施和統一運作,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求,市政府決定在總結我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居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合併實施,在全市範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
按照全覆蓋、保基本、有彈性、可持續的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推進、不斷完善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模式,鞏固拓寬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資金籌集渠道,完善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強化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等制度激勵機制,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健全服務網路,提高管理水平,為參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二、參保範圍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三、基金籌集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應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以後依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標準。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二)集體補助
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將集體補助納入社區公益事業資金籌集範圍。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補助、資助金額不超過最高繳費檔次標準。
(三)政府補貼
政府補貼分基礎養老金補貼(出口補)和繳費補貼(入口補)兩部分。
1.基礎養老金補貼(出口補)。政府對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
2.政府對參保人繳費每年給予財政補貼(入口補)。補貼標準為:繳100元補30元、繳200元補35元、繳300元補40元、繳400元補50元、繳500元至600元補60元、繳700元至900元補70元、繳1000元至2000元補80元。繳費補貼所需資金由市財政承擔補貼標準的30%、縣(市、區)財政承擔補貼標準的70%,分別列入當年財政預算,由市、縣(市、區)財政及時撥付。有條件的可以提高補貼標準,提高補貼標準所需資金由縣(市、區)政府承擔,具體辦法由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政府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不能沖抵個人繳費。縣(市、區)人民政府可制訂長繳多得的政策,積極引導中青年城鄉居民普遍參保。其中有條件的縣(市、區)可以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重度殘疾人、低保戶等繳費困難群體,由縣(市、區)政府為其代繳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
四、個人賬戶
縣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每個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地方人民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的繳費資助,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按國家規定計息。
五、待遇與調整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一)基礎養老金。全市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80元。其中,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70元,省政府增加的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10元(其中我市不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定襄縣、神池縣、岢嵐縣、五寨縣為5元,剩餘5元由市縣財政按照3:7的比例承擔)。縣(市、區)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
根據經濟發展、物價變動等情況和國家的安排,適時調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係數相同)。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資金餘額可依法繼承。
六、領取條件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新農保或城居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本實施意見發布之日前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繳費,自本實施意見實施之月起,可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距規定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逐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的,從次月起停止支付其養老金,有條件的縣(市、區)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建立喪葬補助金制度。縣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每年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進行核對;村(居)民委員會應協助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行政村(社區)範圍內對參保人待遇領取資格進行公示,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等領取記錄進行比對,確保不重、不漏、不錯。
七、轉移接續與制度銜接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在繳費期間戶籍遷移、需要跨地區轉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係的,可在遷入地申請轉移養老保險關係,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並按遷入地規定繼續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已經按規定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無論戶籍是否遷移,其養老保險關係不轉移。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優撫安置、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等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銜接,按有關規定執行。
八、基金管理
將新農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併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和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獨立核算,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虛報冒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暫實行縣級統籌管理,隨著工作推進逐步提高管理層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國家統一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九、基金監督
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範業務程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監督制度,對基金的籌集、上解、劃撥、發放、存儲、管理等進行監控和檢查,並按規定披露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應按各自職責,對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情況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對虛報冒領、擠占挪用、貪污浪費等違紀違法行為,依法嚴肅處理。積極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參加的社會監督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開透明,制度在陽光下運行。
十、工作要求
(一)搞好經辦管理服務
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加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能力建設,科學整合現有公共服務資源和社會保險經辦管理資源,充實加強基層經辦力量,做到精確管理、便捷服務。加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人員專業培訓,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認真記錄參保人繳費和領取待遇情況,建立參保檔案,按規定妥善保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中開支。根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服務的特殊性和工作需要,縣級人民政府要在鄉鎮社區設定固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設施和人員。按每位服務對象每年補助3-5元標準,建立與服務人群和業務量掛鈎的經費保障機制,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用於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解決基層經辦人員不足和必要的經費開支等。縣級財政確有困難的,市級財政可給予適當補助。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
使用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管理系統,整合現有新農保、城居保業務管理系統,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網路建設納入“金保工程”建設,並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將信息網路向基層延伸,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社區實時聯網,有條件的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卡發放和套用,方便參保人持卡繳費、領取待遇和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三)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政府要充分認識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性,將其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投入,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主管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等工作。
(四)加強政策宣傳
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各新聞媒體要認真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工作,正確把握輿論導向,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民眾易於接受的方式,深入開展宣傳活動,引導城鄉居民踴躍參保、持續繳費、增加積累,保障參保人合法權益。
各縣(市、區)政府可根據本實施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本實施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忻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