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國學百家講壇

忠/國學百家講壇

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冊《國學百家講壇(彩版):忠》的核心命題是忠。 忠作為道德規範,在春秋時期引起重視,並流傳開來。忠側重於人對自身的要求。《說文解字》:“敬也,盡心曰忠。”鄭玄注釋“忠”是“中心曰忠,中下從心,謂言出於心,皆有忠實也。”(《周禮註疏·大司徒》)忠被認為是“德之正也”、“民之完也”,成為做人所應具備的品質。忠作為人的道德標準,帶有普遍性,適應於一切人。忠受到歷代儒家的重視。 《國學百家講壇(彩版):忠》由宋一夫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忠/國學百家講壇
  • 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 頁數:187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宋一夫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6109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系列叢書《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對中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的閱讀形式,便於廣大讀者閱讀,也為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儒學打開一扇視窗。由宋一夫主編的這本《國學百家講壇(彩版):忠》就是該系列叢書之一。該書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中的核心命題“忠”。

作者簡介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成果有《漢代功曹、五官掾考》(《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社會二重結構論》(《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歷史結構與現實結構的二重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第5期)等學術論文50餘篇,與人合著及主編著作20餘部。

圖書目錄

國學漫談
孔子·說忠
孟子·說忠
荀子·說忠
《大戴禮記》·說忠
董仲舒·說忠
林慎思·說忠
王安石·說忠
張載·說忠
二程·說忠
朱熹·說忠
陸九淵·說忠
陳亮·說忠
胡居仁·說忠
陳確·說忠
潭嗣同·說忠

文摘

周公忠貞感成王
提起周公,人們大都知曉,他是周朝初期的大功臣。他協助武王伐紂,輔佐成王治理天下,竭忠盡誠,堅貞不二,為人們所稱道。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他的食邑在周地(今陝西岐山北),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周公。武王伐紂時,他是武王的得力助手,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滅商後的第二年,武王病危,將周公召到榻前,斷斷續續地說:“我死之後,將由我的小兒繼位。他年幼無知,周朝社稷的重任將落在你的肩上……望你盡心輔佐,那樣,我在九泉之下才會瞑目的……”周公含著眼淚,點頭答應下來。
武王過世後,由兒子成王繼位。這時成王年齡尚小,周公擔心各地諸侯會乘機叛周作亂,威脅周朝政權,於是代成王執政。
執政後的周公日夜操勞,唯恐出現什麼差錯。他制定了唯才是舉的方針,禮賢下士,廣招人才。有時正在吃飯,聽說有士人來見,他就立即放下飯碗出去迎接;有時正在洗髮,聽說有士人來見,他就趕快握起頭髮接待。
儘管如此,還是招來了一些流言飛語。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散布謠言,說周公要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看周朝內部出現裂痕,便聯合了一些商朝的遺老遺少乘機作亂。管叔和蔡叔也加入進來。剛建不久的周王朝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在這緊要關頭,周公前去拜訪兩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姜尚和召公爽(shi)。他非常坦誠地說道:“我之所以不避嫌而代成王執政,是擔心天下諸侯叛周,因而對不住先王在天之靈。武王早死,成王年幼,我為了保衛大周社稷才這樣做的呀!”周公的一番話打動了姜太公和召公,他們表示願意和周公站在一起。
不久,周公開始興師討伐叛亂,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平定了叛亂,殺死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周朝的統治得以鞏固。
周公攝政了七年,見成王慢慢長大了,就把政權交給了他,自己從此以大臣的禮節出入朝中。這時他便把主要精力用於制禮作樂,制定各種典章制度以輔佐成王來鞏固周王朝。
一次,周公受到別人的詆毀,成王也對周公產生誤解,要追查他。見此情狀,周公暫時逃亡到了楚地去避難。成王在一次查看檔案時,偶然發現了一篇周公為自己寫的祈禱辭。原來成王年幼時得過一場重病,周公為使成王免於災難,就向神靈祈禱:成王雖年幼,但很懂事,如果有觸犯神明的地方,那是我的責任;如果懲罰,我甘願領受。看著看著,成王感動得落下了一串串淚珠,覺得自己愧對赤誠的周公。不久,他派人將周公接了回來。
在成王身邊的周公經常直言勸諫成王,要切記商朝滅亡的教訓,謹慎治理國家,不能貪求荒淫的生活,要體察民情,懂得百姓的疾苦,要以德教化民眾,不要聽信讒言。成王按周公的教誨治理國家,國家逐漸興盛起來。
大權在握而無異心,屢遭猜疑而矢志不渝,周公的一生為忠臣樹立了楷模。
弦高機智救國
弦高,是春秋時期鄭國的一位愛國商人。
有一天,弦高趕著一群牛自東往西走著,準備到洛邑去做買賣。到了滑國都城時,發現城裡城外都是臨時休息的秦國軍隊。弦高很納悶,暗中打聽,才知原來這支秦軍是要去偷襲鄭國的。
弦高很著急,因為他剛從鄭國出來沒幾天,鄭國還根本不知道大禍就要臨頭了。他立即派人急速回國報告訊息。然後,他想:秦軍走了上千里,經過許多國家去攻打鄭國,他們肯定以為鄭國毫無防備,可以馬到成功。如果我設法讓他們誤以為鄭國已經知道秦軍的行動,他們就會猶豫不前,這樣鄭國就有時間做好抵禦入侵的準備。
弦高想到這裡,就換上一身禮服,找來幾個隨從,趕著十二頭牛,帶著四張牛皮,來到秦軍營中,自稱是鄭國的使者,特意前來犒賞秦軍的。他對秦將孟明視說:“我們國君聽說將軍要到鄭國去,特命我前來犒賞您的部下。我們鄭國雖然不富裕,但還是能供應給養的。”孟明視聽了他的話感到很吃驚,但又只能強作鎮定,接受了他的禮物。弦高走後,孟明視立即命令部下就地駐守,停止前進。
在春秋時期,鄭國是個小國,是秦、晉、楚幾個大國爭奪的對象。秦國早有吞併鄭國的想法。早在兩年前,秦穆公就借替鄭國設防的名義,派杞子、逢孫、揚孫三個將領駐守在鄭國。後來鄭文公死去,作為諸侯霸主的晉文公也相繼死去。杞子認為時機已到,就秘密派人給秦穆公送信說:“鄭國人現在正忙著辦喪事,政局不穩。現在我手中掌管著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發兵前來襲擊,就可以輕易地占領鄭國。”
秦穆公得知訊息,不顧大臣的反對,任命孟明視為將軍,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帶領三百輛兵車偷襲鄭國。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美夢被鄭國的一個商人打破了。
弦高派人把秦軍要襲擊鄭國的訊息報告給鄭穆公。鄭穆公十分震驚。他馬上想到鄭國還有駐守的秦軍,就忙派人去觀察他們的動靜。派去的人到館舍一看,杞子、逢孫、揚孫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好了兵器,餵好了馬,專等著做秦國大軍的內應。鄭穆公得知這一訊息,就派皇武子到館舍下逐客令。皇武子說:“諸位在敝國住得很久了,我們的糧食和乾肉都用盡了。因為你們將要啟程上路,鄭國有獵場,如同秦國有獵苑一樣。諸位就到我們的獵場捕些麇鹿,以備路上食用,也讓敝國鬆口氣。你們看如何?”這話言外之意是:我們已經知道你們的陰謀,也有了準備,你們如果知趣,就趕快離開吧!杞子、逢孫、揚孫明白這個意思,於是趕緊逃跑了。
秦軍將領孟明視聽到杞子等三人從鄭國逃走的訊息後,知道鄭國確實做好備戰。他對兩個副將說:“鄭國已經有了準備,我們偷襲恐怕是不能成功了。即使強攻也不能很快攻克,而久圍又沒有後援,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滅掉了滑國,撤兵回秦。
晉國早已發現秦軍的動向。晉國大臣認為秦穆公貪得無厭,勞乏百姓,遠道偷襲鄭國不成,轉而滅掉了晉國的同姓國滑國,這是違反道義的。於是晉國在觳山設兵伏擊秦軍。秦軍大敗,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成了俘虜。
弦高作為一個普通商人,在國家危急關頭,能夠挺身而出,勇敢而機智地挽救國家,真是赤膽忠心。他的事跡一直被後人傳頌。
P28-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