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冊《國學百家講壇(彩版):誠》的核心命題是誠。 誠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命題之一。誠,本義為誠實無欺或真實無妄。誠這個古老的哲學範疇,是從道德範疇中演化而來的。在整箇中國古代的社會發展中,在塑造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上,誠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進步作用。因為它具有跨時空的真理性,並與人類相伴始終。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注重人們精神世界的建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它的現實意義尤其可貴。 《國學百家講壇(彩版):誠》由宋一夫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誠/國學百家講壇
- 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6
- 作者:宋一夫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61087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中庸》·說誠
孟子·說誠
荀子·說誠
《大學》·說誠
韓愈·說誠
李翱·說誠
王安石·說誠
周敦頤·說誠
張載·說誠
二程·說誠
朱熹·說誠
陳亮·說誠
葉適·說誠
李贄·說誠
王夫之·說誠
文摘
春秋時期,有個楚國人,名叫卞和,在山中以砍柴為生。
這天,卞和在山上打柴,忽然發現一塊大石頭和一般的石頭不太一樣。這塊石頭有一個銅盆那么大,它的花紋和顏色都很不一般。憑著自己的經驗,卞和認為這塊石頭裡面一定有一塊非常大的寶玉,可以雕琢成一件國寶。他找來一些石匠、玉工、商賈,大家都說這是一塊無價之寶。但是這種美玉,只能獻給帝王家,作為鎮國之寶,平民百姓家裡不能保留,否則這種珍寶會給人帶來災禍的。
卞和決定把這塊璞玉獻給楚王。當時在位的是楚厲王熊晌。楚厲王派人找來玉工辨識這塊玉石。玉工說:“這就是塊石頭。”楚厲王頓時大怒,覺得一個卑微的砍柴人竟然敢誆騙自己,立刻命人砍斷了卞和的左腳。隨後,卞和被斥退,悲傷離去。
後來楚武王熊通殺了熊晌的兒子,奪取國君之位。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用兵攻打鄰近的隨國(今湖北隨州),目的是要讓隨國做其附庸。同時,他逼迫隨侯向周天子報告,不要再把楚按子爵對待,應封楚為王。周天子認為這是犯上越禮之舉,拒絕封楚為王。公元前704年,胸懷“要管中國之政”的楚武王熊通自立為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正所謂“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楚武王稱王后,繼續用兵征伐,要樹立一方霸主之位。卞和再次把那塊璞玉獻給楚武王。楚武王命玉工審視了一番。玉工說:“大王,他曾用這塊頑石誆騙先王,現在又來騙您了。”於是卞和的右腳也被楚武王命人砍斷了。
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暮年之時,他再次帶兵大舉伐隨。征戰途中,楚武王病死。
武王之子熊貲(zi)繼承王位,他就是楚文王。這時卞和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他堅信自己手中的璞玉是無價之寶,獻給君王的一片赤誠依然如故。但是,他失去了雙腳,已無法親自到郢都獻寶,只得抱著璞玉,坐在一個蒲團上,用手支撐著,一點一點地挪到山前,放聲痛哭。他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就連山上的鳥獸也跟著發出陣陣哀鳴。眼淚哭幹了,流出來的是一滴滴的鮮血。
楚文王聽說這件感動人心的事後,派了一個使者去問卞和:“天下受過刖刑、砍去雙腳的人不計其數,沒見過別人像你這樣悲哭,這是為什麼?”“我並不是為我的雙腳而痛哭。我是痛心這個世道啊!”卞和回答。“請講明白。”“寶玉被視為頑石,赤誠被誣為誆騙,這才是我泣血三天的原因。”
卞和說著,把璞玉交給了使者,請他帶回郢都。楚文王讓玉工用刀鑽鑿開璞石,按照它的自然形態雕琢成一塊晶瑩剔透舉世無雙的圓形寶玉,白得像秋天的滿月,一點瑕疵都沒有。為了紀念幾十年如一日茹苦含辛、赤誠奉獻的卞和,將其命名為“和氏璧”。
卞和蒙冤三十四年,才得以昭雪。和氏璧閱盡滄桑,浸透血淚,最可貴的是融入其中的一片赤誠。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春秋戰國之際,楚國有一個名叫熊渠子的人,力大無窮,善於射箭。他仰慕楚國著名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的絕技,刻苦練習,增強臂力,提高視力。不久,果然練就一身百發百中的本領。每次出去狩獵,總是箭不虛發,飛禽應聲落地,走獸望風而逃。他的隨從都願意跟他出去縱馬馳騁,追逐那被他射傷的黑熊、老虎、豹子、麇鹿。熊渠子一高興,還會賞給他的隨從一隻熊掌,一對鹿角。所以有些少年專門願意看熊渠子練習射箭,用手給他端著箭靶,以顯示自己勇敢無畏,體驗利箭帶著風聲飛向自己的滋味。
有一天,熊渠子率領十幾個人到山上去打獵,射中了一隻鹿。這隻中箭的鹿沒命地逃跑,鑽進了一片人跡罕至的森林。古代楚國到處是湖泊和森林,棲息著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熊渠子一看帶傷的鹿要從自己眼皮底下逃走,大叫一聲:“給我追!”接著策馬狂奔,第一個衝進了森林。隨從們也一字兒排開,追進了密林。這是一片原始森林,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林中橫躺豎臥著許多倒地而未朽爛的樹木。騎手們在密林里兜了幾個圈子,那頭受傷的鹿早已逃得無影無蹤。轉眼間,夜幕降臨,狂風大作,雷聲隆隆,虎嘯猿啼,林中怪鳥發出陣陣哀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這次出發時,熊渠子沒有做夜間圍獵的準備,連一束火把也沒帶來。漆黑的夜空,看不見月亮,看不見星斗,只有時遠時近的閃電偶爾在黑色帷幕一般的天宇間撕開一道道口子,旋即又閉合了,伸手不見五指。這時,大雨傾盆而下。熊渠子被雨淋得渾身濕透,就命令手下人在草叢中尋找山徑,打算返回莊園。可是,這裡從未有人來過,哪裡有什麼路呢?十幾個人牽著馬摸索前進,摔倒了,爬起來。摔傷了腿的,刮破了衣服的,漸漸多起來。好不容易趟出一段路,已是筋疲力盡,又累又餓。坐下來休息,又發現這兒還是剛才坐過的那個地方。熊渠子一行迷路了。忽然,有人抬頭發現夜空的亂雲縫隙中,有幾顆星星詭譎(gui jue)地眨著眼睛。擅長觀測星宿的熊渠子透過滾滾而過的低雲,很快找到了北斗星,確定了方向,號令手下人借著星光上馬疾行。不知跑出了多遠,突然一個閃電,照得每個人臉色慘白。這些飢腸轆轆、驚魂未定的獵人,瑟瑟縮縮,踟躕而行,互相觀看,如見鬼魅(mei)。
“老虎!”一個膽子最小的隨從突然叫喊一聲,倒在地上。“在哪兒?”熊渠子大聲喝問。
“就在那邊草……草叢裡,我……我剛才也看……看見了。”另一個膽小鬼一邊囁嚅(nie ru)回答,一邊用手指了指。“閃開!”熊渠子摘下雕弓,搭上利箭,運足渾身力氣,向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射去。只聽“嗖”的一聲,然後看見一束火星,向四面八方進射,接著傳來鐵器撞擊石頭的“嘎嘎”聲。嚇得跟前的幾個隨從急忙趴在地上,以為眼前又打雷了。
熊渠子雖然箭法高強,射過無數次箭,也從未見過火花四濺、聲音震耳的景象,就派手下最得力的一個助手去察看虛實。這位助手拔出佩刀,一個箭步躥到“老虎”身邊,舉刀就劈,只聽“噹啷”一聲。伸手一摸,又冷又硬,便大聲稟報主人:“那不是老虎,是一塊石頭。”這時天已快亮了,東方露出一抹魚肚白。熊渠子上前去看,只見箭鏃、箭桿全陷進石頭裡面去了,箭尾翎毛也嵌入一半。
轉過身來,拉弓搭箭再射,只在石頭上劃了一道白印,箭鏃脫落,滑到草叢中。
熊渠子射石沒(mo)羽的神力,可能是由於情急使出全力超常發揮。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個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P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