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出自佛教經典《地藏經》。這一品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佛教中帝釋所居),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並且,佛陀為文殊菩薩講說了地藏菩薩發願救度眾生的宿世往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 作品出處:《地藏經》
  • 文學體裁:散文
  • 翻譯:實叉難陀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品出處,譯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如是我聞(1)。一時(2)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3)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及大菩薩摩訶薩(4),皆來集會。讚嘆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5),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6)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7)。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是時如來(8)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9)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10)光明雲、大三昧(11)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12)波羅蜜音、屍(13)波羅蜜音、羼提(14)波羅蜜音、毗離耶(15)波羅蜜音、禪(16)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舍(17)音、解脫音、無漏(18)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獅子吼(19)音、大獅子吼(20)音、雲雷音、大雲雷音(21)。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22)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23)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24)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25)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26)、天龍八部(27),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28)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29),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30);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31)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32)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大子。時世有佛,號曰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33),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34)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35)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36),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37)之中,有一婆羅門(38)女,宿福(39)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40)。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41)。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42)。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43),計當隨業,必生惡趣(44)。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倘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45)。’”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
“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46)西面第一重海。’”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否?’”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
“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47)。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48)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49),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50)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作品注釋

(1)如是我聞:為佛教經典固定的開篇用語,又作“我聞如是”、“聞如是”。
(2)一時:指說法的時間,亦即法會開始至法會圓滿結束的某時,系經典序文六種成就之一,可徑直理解為往昔某一個時候。
(3)十方:為四方、四維、上下之總稱,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4)菩薩摩訶薩:乃菩提薩埵與摩訶薩埵之簡稱。譯作大心,大眾生,大有情。摩訶名大,薩名眾生,即有作佛大心之眾生也。“大”有三種:即願大(願作佛),行大(六度萬行),度眾生大(度盡一切眾生也)。
(5)五濁:在惡世、末世中出現的五種污濁,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見濁,以不明萬法因緣所生無自性故,妄執為實,起自他、人我之見,不能見道,故名見濁;煩惱濁,以有人我之見,生是非、生愛憎而起種種煩惱;眾生濁,煩惱內熏,發動身三、口四七支,造取捨、憎愛等業,隨業受報,輪迴不息,故名眾生濁;命濁,輪迴中一期壽命,壽夭窮通,各各不同,故名命濁;劫濁,前四濁熾盛,三災竟起,眾苦充滿,故名劫濁。以五濁復障故,難見實相之理,故為障道因緣也。
(6)神通:又作神通力,即依修禪定而得的無礙自在、超人間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和妙用。凝心修定所得變化莫測,通用無礙,變化自在之力。不測之謂神,無礙之謂通。有宿命通天耳通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現眾生、現世界、詣世界、生萬物、示化身)、漏盡通(一切世界示現正覺),通稱六通。
(7)世尊:梵文Bhagavat,音譯為薄伽梵,佛的尊稱,梵語路迦那他或婆迦婆,譯為世尊,乃佛之尊號,以佛具萬德,為世所尊重也。意思是為世間所尊敬的人。
(8)如來:梵文Tathagata,佛的十種德號之一,意思是乘如實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通俗地說,即已經覺悟的人。梵語多陀阿伽陀,譯作如來,佛十號之一,乃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者也,名真身如來。
(9)慈悲:慈,梵語Maitrya悲,梵語Karuna。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
(10)般若:梵文Prajna的音譯,智慧之意。般若,譯作淨慧,妙慧。通達諸法之智及斷惑證真之慧也。智乃心之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無知,無知而知,離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
(11)三昧:梵文、巴利語Samadhi的音譯,又音譯作三昧定、三摩地,定的異名,漢譯作等持,即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
(12)檀:梵文、巴利語Dana,又譯作檀那,布施、施捨之義,六度中的施度,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之義。
(13)屍:指屍羅,梵文Sila的音譯,即持戒。意思是制止惡行不為,遇到善事恭敬去做。屍羅波羅蜜為六波羅蜜即六度之一。
(14)羼(chàn)提:梵文Ksanti的音譯,即令心安穩,堪忍外在之侮辱、惱害等,亦即凡加諸身心之苦惱、苦痛,皆堪忍之,而不憤怒、不結怨、不懷惡意。
(15)毗(pí)離耶:梵文Virya的音譯,漢譯為精進。精進有身精進、心精進。身精進是晝夜六時誦經拜懺禮佛;心精進即晝夜六時,念茲在茲,一心憶念佛法而不忘失。
(16)禪:梵文Dhyana的音譯,意譯作靜慮、止他想、繫念專注一境、正審思慮、思維修等,寂靜審慮之意,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維之定慧均等的狀態。
(17)喜舍:指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中之第三喜無量心、第四舍無量心。
(18)無漏:漏,為漏泄、漏落之意,乃煩惱之異名。煩惱能令人墮入三惡道,故稱有煩惱之法為有漏;稱離煩惱垢染之清淨法為無漏,如涅槃、菩提等。貪、嗔、痴諸煩惱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門頭漏泄不止,能令眾生漏落到三惡道中去,故名為漏。以此之故,名有煩惱之法為有漏,離煩惱之法名無漏。戒、定、慧及涅槃等皆為無漏之法也。以自性清淨,遠離煩惱,故能出此無漏之音也。
(19)獅子吼:獅子乃眾獸之王,譬喻佛說法,一切外道皆遠避之。
(20)大獅子吼:喻佛說大乘法門,令聞者振作無畏,勇猛精進發大菩提心。
(21)雲雷音、大雲雷音:譬喻佛身像雲,佛說法像雨,佛的音像雷一樣能夠遠震,使眾生聽了雷音,猛然警悟,生歡喜心。
(22)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梵文Manjusri,意譯為妙吉祥,音譯另有曼殊室利。是大乘佛教中以智慧為特德的菩薩,往昔曾為諸佛之師,為釋迦牟尼的左脅侍,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法王子:佛於法自在,故稱法王。
(23)劫:梵文Kalpa,音譯作劫波。這是印度表示極其長久時間的一個單位,分為小劫、中劫、大劫。梵語稱劫波,譯成“分別時節”,指不能用年、月、日、時來計算的極長遠的時節。或以世界成、住、壞、空一周所須時間為一劫,或以大、中、小時為一劫。小劫者,以人壽八萬四千歲起算,每過百年減一歲,直減至人壽十歲,為一減劫,合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反之,從人壽十歲起,每過百年加一歲,直加至人壽八萬四千歲,為一增劫。增劫、減劫都稱小劫。十次增減,合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通常稱劫即指大劫,合一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
(24)佛眼:指諸佛照破諸法實相,而慈心觀眾生之眼。佛眼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種眼之作用,此眼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維,一切皆見。
(25)證:修習正法,如實體驗而悟入真理,稱為證。有契會真理而悟入之意,故有契證、證契、證會、證悟、證入等詞語。又證之境地,乃唯有自己體驗之意,故有已證、內證、自內證之稱。
(26)聲聞:指聽聞佛陀聲教而證悟的出家弟子。聲聞原指佛陀在世時的諸弟子,後與緣覺、菩薩相對,而為二乘或三乘之一。
(27)天龍八部:守護佛法的八種神。天龍為別稱,八部是總稱。這就是天人、龍、夜叉、乾達婆(樂神)、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喉羅伽(大蟒蛇、地龍)。
(28)因地:為“果地”之對稱。地者,位地,階位之意,指修行佛道,由因行至證果間的階位。相對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覺以下者悉為因地;對於初地以上之菩薩而言,地前菩薩之階位皆為因地,即對已證位者,稱未證位者為因地。
(29)三千大千世界:又稱三千世界,這是古代印度人對全宇宙的稱呼。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互動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廓,是名一小世界(若包括中心的須彌山及外圍鐵圍山,則為九山)。一小世界乃一個日月所照耀之世界,約相當於一個太陽系。合一千個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30)恆河:印度最大的河流,在今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發源於雪山南部,其流域即恆河平原,四通八達,豐饒廣闊,為數千年來印度文明之中心,佛陀說法亦多在恆河流域。
(31)十地:指佛教修行過程中的十個階位,有多種十地之說。一、三乘共十地,是《智度論》七十八所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共通者。二、四乘共十地,是《大乘同性經》所說,於三乘後加入佛乘十地。三、真言十地,乃指《大日經》與《金剛頂經》二經密宗所立之十地。此處唯述菩薩乘之十地:一、歡喜地:為菩薩既滿初阿僧祗劫之行,初得聖性,破見惑,證二空性,生大歡喜,故名歡喜地。菩薩於此地成就檀(布施)波羅密。二、離垢地:菩薩成就屍(持戒)波羅密,斷修惑(即思惑),除毀犯之垢,使身清淨,故云離垢地。三、發光地:菩薩成就羼提(忍辱)波羅密,斷修惑,得諦察法忍,智慧顯發,故云發光地。四、焰慧地:菩薩成就毗離耶(精進)波羅密,斷修惑,使慧性熾盛,故云焰慧地。五、極難勝地:菩薩成就禪定波羅密,斷修惑,真俗二智之行相互違者,使之合而相應,故云極難勝地。六、現前地:菩薩成就般若(智慧)波羅密,斷修惑,發最勝智,使現前無染淨差別,故云現前地。七、遠行地:菩薩成就方便波羅密,發大悲心,斷修惑,遠離二乘之自度,故云遠行地。八、不動地:菩薩成就願波羅密,斷修惑,作無相觀,任運無功用相續,故云不動地。九、善慧地:菩薩成就力波羅密,斷修惑,具足十力,於一切處,知可度不可度,能說法,故云善慧地。十、法雲地:菩薩成就智波羅密,亦斷修惑,具足無邊恆沙清淨性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復虛空,出清淨眾水,故云法雲地。十地位滿,便證佛菩提而成佛。
(32)辟支佛:梵文Pratyeka—buddha,意譯為緣覺或獨覺。共有:一、出生於無佛之世,當時佛法已滅,但因其前世修行的因緣,自以智慧得道;二、自覺不從他聞,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善男子、善女人:佛教經典中對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稱呼。所謂的“善”,系對信佛、聞法、行善業者之美稱。長者:為家主、居士之意,一般則通稱富豪或年高德劭者為長者。獅子奮迅:獅子奮起之時,諸根開張,身毛皆豎,其勢迅速勇猛,以其威儀嘯吼之相,令其餘獸類盡失其威,以此喻佛之大威神力。具足萬行,指一切具足,福慧圓滿。相好:佛的身體所具足的微妙的特徵。相是大的特徵,好是小的特徵。佛有三十二種相,八十種好。千福莊嚴:此種相須在百劫之中修福方可得。每修一百福可得一相,稱為百福莊嚴;修成三十二相則需三千二百福,因稱千福莊嚴。六道:指眾生根據其生前的善惡行為,有六種輪迴轉生的趨向或境地,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也叫“六趣”。前三道為惡道,後三道為善道。
(33)方便:或譯善權、權宜。有三重意義:一指大乘菩薩不能像小乘一樣自利,還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利益他人;二是指為軟化眾生不得不因地因人制宜採取各種靈活方法,也即所謂權方便、權宜;三是指為證見真理而修的加行。
(34)那由他:梵文Nayuta的音譯,又譯為那由多、那庾多,為數目的單位。意約為中國所說之“億”,通常只是表示數目甚大之意。
(35)阿僧祇:梵文Asamkhya的音譯,意譯為無數、無央數。佛教用於表示極為大量,無法以一般算數表示的計算單位。
(36)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悟時心境開朗,如蓮華開放,故稱覺華;攝心入定,抉破羅網,得大自在,所以稱作定自在王。
(37)像法:佛法有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這是就佛入滅後其教法的流行狀態而分的三個時期。
(38)婆羅門:梵文Brahmana的音譯,意為清淨。古印度四種姓之首,稱最勝種姓,屬祭司階層,掌握社會的一切知識,包括宗教解脫的知識。專求解脫的婆羅門又稱梵志。
(39)宿福:過去世所做之善根功德。若以一生為限,從前迄今所做之善事亦稱宿福,又稱宿作福、宿善。
(40)三寶:梵文Triratna,即佛、法、僧。佛是已開悟的人;法是指佛的教法;僧是信奉佛的、教法的僧眾。以上三者,威德至高無上,永不變移,如世間之寶,故稱三寶。
(41)正見:指正確的知見,即能解知世間出世間因果,如實審慮諸法性相之有漏無漏的般若智慧。正見是八正道和十善之一,也就是對因果、事理、四聖諦及三法印等信受理解,並以之作為自己的見地。
(42)無間地獄:無間,梵名Avici,音譯作阿鼻、阿鼻旨,為八熱地獄之第八。位於南贍部洲(即閻浮提)之地下二萬由旬處,深廣亦二萬由旬,墮此地獄之有情,受苦無間。
(43)因果:指原因與結果,亦即指因果律。因果,是佛教教義體系中用來說明一切事物相互關係的基本理論。蓋一切諸法之形成,“因”為能生,“果”為所生。也就是說,能引生結果者為因,由因而生者為果。
(44)惡趣:由惡業所感,而應趣往之處所,又稱惡處、惡道。這是作為惡業結果的一種生存狀態,是痛苦迷妄的生存環境。趣,為往到之義。一切智:梵文Sarvajna,音譯為薩婆若、薩云然,為佛教所說的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之一,指了知內外一切法相之智。
(45)生界:現生結束後受生、托生的境地。夜叉:梵文yaksa,又音譯為藥叉、夜乞叉,漢譯為捷疾鬼。佛教八部眾之一,以昆沙門天眷屬的身份,守護北方。通常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
(46)鐵圍山:以須彌山為中心,外有九山八海,第八海為鹹海。南贍部洲等四大洲在此,圍繞鹹海者即是鐵圍山。圍繞鹹海而區劃一小世界之鐵山也。以須彌山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八海即此鹹海,瞻部等四大州均在此。圍繞此鹹海者,即大鐵圍山也,此為一小世界。詳言之,中間是須彌山,以後各山團團圍繞,第七重山外有四大部州,第八重山便是大鐵圍山,此鐵圍山乃一小世界之最外層也。鐵圍山又分兩重,兩重之間便是地獄所在。
(47)業力: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業,梵語Karman,音譯作羯磨,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
(48)閻浮提:南贍部洲的別稱。新稱瞻部州,位於須彌山的南方,也稱南瞻部州,即是我們所居之處。閻浮是樹名,為印度所產的喬木,雖為落葉植物,而其期極短,新葉相續而出。閻浮樹下有河,稱閻浮檀,河中出金,稱閻浮檀金。閻浮提之“提”字,即“洲”之意也。按印度人的地理觀,作為宇宙中心的須彌山四面有鹹海,海中有四大部洲,分別為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49)由旬:梵文Yojana,系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軍的路程為一由旬,約四十里。分上中下三等。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
(50)三業:即身、口、意三業。

作品譯文

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聞佛陀這樣宣說的:一時,釋迦牟尼佛為報母生育之恩,知道母親已生在忉利天,就上升到忉利天專門為母親說法。當時,十方無數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聽說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都來隨喜參加這個法會。法會中,無量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同聲讚嘆釋迦牟尼佛,能夠在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里,現種種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使他們明了離苦得樂的佛法。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都分別派遣侍者來向世尊致敬。
天人獻草這時,釋迦牟尼佛慈悲含笑,放出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分別是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
呈現如此不可勝數的光明雲以後,又發出種種微妙的聲音,分別是布施波羅蜜音、持戒波羅蜜音、忍辱波羅蜜音、精進波羅蜜音、禪定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獅子吼音、大獅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發出如此不可勝數的聲音之後,娑婆世界及他方世界種種國土,有無量億的天龍鬼神,也集合到這忉利天宮,他們是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都來集會。
另外,還有其他世界及娑婆世界上的各種神祇亦來集會,包括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等。還有他方世界及娑婆世界中的各種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等,這許多鬼王也來參加法會。
這時,釋迦牟尼佛對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說:“你看,這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有來自此世界的,有來自其他世界的;有來自這方國土(即閻浮提)的,有來自他方國土的,如今都來到忉利天集會,你知道他們的數目一共有多少嗎?”
文殊師利回答佛說:“世尊,以我所擁有的神通和力量,即使花上一千人劫這么長的時間來測算,也還是不能得知有多少數啊!”
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 說:“我以佛眼智慧來測算,也無法得知其確切數目,這些都是地藏菩薩從久遠的、不可計量的劫數直到現在,已度脫使令成佛、正度脫使令成佛以及將度脫使令成佛的眾生。”
文殊菩薩代一切眾生向佛恭敬啟問:“世尊啊!我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直到現在,勤修善根福德智慧,已徹底證悟了無礙智。因此,凡是聽到佛所說的一切,都能夠堅信受持。但對那些小果位的聲聞、天龍八部以及未來世的一切眾生,即使聽到了如來真實不虛的話語,一定心裡還是要生起疑惑的。即使出於恭敬,勉強接受,難免在外界的影響下說出誹謗的話來,反而使這些眾生因此而造罪了。因此,我請求世尊,能否為這些眾生,比較詳細地介紹一下地藏菩薩摩訶薩,他從初發心時起直到現在,一直在做哪種修行,立哪種大願,才能成就所說的那樣不可思議的功德神力呢?”
佛告訴文殊菩薩說:“譬如說,將三千大千世界裡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子、蘆葦、山石、微塵等每一件東西記一個數,每一個數算做一條恆河;每一條恆河裡有那么多的沙;將這么多的恆河裡所有的沙,每一粒沙子算做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都碎成微塵,每一粒微塵算做一個大劫;將一個大劫里所積的微塵數,再統統算為劫數。地藏菩薩自從證到十地果位以來所經過的劫數、度化的眾生,遠遠超過上述比喻的數量之千倍。更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時所修行的時間與度化的眾生,那更是多得無法想像了。文殊師利,這位菩薩的神通威力、宏誓大願真是不可思議。倘若在未來世界裡,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有緣能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或是讚嘆,或是恭敬瞻禮,或是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或是拿燈燭、香花、飲食、衣服、燃香、果品等供於菩薩像前,或是繪畫地藏菩薩形象、用玉石雕刻地藏菩薩形象、用土木膠漆彩帛等塑造地藏菩薩的形象,此人即能夠以上述的功德,上升至忉利天,往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會墮落到惡道中去。”
“文殊師利,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大劫之前,有一次投生為一位大長者家的兒子。在那個時代里,正好有一位佛住世,佛的名號稱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位大長者子見到佛的相貌威儀非常的美好,兼備了千種的福慧與莊嚴。因此想要知道其原因,就來到佛前恭敬發問,立了什麼樣的誓願,做了什麼樣的功德,才能感應到這種圓滿的妙相。當時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長者子說:‘要想修證到這樣圓滿微妙的相貌和身形,應當在非常長久的遙遠年代裡,以佛法的清淨智慧去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大長者子聽佛這樣說了以後,就在佛前立下宏誓大願說:‘我發願,從今天起,以至盡未來際無數劫的歲月里,為一切六道中受苦的眾生,以佛法的智慧,用種種方便使他們都能解脫生死,而後我自身再證得涅槃而成佛。’正是由於大長者子在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了如此誓願。所以直到今天,雖然已經經過了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的大劫這么長的時間,仍然行菩薩道,度化眾生。”
“再者,在過去不可思議無量數劫以前,當時世上有佛住世,號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壽命為四百千萬億無量數劫。在覺華定自在王佛教化的像法時代中,有一位出身婆羅門的女子,由於曾在過去無量世當中積累了無量的善根與福德,因此為大眾所尊重欽佩,無論何時何地,行住坐臥之時總有天神在暗中保護著她。她的母親不聿信了邪教邪說,非但不信佛,反而還常常輕視佛法僧三寶。為此,這位聖女想盡了種種方法,勸說、誘導她母親,希望母親能產生正知正見。但其母由於業障太重,善根太少,始終對佛法三心二意,不能完全信仰奉持。不久之後,她母親壽終,魂神墮落到無間地獄中去了。婆羅門女知道其母親在世時不相信因果報應,以其所做的惡業,命終之後,一定會墮入惡趣。為了救度母親,她就變賣了自己的家園房舍及種種資產,籌辦購買了上好名貴的香和花,以及其他各種供佛所用的器具物品,在各處佛像、寶塔、寺院當中一心供養。在一座寺院裡,她見到一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塑像,其形象威嚴慈祥、親切端莊,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當時,婆羅門女恭敬瞻禮佛的尊容時,心裡升起加倍的敬仰,心想‘佛的名號既然稱為大覺,具備一切智而無所不知。倘若佛在世時,母親死後,倘若我來問佛我母死後所去的生地,佛肯定能知道並會告訴我的’。懷著遺憾與悲傷,婆羅門女在佛像前,一邊傷心地哭泣,一邊不停地禮拜念佛。不知過了多久,忽然空中有個聲音在說:‘那位正在哭泣的聖女,不要太過悲傷了,我來告訴你母親死後所生的地方。’”
“婆羅門女聽到這聲音之後,非常激動,合掌向空中問道:‘是哪一位有德之神,來安慰我的憂慮?我自從失去母親以來,日日夜夜懷著悲傷的心情憶念我的母親,不知道她生在什麼世界了。’”
“這時空中的聲音再次告訴婆羅門女說:‘我就是你現在正在瞻仰禮拜的過去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你思母心切,遠遠超過人之常情,所以來告訴你母親的生處。’”
“婆羅門女聽到這聲音,激動萬分,情不自禁撲倒在地,以至於手足關節折損了。旁人趕緊過來扶住她,安慰她,過了好一會兒才甦醒過來,淚流滿面地對空中說:‘願佛慈愍於我,快點告訴我母親所生之處吧!我如今長久思念母親,身心交瘁,都快要死了。’”
“這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再次告訴聖女說:‘你等供養儀式完畢以後,早點回家,在家中淨室里,端身正坐,排除一切雜念,專心憶念我的名號,到一定的時候之後,即可知道你母親所生的去處了。’”
“婆羅門女禮佛供養之後,立刻回到自己家中,端正坐好,因思念母親心切,一刻不敢分心,全心全意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經一日一夜之久,忽然間覺得自己來到了一個大海邊。這大海里的水,猶如滾湯一樣,沸涌不止,海水中還有許許多多極其兇惡的怪獸,身子都是以鐵化成,來來往往地在海面上飛行,東奔西跑。只見海里有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一會兒漂上來,一會兒沉下去,被這些惡獸爭來搶去地吞吃,又見到各種各樣形狀不同的夜叉:有的生了好多隻眼,有的生了好多顆頭,有的生了好多隻腳,等等。這些夜叉露出白森森鋒利的牙齒好像刀劍一樣,它們追趕驅逐著這些罪人,使他們挨近惡獸,好讓這些惡獸吞吃他們。不僅如此,這些夜叉也親自動手爭奪、攫取這些罪人,隨意玩弄。有的把罪人的頭和腳彎在一起,捆作一團;有的把他們的身體拉長壓扁,如搓麵團一般。這些夜叉的形狀千奇百怪,種類多到數不清,令人毛骨悚然,不敢久視。婆羅門女因為有佛力加被,看到這些駭人的景象,當然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
“正在這時,有一位鬼王,名字叫無毒,恭敬作禮來迎接聖女,對他說:‘善哉,菩薩,您為什麼到這裡來呀?’”
“婆羅門女問鬼王說:‘這兒是什麼地方?’”
“無毒鬼王回答說:‘這兒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海。’”
“聖女問:‘我聽說大鐵圍山內是地獄,這是真的嗎?’”
“無毒回答說:‘大鐵圍山裡邊,確確實實是地獄的所在。’”
“聖女又問:‘我怎么會來到地獄呢?’”
“無毒回答說:‘倘若不是依靠佛菩薩的威神之力,那便是因為本身所造地獄之業而來。除了這兩種力量,誰也無法到這個地方來。’”
“聖女又問:‘這裡的海水為什麼會像沸湯一樣上下涌沸啊?為什麼在海里有那么多的罪人和種種兇惡的怪獸呢?’”
“無毒回答說:‘這些都是閻浮提的造惡眾生,新死不久,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后,由於沒有親戚、子女、朋友為他們做超度功德,使他們能脫離這地獄的苦難;同時,他們生前又沒有好好修善,沒有求得佛法僧三寶力量的加持,所以按照他們生前所做的惡業,就感應到地獄來了。一般來說,在進入地獄之前,要先渡過這一重海,此海往東過去有十萬由旬,又有一海,那裡的痛苦比這一重海還要加重一倍。在那重海的東邊,又有一海,其中的苦楚更是倍上加倍。這三個業海都是由於眾生身、口、意三業所造的惡因,而感招的痛苦之果。通常所稱的業海,指的就是這兒。’”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說:‘那么,地獄又在什麼地方呢?’”
“無毒回答說:‘在三重海之內就是大地獄,其數有好幾千,大大小小都不一樣。所謂最大的,就有十八個。其次大的,有五百個,那裡邊的苦難和刑罰真是一言難盡。再其次的,就是小地獄也有千百之數,每個裡邊也有無量的苦難,真是苦海無邊啊。’”
“聖女又問大鬼王說:‘我母親去世時間不長,不知道她的魂神在哪裡?’”
“鬼王問聖女道:‘菩薩,您的母親生前的所作所為是怎樣的呢?’”
“聖女回答說:‘我母執著邪見,相信外道,以至於常常譏諷毀謗三寶。雖然有時經過勸說,暫時相信三寶,過不久就又不信不敬了。雖然去世時間不長,可我卻不知道她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
“無毒再問聖女說:‘菩薩的母親姓什麼,叫什麼呀?’”
“聖女回答說:‘我父我母都屬於婆羅門種姓,父親叫屍羅善現,母親叫悅帝利。’”
“無毒聽了以後,恭敬合掌告訴聖女說:‘聖女,您不必再憂傷掛懷,可以放心地回家了。這位悅帝利罪女已脫離地獄,升到天上,如今已經有三天了。據說多虧有孝順的子女為她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不但菩薩的母親得以脫離了地獄之苦,就是在無間地獄裡受苦的一切罪人,也都在這一天裡做菩提座解脫了地獄之苦,升到善道受樂了。’”
“鬼王說完之後,恭敬地向聖女合掌,抽身而退。”
“此時婆羅門女仿佛大夢初醒,又回到了自己家中的佛堂。待明白了此事的前因後果,覺悟到生死業緣、因緣果報、佛力加持的不可思議,隨即來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像之前,立下宏誓大願說:願自今日起直到遙遠的未來之際,所有一切造罪受苦的眾生,我都要用種種方法和智慧,使他們得到徹底解脫。”
佛 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剛才所說的無毒鬼王,就是現在的財首菩薩,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作品評析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雲三十三,在須彌山頂。四埵各有八天,中央善見天,是帝釋所居;帝釋是天王,餘三十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稱三十三天。如來出世,佛母七日歿,生此天。佛將滅度,故升天為母說法,以報母恩。佛在忉利天的天宮裡現大神通,召集會眾,故名“天宮神通品”。“神通”二字,在中國易經有云:“陰陽不測之謂神,寂而不動,感而遂通。”纓絡經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予謂六根清淨皆得神通:眼根清淨,天眼通;耳根清淨,天耳通;身根清淨,神足通;意根清淨,有宿命通及他心通;若煩惱漏盡,即了生死,成就漏盡通。
佛以神通現種種身,具一切智,說種種法。如來有不可思議的神通,今佛在忉利天放無量光明雲,乃佛神通之一也。
這是經文的開始,“忉利天”是梵語,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這三十三天不是由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合起來,到三十三層。忉利天位居第三十三?不是的,不是由底向上來數的,是怎么呢?是在中間,它東邊有八天,西邊有八天,南邊有八天,北邊有八天。這四八共三十二,分布在三十三天的四邊,而它在中間,這叫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的天主,叫帝釋,這帝釋在天上,他是一個天主;在佛教裡頭,他只是一個護法。《彌陀經》上所說:“釋提桓因等”,就是這個帝釋天。在〈楞嚴咒〉裡邊所說:“南無因陀囉耶”,這個“因陀囉耶”就是帝釋天。他在天上做天主,在佛教里他是一個護法。
忉利天人的壽命是一千歲。以人間的一百年做為忉利天的一晝夜。忉利天有八萬由旬這么大,城池的牆壁是七寶做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萬由旬大。忉利天天主的城叫善見城,所住的宮殿,都是用最名貴的寶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那個地方,就不願意走了,而願意在那兒做天主。
迦葉佛時,這一個天主,他是個女人。這個女人發心為迦葉佛造一座塔廟,那么她是什麼因緣發起這個心呢?因為她看見一座破廟,這破廟裡有尊佛像,破廟已經沒有屋頂,沒有天花板了。颳風下雨,把這尊佛像所貼的金面,都一道一道地衝下來,從臉上掉下來。她一看,就生了一種難過的心,說道:“哎喲!這佛像已經都髒了,又被風吹,又被雨打,啊!這太不好意思了。”於是她發心要把這座廟造好。
她要造廟,但自己又沒有錢,於是就找她的朋友,找她的親戚,說:“我要造廟,但沒有錢,你們大家可不可以幫我的忙呢?你們有親戚就找親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們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這座廟修好了。”她的親戚朋友說:“可以,我們大家來互相合作,造一座廟。”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個人,她是其中的一個發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個。這三十二個大約多數是女人。這在歷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來了。三十三個女人把這座廟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寶塔。大家你拿出一點錢,我拿出一點錢,他也拿出一點錢,大家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來造廟造塔。塔廟造完了,這三十三個人的生命結束之後,就都生到天上去了。生到天上去,每一個人有一層天,所以三十三個人就有三十三天。而這三十三天中間的忉利天天主就是帝釋。這是忉利天的由來。
“天”,天是什麼意思?天以自然為義,“自然”就是它的意思。也就是由這三十三個人業報,他們的業力所感,而現出來的這種天。要是沒有這三十三個人,這三十三天也沒有。
“宮”,是宮殿,這是最好的、最美麗的那種新型式,好像中國的一些宮殿。可是天上的宮殿比那種更美妙,美輪美奐,妙得更不可言。“神通”,什麼叫“神”呢?什麼又叫“通”呢?神,有個名字叫“天心”,天的心。通,名慧性,就是有智慧的這一種類趣。通,是無所不通,通達無礙;神,是無所不神,神乎其神的。神通有六種,六種也是一種,一種分為六種。所以說分開說是六,合而言之是一。
六種神通分開來講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通,又名如意通。談到天眼通,他可以遍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的庵摩羅果一樣。阿那律尊者得到天眼通,他是天眼第一,他就是這樣子。有天耳通,從人間到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切的音聲他都可以聽得見,天上一切的音聲他也可以聽得見。他心通,是你心裡所想要做的事情,雖然沒有說出來,他已經知道了。宿命通,是前生所行所做,或善或惡,他都可以知道。神境通,就是方才所說的這個“神”──也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就叫神。
這個“神”和“妙”字,有少少的相似,所以有的時候說神妙莫測,也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境,是這種境界;通,通達無礙,本來不通而通了。好像牆本來是有阻礙的,你把它捅出個窟窿來,這就通了。我們的無明障礙,把自性的光明都給障住了,你能用你的智慧劍,一劍把它穿通了,這也是通。
這一品首先交代了釋迦牟尼佛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間、地點、緣起、對象。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十方諸佛菩薩皆來集會讚嘆,十方天龍鬼神亦來集會,如來含笑,放大光明,出微妙音。繼而,佛陀為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講說了地藏菩薩發願救度眾生的宿世往因。地藏菩薩一世曾為大長者子,一世曾為婆羅門女,分別以不同的因緣於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前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因此,雖經百千億劫,如今尚為菩薩。佛告訴文殊菩薩,今來集會忉利天者,無量無數,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地藏菩薩之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品:梵文Varga,音譯跋渠,品類之義,聚類同者為一段。又有品別之義,彼此章段,義理差別,故名品。佛經當中,一品表示一個段落,與“章”同義。

作品出處

地藏經》,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

譯者簡介

實叉難陀(Siksananda 652年-710年)唐代僧人。佛經翻譯家。又譯施乞叉難陀,意譯學喜。于闐(今新疆和田)人。通大小乘和外學。據《宋高僧傳》卷二載,他共譯經19部107卷。最主要的是《華嚴經》和《大乘入楞伽經》,武則天均撰有序文。此外還譯有《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普賢菩薩所說經》、《文殊師利授記經》、《十善業道經》、《右繞佛塔功德經》、《大乘四法經》、《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摩訶般若隨心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