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基礎:原理與套用(2009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心理學基礎:原理與套用(2009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學基礎:原理與套用》是2009年8月1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學基礎:原理與套用
  • 作者:王有智
  •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頁數:38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3810864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王有智,男,1957年生,陝西藍田人,陝西師範大學心理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陝西師範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心理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主編、專著《新編普通心理學》、《學前管理心理學》、《心理學》等著作多部。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青年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數篇。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內容簡介

《心理學基礎:原理與套用(修訂版第三版)》內容簡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愈來愈大,所要考慮的問題愈來愈複雜、愈來愈深刻,人們希望對自身加深了解,特別是對精神現象加深了解的願望也愈來愈迫切。因此,科學心理學也就應運而生並隨之蓬勃發展起來。心理學雖然在我們這個綿延5 000年文明史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但那些只能算做心理學思想。獨立的科學心理學是於1879年在德國開始出現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她作為舶來品傳入我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心理學當然得不到充分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心理學曾出現過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初的輝煌,但總的來講,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和廣大人民民眾命運的變化,心理學的經歷也是飽經坎坷、幾起幾落,一直到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心理學才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心理學的春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意識
第三節 學習和研究心理學的任務和意義
第四節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第五節 心理學的過去、將來和以後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基礎
第一節 人類心理的實質
第二節 神經系統
第三節 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第四節 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及其新發展
第五節 內分泌系統和神經一體液調節
第三章 感覺、知覺與觀察力的培養
第一節 感覺、知覺概述
第二節 感覺與知覺的基本特性
第三節 觀察力的培養
第四章 記憶與記憶力的提高
第一節 記憶概述
第二節 記憶類型分析
第三節 記憶的基本過程
第四節 遺忘規律與記憶力的提高
第五章 思維、想像與問題解決
第一節 思維、想像概述
第二節 思維、想像的類型
第三節 思維、想像的過程
第四節 思維、想像的個別差異
第五節 問題解決
第六節 思維與想像的培養和訓練
第六章 注意和注意力的培養
第一節 注意概述
第二節 注意的理論
第三節 注意的品質及培養
第七章 情緒、情感及其調控
第一節 情緒、情感概述
第二節 情緒、情感的類型
第三節 情緒理論
第四節 情緒、情感的培養與調控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質的培養
第一節 意志概述
第二節 意志與行為
第三節 意志行為中的挫折
第四節 意志品質及其培養
第九章 個體行為動力分析
第一節 需要
第二節 動機
第三節 動機理論及套用
第十章 能力的結構與培養
第一節 能力概述
第二節 能力理論
第三節 能力的測量
第四節 能力的培養
第十一章 氣質類型特徵及其套用
第一節 氣質的理論研究
第二節 氣質對個體心理和實踐活動的影響
第十二章 性格及其培養
第一節 性格概述
第二節 性格理論
第三節 性格的測定(人格的測定)
第四節 良好性格的培養
第十三章 學習心理與輔導
第一節 學習心理概述
第二節 學習理論簡介
第三節 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及其輔導
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與教育
第一節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節 品德形成與發展的理論
第三節 品德的教育培養
第十五章 交往心理與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
第一節 人際交往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分析
第三節 大學生常見的交往障礙及其調適
第四節 提高人際交往魅力
第十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與維護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七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的職業角色
第二節 教師的心理品質
第三節 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四節 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