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始建於1925年,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獲得優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係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中,該系中國史學科獲得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 所屬地區:上海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許寧生
  • 成立時間:1925年
學系簡介,本科專業,組織架構,考研參考書,專業設定,傑出教授,顧頡剛,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金沖及,田汝康,鄒逸麟,傑出系友,方永剛,曹景行,朱維錚,姜義華,金沖及,葛劍雄,

學系簡介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成立於1925年,為復旦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獲得優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25名,教授26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係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近年來,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
近年來,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
該系始終以教學與科研並重,強調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專業基本訓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通過四年學習,學生素質普遍有較大提高,適應能力強,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本科專業

該系始終以教學與科研並重,強調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專業基本訓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通過四年學習,學生素質普遍有較大提高,適應能力強,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史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有廣博的中外歷史知識、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專業史學工作者,以及能在黨政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具有紮實深厚的基礎知識,能閱讀中國古籍,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熟練地使用計算機,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中華民國史等斷代史;美國史、日本史等國別史;拉美史、南亞史等地區史;古典文明研究、歐洲社會經濟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戰史、20世紀世界史、中國經濟史、歷史文獻學等專門史;還開設史學論文寫作、旅遊文化、專業外語、方誌學等。
畢業去向
各級科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出版社和報刊等媒體,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一部分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旅遊專業
該專業是旅遊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學科交叉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套用性新興專業。該專業注重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培養適合我國旅遊事業發展需要的旅遊事業管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專門人才。修滿該專業規定學分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要求學生熟悉國內和國際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懂得並掌握旅遊業管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業務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一至二門外語,能勝任旅遊企事業管理、旅遊教學與科研,以及旅遊賓館、國際旅行社、旅遊資源開發部門及各類涉外機構的工作。
畢業去向
為各級政府旅遊管理機構、旅遊企事業單位、外資公司和新聞、廣告等傳媒等。

組織架構

分黨委
書 記:劉金華
副書記:趙小斐
系行政
主 任: 黃洋
副主任: 孫雲龍(分管行政)
陳 雁(分管本科生教學)
余 欣(分管研究生教學、科研)
學生工作
分管副書記: 趙小斐
研工組長: 田文娟
學工組長: 胡大志
歷史系學術委員會委員(2007-2010年)
歷史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7-2010年)
張海英、陳 新、戴鞍鋼、顧曉鳴、韓 升、鄧志峰、王立誠、趙立行、金壽福、後智剛、陳宗海
歷史系行政事務委員會委員(2007-2010年)
章 清、金光耀、朱萌貴、鄒振環、李宏圖、巴兆祥、高 晞、林 太、張海英、陳 新

考研參考書

必備參考書: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上冊)晁福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下冊)寧 欣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  鄭師渠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  王檜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史》  郭大鈞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史》 周啟迪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近現代史
《世界近代史》 劉宗緒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現代史》 張建華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選讀參考書目:
《中國歷史文選》 周予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學概論》 龐卓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學》 藍 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史學史》 白壽彝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歷史文獻學》 楊燕起、高國抗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西方史學史》 郭小凌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
歷史學(全日制四年制)
研究生專業
碩士專業(全日制三年制):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史
中國歷史與文化(EMA,英文授課碩士項目,只針對留學生,全日制兩年制)
博士專業(全日制四年制)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當代中國史
世界史

傑出教授

顧頡剛

顧頡剛(1893—1980),江蘇吳縣人。原名誦坤,字銘堅,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是中國近代學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學者,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解放前,日本學者,特別是名牌大學如東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國學者,惟對於顧頡剛先生和陳垣先生,則推崇備至。”

周谷城

周谷城,(1898~1996),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1898年9月13日(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生於湖南省益陽縣長湖口的農民家庭。周谷城是傑出的愛國民主戰士。他早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1926年投身湖南農民運動,193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在上海創辦《正理報》),著文批判買辦哲學。周谷城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幾十年來,他與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導人都有密切交往,且忠誠合作。早在大革命時期他就與毛澤東、何叔衡、徐特立、夏明翰等往來密切,心心相通。
周谷城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70多年,碩果纍纍。早年出版了《中國社會之變化》、《中國政治史》等著作。1939年出版的《中國通史》,是他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編著而成的產生了很大影響。1949年出版的《世界通史》,打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舊世界史框框。

譚其驤

譚其驤(1911年2月25—1992年8月28)字季龍、筆名禾子,浙江嘉善人。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歷史系,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建立了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室,後升級為研究所,歷任歷史系主任、歷史地理研究所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屆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史研究和中國歷史地圖的繪編。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周予同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學名周蘧,又一學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解放初期,周子同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副教務長、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教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等職。粉碎“四人幫"後,周予同的冤案得到昭雪。他雖然病魔纏身,無法執筆,卻仍然指點朱維錚撰寫有關論文,並編輯自己的論著選集。遺憾的是,選集尚未正式出版,卻於1981年7月15日早晨溘然病逝,終年83歲。

蔡尚思

蔡尚思(1905~2008),號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於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鎮詩敦村。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曾受業於陳垣朱希祖陳大齊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陳煥章王國維梁啓超等學術界名流。到大學任教後,曾向太虛蔣維喬問佛學,向章太炎問國學,向李石岑問哲學,向柳詒徵問文化史,向呂思勉問通史。歐陽予倩顧頡剛劉掞藜陳中凡嵇文甫、張栗原、范文瀾齊思和夏康農黃雲眉等給蔡的治學以很大鼓勵。其中王國維、梁啓超、蔡元培、陳垣、梅光羲、柳詒徵、歐陽予倩、顧頡剛、陳中凡、嵇文甫、范文瀾、齊思和等為教益最大最深的恩師益友。歷任上海大夏大學講師,復旦、滬江、光華、東吳大學和武昌華中大學、無錫國專教授,滬江大學副校長、代校長,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副校長、顧問。2008年5月20日凌晨2:40蔡尚思教授在華東醫院去世,享年104歲。

楊寬

楊寬(1914—2005年9月1日),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師範科,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中文系,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以及蔣維喬、錢基博兩位先生。1936年參與上海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60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回復旦大學歷史系任教授。歷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一至三屆副理事長,他在建國前任上海市立博物館館長期間,對保護國寶毛公鼎與阻止著名的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銅器盜運出口作出貢獻。

金沖及

金沖及(1930年— ),男,上海市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原中國史學會會長。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歷任復旦大學團委書記、教務部副主任、教學科學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員,北京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委員,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孫中山研究會秘書長、會長,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田汝康

田汝康1916年5月16日出生於雲南昆明。1935年至1937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後轉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1940年獲文學士學位。後參加燕京大學和雲南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工作站,從事社會學研究。194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受英國殖民地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委任,前往砂拉越從事該地華人社會結構的研究。1952年院系調整來到復旦,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及社會學系主任,為復旦大學歷史系、社會學系的學科建設和圖書資料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鄒逸麟

鄒逸麟,教授,上海人。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歷史復旦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歷史地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副主編。從事國歷史經濟地理和河渠水利研究。撰有論文《從地理環境角度考察中國運河的歷史作用》等,合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歷史地理》主編、上海社聯委員、上海史志學會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副會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民盟中央委員、上海市副主委、復旦大學主委。

傑出系友

方永剛

方永剛,男,1963年4月出生於遼寧省 朝陽市 建平縣,1985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黨,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軍事學博士,先後在海軍政治學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任教,生前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瀋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大連市講師團成員等。專業技術7級。長期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

曹景行

曹景行,1978年入復旦大學歷史系。現任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鳳凰衛視言論部總監、《時事開講》節目主持人。鳳凰衛視新聞評論員,陳魯豫稱他“師奶殺手”,竇文濤叫他“新聞雷達”。上海復旦大學畢業、曾任《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明報》主筆、《中天新聞頻道》總編輯的曹景行,從幕後到幕前,從平面媒體到衛星傳播,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新聞知識與經驗。 勇於面對挑戰的曹景行不但為鳳凰衛視創造了多個深受歡迎的時事節目。

朱維錚

朱維錚教授,著名經學史專家,1936年生,中國江蘇無錫人。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1960)。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朱教授師從經學史專家周予同教授,對中國經學史造詣甚深,纂緝有《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為認識與理解中國經學史的脈絡,提供入門的基礎。朱教授並致力於中國思想文化史(特別是清代以降)資料的整理和纂集,這方面的研究心得,匯集為《走出中世紀》,《音調未定的傳統》與《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等書。他同時還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國際儒聯顧問,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台灣大學等海外名校課座教授等職務。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姜義華

姜義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同年在復旦大學歷史系任職,1979年為講師,1982年副教授,1985年教授。曾任復旦大學當代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姜先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史學理論及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為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博士點首席導師,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導師,代表作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大道之行一孫中山思想發微》、《百年蹣跚一小農中國的現代覺醒》、《章炳麟評傳》等。

金沖及

詳見傑出教授處

葛劍雄

葛劍雄(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以高中學歷考入),獲歷史學碩士學位。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