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菌腸炎

彎曲菌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以發熱、腹痛、腹瀉、血便等為主要表現。彎曲菌於1972年自腹瀉患者糞便中分離出來,目前是世界範圍內引起急性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因。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ampylobacter  enteritis
  • 就診科室:內科
  • 多發群體:兒童、青少年
  • 常見發病部位:腸道
  • 常見病因:彎曲菌感染
  • 常見症狀:頭痛、發熱、肌肉酸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對人類致病的絕大多數是空腸彎曲菌及胎兒彎曲菌胎兒亞種。人類普遍易感,已開發國家以青少年為多,開發中國家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急性期排菌2~3周,帶菌者可長達5~10月。大多數野生動物或家畜如牛、羊、豬、狗、貓、嚙齒類動物糞便中均帶菌。健康帶菌率1.2%~3%,各地區不一。通常人類空腸彎曲菌胃腸炎是由於攝入污染的動物加工食品,尤其是家禽類,因為這些動物中存在大量的空腸彎曲菌。人與人之間傳播很少見。

臨床表現

彎曲菌腸炎潛伏期2~4日,可延長至7日。起病初期可有頭痛、發熱、肌肉酸痛等前驅症狀,隨後可出現腹瀉、噁心、嘔吐,驟起者開始發熱、腹痛、腹瀉。發熱占56.3%~60%,一般為低到中度發熱,體溫38℃左右,個別可高熱達40℃,兒童高熱可伴有驚厥。腹痛腹瀉為最常見症狀,表現為整個腹部或右下腹痙攣性絞痛。90%以上患者可有腹瀉,一般初為水樣稀便,繼而可呈膿血便或血便,腹瀉次數多為每日4~5次,頻者可達20餘次,病變累及直腸乙狀結腸者可有里急後重感。患者多數1周內可自愈,約20%的患者病情遷延,腹瀉持續2~3周或痊癒後復發或呈重型表現。嬰兒彎曲菌腸炎症狀常不典型,患兒全身症狀輕微,多數無發熱和腹痛,僅有間斷性輕度腹瀉,較少因腹瀉引起發育停滯。彎曲菌腸道外感染多見於35~70歲的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見症狀為發熱、咽痛、乾咳、頸淋巴結腫大或肝脾腫大等。部分血行感染者可發生敗血症、血栓性靜脈炎心內膜炎肺炎肺膿腫腹膜炎肝膿腫關節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少數還可發生腦病如腦膜腦炎腦膿腫,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孕婦感染者常見上呼吸道症狀、肺炎菌血症,可引起早產死胎或新生兒敗血症等。

診斷

取新鮮糞便在暗視野顯微鏡或相差顯微鏡下觀察到急速運動的彎曲桿菌,可做出快速診斷。確診有賴於糞便培養。

治療

1.一般治療
消化道隔離,對患者的糞便應徹底消毒,隔離期從發病到大便培養轉陰。發熱、腹痛、腹瀉重者給予對症治療並臥床休息,飲食給易消化的半流食,必要時適當補液。
2.病原治療
彎曲桿菌對慶大黴素、紅黴素、氯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林可黴素均敏感,對青黴素和頭孢菌素耐藥。喹諾酮類抗菌藥,如氟哌酸療效也佳,但對幼兒可影響骨骼發育。細菌性心內膜炎首選慶大黴素,腦膜炎首選氯黴素,重症感染療程應延至3~4周以免復發。

預防

防止帶菌動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關重要。因此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糞、管食物乃是防止彎曲菌病傳播的有力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