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

菌血症指血液中出現微生物。多是細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主要發生在炎症的早期階段,肝脾和骨髓的巨噬細胞可組成防線,以清除細菌。是指外界的細菌經由體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進入血液系統後,在人體血液內繁殖並隨血流在全身播散,後果是很嚴重的。

一般來說,導尿管或者是體表的手術造口容易導致發生菌血症。出現菌血症的患者往往發生急性的多個器官的轉移性感染,並出現各種急性感染症狀。一旦懷疑,應立即採血檢驗,確診後應立即針對感染菌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bacteremia
  • 就診科室:內科,外科,腫瘤科
  • 多發群體:免疫受損並伴有重病的患者
  • 常見病因:細菌由局部病灶入血
  • 常見症狀:高熱,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可有意識障礙;心率快,呼吸急促或困難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感染的口腔組織的外科手術或常規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膿腫切開和引流和內置器的細菌生長,特別是靜脈注射和心內導管,導尿管和造口術內置器及導管均可引起短暫的菌血症。典型的革蘭陰性菌血症是間歇性和機會性的,雖然這種菌血症可能不影響健康人,但對免疫受損並伴有重病的患者,化療後的患者以及嚴重營養不良者,則可產生嚴重後果。感染的初發部位通常在肺部,泌尿生殖道,胃腸道或軟組織,包括患有壓瘡潰瘍的皮膚,也可發生於危險人群,特別是有心臟瓣膜病,人工心臟瓣膜或其他血管內假體患者的牙科手術後。
慢性病和免疫受損患者發生革蘭陰性菌血症較常見,但這些患者的血流也可被需氧菌,厭氧菌和真菌感染。擬桿菌可並發腹部和盆腔感染,特別是當女性生殖道被感染時更易發生這種併發症。
腦膜或心包或大關節等漿膜腔的轉移性感染可由短暫的或持續存在的菌血症所致,特別是當致病菌為腸球菌,葡萄球菌或真菌時,還可發生心內膜炎。但革蘭陰性菌菌血症很少發生心內膜炎。靜脈吸毒者,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常見,葡萄球菌也是可累及三尖瓣的革蘭陽性菌性心內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臨床表現

1.驟起高熱,可到40℃-41℃,或低溫,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
2.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可有意識障礙;
3.心率加快、脈搏細速,呼吸急促或困難;
4.肝脾可腫大,重者可黃疸,皮下出血斑等。
除非患者處於患有持續性或高水平菌血症的危險性,短暫而低水平的菌血症是無症狀的。典型的表現為全身性感染的體徵,包括呼吸急促,寒戰,體溫上升和胃腸道症狀(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在疾病初期,若不測量血壓則往往不會發現低血壓。有的患者低血壓出現較晚。

檢查

應從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體腔、關節間隙、軟組織和病損的皮膚獲取膿液或體液作革蘭染色和培養。血液培養應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應間隔1小時作2次血培養,每次應從不同部位靜脈取血。此外,還可對痰液、導管插入部位和傷口的標本進行培養。

診斷

符合檢查項客觀指標中的2項或2項以上者可認為是以前稱謂的敗血性綜合徵即現在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體溫>38℃或<36℃;心率>90次/分鐘;呼吸率>20次/分鐘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32mmHg;血白細胞計數>12000/μl或<4000/μl,或未成熟白細胞>10%,典型的白細胞計數是起初降至<4000/μl,然後在2~6小時升至>15000/μl,並且未成熟型明顯增加。

鑑別診斷

1.敗血症
細菌侵入血液並迅速生長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狀。發病特點是開始劇烈寒戰,以後持續40℃~41℃的高熱,伴有出汗、頭痛、噁心。
2.毒血症
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產生全身性持續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由於血液中的細菌毒素可直接破壞血液中的血細胞,所以往往出現貧血現象。血液培養找不到細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嚴重損傷、血管栓塞、腸梗阻等病變,雖無細菌感染,但大面積組織破壞產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症。
3.膿血症
身體裡化膿性病灶的細菌,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到其他部位產生新的化膿病灶時,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症狀。發病特點與敗血症相仿,但在身體上可找到多處化膿病灶,甚至有許多膿瘡。

併發症

本病常見的併發症:繼發性膿胸;化膿性心包炎;腹膜炎;腦膜炎;急性心內膜炎。

治療

外科手術或內置性靜脈插管或導尿管相關性短暫的菌血症常不易測知,一般不必治療。但若患者有瓣膜性心臟病,血管內假體或接受免疫抑制劑,則應預防性套用抗生素以預防發生心內膜炎。
較為嚴重的菌血症的預後取決於兩個決定因素:首先取決於迅速而徹底的查明感染源;第二是取決於原有的疾病及其伴隨的功能障礙等情況。創傷性內置物,特別是靜脈內和尿路內插管應迅速清除。在獲取革蘭染色和細菌培養等化驗標本後,應立即按經驗給予抗生素治療。某些病例(如內臟破裂,子宮肌層炎伴膿腫,腸或膽囊壞疽)必須手術治療,大的膿腫必須切開引流,壞死組織應清除。因肺,膽道或尿路感染而使菌血症持續不退者,若無梗阻及膿腫形成,一般用抗生素治療通常可獲成功。若為多器官衰竭,常發現有多種細菌(多菌種性菌血症)則預後不佳。延誤抗生素治療或外科治療者,死亡率明顯增加。

預防

一切明顯的或隱匿的化膿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菌血症的發生就可以減少。小兒時常見的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繼發較重的呼吸道細菌感染,從而發生菌血症。對這類病兒,必須加強保護。對不論多么細小的皮膚創傷必須予以重視,早作適當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