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雋軒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88
- 職業:北平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傳播革命,掩護革命,聯共抗日,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利用合法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八路軍籌糧籌物,推薦20多名共產黨員擔任閻錫山政權的縣長。後任晉西北、晉中行署秘書長。建國後,歷任山西省民政廳廳長、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民革山西省委副主任委員、第三至五屆中央委員,山西省第一至四屆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黨組副書記。
傳播革命
張雋軒出生於1903年,山西忻州市五台縣耿鎮南溝村人,從五台高小以優異成績考取太原第一中學。在太原上中學期間,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1927年“四·一二”政變前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白色恐怖籠罩的險惡情況下,張雋軒組織在京山西籍大學生成立新晉學社,主編革命刊物《風棱》,參與創辦北大平民夜校,宣傳動員民眾。
掩護革命
1931年,張雋軒聽從黨的指示回到山西,以其舅父楊愛源的私人秘書為公開身份,開展地下工作。從此,他利用特殊身份和地位,與閻政權上層巧妙周旋,掩護、營救黨的幹部,參與創建犧盟會……他的傳奇生涯從此開始。
三十年代中期,日寇策劃“華北自治”,國民黨反動派卻加緊反共,北平一大批共產黨人被通緝。張雋軒利用閻錫山“中原大戰”失敗後急於重振實力、招攬人才的心理,向閻推薦並數次親赴北平把侯外廬、張友漁、徐冰、許德珩、鄧初民等共產黨人和知名學者請來山西講學,既掩護了一大批黨的高級幹部,又為黨提供了爭取閻錫山進入統一戰線的機會。為了給侯外廬等人一個合法的掩護,張雋軒見縫插針,介紹、安排他們加入閻錫山辦的山西青年救國團,使馬列主義的理論在山西得以傳播,培養了一批革命青年。
張雋軒為黨做出的另一個特殊貢獻,就是把太原成成中學的領導權控制在中共手中。他利用成成中學校務主任高閬仙欲謀求軍界支持的心理,積極推薦中共黨員劉墉如、焦國鼐等到成成中學任教。當閻錫山一再下令通緝、搜捕該校進步分子時,又是張雋軒及時向劉墉如等人秘密提供情報,並為他們收藏黨的刊物書籍,掩護了黨的幹部,保住了我黨在成成中學的這塊陣地。成成中學後來成為北方局、山西省委和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的機關,張雋軒居功至偉。在營救身陷“北平反省院”的薄一波等數十位同志出獄的行動中,張雋軒是主要參與人,他還在經濟上支助了許多同志。
聯共抗日
此後,張雋軒作為中共的秘密黨員先後出任閻錫山治下的離石縣縣長、山西第四行政區專員、晉西北行政公署建設處長、行署秘書長。他在中共晉西北區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一次次任務。他在擔任四專署專員期間,動員民眾支援抗戰、減租減息,同時利用他的公開身份和地位,想方設法為八路軍120師和山西新軍籌糧籌款,在閻政府和保全司令部安插了一大批中共黨員。
1939年春季,閻錫山在蔣介石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改變3年來實行的聯共抗日路線,於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在秋林鎮召開了師長及獨立旅長以上軍官、各區專員及保全司令以上行政區幹部等參加的高級幹部會議,這就是有名的秋林會議。
張雋軒將這次高幹會議的絕密訊息,包括會議的內容、進展變化、閻錫山等人的動向及時報告了中共晉西北區黨委,使我黨能夠有準備地作出針鋒相對的決策。
1939年12月震驚全國的“晉西事變”發生後,張雋軒一方面親自參加晉西北犧盟分會等抗日團體秘密召開的郝家坡會議,研究應急措施,一方面冒著生命危險,以四專署專員的名義簽發路條,將我地下黨員以“專署視察員”“專署巡視員”的身份安全轉移到我方控制地區。其間與續範亭共同部署了山西新軍對閻軍的阻擊,使決死縱隊二中隊、四中隊和三五八旅旅部得以安全轉移。並通過他的努力,使楊愛源控制的軍隊保持了中立。在此期間,他還親自帶楊愛源去延安與毛主席秘密會面。
趙承綬嚴令張雋軒將四專署的人員、物資向臨縣集中。緊急關頭,張雋軒召集四專署地下黨員研究決定,人員物資由黨員常芝青等負責向興縣轉移。為了迷惑趙承綬,給轉移爭取時間,張雋軒隻身見趙。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況下,仍堅決拒絕發布《剿叛安民布告》。張雋軒等同志大智大勇,堅決貫徹執行了黨的反頑鬥爭方針,使四專署在“晉西事變”中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後中共以四專署為基礎成立了晉西北行政公署。而張雋軒也在趙承綬部南退時,乘趙部混亂順利脫身回到根據地。
建國後,張雋軒先後任太原市民政局長、山西省政府委員兼山西省首任民政廳長、省政府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政協第一、二、三屆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屆委員會副主席,中蘇友協會長,山西社會主義學院首任院長,民革山西省委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委及民革中央三、四、五屆中央委員。他長期從事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的統戰工作,團結社會各階層人士,為山西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雋軒同志的中共黨員身份及為革命做出的傑出貢獻,由於革命的需要,在建國之前一直沒有公開。作為我黨的特殊黨員,他先後只與關向應、程子華、羅貴波三位聯繫人保持單線聯繫,以至於蕭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回憶錄中提到張雋軒,也只認為他是“同情革命”的“中間分子”。
1943年,張雋軒在康生組織發動的晉綏分局“搶救失足者”運動中,遭受了“無情打擊”,全家有五口人受到牽連,周恩來同志得悉這一情況後,由賀龍代表黨中央在7000人大會上宣布了對他的平反決定。1958年“審乾”時,因“海外關係”問題(其舅父楊愛源在台灣),張雋軒又一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特別是在“文革”中,“外調”的人接二連三,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堅決拒絕寫假材料,為了保護當年隱蔽戰線的同志,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蒙受了巨大冤屈。他在隱蔽戰線工作多年,從不張揚,處事低調,忍辱負重。“文革”期間,宋任窮同志曾來山西看望張雋軒,稱他是“我黨非常優秀的黨員,他的經歷非常不一般,有些材料要搶救下來。”張雋軒卻說,什麼都不寫,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張雋軒同志雖然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學習黨的檔案,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和山西的統戰工作。葉劍英同志發表了關於統一祖國的重要講話後,他徹夜難眠,臥床口述了《為統一中華千秋大業做出貢獻》的文章。報刊發表後,在海內外引起一定反響,楊愛源的子女親友有不少回國探親或定居,楊愛源先生的夫人回山西定居時,受到省領導的熱情歡迎。
1984年12月22日,薄一波同志給張雋軒寫來親筆信。薄老語重心長地寫道:“雋軒同志:臥床十幾年,你受苦了。我有機會回太原時,一定去看看你。你的一生是為革命操勞的一生,我記得我主持犧盟會工作時,你介紹我與楊愛源先生見面,楊先生對我們的工作表示支持,這與你從中做工作是分不開的……事隔四十多年了,我們都老了,但我們在一起時的一段工作,將永誌不忘|……”並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四句詩以贈張雋軒。
1988年9月19日, 張雋軒在太原病逝,享年85歲。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彭真、徐向前、薄一波、余秋里、肖克、王漢斌、程子華等發來唁電並送了花圈,省五大班子領導參加了告別儀式。中共中央組織部、統戰部、全國政協辦公廳、國家計委、民革中央辦公廳等送了花圈。時任省黨政領導李立功、王森浩、王茂林、盧功勳、白清才等以及退下來的老同志朱衛華、霍泛、王繡錦等出席了遺體告別儀式。
人物評價
悼詞中稱他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省長期從事統戰工作的領導人。”“他德高望重,為人厚道,柔而有剛,嚴以律己,寬厚待人,平易近人,廣交朋友;他不求名,不求利,克己奉公,艱苦樸素,從政數十年,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尊敬和愛戴。他的去世,是我黨的一大損失,也是我省統戰工作的一大損失。”
在艱苦卓絕的年代,有許多無名英雄在隱蔽戰線上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貢獻,立下了汗馬功勞,張雋軒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