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華

程子華

程子華(1905-1991),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卓越的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我國經濟戰線傑出的領導者。他1925年參加革命,在將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歷盡千難萬險,始終以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站在鬥爭的最前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程子華同志1950年7月至1954年7月任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幹部學校(現北京工商大學最早前身之一)校長。

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子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
  • 出生日期:1905年6月20日
  • 逝世日期:1991年3月30日
  • 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家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 黨派: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參加革命,抗日前線,解放戰爭,建國以後,晚年雄心,紀念館,大事年表,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程子華同志1905年出生於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的一個貧民家庭。他青少年時代即立志報國。1922年考入太原國民師範,他多次參加了反對軍閥統治的愛國學潮;在鬥爭中,他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於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國內的革命形勢風起雲湧,他決心投筆從戎

參加革命

1926年12月他受黨組織派遣,考取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此走上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鬥爭的戎馬生涯。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以後,程子華同志積極參加了討伐叛軍夏斗寅的戰鬥。此後,他幾經周折來到廣州,於1927年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軍退出廣州以後,他參加了保衛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鬥爭。1929年後,他到國民黨軍隊岳維峻部做兵運工作,成功地發動了大冶兵暴,壯大了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力量。
1931年4月,他到中央蘇區工作,歷任紅35軍307團團長、獨立三師師長、紅五軍四十師師長、四十一師師長兼政委、十四師師長、二十二師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等職,參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在反圍剿鬥爭中,他運用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深入發動民眾,誘敵深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1934年1月在第二次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6月,中央決定派程子華同志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行前周恩來同志親自談話,分析了形勢,部署了任務。到達鄂豫皖以後,他任紅25軍軍長,於1934年11月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及紅25軍的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率領紅25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在和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戰勝了敵軍的圍追堵截,1935年初到達陝南,開闢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後擔任鄂豫陝省委代理書記、紅25軍政委。1935年7月,紅25軍西出甘肅,鉗制敵軍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北上。1935年9月,紅25軍到達陝北,與劉志丹同志領導的陝北紅軍會合,合編為紅十五軍團,程子華任軍團政委。他參與指揮了勞山戰役、榆林橋戰鬥,鞏固、擴大了陝北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後,紅十五軍團在中央的領導下,配合紅一軍團南北夾擊敵人,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偉大勝利。瓦窯堡會議以後,為了打通抗日路線,鞏固、擴大蘇區和紅軍,根據中央的部署,1936年2月,紅軍開始東征。他和徐海東同志一起率領紅十五軍團參加了東征戰役。為了迎接二、四方面軍,實現三大紅軍主力會合,中央決定西征甘肅、寧夏。1936年5月,紅十五軍團與紅一軍團分兩路西進。進軍途中,重創了馬鴻逵的反動武裝,同時注意民族政策,發動回民民眾組織了抗日的武裝。紅軍3大主力會師後,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山城堡戰役的勝利。
程子華

抗日前線

西安事變以後,黨中央為了建立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派程子華同志到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任黨團書記兼人民武裝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他積極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武裝,同閻錫山的反共政策進行了有理有利的鬥爭。1939年1月,他深入敵後到冀中軍區工作,任冀中軍區政委,後兼冀中區黨委書記。在極艱苦的情況下,他和呂正操同志領導了軍隊的整頓工作;發動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堅持了平原游擊戰爭,領導冀中軍民粉碎了日寇的“五一”大掃蕩,鞏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他總結了在平原地區建設根據地和進行游擊戰爭的經驗,編寫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鬥爭》,倡導了地道戰。1943年8月,他任晉察冀中央分局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後代理分局書記、代理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領導粉碎了日寇對晉察冀的3個月大掃蕩,堅持和擴大了敵後武裝鬥爭,衝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促進了邊區經濟的發展,鞏固、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程子華程子華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1945年10月,程子華同志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他根據黨中央解放全國的戰略部署,領導創建了冀察熱遼根據地,在1947—1948年的秋、冬、夏季攻勢中,消滅了華北敵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指揮了隆化戰役,解放了熱河全省,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配合楊、羅、耿兵團,切斷了華北與東北的敵軍聯繫。1948年9月,參加了遼瀋戰役,組織指揮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成功地阻擊了敵人從葫蘆島和錦西增援錦州的部隊,對我軍取得錦州戰役的勝利,確保對東北敵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起了重要作用。1948年10月,他任東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11月初,奉命先遣入關,協同兄弟部隊,重創了敵軍的主力,對北平形成了包圍態勢。北平解放後,任北平警備司令員兼政委。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程子華同志任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司令員,率部南下,先後解放了安陽、新鄉、襄樊、沙市、宜昌等地。勝利渡江後,參加了衡寶戰役,配合兄弟部隊解放了湖南全境。

建國以後

1949年末,中央任命程子華同志為山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他從此結束了長達22年的戎馬生涯,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在山西工作期間,程子華同志重點抓了人民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工作,並把軍隊的協同作戰和思想政治工作經驗運用到各部門的工作中去。1950年10月以後,他調任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副主任、主任、黨組書記,領導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創建,提出並經中央批准在全國推廣了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3種形式和對農村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3種形式,完成了對手工業和農村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任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1958年任商業部長、黨組書記,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幹部學校(北京工商大學最早前身之一)校長(1950.7-1954.7)。1960年任國家建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1年任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在國家計委工作期間,正值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他認真貫徹中央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有效地縮短了基本建設戰線,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1964年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兼西南三線建委常務副主任。他根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指示,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統一規劃,綜合平衡,突出重點,精心組織,發動各部門通力合作,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艱苦創業,建設了一批以攀枝花鋼鐵基地為重點的廠礦和軍工企業。
文化大革命期間,程子華同志因受林彪、“四人幫”的迫害,被錯誤地長期關押,身心受到了嚴重損害。在關押期間,他立場堅定,毫不動搖,與林彪、“四人幫”一夥進行了頑強地鬥爭。在獄中,他以堅強的毅力,認真學習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在雙手嚴重殘疾、生活難以自理、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寫出了長達萬言的《關於西南三線建設的情況總結》。這是一份珍貴史料,周恩來同志曾給予高度評價。1975年以後,他到中央黨校讀書班學習,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實際,寫出了《我對〈資本論〉第二卷關於再生產理論的認識》。

晚年雄心

1978年3月,程子華同志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他不顧年老體殘,夜以繼日地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組建了民政部,使全國的民政工作走上了正軌,出現了新的局面。他非常重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帶領廣大民政幹部撥亂反正,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對民政系統和民政工作進行了全面整頓。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錯案。他非常重視民主政治建設,主持了《選舉法》的修改工作,親自帶隊深入基層進行選舉試點,並組織領導了文化大革命以後的第一次全國縣、鄉選舉。為了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他率先推動了扶貧工作。他關心人民民眾的疾苦,關心殘疾人事業,經常深入災區和貧困地區察看災情、訪貧問苦,親自批閱和接待了大量的人民民眾來信來訪。
程子華(右)與彭真、薄一波合影程子華(右)與彭真、薄一波合影
程子華同志在全國政協和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期間,繼續完成了中央交辦的大量重要工作。他籌建了黃埔同學會,參與了三峽建設調研工作,關心體育事業。
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三大所確立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政治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在他生命彌留之際,還十分關心國家制定的十年規劃、“八五”計畫,關心祖國統一大業。
程子華同志是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和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在黨的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
1991年3月30日22時11分,程子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終年86歲。

紀念館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覆》,同意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組任字【1986】36號)。任命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程子華為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委員。程子華同志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召開的第二次和第四次會議,研究討論了建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審議通過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的各項議程和決定,和中顧委常委、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及建館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一起解決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過程中陸續出現的諸多難題。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建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程子華同志出席了典禮儀式,並做了重要講話。程子華同志還參加了1992年10月出版的《遼瀋決戰》(續)的編審工作。

大事年表

1905年6月生,山西運城人。曾用名程世傑
《紀念程子華》中央文獻出版社《紀念程子華》中央文獻出版社
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參加革命工作,中等師範學校肄業。
1922年在山西太原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求學,參加革命活動。
1926年12月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後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戰士。大革命失敗後,
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1929年後到國民黨軍岳維峻部做黨的秘密工作。
1929年底領導湖北大冶兵暴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五縱隊二支隊隊長。
1931年4月起任紅三十五軍二○七團團長,紅軍獨立三師七團團長、獨立三師師長,四十師師長,四十一師師長、政治委員,十四師師長,二十二師師長。曾入紅軍大學高幹隊學習,後任粵贛軍區代參謀長。
1934年起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參加了長征。
1935年9月起任中共鄂豫陝省委代書記、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
1935年9月至1937年8月任紅十五軍團政治委員。
1935年11月至1936年12 月任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9月起任山西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黨團書記兼人民武裝部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北方分局委員、北方分局宣傳部部長。
1939年1月起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後兼任冀中區黨委書記。
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
1943年起任晉察冀分局代書記,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中共冀熱遼中央分局書記,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
程子華(左)、聶榮臻(左二)、蕭克程子華(左)、聶榮臻(左二)、蕭克
1947年起任冀察熱遼前線指揮所司令員,曾兼任前線指揮所政治委員。
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軍委東北分會委員。
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兵團黨委書記。北平解放後,任北平警備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9年3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兵團黨委書記,5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
1949年 8月至1950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其間:曾兼任山西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
1949年8月至1951年2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11月至1952 年10月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幹部學校(現北京工商大學最早前身之一)校長(1950.7-1954.7)。
1952年10月至1956年10月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代主任、黨組書記兼總社幹部學校校長(至1957年4月)。
1954年9 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預算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6 年至1961年12月任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1958年9月至1960年2月任商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58年11月起)。1960年2月至1961年1月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0年8月起)。
1961年1月至1965 年2月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1年2月起)、國家計委領導小組成員(1963年2月起)。
196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任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關押。
1972年至1975年解除關押後又受迫害。
1975年至1977年在中央讀書班學習。
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1978年5月起)。
1980年1月後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
1980年4月起任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名譽主席。
1980年9月增選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83年6月當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繼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
1991年3 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評價

程子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不論遇到任何艱難曲折,他始終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信共產主義,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他堅決服從黨的分配,黨叫他做什麼工作,他就做什麼工作,做一件愛一件,件件都能做出優異成績;他功高不居,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心中只有黨和人民;他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公道正派,敢講真話;他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實事求是,作風嚴謹,注重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團結同志,愛護下級,平易近人,聯繫民眾,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道德風範,身體力行地實現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誓言。
程子華同志題詞手跡程子華同志題詞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