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汪鎮

張汪鎮

張汪鎮隸屬於山東省滕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滕州市最南端,104國道縱貫全境,京滬鐵路沿東部邊界而過。總面積85.47平方公里,總人口84186人(2017),下轄83個行政村。

張汪在夏商周時期即為薛國地,是古徐州首府,秦代置薛縣,隋朝起屬滕縣,民國時為滕縣第七區,1984年成立張汪鎮。歷史上誕生了奚仲仲虺薛燭毛遂等名人,是焚券市義狡兔三窟等歷史典故的發生地。境內文物古蹟有薛國故城遺址、魏徵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張汪竹木玩具、張汪板鴨等。

張汪鎮地處滕西平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為主。張汪鎮工業以採煤、發電、板材加工、建材、生物等產業為主導,有大宗集團田陳煤礦兩大龍頭企業。2013年張汪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7億元。

張汪鎮先後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鎮、山東省板材加工名鎮、山東省花卉苗木百強鎮、山東省農機安全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汪鎮
  • 外文名稱:Zhang Wang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滕州
  • 下轄地區:夏樓村、張汪村等8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滕州市104國道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523
  • 地理位置:滕州市南部
  • 面積:85.47平方公里 
  • 人口:84186人(2017) 
  • 方言:中原官話滕州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薛國故城,大宗村風景區,融和苗木花卉園
  • 火車站滕州站滕州東站
  • 車牌代碼:魯D
  • 汽車站滕州汽車站
  • 滕州旅遊龍山,盈泰溫泉,微山湖紅荷濕地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公路,鐵路,社會事業,鎮村建設,教育事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古薛文化,文物古蹟,文化遺產,旅遊觀光,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上古時期,黃帝少子禺號封於薛(今張汪鎮薛國故城一帶)。
夏朝封禺號後裔奚仲於薛。
商朝封奚仲十二世孫仲虺於薛。
西周初年,周武王亦封薛國後裔於薛。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齊滅薛。
周顯王十八年(前321年),齊湣王田嬰(號靖郭君)於薛。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齊國魏國滅薛。薛地先入齊,後屬楚國
秦代,境內置薛郡、薛縣。
漢代,薛縣為魯國地,屬豫州
晉惠帝元康年間,薛縣改屬徐州部彭城國
西晉義熙五年(409年),撤銷薛縣,併入蕃縣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於徐州部置蕃郡,蕃縣屬之。
東魏元象二年(539年),撤銷蕃郡,併入彭城郡,蕃縣屬彭城郡。武定五年(547年),復置薛縣,屬豫州部彭城郡
北齊時撤銷薛縣,併入蕃縣,屬徐州部彭城郡。
開皇六年(586年),蕃縣更名為滕縣,屬徐州部彭城郡。從此至民國年間,今張汪鎮轄境均屬滕縣。
唐代五代河南道徐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滕陽州,滕縣屬之。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滕陽州為滕州
洪武二年(1369年)廢滕州,滕縣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兗州為府,滕縣改屬兗州府。明代正統年間,張汪為滕縣禮教鄉薛城社。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張汪為滕縣離八保,仍屬兗州府。嘉慶至光緒年間,張汪一帶為滕縣悌六區。
民國二年(1913年),滕縣屬岱南道。
民國二十年(1931年),張汪為滕縣第七區薛城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薛城鄉地方抗日民主政權建立,改稱張汪鄉,仍屬滕縣第七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張汪鄉改屬臨城縣第七區,區公所駐張汪村
1952年,臨城縣更名為薛城縣。
1956年,撤銷薛城縣,設滕縣薛城區,第七區亦屬滕縣,轄歡城、李橋、周樓、張汪、柴胡店、殷莊、龍山7個鄉。
1958年夏,撤區並鄉,今張汪境域分為張汪鄉和李橋鄉。同年秋,張汪鄉和李橋鄉合併設立前進人民公社,公社駐地設在張汪。
1959年秋,前進人民公社改稱張汪人民公社。
1966年5月,改為張汪區。
1968年,恢復原張汪公社。
1984年3月,改張汪公社為張汪鄉;11月,改為張汪鎮。
1988年5月,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張汪鎮屬之。

行政區劃

張汪鎮地圖張汪鎮地圖
截至2013年,張汪鎮下轄83個行政村。
陳樓村
王格莊村
楊界村
小張莊村
南宗莊村
杏園村
段樓村
南任莊村
蔣莊村
杜村
大張莊村
安村
丁樓村
小於村
孔集村
南陶莊村
楊樓村
承賢莊村
北陶莊村
朱莊村
南彭莊村
杜坦村
俞河崖村
小宗村
邱倉村
西周樓村
後壩橋村
前許樓村
閆道溝村
五所樓村
柴樓村
東邵橋村
多莊村
魏河圈村
南閆樓村
臨薛村
辛莊村
大孫樓村
沈倉村
尤樓村
孟倉村
陳莊村
東渠莊村
楊倉村
城後張莊村
劉堌堆村
陳堂村
小李樓村
後許樓村
北渠莊村
前寨子村
夏樓村
李橋村
後寨子村
白樓村
蘇河崖村
太和莊村
大蘇莊村
北李莊村
北彭莊村
葛村
馮堂村
苑莊村
辛集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汪鎮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滕州市最南端,地處東經117°06′—117°12′,北緯34°52′—34°58′,東接官橋鎮柴胡店鎮,南與微山縣夏鎮街道薛城區常莊鎮陶莊鎮接壤,西鄰微山縣驩城鎮,北靠鮑溝鎮。鎮域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7.8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鎮機關駐夏樓村南,距滕州城區約19公里。
張汪鎮

地形地貌

張汪鎮地處滕西大平原南部,大部分為河流沖積沉澱形成的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整,東北略高,西南較低,最高海拔46.37米(皇殿崗一帶),最低海拔39.8米(多莊、楊界一帶),坡度1/1000。
張汪鎮地貌以平原窪地為主,平原約占70%,窪地占30%。境內有多莊窪、馬場坡窪、北沿湖窪、辛集西窪四大窪地和若干小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規模治理後窪地基本達到方內平整。

氣候

張汪鎮屬於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陸度66.4%,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光照長,多春旱;夏季高溫多雨易澇;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多風易旱;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3.8℃,1月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21.8℃(1957年1月8日),7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40.5℃(1968年6月11日)。年平均降水量773.5毫米,其中6至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5%以上。年平均日照2384.4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18千卡/平方厘米。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全年無霜期平均198天。年平均降雪日7天。年平均大風日11.4天,主導風向為偏南風(春夏季)和偏北風(冬季),5—6月出現乾熱風,夏季偶發龍捲風。

水文

張汪鎮屬淮河流域,境內有小蘇河、十字河新薛河)、三八河、小魏河、古薛河(薛河故道)5條主要河流,境內總流程31.8公里,均為東北—西南流向,且分布較為均勻。河流多為季節性有水,全年大部分時間少水,旱季乾枯,汛期水位暴漲。
張汪鎮地處滕西平原孔隙水區,境內地下水從東北向西南流動,流動水位在20米左右,蓄水層深度從10米至30米不等,平均為地下22米。

土壤

張汪鎮境內土壤主要分為潮土、褐土、砂礓黑土三大類型。潮土類土壤有3640.67公頃,占總面積的43.2%,土壤保水保肥性較好;褐土占總面積的44.12%,質地細膩,偏鹼、偏黏,抗旱,疏鬆易耕;砂礓黑土占總面積12.67%,質地黏重,通透性較差,不利於保水保肥,作物產量高。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張汪鎮屬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地表水資源相對貧乏,主要為河流給水和大氣降水,年平均地表水量3000萬立方米,水質屬重碳酸鹽鈣型,pH值6.96—7.85。境內地下水儲量約1.0億立方米,屬重碳酸鹽鈣型水,礦化度小於0.3克/升,水質較好。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底,張汪鎮土地總面積8547.37公頃,已利用土地8446.2公頃,土地利用率98.8%。
張汪鎮土地利用狀況(2011年底)
土地類型面積(公頃)占總面積比例
農用土地
6541.92
76.5%
建設用地
1771.90
20.7%
交通運輸用地
91.31
1.0%
水利設施用地
61.07
0.7%
未利用地
81.17
0.9%

礦產資源

境內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於鎮域西部大小宗村、辛集、北陶莊和西南部前許樓一帶,屬滕南煤田東部的田陳煤田,南北走向9.6公里,東西寬4.6公里,地質儲量2.4億噸,可開採量1.9億噸。
河沙主要分布在顏村、北宋、杜村和薛河故道下層,沙層長約12公里,寬8米,深1米,儲沙量約15.36萬立方米,粒度勻、雜質少、強度高。地沙分布在李橋、後壩陵橋、夏樓、前後寨子一帶,儲量約9.99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底,張汪鎮有27460戶家庭,總人口88306人,其中男性46668人,占總人口的52.8%,女性41638人,占總人口的47.2%。人口密度939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境內共有19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83%,其餘為回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維吾爾族藏族達斡爾族等18個少數民族,共148人。
2017年,人口84186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張汪鎮生產總值實現43.1億元,比2012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07億元,比2012年增長4.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88億元,比2012年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12026元,比2012年增長17%。
1995年成立的大宗集團為張汪鎮骨幹龍頭企業,截至2011年集團旗下擁有18家公司,產品涉及熱電、煤炭、物流、生物化工、製藥、房產、機械製造、農產品深加工和國內外貿易等行業,擁有固定資產8.4億元。

第一產業

農業
張汪鎮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及其他小雜糧等,經濟作物花生大豆棉花等。2011年張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65億元;全鎮有食用菌馬鈴薯等農民專業合作社36個;有“金張汪”牌西瓜、“太賀”牌香菇、“古薛”牌馬鈴薯3大綠色無公害品牌;有機電井1390眼,農田灌溉率97.8%;農用拖拉機660台,大中型配套農機具1844台,基本實現耕作機械化。
2011年張汪鎮作物種植與收穫情況
作物類別種植面積(畝)單產(公斤/畝)總產(噸)
糧食作物
137172
530
72701
經濟作物
1300
3738.1
4860
蔬菜
24358
3534
86081
林業
林業在張汪鎮第一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1年底,張汪鎮林地面積15419畝,其中喬木林地15350畝,其他林地69畝,經濟林1597.9畝,苗木花卉196畝,村莊綠化林7692畝。至2014年,張汪鎮苗木花卉面積達到5000畝,果園8000畝;全鎮林木覆蓋率33.2%。
畜牧業
張汪鎮傳統飼養家畜主要有家兔等,家禽為主。2001年境內興建孔雀園1座,孔雀年飼養量1萬餘只。2008年發展起狐狸獺兔海狸鼠等新興養殖業。截至2011年,張汪鎮家畜存養量6.5萬隻,其中肉牛2200頭;家禽存欄量35萬隻,年出欄量460萬隻。2011年全鎮畜牧業總產值1.6億元。

第二產業

煤炭工業
棗礦集團田陳煤礦坐落於鎮域西北部,1989年12月建成投產,井田總儲量1.9億噸,年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是棗礦集團西部礦區主幹礦井之一。截至2011年,田陳煤礦共有職工5770人,資產總值7.53億元。
電力工業
截至2014年,張汪鎮建有2×50兆瓦富源熱電一期、2×25兆瓦大宗熱電和30兆瓦光伏發電三大電廠。2014年張汪鎮新建富源生物質秸稈發電項目,2015年計畫建設富源熱電二期2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機組項目,投產後張汪鎮發電裝機總容量將突破800兆瓦,年發電量可達8億千瓦時。
製造業
張汪鎮製造業以木材加工、建材、生物、機械製造為主。木材製品加工為張汪鎮傳統製造產業,2010年全鎮年總銷各類板材100萬立方米,年銷售額11.32億元,截至2011年境內共有板材加工廠320餘家。張汪鎮建有占地300餘畝的水泥製品加工園區,截至2011年園區內有各類水泥製品廠18家,生產10個系列30多種產品。生物產業以大宗生物開發公司、傑諾生物工程公司和聖寶仕生物科技公司為龍頭,生產澱粉黃原膠生物酶製劑、植物纖維產品等。機械製造以大宗航峰機械鑄造和明威液壓為代表。
建築業
1965年,張汪公社成立建築社,1984年改為張汪建築安裝公司,主要在滕州、棗莊、微山等周邊地區承建工程。截至2011年,鎮建安公司註冊資金608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職工860餘人。
  

第三產業

2011年,張汪鎮第三產業總產值實現14.04億元。
商業貿易
截至2011年,張汪鎮有個體工商戶1200餘家,從業人員2.5萬餘人,年營業額1.2億元。鎮駐地夏樓村建有長1500米的商業街,共有500套商貿房,為全鎮商貿中心。
旅遊業
2000年後,張汪鎮逐漸形成了東部薛國文化產業園、西部大宗特色鄉村、北部觀光農業三大旅遊板塊。2009年僅大宗村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年旅遊收入1500餘萬元;2011年大宗村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被列入”棗莊二日游“旅遊項目。

交通

公路

104國道北京福州)縱貫張汪鎮全境,自後寨子村北入境,經過夏樓、張汪等村,南到楊界村南進入微山縣,境內全長11公里。1976年、1995年、2002年、2014年多次進行改擴建。境內路段原有收費站1座,2014年7月1日撤銷。344省道(木石鎮曲房村)自東向西橫穿全境,境內長7.9公里,路面寬12米。此外境內還有滕州—夏樓、柴胡店—張汪、太和—辛莊等鄉道公路。

鐵路

張汪鎮和官橋鎮大致以京滬鐵路為界,鐵路經過張汪鎮東部邊界約1.7公里,與官橋鎮交界處設有官橋站,為二等站,有到發線7條。柴里煤礦專用線(官橋站—柴里礦)自東向西經過鎮域北端,境內長5.5公里。田陳煤礦連線線自西北向東南由柴里煤礦專用線連線田陳礦,全長2.1公里。

社會事業

鎮村建設

2008年,張汪鎮啟動鎮駐地升級改造工程,國土所、地稅所、客運站新樓房投入使用,硬化鎮駐地3條道路,新建沿河公園,完善4條主幹道綠化、照明、排水功能;2011年按照徽派風格對駐地主幹道進行粉刷改造,並進行鎮南區和北區建設,改建、新建104國道兩側商業房300間;規劃建設皇殿崗商業房140間共1.3萬平方米。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啟動實施楊倉新村遷建工程,建設5層住宅樓房21棟,共618套,2014年底實現入住。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張汪鎮共有幼稚園15處,其中公辦園11處,民辦園4處,在園幼兒936人;有國小13處,教學班127個,學生3418人,教師268人;有中學2處,學生1701人,教職工160餘人;有成人教育學校1處,學生190人,教師9人。此外張汪村曾有滕州市第二職業高中1所職業高中,前身為滕縣第二十五中學,2011年滕州二職高撤併,原校址作為棗莊市科技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使用。
張汪中學張汪中學

文化體育

截至2011年底,張汪鎮有文化站1處,8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級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有67個村建有文化體育廣場,安裝體育健身器材536套,設有籃球場21個,其中大宗村組建了籃球女隊。1978—2011年間,鎮文化站組織赴滕州等地春節遊藝匯演活動30餘次,曲藝匯演3次,其中大宗村大鼓隊多次參加棗莊、滕州等地全運會、非遺博覽會、墨子文化節等大型節會演出活動。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張汪鎮有衛生院1處,職工100餘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7人,設有8個科室,4個護理單元,門診部、住院部、社區衛生服務3大功能區域,床位120張。2011年張汪鎮衛生院門診人次38818人次,出院1518人次,開展手術564台次,業務收入906萬元;為參合農民報銷門診、住院、醫藥費合計636萬元,64818人次受益。
張汪鎮衛生院張汪鎮衛生院

歷史文化

古薛文化

張汪鎮地處薛河流域,遠古時期形成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完整的史前文化體系,為東夷文明發源地之一;從夏商時期奚仲及其後裔仲虺居薛,到戰國時田氏齊國先後封靖郭君田嬰孟嘗君田文父子於薛,歷經三千多年薛國世系未斷。薛國經濟技術較為發達,薛國故城內有冶鐵、制陶作坊遺址,出土的大量銅器、貨幣和生產工具等文物兼具中原文化與東夷文化特徵;尤其是孟嘗君不拘泥於中原的周禮鄒魯儒家思想,招賢納士,搞活財政,強兵擴城,湧現出相劍大師薛燭、“焚券市義”又“狡兔三窟”的馮諼、勇於自薦的毛遂等名人志士,薛國經濟文化全面繁榮,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古薛城還是古徐州的首府,乃兵家必爭之地,直至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於彭城,薛地才逐漸沒落。

文物古蹟

截至2011年,張汪鎮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棗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滕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
國家級
市級
南賈莊遺址、壩陵橋遺址、洛莊遺址、夏樓遺址、玉皇閣、懋榛國小古建築
縣級
魏徵墓、夏樓漢墓群、李橋墓群、李家大院、“坤四寶”碑、尤樓遺址、多莊遺址、東邵橋遺址等65處

文化遺產

張汪竹木玩具
張汪竹木玩具張汪竹木玩具
竹木玩具發源於張汪鎮南陶莊村,製作者使用木材、竹子的下腳料,經手工製作成玩具。玩具按材料分為竹子類、木類、竹木混合類,按狀態分為動、靜、響三類,包括刀、槍、劍、戟、喇叭、笛、笙、竹龍、風車、燕車等。最具代表性的玩具是燕車,俗稱“王八打鼓”。2009年竹木玩具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張汪板鴨製作技藝
滕州張汪板鴨滕州張汪板鴨
張汪板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漢代為宮廷貢品。張汪板鴨的現代機械化製作工藝分六步:精選微山湖水上放養2至3年的麻鴨,宰殺、脫毛、淨膛後,放入冷庫保鮮,用大小茴、丁香、花椒等98種配料用文火蒸煮2.5小時以上,出鍋後晾到色黃,殺菌40分鐘,最後化驗、裝袋。2011年張汪板鴨製作技藝被列入棗莊市第三批非遺項目。
此外張汪鎮還有張汪傳統糕點製作技藝等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張汪盆景栽培技藝、張汪圈裡刀具製作工藝等滕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遊觀光

大宗村風景區
大宗村風景區位於張汪鎮大宗村,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宗澤園、玉皇廟、農民文化廣場、和諧家苑別墅等。其中宗澤園是為紀念宋代抗金名將宗澤而修建的集休閒、娛樂、餐飲、會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園林,園內有迴鑾閣、勤王台、十二龍柱、銘心湖、宗府、宗澤塔等景點30餘處。玉皇廟原名古漢廟,始建於東漢,清朝康熙年間重修,2008年修復擴建,有正殿9間,東西偏殿26間。
融和苗木花卉園
融和苗木花卉產業園位於張汪鎮白樓村北,占地2000餘畝,有溫室大棚10餘個,栽種苗木花卉100多種,園內建有休閒垂釣中心、鄉村農家樂等旅遊觀光項目。
薛國文化產業園
2011年張汪鎮邀請清華大學古遺址研究院勘察設計,擬建成薛國文化廣場和春秋至漢代風格的影視城。

著名人物

奚仲黃帝後裔,古薛始祖,造車鼻祖,任姓、薛姓、奚姓先祖。奚仲佐大禹治水,被封為車服大夫(車正),受封薛地。奚仲“撓曲為輪,因直為轅”,發明了以馬為動力牽引的木車。
仲虺,奚仲第十二世孫,薛國國君,向商湯提出“兼弱攻昧, 取亂侮亡”策略,商湯任命其為左相,率諸侯推翻夏朝。三千諸侯來會,仲虺作《仲虺之誥》詔告天下。湯將其重新封於薛。
薛燭,春秋時期薛國人,以善於鑄劍、相劍而聞名,越王勾踐二十年(前476年)專赴越國為越王相劍。
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王族,戰國四君子之首。其父田嬰齊威王之子,曾任齊國宰相,受封於薛。孟嘗君繼承父親的官位和封地,任齊相十餘年,以喜好招賢納士著名。孟嘗君墓位於薛國故城東北隅。
毛遂(?—前256年),戰國時期齊國薛人,平原君趙勝門下食客,以“毛遂自薦”、“三寸之舌”而聞名。
張鵬(1984—2008),張汪鎮王格莊村人,2002年參軍入伍,生前為成都某部陸航團小車司機兼安全員。2008年5月31日張鵬在汶川地震災區執行任務時,所乘飛機因遭遇大霧和強氣流失事,張鵬被成都軍區追認為烈士,追記一等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