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原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張明遠(原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張明遠(1906~1998),男,河北玉田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正部級離休幹部。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明遠
  • 別名:原名張金言,字佩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玉田縣
  • 出生日期:1906年11月23日
  •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24日
  • 職業:原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 畢業院校:玉田師範講習所
  • 信仰:共產主義
  • 畢業院校: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人物履歷,革命經歷,投身革命,白區工作,獄中鬥爭,返回冀東工作,迎接勝利,籌建紀念館,著作,

人物履歷

張明遠是河北玉田縣人,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由毛澤東同志主持的廣州地區黨的活動分子會議,後任中共北方區委農民運動特派員和中共玉田縣委書記。
1927年10月,他任總指揮,組織領導了玉田及附近四縣的農民武裝暴動,創建了京東人民革命軍,開展土地革命,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面武裝鬥爭的紅旗。
1928年後,張明遠歷任中共順直省委常委、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天津一區區委書記,陝甘寧邊區抗敵後援會宣傳部長,中共北嶽區、冀熱察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冀熱遼區黨委代理書記等職。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中共冀熱遼分局常委、冀東區黨委常委、行署主任,冀東區戰勤司令部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張明遠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組織部副部長、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調到中國科學院,任辦公廳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四人幫”的迫害。
1979年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1988年任國家計畫委員會諮詢組成員。
張明遠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黨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張明遠同志(左三)到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參觀張明遠同志(左三)到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參觀
原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正部級離休幹部張明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朱鎔基胡錦濤賈慶林薄一波宋任窮洪學智馬文瑞等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張明遠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慰問。
張明遠,1906年生,河北玉田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曾任中共冀東農民運動特派員,玉田縣委書記,順直省委常委,冀東特委委員,北嶽區委宣傳部部長,晉察冀邊區政府秘書長、黨團書記,中共冀熱遼區委常委,冀熱遼行署主任。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秘書長、副書記、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98年12月24日逝世。
張明遠1906年11月23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前獨樹村一個中農家庭。1918年9月,12歲的張明遠考取了玉田縣師範講習所。在講習所學習兩年畢業後,張明遠務過農,當過店員,教過書,進一步了解了社會的黑暗和逐步明確了人生的方向。他先於1925年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後於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4月,張明遠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來到毛澤東主持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9月於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業後,黨組織派張明遠回到玉田縣開展農民運動和發展黨的組織。張明遠在玉田縣建立黨組織,領導廣大民眾成立農會,舉行暴動,建立革命武裝。1927年10月,他任總指揮,組織領導了玉田及附近四縣的農民武裝暴動,創建了京東人民革命軍,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面武裝鬥爭的紅旗。1928年後,張明遠歷任中共順直省委委員、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天津一區區委書記,陝甘寧邊區抗敵後援會宣傳部長,中共北嶽區、冀熱察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冀熱遼區黨委代理書記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張明遠擔任了中共冀熱遼分局常委、冀東區戰勤司令部司令員等重要職務。1949年2月,張明遠離開冀東來到瀋陽,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副秘書長兼組織部第一副部長。1950年8月,升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秘書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張明遠又擔任了東北軍區後勤司令部政委和中朝聯合鐵路運輸司令部政委。他曾三次赴朝鮮前線調查了解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為抗美援朝的後勤保障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2年後,東北局的工作中心轉向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張明遠的主要精力也轉到了經濟建設方面。他先後擔任了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成為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重要領導成員。
然而,由於張明遠工作能力強,高崗比較欣賞他的才幹,作為東北局副書記,他與高崗又必然要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1954年“高饒事件”中,張明遠成了“高崗反黨集團”的重要成員,被撤銷了黨內職務,於1955年1月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任辦公廳副主任。
張明遠雖然沒有像張秀山那樣被下放到農場,但從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的高位到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落差仍然十分巨大,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鬱悶。雖然對處分“一直想不通”,但作為一名長期為革命事業努力奮鬥的老共產黨員,張明遠並沒有從此消沉,而是在新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張明遠於1979年被調到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任副主任,分管機關黨委和行政業務工作,後又擔任了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雖然流逝的時光無法彌補,但張明遠還是儘自己的全力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事業多做一些工作。他經常到農村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後總是向中央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和對策。
張明遠(前排右五)來遵化市視察張明遠(前排右五)來遵化市視察

革命經歷

投身革命

張明遠,原名張金言、字佩琛。1906年11月23日出生於玉田縣前獨樹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畢業於玉田師範講習所。1923年開始在本縣孟三莊國小任教。在教書期間,結識了由江浩帶領一批在京津的玉田籍回鄉進步青年。接受了江浩等人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教育,激發了張明遠的愛國熱情。他在江浩的支持指導下很快在玉田建立了國小教師聯合會,並提出增加教師工資和學生擴充學習內容的主張。在江浩的培養下,1925年夏季第一批參加了國民黨,並被推舉為縣黨部籌備委員會和區分部的負責人。當年11月下旬由江浩、葉善枝介紹經中共天津地方委員會批准為中共正式黨員。從此,他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1926年4月,張明遠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到由毛澤東同志主辦的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9月結業後,以中共北方區委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回到玉田縣,開展農運和發展中共組織工作。10月成立中共玉田特別支部,張明遠任書記,是年冬 ,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軍閥政府為籌集軍費,以“旗地變民地”為名,增加稅款,激起廣大農民的強烈不滿,特別支部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發動了大規模的反“ 旗地變民 ”鬥爭。
1927年1月11日(臘月初八)正逢玉田大集,張明遠、楊春霖等人帶領三千多農民到縣議會請願 ,見縣議員逃匿,憤怒的民眾搗毀議會門窗、家具,將公文、契約付之一炬,繼而奔縣衙要求縣長出來答話。縣長卻命警察所長鳴槍恐嚇。群情愈憤,遂砸毀縣衙,趕走縣官。同時指揮部還派人隨訪,新聞稿在天津各報發表,引起社會各界的同情,軍閥政府怕事態擴大,逐撤換了玉田縣長。反抗“ 旗地變民 ”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是年1月中旬,經北方區委研究批准,成立了張明遠任書記,楊春林,李立元、宋哲三和張洪為委員的玉田縣委。五、六月間,經上級批准,玉田縣委改為玉田中心縣委,張明遠仍為書記,9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王荷波來到玉田,參加中心縣委擴大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及順直省委關於在玉田舉行武裝暴動和在京東地區開展武裝鬥爭的決定。在王荷波指導下,擬定了暴動計畫。
10月18日(舊曆九月二十三)中午,張明遠和縣委負責人解學海率領兩萬多名手持刀槍棍棒的自衛隊員從東西兩門攻入縣城,占領了縣公署、警察所、縣議會、稅務局等機關,收繳了警察所和保全隊的槍枝。同時張貼布告,宣布戒嚴,搜捕反革命分子,維持社會秩序。接著,暴動指揮部在縣公署附近的操場上召開民眾大會,宣告攻城勝利,成立農民政府和農民軍,並任命開明士紳王卻三為臨時縣長。隨後宣布了施政綱領,取消了一切苛捐雜稅,沒收土豪劣紳的土地財產,旗地無條件歸農民所有等。
10月下旬,順直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於方舟來到遵化王爺陵召開會議,傳達了省委指示:按照南昌八一暴動的統一番號,將玉田農民軍改為京東人民(農民)革命軍。以玉田為中心,開展京東各縣的武裝鬥爭,實行土地革命。10月27日,於方舟與張明遠,楊春林等帶領隊伍向玉田城進發,武裝鬥爭又堅持了兩個月。玉田暴動雖然失敗,卻沉重地打擊了奉系軍閥的反動統治,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面武裝鬥爭的紅旗,為進一步開展京東一帶革命鬥爭打下了基礎,張明遠為這一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和革命武裝的創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白區工作

1928年初,蔡和森主持改組了順直省委,張明遠被調到省委任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改組後的省委主要抓兩項工作。一是貫徹八七會議精神,二是整頓恢復黨組織。按照八七會議決議我黨必須從政治上、組織上與國民黨徹底決裂的精神和省委安排張明遠回到玉田,著手恢復了玉田、遵化、豐潤、灤縣等地的黨組織。1927年底由於中共北京市委書記李渤海叛變。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春節省委又派張明遠去北京整頓恢復黨組織。先後在燕京大學、農業大學、中國大學恢復了黨的組織,並在中國大學召開了中共黨的活動分子會議,醞釀並提出了新的北京市委名單由張明遠報省委審批。大約在4、5月份張明遠又去天津南部地區的滄州、鹽山、南皮、獻縣等地檢查黨組織的恢復工作。10月份省委又派張明遠重組保定市和保北地區黨的領導班子,他按照劉少奇的指示,謹慎地聯繫了完縣縣委書記孫永祿、保定育德中學黨團部書記魏十篇等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對保定市和保北地區黨組織的情況有了基本了解,並擬定了新的保定市委和保北特委的名單於11月份報省委審批。待12月份上旬張明遠又回保定傳達省委批示時,夜間在一家小客店被捕。經多次審訊,沒審出張明遠是共產黨,關押了三個月於1929年3月初釋放。出獄後冒著極大的危險深入城市鄉村,整頓與恢復基層黨組織,傳達貫徹黨中央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和革命民眾,鼓舞革命鬥志,繼續堅持鬥爭。

獄中鬥爭

1930年1月天津海河下游小劉莊一帶一區區委書記周鐵英被捕。省委又派張明遠接替她的職務,領導工廠和碼頭工人運動。3月聶榮臻來天津傳達中央指示,要求全國各大城市舉行總同盟罷工,罷課,農村舉行暴動搞武裝鬥爭,軍隊組織兵變,以迎接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當時省委認為河北沒有條件發動總罷工,但可以開展日常鬥爭,發展赤色工會,搞“飛行”集會活動,散傳單,搞講演等。根據這些精神張明遠組織了一些人上街遊行,砸了大公報的門市報館。由於頻繁的“飛行集會”引起了反動當局的嚴重關注。就在準備舉行五一大遊行的前夕,4月20日省委交通員武竟天給張明遠駐地小劉莊送去了大量傳單被敵人注意,當晚張明遠與喬國楨一起被捕。關押在天津第三監獄。同時發現福茂公、薄一波、劉仁、武競天劉慎之、高可林、劉漢生等20多人也被關押在第三監獄。由於個別受不住敵人的酷刑,供出了天津黨組織和張明遠等人的身份。對此反動當局不斷的對張明遠等人進行審訊和動刑。監獄對政治犯更是採取了刑罰和殘酷手段進行迫害、虐待和勒索。如剋扣口糧、三餐變兩餐,飯里摻沙子,吃爛菜葉子,四人囚室擠七八個人,生病不但不給治還肆意大罵,不久,被捕的李輝、程秉義在獄中犧牲。凡政治犯天天上腳鐐。傅茂公抓住這些事情,秘密串聯張明遠等人,以政治犯為中心,發動了揭露敵人罪惡、反虐待、爭生存的鬥爭。在獄外黨組織的支持下,張明遠通過關係向新聞界披露了監獄的黑暗,引起社會各界對政治犯的同情和對監獄當局的譴責。不久,建立了獄中秘密黨支部,傅茂公為書記,張明遠等人為成員。在獄中黨支部的領導下,全體政治犯提出的口號是“反對監獄虐待,改善生活條件,我們有生存的權利”等,並於5月30日正式向獄方提出八項書面要求。獄方拒不答覆政治犯的要求,於是7月2日第一次絕食鬥爭開始。五天的絕食迫使獄方答覆了要求。9月16日共產黨張宗信因患肺病得不到治療而慘死,激起了政治犯的極大憤慨,當日推出張明遠等代表向獄方交涉,提出派代表向張宗信遺體弔唁。儘快實現獄方許諾的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等要求。獄方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指責張明遠等人“得寸進尺”、“無理取鬧”,並隨即宣布取消已取得的各項待遇,政治犯又戴上腳鐐,17日又恢復了惡劣的生活待遇。對此,獄中黨支部又秘密通知各監房負責人、全體政治犯從18日早晨開始第二次絕食。絕食訊息第三天就見了報紙。監獄當局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在絕食第四天重新恢復上次絕食後的各項待遇。可是敵人經過精心策劃,於1931年5月18日突然大批分散轉移政治犯、張明遠等15人轉到北平第一監獄。傅茂公等15人轉到北平第二監獄。從此張明遠、傅茂公在獄中又開始了新的鬥爭。

返回冀東工作

張明遠1932年底出獄後,多次在北平尋找黨組織,雖然有了單線聯繫,但沒有恢復組織關係。經北平西單支部書記李鐵夫(河北省委、組織部長)長時間考察於1933年4月恢復了組織關係。後被派到省委宣傳部工作,並以晨報記者的身份在社會公開活動。1938年春被派到延安中央馬列學院學習。8月結業後,根據個人請求和劉少奇的推薦,派張明遠到晉察冀邊區黨委任常委、宣傳部長。1939年上半年協助姚依林辦黨員幹部培訓班,為黨校第一期、第二期由張明遠任校長,親自講課,主要是培訓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和冀東幹部,結業後再派回冀東。同時又起草了給“冀東地委的指示”具體規定了軍事上大量發展地方武裝,寓兵於民。政權上建立抗日政權,發揮統一戰線作用。1942年2月張明遠又調到北嶽區黨委籌備晉察冀邊區第一屆參議會。會議結束後,於3月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黨團書記處,張明遠任黨團書記,邊區政府秘書長。主抓邊區各級“三三制”的政權建設。1944年張明遠又回到冀東任行署主任。主張制定了“十條施政要點”,頒發了“關於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指示”。做出“關於鞏固冀東基本區的決議”。經過一年的努力縣級抗日政權發展到31個,武裝部隊發展到3萬人,為前線部隊籌集糧食50萬斤,軍鞋2萬多雙,布匹3000多匹。

迎接勝利

1946年1月蔣介石撕毀了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並派重兵大舉進攻熱河和冀東解放區。2月17日張明遠代表冀東區黨委、行署在遵化召開了三萬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他號召全體軍民抗議國民黨破壞和平及對冀東解放區的武裝挑釁,同時發電國民黨政府,申明冀東解放區軍民對實現和平民主的期望,提出解除偽軍武裝、取消特務機關、釋放政治犯、恢復和開放國民黨占領區與解放區的交通。在冀東根本無和平而言的形勢下,張明遠和詹才芳潘峰決定把軍工廠、醫院等非戰鬥單位交給地方。同時加強地方武裝,壯大軍分區、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的武裝力量。在9月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冀東前,全區經過土改翻身的農民在“保衛勝利果實、保衛家園”的號召下,有13700多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一時部隊發展到5.6萬人,民兵自衛隊36萬人。為迎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0月份,冀東軍分區組織武工隊和民兵破壞北寧鐵路平谷鐵路125公里,公路950公里,橋樑百餘座,割電線萬餘公斤。1948年5月,在華北軍區統一指揮下,冀東部隊與熱河兄弟部隊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攻勢,一舉擊敗了國民黨14萬軍隊。切斷了國民黨企圖增援東北實現“華北東北聯隊”的計畫。隨後冀東子弟兵第九縱隊編入東北野戰軍序列出關參戰。光隨軍擔架2620副,運輸大車4036輛,戰勤糧油供應1000萬公斤,全部由冀東承擔。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歷經52天。東北野戰軍來不及休整,於10月底先頭部隊八萬人進關,集結在玉田、三河一帶,11月23日東野主力73萬大軍分三路進入冀東拉開了平津戰役的序幕。冀東區政府在張明遠的主持下,從支援東北戰場,迅速轉到支援平津戰役上來。百萬大軍集結在冀東。冀東600萬人民為保障戰勤供應。11月8日成立了冀東區戰勤委員會及指揮機關戰勤司令部,張明遠任司令員代表區黨委、行署和軍區統一領導戰勤工作。從東野入關到1949年1月10日平津戰役開始,冀東共動員30萬民眾,組成270個前方擔架團。動員民工200萬人次,新修、寬展路面一萬華里,翻修加固路橋500座,籌集軍糧2.6萬公斤,食油60萬公斤,食鹽75萬公斤,豬2萬頭。馬料草5000多萬斤。那時,為給部隊加工糧食,村村戶戶都動員起來,晝夜不停地碾米磨麵。成千上萬的人民民眾和民兵,趕著滿載物資的大車,不分晝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進,真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一眼看不到頭。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冀東人民勝利完成了平津戰役的參戰支前任務。
冀東人民對支援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做出的重大貢獻中央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時張明遠深有感動地說,冀東建黨早,黨在民眾中有很深、很好的基礎,民眾覺悟高,又經過長期抗日戰爭的鍛鍊,對敵鬥爭經驗豐富,也是毛主席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結果。
張明遠(前右)吳德(前左)來遵化市視察張明遠(前右)吳德(前左)來遵化市視察

籌建紀念館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覆》,同意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遼瀋戰役紀念館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委員、瀋陽軍區政委劉振華,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郭峰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左琨在錦州主持召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討論了建館的指導思想和紀念館的設計方案,以及領導工作機構、資金籌措等問題。張明遠同志出席了會議,為遼瀋戰役紀念館前期的籌建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4月8日,經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張明遠同志列席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討論了建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中顧委常委、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及建館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一起解決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過程中陸續出現的諸多難題,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張明遠同志出席了典禮儀式。
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

著作

張明遠同志寫的回憶錄《我的回憶》一書由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發行。
《我的回憶》《我的回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