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風俗畫)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一說528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製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明上河圖
  • 外文名: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 年代北宋
  • 作者張擇端
  • 描繪地點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
  • 地位: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館藏點:北京故宮博物院,杭州宋城電子版
  • 規格: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構圖,郊外,汴河,街市,曲諫,鑑賞,內容,結構,技法,流傳歷史,版本,宋本,明本,清院本,後世評價,畫作之謎,秋景之說,頌辭之說,真偽之說,含義之謎,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構圖

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郊外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京城走來、五匹毛驢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後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小橋旁一隻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家小院錯落有序地分布在樹叢中,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鴉雀築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於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閒置在那裡。羊圈裡有幾隻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仿佛圈裡飼養了很大一群雞鴨,好一幅恬靜的鄉村圖景,不由得驚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發達的農業和養殖業。
清明上河圖
鈔券版清明上河圖
再看過來的畫面已是農業與商貿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後面的新郎官騎著一匹棗紅馬,馬後面是一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夫、馬前一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前面一乘轎子應是新娘坐的,因為轎子的處面都用各種草木花卉裝飾著,此可謂“花轎”;花轎一詞既新娘出嫁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就來源此民風民俗吧。轎子後面一挑夫挑著一擔魚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貴有魚(余)。
朱元璋時期開始,清明掃墓開始盛行。因此單憑清明二字,就說這支隊伍是掃墓歸來是不妥的,應是接親娶妻活動的隊伍。
茶館邊的一家農舍飼養著兩頭牛,雖然就在附近發生了一件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兩頭牛卻無動於衷,它們還是悠哉游哉的反芻著,遠處田裡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一家兩口出行,僱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一個腳夫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一個酒店,由於不經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你看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準備根據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後起坡。另一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一、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一個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測算一下什麼事情,是婚姻、家庭還是生意,算卦先生聽到來了生意,輕快的腳步可見他的喜悅之情。往街裡邊看過去,一家包點店的人與一位挑擔買賣人正在談事情,仿佛能聽到他們在對話,明天還點什麼油鹽醬醋之類東西和什麼時候結賬之類話語,再過去又是幾家店鋪字號,又是一條大道伸向遠方並有行人騾馬行走。
再過去幾家店鋪就是主幹道汴梁大道了,主幹道兩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都圍著這風水寶地的貨碼頭與貨運棧了,這座貨運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周街道四通八達,南邊緊靠深水港灣,有好幾艘船隻停泊在港灣里依次裝卸貨物,一條靠碼頭的船正在卸貨,幾個碼頭工人正把像裝有糧食之類的麻袋扛下船,船艙里有人正在翻艙與上貨,似乎能聽到船艙里傳出給人把貨物麻袋上肩的勞動號子聲。緊靠貨棧碼頭停泊著待卸貨與裝貨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後就吃飯開船,貨棧前面的船老大剛結完賬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見了一個熟人,心中記掛著趕路行船,但又不能怠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與之寒暄家常,最後抱拳行禮告辭。這時腳步早已轉向,急奔船上去的樣子己超然若現。

汴河

汴河是北宋時期,國家重要的漕運交通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還有“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橋頭布遍刀剪攤、飲食攤和各種雜貨攤,兩位攤主正爭相招呼一位過客來看自己的貨物。這裡名副其實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可稱為畫面的高潮片段。
碼頭的主航道中一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舷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注視時刻應對,避免與停泊的船隻發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頭前面一艘停泊在碼頭,欣左預已出來一位水手,時刻注意行船的動向,準備排除船隻之間的碰撞,行進中的船隻似乎要泊岸了,該船的“頭纖”(拉縴隊伍的第一位縴夫)己回過身來招呼夥伴們收纖。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嚴密注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這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的幾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虹橋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性,左舷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撐,一面扭頭注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整撐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客船體形寬大穩性相當良好,船工各司其職工作相當熟練,動作非常協調,看來是一幫素質非常高的船工,艙體與艙面有封閉與阻隔,並有艙門便於客人出進,船沒停穩之前艙門決不打開,安全措施相當嚴謹,可以斷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長途客動船。
碼頭上還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們是迎接自己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有的還上了虹橋,借虹橋的高度招呼,以便早點見到親人,旁邊一隻小一點的客船上也有人揮手呼喊,那是在招攬生意,呼喚需要到分河航道碼頭的客人,可以想見當時汴河流域的交通多么發達,水旱各路構成了很大的客運貨運交通網路。
虹橋氣勢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並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從橋的結構來看也是一個很大的創造,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當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於修建橋墩,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並列鉚接榫合,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鏈固杵緊,使之形成一個碩大堅固的整體,並分散了負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勻,試想在一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把這么大的木料橫架在河道上,建築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么的氣壯山河。在橋邊有牢固的護欄,以保障車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與質量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境界。
虹橋是兩地咽喉要道,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由於過往行人多人氣旺盛,商販不失時機的占道經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還有一家賣刀剪,牛尾鎖等小五金的攤子,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貨攤設計成斜面,這樣的場面,一直延伸到橋頭的形成了一個特色的商貿區。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局部(酒樓)
橋下一艘船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船頭的船工正在試探河道深淺,因為在橋頭得河床里一般要放置一些大石頭,以免流水沖刷橋頭坡岸防止發生垮塌,所在此位置移船要特別小心謹慎,以免擱淺損壞船隻。
上游不遠處已有幾艘船依次泊在岸邊,主航道中有兩艘船在航行,櫓工的汴河號子與纖工的汴河號子兩首和聲合唱迴響在空中,漸漸的遠去,漸漸遠去,這些人文的場景與秀麗的河山形成了一副美麗風俗畫面,所以一些文人雅士、達官貴人要找尋的好地方,在對岸的河灣緩衝區,商人不失時機的安置了兩條遊船,讓他們在上面飲酒唱茶,欣賞汴河的風景。

街市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把一派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繪色繪形地展現於人們的眼前。
首先是汴河碼頭與城門的中間地帶,特別有利於商貿活動,隨著多年沒有戰亂,酒店茶樓逐漸發展起來,各種店鋪字號鱗次櫛比,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畫面清楚地看到一間木工作坊的兩位技工正在緊張地趕製一輛騾馬車,拐彎的街道一位貨主租用毛驢,馱工正在把地上的貨物上馱,還有一位女士準備租用一乘轎子代步,再看過來是一塊不大的勞務廣場,又是進城的必經之路,因此商務活動頻繁,一位算命大師不失機緣的在這兒蓋了一間房子,找他推算壽命財運的人很多生意非常興隆。過溪溝小橋的腳行門前有不少勞工,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乾脆躺下休息,腳行裡面還有騾馬也拴在那裡,看來他們是在養精蓄銳,以便來了生意後精力充沛的工作,雖然還沒有事做但也不會哄搶別人的生意,是很遵守腳行規矩的,你看廣場上的勞務人員生意非常好,一乘轎子已起肩上轎,另一乘轎子也在待租,小橋上一位攤販已把貨賣完回家,那邊還有一些住戶農家橋頭還有幾頭毛驢,屋旁有一婦人抱著一小孩、旁邊不遠還躺著幾頭肥碩的豬。
勞務廣場拐彎就是護城河大橋,生意人不失時機在這裡擺上了攤販。一個攤販擺的藤竹編織籃筐,這種物品輕巧堅固耐用,一個做燈籠的更是生意興隆,這種物品點上燈燭後即明亮又防風,是夜間照明的好夥伴,你看有人買了一個轉身正要離去,小販又在招乎另一個買主,橋上行人如梭,橋的兩邊護欄還有不少人向河裡觀看,是否有人在河裡釣上了什麼大魚什麼的。城門前有一個地攤更有意思,他正在起身半蹬狀與一位騎馬的人招乎,似乎不放過每一個行人兜售他的鬼玩意兒,後面的幾個人也在注意著他生意動向,真有點像生意的託兒。
城門高大宏偉,幾匹駱駝緩緩地向城外走去,這種動物內地沒有,是戈壁灘的特產,被人們用來作運輸工具,應是西域商人來汴梁做生意的,是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商團。
城內更一番特色一家商號好似是另擔貨運樣子,貨運物流己具雛形,隔壁又是一家香油加工作坊,香油銷售形勢很好,還有車馬運送,並且貨源充足,己是初具規模了,一棟幾層樓的客棧,門前客人熙熙攘攘,裡面客人也不少,定是大賈富商住的,過街的一間店鋪還有修面的,在城內是特別注意儀表的。城市功能真是齊全,吃穿住用樣樣都有,一家綢緞莊店面很寬,裡面放滿各色彩綢景帛,可見當時的養蠶織錦相當發達了,送水的生意也很好,地下水好似礦泉水甘甜清爽著呢。就在城內這一小塊地方就有兩家診所,楊大夫精於瘡瘰外科,趙太丞醫術更高明,男、婦、兒科都很精通,各種丸散樣樣齊全,當時醫療水平相當高了。
從內城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前面有儀仗開道、好威風的,常言道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確是一個武官,後面還有人替他拿著一把關刀。另有兩人在馬頭兩手拉著嚼口,這是害怕驚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

曲諫

《清明上河圖》並非只是簡單的描繪百姓風俗和日常生活,在商業繁榮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機,明線下交織著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同時又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通過表現驚馬闖郊市為伏筆,鋪墊出全卷矛盾的視覺中心,船與橋的險情和橋上文武官員爭道交織成的矛盾高潮,還有前後出現的軍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渙散、國門洞開、商貿侵街、商賈囤糧、酒患成災等場景。張擇端以畫曲諫,提出對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社會問題的憂慮。
從文獻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紀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達137萬,8廂120坊,絕大多數建築都是磚木結構。北宋經歷了40多次特大火災,因此消防是當時朝野最關注的嚴峻問題。當時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嚴密,每個坊都設有一座望火樓,專門觀測火警。樓下有被稱為“潛火兵”的軍隊駐守,專司消防。餘輝說,張擇端畫瞭望火樓,但樓上無一人觀望,更誇張的是,望火樓下的兩排兵營被改作了飯館。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上懶散的兵卒
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渙散。畫中,城牆上下沒有一個守衛,土牆上面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連射箭的城垛也沒有,甚至連虛設的城防都沒有。原本應該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機構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鋪,老闆正在驗貨,賬房在記賬。從畫面上看,整個汴京正沉浸在濃厚的商貿氣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這不是張擇端的有意設計,而是真實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漸衰敗的軍事實力和日趨淡漠的防範意識。
畫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運糧的私家船。表面看來這是一種商貿興隆的景象,實則反映出當時政府的一項重要失誤:宋徽宗將大量運糧的官船用去運送花石綱,使得糧食運送出現問題。私船趁機而入,並漸漸把持住了城市的糧食市場,進而操控糧食價格。
城門邊,稅務官指著麻包說出了一個想要的數字,引起貨主們的不滿,一車夫急得張大了嘴嚷嚷了起來,吵聲之高,驚動了城樓上的更夫向下張望。北宋的冗稅制度激發了官民之間的對立情緒,這一場景象徵著當時緊張的官民關係。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上因稅款發生爭執
畫中兩處出現瀆文悲劇,車夫把被廢黜的舊黨書寫的大字屏風當作苫布,包裹著舊黨人的其他書籍文字裝上串車,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銷毀。反映了當時政治鬥爭的殘酷和對文化藝術的破壞程度。
卷尾,畫家描繪一個驚險的場面:兩輛四拉馬車急轉飛馳,橫衝直撞,路人尚未來得及躲閃;還出現臨時性的侵街現象,即在城門口有富人占道舉行殺黃羊祭路神送客的情景,足見城市管理之混亂,及隨意。
張擇端欲通過《清明上河圖》向宋徽宗展現一些社會頑疾。由於宋太宗採取鼓勵文人諫言的政治措施,關注社會現實和朝廷政治成為宋代畫家較為普遍的創作趨向。北宋官吏利用繪畫向皇帝表述民情的手法不止一例,如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大災之年,光州司法參軍鄭俠借工匠繪製的《流民圖》請求宋神宗停止王安石的變法活動。遺憾的是,宋徽宗迷戀精繪祥瑞和吉兆,他看出《清明上河圖》的畫中用意,不願收藏,只在卷首題簽後就將其賞賜出去。

鑑賞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虹橋局部)

內容

內容豐富,描繪東西繁多。《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的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牛、駱駝等牲畜。有趕集、買賣、閒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樑、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關於《清明上河圖》中畫有的人數,說法不一,常見的有500餘人說(白壽彝《中國通史》)、815人說(湯友常數米法)、1695人說(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此外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各種說法較為一致。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

結構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從內容看,此畫屬於風俗畫,也具有風俗畫的特點。

技法

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徵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樑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車馬船隻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隻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流傳歷史

1101年,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簽,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
1127年,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捲入金人地區。
1186年,()張著、張公藥、酈權、王磵(jiàn)、張世積等題跋於圖後。
1260年,元朝建立後,《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秘府。為官匠裝池者以贗本偷換出宮。售予某貴官,中途又為保管人偷售給杭州陳彥廉
1351年,楊準從陳處購得,題長跋記述始末。次年,江西劉漢從楊準處獲觀,為之題跋,譽為“精藝絕倫”。
1365年,(元)李祁,記圖為靜山周氏家。
1461年前後,(明)吳寬題稱,圖在大理寺卿朱鶴坡家。“朱公云:‘此圖有稿本,在張英公家。’”
弘治以後,圖歸華蓋殿大學士徐溥所有。徐臨終時,贈李東陽。
1524年,圖歸兵部尚書陸完。陸作題記。陸完死後,其子售予崑山顧鼎臣家,不久,歸相國嚴嵩、嚴世蕃父子。在此期間,社會上流傳很多關於嚴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圖》打擊、陷害都御史王忬(yu)的傳聞,並被時人收入筆記著作中。嚴嵩敗,家產被籍沒,圖入宮廷。
1578年,(明)司禮監馮保跋。圖由內府轉入馮保之手。
1644年,入清以後,圖先後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1799年,畢沅死後第四年,家產被籍沒,圖被收入清宮,並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
1921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在通化被截獲。將圖存放於東北博物館,後撥交北京故宮博物院。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9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捲軸交給了當時開闢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版本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千餘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睞,仿摹者眾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其中大陸藏10餘本,台灣藏9本,美國藏5本,法國藏4本,英國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7本。

宋本

作者張擇端,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宮藏本。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開封市中心街景)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明本

又稱“仇英本”,是吳門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畫家仇英,根據“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的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採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仇本”也是後世眾仿作鼻祖,明人筆記載,當時各種以此為藍本的仿作層出不窮,一時間成為達官豪門相互饋贈的高檔禮物。被稱為仇英仿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如今網際網路上流傳的很多關於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圖片其實便是這個版本的作品。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明.仇英)全圖

清院本

第三個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畫院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這個版本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被稱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高清全圖(清摹本)

後世評價

作者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緻,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白壽彝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全卷所繪人物五百餘位,牲畜五十多隻,各種車船二十餘輛艘,房屋眾多,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緻,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張擇端”條內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2015年9月,專家表示,《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畫作之謎

秋景之說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長捲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它和唐人韓滉創作的《五牛圖》一樣,被稱為畫苑“國寶”。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趙佶),他用瘦金體書寫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和雙龍小印(宋代皇帝的閒章,用於鑑賞或收藏藝術品時鈴記),可證畫成後最初收藏在皇宮,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後,宮中所有名貴文物包括這幅名畫,統統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識此畫的價值。又過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開封郊外)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詞曾有過一些爭論,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從金代以來,似無異議。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對春景之說首先懷疑者是開封市教師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誌第二期上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列舉了八項理由,認定《清明上河圖》上所繪是秋景。
、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若說清明節前後進暖爐炭,違背宋人生活習俗。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述史事當是可信的。
、畫面有一農家短籬內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更為有趣的是幾名孩童赤身嬉戲追逐,這些都不可是清明時節的事物。
、畫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風狀,有遮陽狀,常識告訴人們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極少見。
四、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處出現。“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東西,圖中既不下雨,這肯定是御陽用的,根據當時汴梁的氣候,清明節似無此必要,這是值得我們懷疑的。”
五、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云:“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醉仙錦,市人爭飲(見該書“中秋”條)。”宋代新谷下來要釀醪酒喜慶豐收,不然無新酒可言。
六、面上有一處招牌上寫著“口暑飲子”這樣的小茶水攤。“如果‘口暑飲子’中的‘暑’字不錯的話,這足以說明它的季節。”
七、河岸及橋上有好幾處小販的貨桌上都擺著切開的西瓜。宋時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還寒,不可能有西瓜一類鮮果。
八、畫面乘轎、騎馬者帶著僕從的行列,土墳後面向城市一段。細細分析,這些人雖然有上墳掃墓的可能,倒不如說它是秋獵而歸更恰當些,因為,上墳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釋得通。今從畫面種種現象來看,說是秋季倒符合實際些。

頌辭之說

繼孔憲易《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後,20世紀80年代中期,鄒身城先生在中國宋史研究會上提出論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圖〉的社會意義》,認為“清明”既非節令,亦非地名。這裡“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故有人認為,這裡的“清明”要從廣義上去理解。《後漢書》有例證,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從語氣看這個“清明”系指政治開明。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金人在畫面上留下的跋文說:“當日翰林呈畫本,承產風物正堪傳。”點明此畫主題在於表現承平風物。考張擇端行年,他於徽宗朝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證畫家意在稱頌盛世,討最高統治者歡心。知道了這個背景,顯然“清明”一詞不是指節令。

真偽之說

關於《清明上河圖》還有真偽之說,明、清時代就有一些傳聞,清代長為人徐樹丕識小錄》所記:說畫中有四個人在擲骰子,其中兩顆骰子是六點,還有一顆在旋轉,這個擲骰子者張著嘴叫“六”狀,希望再出一個六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湯勤的裱褙匠認為:汴(開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畫中人卻張著嘴叫“六”,可見這是閩(福建)音,他懷疑此畫是偽作,顏公慶的《消夏閒記》也有類似的記載。史書說這個湯勤還研究了畫中麻雀的那雙上腳爪,它踏在兩片瓦角上,這怕是臨摹者的敗筆。湯勤斯人,名不見經不傳,他所說是否真有道理?看來還需進一步研究。

含義之謎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如此巨製一定是有寓意。那么《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與“上河”是什麼含義呢?
《清明上河圖》的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的考證得出三種觀點:一,“清明節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持“清明節”觀點的專家學者,有已故文物鑑定專家鄭振鐸先生,和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先生等。鄭振鐸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節這一天。
持“清明坊”觀點的專家學者,是已故河南開封中學的孔憲易先生,1981年,孔憲易先生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清明上河圖——質疑》的文章。孔憲易先生在文章中通過對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飾等考證研究,認為是畫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據是當時東京城劃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東郊區共劃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觀點的專家學者,有著名鑑定專家史樹青先生,史樹青先生指出:“清明非指清明節這一天,而是作為稱頌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許多專家學者對於《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有著諸多的解釋與爭論。那么《清明上河圖》中的“上河”又是指什麼含義呢?長期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對“上河”二字的含義也有諸多解釋。關於“上河”的含義主要有幾種觀點: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上墳之意”;還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趕集上街之意”。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根據這段文字,由西北向東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根據《清明上河圖》明代李東陽的題跋記載:“上河者雲,蓋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這就是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墳”一說的重要依據。然而,還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認為“上河”不能作為動詞解釋,而應該作為專用名詞解釋,如果按名詞解釋“上河”應該是指御河。也有學者提出疑義,雖然《清明上河圖》中展現了磅礴氣勢的繁盛景象,但是,《清明上河圖》中也描繪了乞討的乞丐,街上跑著的豬,官衙門口坐著的懶散的士兵,這些與太平盛世相悖的另一番景象又該如何解釋?

重要展覽

200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80周年,在延禧宮內,《清明上河圖》首次在完全打開的狀態下對外展出。
2007年6月28日,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由中央特批的“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開幕典禮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展品包括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2012年1月2日至1月24日,為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清明上河圖》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這也是《清明上河圖》首次在國外展出。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和延禧宮內同時進行《石渠寶笈》特展,長528厘米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卷鋪開陳列。
2019年3月4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公布,2020年9月,《清明上河圖》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的“《清明上河圖》與歷代風俗畫”展展出。

作者簡介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著名畫家。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委託之作,該作品已經轉到天津博物館。《清明上河圖》尚存,是《東京夢華錄》、《聖畿賦》、《汴都賦》等著作的最佳圖解,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不只繼承發展了久已經失傳的中國古代風俗畫,尤其繼承了北宋前期歷史風俗畫的優良傳統。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張擇端
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