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鄂辦發〔2018〕21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恩施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的通知》(恩施州政辦發〔2017〕22號)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始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實施地區:建始縣
一、總體要求
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以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分期實施,示範先行、分類推進,傳承文化、留住鄉愁、村民主體、內生動力、建管並重、長效運行,落實責任、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到2020年,實現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一)生活垃圾有效治理。2018 年,完成全縣40%的行政村(社區)和學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任務; 2019年,完成剩下60%的行政村和學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任務;到2020年,形成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升。
(二)廁所糞污無害化治理。推進“廁所革命”,完成全縣5.2萬戶農戶無害化廁所新建、改造提升任務,完成391座農村公共廁所、23座城市公共廁所、25座鄉鎮公共廁所、10座交通沿線廁所、20座旅遊廁所、學校公共廁所建設任務。到2020年,全縣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三)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到2019 年底,全縣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基本建成運行,鄉鎮生活污水管網普及率大於90%、收集率大於80%、處理率大於75%、出廠水質綜合達標率大於80%,形成設施完善、管網配套、線上監測、運行穩定的工作體系。農村生活污水同步治理,亂排亂放有效管控,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四)村容村貌顯著提升。分類開展精品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升型(環境美、風貌優、設施全、支部強)、基礎型(乾淨、整潔、有序)村莊建設活動,逐步形成長效機制。除搬遷型村莊外,全部村莊實現乾淨整潔有序,精品型村莊比例達到5%,提升型村莊比例達到50%。
二、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全面治理生活垃圾
1.實施達標行動。建立分級負責、全面覆蓋和“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主的工作模式,形成處置技術科學、處置設施完備、營運模式高效、資金保障有力的長效治理機制。(責任單位: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城管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農業局)
2.推進垃圾分類。堅持試點先行、全面推進,推廣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方法,引導村民做好垃圾分類減量。探索資源回收利用模式,建立回收網路,引入市場機制,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城管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商務局、縣供銷社)
3.開展存量整治。針對垃圾山、學校垃圾池、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等問題,全面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面清理鐵路、公路沿線和河道、水庫、湖泊、塘堰、溝壑淤積的存量垃圾。(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城管局、縣環保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水產局、縣農業局)
(二)大力治理廁所糞污
1.推進“廁所革命”。推進城鄉廁所和學校廁所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開放一批,開展統籌規劃、全面建改、管理提升、示範引領、文明如廁五大攻堅行動,基本實現城鄉公共衛生設施“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務到位、衛生環保、如廁文明”的目標。(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環保局、縣衛計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旅遊局)
2.加快公廁改造。重點加強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學校、集貿市場、公共場所、人口集中的居民點、休閒旅遊地、田園綜合體、實習實訓基地等公共廁所建設,確保公共衛生設施不留死角,全面提升服務功能。(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水利水產局、縣衛計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旅遊局)
3.統籌糞污治理。積極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協同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和廁所糞污,提高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水平。(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農業局、縣畜牧獸醫局、縣環保局、縣住建局)
(三)同步治理生活污水
1.全面治理污水。到2019年底,實現全縣鄉鎮集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步開展,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學校延伸覆蓋;在人口比較集中村莊新建污水處理站,實現污水治理達標集中排放;在分散農戶、學校村組建設單獨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污水治理達標就近排放。(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環保局)
2.整治涉水環境。全面整治農村溝渠堰塘,清理水草雜物,拆除擁堵障礙,疏挖淤塞部位,打通河網水系,提高水體引排自淨能力。加快河網生態化改造,推進中小河流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工作。積極推行“河長制”,建立健全河道監管治理長效機制,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管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疏浚工作。(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水利水產局、縣環保局、縣農業局、縣住建局、縣財政局)
(四)顯著提升村容村貌
1.改善農村通行條件。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三年攻堅行動,2018-2020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778公里。鄉鄉通二級公路、村村通四級公路,多數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為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基地配套建設旅遊公路,實施道路提檔升級和美麗農村路建設。(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交通運輸局)
2.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到2020年,完成全縣“危房清零”和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切實解決農村住房安全問題。積極推進綠色農房建設,科學引導農房建設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加強農房建設技術指導和日常監管,確保農房質量安全和施工安全。(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扶貧開發辦、縣財政局、縣農業局)
3.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加強村鎮集中供水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區域供水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併網擴容,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規範飲用水源保護設施建設,定期開展飲用水源監測和調查,切實解決農村居住人口和學校學生的飲水安全。到2020年,全縣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85%以上,農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70%。(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水利水產局、縣衛計局)
4.強化防災減災設施。實現防災減災體系、群測群防、預警預報、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化“四個全覆蓋”。加快自然災害高風險區農村居民點的移民搬遷工作,加強暴雨洪澇、地震、地質災害和火災等防災減災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疏散避災場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扶貧開發辦、縣國土資源局、縣民政局、縣氣象局)
5.改善基本生活服務。加快推進農村基礎教育升級改造,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推動文化體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完善城鄉基本養老保障制度,落實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健全老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教育局、縣衛計局、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婦聯、縣文體新廣局、縣扶貧開發辦)
6.提升建築風貌。開展農村住房和農村居民建築特色研究、積極推廣“荊楚派”建築風格,修編乾欄式建築圖集,突出建始縣鄉土和地域特色,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農村建築風貌,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規劃局、縣住建局、縣財政局)
7.加強文化傳承。注重鄉土味道,體現鄉土風情,保護好文物古蹟、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加大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建造技術的挖掘和保護,弘揚傳統農耕文化,建立信息檔案與名錄,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的鄉村文化。(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文體新廣局、縣民宗局 、縣農業局、縣住建局 、縣規劃局、縣旅遊局 )
8.開展村莊、學校綠化工作。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建設綠色鄉村、綠色校園。開展農村小微濕地試點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林業局)
9.提高農村電力保障。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提升電力服務水平。到2020年,在用戶相對集中居住區域建成供電能力充足的農村電網,在城鄉集鎮建成智慧型化較高的農村電網,滿足“十三五”期間農村用電需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3%以上,供電可靠率達到 99.8%以上。(責任單位:縣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10.整治環境衛生。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整治山水林田路周邊環境,大力推進村莊連片整治。堅決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的現象,全面推進衛生縣城、衛生鄉鎮創建工作。(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環保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局、縣水利水產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衛計局)
(五)規範管理村莊規劃
1.加快規劃編制。創新規劃編制方式,組織發動民眾參與,構建“全域、鎮區、村莊”三個層次,以“全域覆蓋,多規協調、城鄉融合”為重點的鎮域規劃編制體系,修訂完善《 村莊規劃》。到2020年,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規劃局、縣國土資源局、縣農業局)
2.嚴格規劃管理。強化鄉鎮政府規劃管控領導責任,壓實村級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將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推動村民參與監督和自我約束。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聯審聯批機制,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常態化的規劃巡查督查機制,嚴格查處違法用地和建設行為。(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規劃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管局、縣民政局)
(六)持續完善建設管護機制
1.建立管護機制。整合各方資金和力量,嚴格落實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規劃管控以及道路、綠化和溝渠河湖管理養護等工作要求,切實提高工作質效,形成集約高效的常態化管護模式。健全制度、明確標準、落實隊伍、保障經費、定期督查,形成運營規範的長效管護機制。(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住建局、縣城管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農業局、縣水利水產局)
2.創新管護模式。突出村民的主體地位,探索發動引導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環境整治和運營管護。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推進鎮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統一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環保局)
3.建立績效制度。創新污水、垃圾治理工作方式與考核辦法,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環保局)
4.探索分擔機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多渠道經費補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籌集垃圾污水處理費。(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農業局)
5.完善建設方式。制定具體措施,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式,降低建設成本。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村“工匠”帶頭人等按照有關規定承接村內環境整治、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發改局、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縣農業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財政局)
6.加強技能培訓。定期組織農村建築工匠開展專業化培訓,明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操作規範,鼓勵其從事農村建房和涉農項目施工,引導當地村民成為公益性設施管理的重要力量。(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住建局、縣農業局、縣人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建始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住建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教育局、縣衛計局、縣民政局、縣水利水產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經信局、縣林業局、縣文體新廣局、縣環保局、縣扶貧開發辦、縣國土資源局、縣商務局、縣旅遊局、縣規劃局、縣畜牧獸醫局、縣社保局、縣氣象局、縣婦聯、縣文明辦、縣供電公司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住建局,由縣住建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發動社會參與。要建立持續的宣傳機制,明確宣傳方式、宣傳內容,動員廣大村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鄉賢等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規定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深入實施“三鄉”工程,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培育鄉風文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
(三)強化政策支持。通過財政投入、依法合規發行政府債券、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等多種途徑,提高資金保障能力。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所獲土地增值收益,按照相關規定用於支持農村農業發展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持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拉動作用。通過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爭取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提供信貸支持,通過發放質押補充貸款等方式籌措資金。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污水處理項目。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研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立法工作,逐步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納入法制軌道。
(四)開展示範引導。堅持先易後難、先點後面的原則,每個鄉鎮選擇1個有代表性的村(社區)作為本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總結提煉符合當地實際的環境整治技術路徑,積極推廣能複製、可持續的建設運行管護模式和工作機制,廣泛宣傳推廣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建立包括規劃、建築、環境治理等分級專業技術人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家庫,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技術標準、導則和指南等。
(五)加強督查考核。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範圍,作為鄉鎮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和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以鄉鎮為單位考核驗收。建立督辦檢查、通報約談等制度。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組織督導評估,評估結果與政策支持掛鈎,並報告縣人民政府,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