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現有技術人員7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5名;高級工程師3名,工程師3名。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社科獎三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10餘篇,參加編寫《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研究》等專著4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現有技術人員7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5名;高級工程師3名,工程師3名。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社科獎三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10餘篇,參加編寫《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研究》等專著4冊。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現有技術人員7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5名;高級工程師3名,工程師3名。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社科獎三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以...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直屬的正處級公益型事業單位。其前身是成立於1974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2006年12月28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編制委員會批准(桂編[2006]267號),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2014年加掛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對外交流合作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土壤環境研究中心成立於2013年,建有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實驗室。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土壤環境風險評估、農田和場地土壤污染調查、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施工方案設計、土壤污染診斷與修復、土壤修復項目第三方評估、土壤環境監理等研究。科研條件 科研平台:廣西危險廢物處置產業化人才小高地 ...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改革方案》和自治區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精神,制定本規定。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部門,為正廳級。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2018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中心成立於2013年。科研條件 科研平台:廣西大氣污染來源解析及預報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7年10月,經自治區科技廳批准,廣西環科院牽頭聯合廣西環境監測中心站、廣西氣象台共同申報的“廣西大氣污染來源解析及預報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列入廣西第十三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科研條件 科研平台:廣西鎘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經廣西科技廳批准,廣西環科院牽頭聯合桂林理工大學、廣西神州立方環境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申報的“廣西鎘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列入廣西第十二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開展...
欽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 2022年9月 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職務任免 2022年12月6日,欽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免去邵克權的欽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職務。2022年9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 生態環境廳經研究決定:邵克權同志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
黎敏,男,漢族,廣西玉林人,1964年10月生,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人物履歷 歷任河池鋼廠子弟學校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辦公室幹部、主任科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辦公室副主任,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環境遙感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大學等科研高校院所合作,先後完成了多項環境遙感科研項目,建立了一支專業科研團隊,在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及學術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方向 環境遙感 發展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始建於1935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與桂林植物園實行所園一體制管理。研究所主要在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植物化學、植物資源學、植物遺傳育種與引種栽培、植物保育與園林植物學等學科領域開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廣西林科院”),成立於1956年,是自治區公益一類科研事業單位,單位規格相當於正處級。主要從事林業基礎、套用基礎和套用研究,承擔森林生態、森林資源培育、森林經營與保護、林木遺傳與良種培育、林產品加工利用、園林花卉、林業信息技術和“兩山”發展等研究工作,承擔林業...
3. 謝華,謝洲,彭波,趙彩雲,楊瑞剛,李相林,吳開慶。一種生態監測輔助行走裝置 中國,ZL 2017 2 0126347.8。 新型實用專利,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4. 趙彩雲,李俊生,柳曉燕。外來入侵生物管理平台,登記號:2017SR25414 5. 趙彩雲,李俊生。外來入侵生物管理移動端APP系統 登記號:2018SR9...
廣西神州西部生態環境研究院為應對泛北部灣經濟的發展,以循環經濟的模式,圍繞生態產業和特色資源,推動廣西生物質能源、糖業生態產業、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開展節能減排、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發;承擔國家863和高技術產業相關項目,如重大環境突發事件、生物質能源、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等重大產業專項;積極...
2023年7月,廣西科學院成立心理研究 中心。2023年11月,廣西科學院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在南寧成立。機構設定 全院現有職工755人,其中在職人員445人,在職科技人員中高級職稱人員82人,中級職稱185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299人,博士和碩士30多人。研究領域涵蓋了生物工程、環境保護、植物生態、海洋生態、海洋生物...
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廣西大氣污染來源解析及預報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並建立示範基地。發展歷史 2017年10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廣西環境監測中心站、廣西氣象台共同申報的“廣西大氣污染來源解析及預報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列入廣西第十三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西環科院環保有限公司於2014年11月0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莫招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報告編制,上市環保核查報告編制,環境規劃報告編制,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編制,環境工程技術開發,環保科研,環境監理,風險評估報告編制,水土保持報告編制,環保工程施工(以上項目憑資質證經營)等。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防治農村水環境污染,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該標準。編制進程 標準計畫 2020年9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廣西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
廣西鎘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鎘砷危險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技術、工程示範及推廣套用等方面研究。發展歷史 2016年10月,經廣西科技廳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桂林理工大學、廣西神州立方環境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申報的“廣西鎘砷...
,2個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健康養殖產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魚類遺傳育種與生態漁業產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擁有濱海生態保育與利用創新基地(北海),防城港珍珠灣濱海生態實驗站,廣西科學院潿洲島海洋生物研究站,鯨類研究與保護站,廣西防城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所獲榮譽 2022年3月30日,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排名第二)5、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大型化工企業遺留污染場地全過程環境風險控制與修復工程示範(2011年,排名第一)6、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農用化學品環境安全評價與監控技術研究(2007年,排名第二)7、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土壤環境污染、風險評估與生態修復研究(2011年,排名第二)
生態環境部對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等30餘家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的單位進行了授牌。基地名單 第一批至第六批 參考資料 第七批 (參考資料)第八批 參考資料 設立目的 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是展示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與生態文明實踐的重要場所,是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全民生態...
負責水利水電科技推廣、行政審批、水利國際交流、對外合作、水文化方面的工作;協助分管水利技術研究、水利信息化、水利規劃、學校教育工作。分管科學技術處(行政審批處);協助分管水利信息化辦公室、水電學院、水利技術中心、水利科學研究院。直屬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環境監測中心)廣西水利電力...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國—東協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管理為主的國家級公益性、綜合性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研究所以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為核心,以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預測技術,海洋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及智慧套用為重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肥料測試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茶葉科學研究所 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養蜂指導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屠宰...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是全額撥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正處級,設定17個下屬機構,包括: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科研科、生物技術研究室、淡水養殖研究室、魚病防治研究室、漁業生態環境研究室、漁業經濟研究室、漁業環境監測及水產品質檢中心、羅非魚遺傳育種中心、羅氏沼蝦良種場、海水養殖研究室、南美...
套),具備土壤前處理、污染土壤環境模擬研究等能力;自主研發了土壤淋溶模擬裝置,並已獲得專利授權。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廣西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和修復模式及土壤環境風險管理技術體系研究。發展歷史 廣西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實驗室於2015年12月建成,依託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2024年01月——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掛職)2023年01月——至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工作分工 分管科技與財務處、科創辦、法規與標準處、大氣環境處、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合作處、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中心、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負責外事...
起草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胡鈞銘、何鐵光、韋仕岩、岑貞陸、吳昊、徐征遙、林大松、李婷婷、張野、何永群、蒙炎成、俞月鳳、張俊輝、周慧蓉、趙校平、羅棟源、王燦琴、陳良正、黎曉、李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