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生態保護紅線以生態功能重要區、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科學評估結果為基礎,結合各類受保護地區邊界校核,並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及相關空間規劃充分協調。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77.94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81%,主導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敏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涵蓋了自然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部分或全部區域。
一、指導思想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系列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要求,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廣安生態安全、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廣安提供重要支撐。
二、劃定目標
通過將廣安市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形成符合廣安市情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確保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得到有效保護,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得到切實增強,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得到全面最佳化,主體功能區制度得到嚴格落實。
三、劃定原則
依法依規原則。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廳字〔2017〕2號),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生態空間規劃的基礎,強化用途管制,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科學性原則。統籌考慮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按照生態功能重要性、生態環境敏感性與脆弱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並落實到國土空間,系統構建
生態安全格局。
協調性原則。建立協調有序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上下結合,充分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等相銜接。以土地現狀調查數據和
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為基礎,原則上不得突破永久基本農田邊界,將生態保護紅線保護要求落實在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通過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嚴格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動態性原則。根據構建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提升生態保護能力和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需要,生態保護紅線布局應不斷最佳化和完善,實現循序漸進動態化管理。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法定禁止開發區因規劃調整而產生的範圍變化,生態保護紅線邊界隨之自動調整。
因地制宜原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要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需求相適應,與當前監管能力相適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區位特徵和保護要求,將有必要實行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四、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
按照《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的通知》(環辦生態〔2017〕48號,以下簡稱《劃定指南》)要求,結合廣安實際,通過科學評估,識別生態保護的重點類型和重要區域,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一)總體劃定情況。
科學評估廣安市生態功能重要性和生態環境敏感性,對各類保護地進行疊加校驗、邊界處理、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去除城市建設用地、耕地(含永久基本農田)、商品林(含苗圃)、交通用地、工礦用地以及能源、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用地,完成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
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77.94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81%,涵蓋了水土流失、石漠化敏感區,自然保護區、
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濕地公園的濕地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等法定保護區域,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等各類保護地。
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等平行嶺谷,以山係為骨架較為集中成片分布。
(二)生態保護紅線類型分布。
1.石漠化敏感生態保護紅線。
地理分布:該區位於廣安東南部,包括與重慶交界的平行嶺谷地區。行政區涉及前鋒區、鄰水縣、華鎣市,總面積174.18平方公里,占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97.88%,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75%。
生態功能:該區域分布有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是廣安市重要生態屏障。該區域植被種類繁多,特別是位於鄰水縣倒須溝的樹蕨自然保護區,桫欏數量多達5000餘株。野生動物品種豐富,現有野生動物174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十餘種。
重要保護地:本區域分布有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的部分或全部區域。
保護重點:以保護亞熱帶原始
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重點,加強森林植被、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防止喀斯特地貌區石漠化。
2.城市飲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
地理分布:該區位於廣安市中部丘陵區,行政區涉及廣安區、岳池縣、武勝縣、華鎣市和經開區,總面積3.76平方公里,占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2.12%,占全市幅員面積的0.06%。
生態功能:該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是以保障城市飲水安全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為主,還包括濕地公園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域,它們在維護區域水土保持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重要保護地:本區域分布有3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處省級濕地公園以及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部分或全部區域。
保護重點:嚴格按照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對禁止開發區域的管理要求,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區內自然生態的干擾。
五、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協調。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建立由市環境保護局牽頭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協調機制,組織、指導、協調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監督管理工作,明確地方和部門責任,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定期會商和信息通報制度,形成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強大合力和良好工作格局。各區市縣、園區應參照市級工作模式,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協調機制,加強組織協調,強化監督執行,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實、守得住。
(二)落實責任主體。各區市縣、園區要嚴守本行政區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負責生態保護紅線的落地、勘界定標,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的政策宣傳、日常巡查和管理,並根據需要設定生態保護紅線管護崗位。
(三)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各地務必堅持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編制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本行政區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發揮好生態保護紅線對於國土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嚴格自然生態空間征(占)用管理。
(四)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台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紅線保護與生態修複方案。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保護與退化生態系統修復,優先保護良好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建立和完善生態廊道。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復,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整體,實施保護與修復示範,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有條件的地區,可逐步推進生態移民,有序推動人口適度集中安置,降低人類活動強度,減小生態壓力。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及周邊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
(五)開展定期評價和績效考核。貫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評價機制,市環境保護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組織開展評價,及時掌握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狀況及動態變化趨勢,評價結果作為最佳化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實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依據。根據評價結果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各區市縣、園區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情況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內容,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六)強化執法監督。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執法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定期開展執法督查,不斷提高執法規範化水平。及時發現和依法處罰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
(七)嚴格責任追究。對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造成生態破壞的部門、地方、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和《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等規定追究責任。對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工作不力的,區分情節輕重,予以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追責。
(八)鼓勵公眾參與。市環境保護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相關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暢通監督舉報渠道,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積極參與和監督生態保護紅線管理。
印發的通知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廣安經開區、棗山園區、協興園區、華鎣山景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
現將《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18日
解讀
《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廣安府發〔2018〕25號,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我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指導思想、劃定目標、劃定原則、劃定結果和保障措施。為便於更好的理解有關內容和精神,現就《方案》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
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廳字〔2017〕2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科學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在省環境保護廳和省發展改革委的統籌安排下,結合廣安市實際,通過科學評估,識別生態保護的重點類型和重要區域,市生態環境局(原市環境保護局,下同)牽頭組織編制了《方案》。
二、起草過程
2015年至2016年,在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的統一安排下,我市採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廣安市國家級和省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省政府於2016年9月印發了《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意見》,我市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345.62平方公里,省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06.57平方公里。
2017年1月,《若干意見》出台後,按照“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省生態環境廳(原省環境保護廳,下同)和省發展改革委於同年8月聯合對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重新進行了意見徵求。在市委、市政府組織領導下,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論證,並反覆徵求各區市縣、園區和市級相關部門意見後,本著保證所有工業園區、正在開採的礦產資源工礦企業、人群聚集區、城市發展區以及已經實施和規劃將要實施的旅遊區、重大交通道路基礎設施等建設區域均不納入紅線劃定範圍的原則,核查劃定了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61.34平方公里,並於同年9月以市政府名義上報到省生態環境廳。
2018年6月,省生態環境廳向各市(州)徵求《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發布稿)》意見(川環函〔2018〕808號),廣安市擬發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4.23平方公里。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再次徵求了各區市縣、園區和市級相關部門意見後,著重對接了我市交通道理、礦權和旅遊開發項目,於6月18日調整上報紅線面積183.90平方公里。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印發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的通知》(川府發〔2018〕24號)和《四川省環境保護廳關於發布生態保護紅線市縣級行政區匯總表和登記表的函》(川環函〔2018〕1201號),我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劃定177.94平方公里,占轄區幅員面積的2.81%。按照市政府領導批示要求,為全面貫徹落實《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編制了本《方案》,並於2018年10月以市政府名義印發。
三、《方案》主要內容
《方案》共有五大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指導思想。指明了《方案》的定位和原則,明確了《方案》的總體思路。
第二部分劃定目標。表明了我市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範圍,明確了有效保護生態功能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切實增強區域生態功能、全面最佳化國土空間以及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等劃定目標。
第三部分劃定原則。共列出了依法依據、科學性、協調性、動態性、因地制宜等五大原則。以上原則與中省相關檔案精神和劃定技術指南要求吻合。
第四部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
一是總體劃定情況。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77.94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81%,涵蓋了水土流失、石漠化敏感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濕地公園的濕地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等法定保護區域,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等各類保護地。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等平行嶺谷,以山係為骨架較為集中成片分布。
二是生態保護紅線類型分布。我市生態保護紅線類型主要由石漠化敏感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飲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組成。其中,石漠化敏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位於廣安東南部,包括與重慶交界的平行嶺谷地區,行政區涉及前鋒區、鄰水縣、華鎣市,分布有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的部分或全部區域,總面積174.18平方公里,占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97.88%,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75%;城市飲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位於廣安市中部丘陵區,行政區涉及廣安區、岳池縣、武勝縣、華鎣市和經開區,分布有3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處省級濕地公園以及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部分或全部區域,總面積3.76平方公里,占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的2.12%,占全市幅員面積的0.06%。
第五部分實施保障。提出了加強組織協調、落實責任主體、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八項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協調。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建立由市環境保護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協調機制,組織、指導、協調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監督管理工作。各區市縣、園區可參照市級工作模式,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協調機制,加強組織協調,強化監督執行,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實、守得住。
二是落實責任主體。各區市縣、園區是嚴守本行政區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負責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勘界定標。可根據需要設定生態保護紅線管護崗位。
三是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要求各地務必堅持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編制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本行政區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發揮好生態保護紅線對於國土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
四是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台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紅線保護與生態修複方案。
五是開展定期評價和績效考核。市環境保護局、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組織開展評價,及時掌握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狀況及動態變化趨勢,評價結果作為最佳化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實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依據。
六是強化執法監督。要求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執法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定期開展執法督查,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
七是嚴格責任追究。對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工作不力的,區分情節輕重,予以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追責。
八是鼓勵公眾參與。由市環境保護局、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相關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此外,為了更紮實有效的貫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我們將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和廣安市生態保護紅線縣級行政區匯總表以附屬檔案形式置於《方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