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

《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長江保護法,以及生態環境部等17 部委《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有關要求,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制定本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3月23日
全文
關於印發《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委)、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委)、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牧)農村局、應急管理局、林業和草原局:
為深入貫徹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我們制定了《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現予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四川省公安廳              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四川省水利廳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2023年3月23日
四川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長江保護法,以及生態環境部等 17 部委《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有關要求,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以建設美麗河湖為目標,以水生態保護修復為核心,以改善人民民眾身邊水為重點,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等要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螢幕障,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實現 2035 年美麗四川建設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四川省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70%以上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幹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重要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長江流域地表水(河流及湖庫)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 98.5%;化學需氧量重點工程減排量 14.92 萬噸,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 0.79 萬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較 2020 年提高 5 個百分點以上,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達 75%,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6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 8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 85%,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基本可控;新增恢復濕地面積 40.46
平方公里,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改善。
三、重點任務
(一)持續鞏固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
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加快推進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鞏固環境整治成效,提升水源地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最佳化農村飲用水水源布局,推動農村供水保障規模化發展、規範化管理,深入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立標、隔離防護設施設定和環境問題整治,到 2024 年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完成定界立標。大力推進資陽市等不達標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治理,到 2025 年底,鄉鎮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 100%。加快推進成都、瀘州、南充等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持續推進其他單一水源供水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提高供水水源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各市(州)人民政府配合。各項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以下不再列出〕
深化黑臭水體治理。全面開展黑臭水體排查,統籌好上下游、
左右岸、乾支流、城市和鄉村,系統、科學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充分發揮河湖長製作用,鞏固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建立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科學確定治理目標和實施方案。到 2025 年年底,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牽頭,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配合)
推進污水收集管網排查整治。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因地制宜實施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增設調蓄設施、雨污分流等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網溢流污染。堅持集中與分布相結合,合理規劃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有力有序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缺口。到 2025 年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解決市政污水管網混錯接問題,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 2020 年提高 5 個百分點以上。(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生態環境廳配合)
加強垃圾收集分類處置。推進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建設,加強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推動實現垃圾滲濾液全收集全處理。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網路。到 2023 年,成都、德陽、廣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力爭達 40%以上,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力爭達 30%以上。到 2025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入實施工業園區專項整治。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進水濃度異常等突出問題清單,相關市(州)人民政府組織排查整治工業園區“混錯接” “老破舊”等情況,實施清單管理、動態銷號。到 2025 年年底,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廳牽頭,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深入推進化工污染防治。加強化工企業排污許可執法監管,
加大園區外化工企業監管力度,推進化工企業進入合規化工園區,鼓勵有條件的化工園區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推動有條件的園區實施入園企業“一企一管、明管輸送、實時監測”。到 2023 年年底,長江經濟帶所有化工園區完成認定工作。到 2025 年年底,沿江化工產業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和全面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加快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污染治理。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和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強化農產品種植、倉儲、加工、廢棄物處置全產業鏈污染防治。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快推動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沿線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配套設施裝備提檔升級,推進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模式,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開展農田地膜殘留監測,推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建設,統籌考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戶無害化廁所建設改造,穩步解決農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到 2025 年年底,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
4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 8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 85%,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農業農村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等配合)
加強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推進流域內主要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基本實現全過程電子聯單閉環管理,穩步推廣 400 總噸以下小型船舶生活污水採取船上存儲、交岸接收的處置方式。加快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同步推進碼頭岸電設施改造。推進長江幹線水上洗艙站、綠色綜合服務區的建設和有效運營。推動在長江水域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科學劃定禁止航行和限制航行區域。強化水上危險化學品運輸環境風險防範,嚴厲打擊非法運輸危險化學品及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非法排放行為。切實推進船舶污染治理,在邛海、瀘沽湖、漢源湖、仙海湖等重要湖庫封閉水域率先實行船舶污水零排放。(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牽頭,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公安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國網西南分部等配合)
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
要求,對現存排污口開展深入排查,建立全省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賬,明確入河排污口分類。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設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按照“取締一批、合併一批、規範一批”的要求,明確目標要求和時限。完成全省長江幹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庫的排污口整治工作。到 2025 年年底,推動建立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生態環境廳牽頭,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等配合)
加強磷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推進“三磷”綜合整治。重點推進岷江、沱江流域“三磷”治理,鞏固“三磷”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成果,編制總磷污染控制方案,加強重點區域監測和評估。全面落實磷化工企業清潔化改造工程,大力拓展磷石膏綜合利用途徑,推動有條件的磷化工企業以磷石膏綜合利用量定產量。(生態環境廳牽頭,經濟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等配合)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最佳化涉重金屬產業結構和布局,嚴格重點行業企業準入管理。梳理排查長江流域涉及重點行業企業的工業園區,建立涉重金屬工業園區清單。重點開展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依法加強監管。依法將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深化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持續開展土壤隱患排查、自行監測、監督性監測等工作。推進重點行業企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積極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項目。(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等配合)
深入推進尾礦庫污染治理。嚴格尾礦庫項目準入,禁止在長江幹流岸線 3 公里範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 1 公里範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以提升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為目的的改建除外。落實分類分級環境監管,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編制 “一庫一策”安全風險管控方案。推進尾礦庫閉庫治理並銷號。健全尾礦庫監測預警體系,強化應急處置能力,推進尾礦資源化利用。到 2023 年年底,長江幹流岸線 3 公里範圍內和重要支流、湖泊岸線 1 公里範圍內停用時間超過 3 年的、無生產經營主體的尾礦庫完成閉庫。(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穩步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圍繞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地下水污染源及周邊,有序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結合流域內化工園區整體布局,識別地下水環境風險管控重點,明確環境監管要求。推進“一企一庫”“兩場兩區”開展地下水污染源滲漏排查及防滲改造、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污染詳細調查和污染健康風險評估。推動地表水和地下水協同監管,在地表水、地下水互動密切的典型地區開展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地表水-地下水生態環境聯合監管對策。深化四川省地下水環境管理決策系統套用,推動全省地下水環境管理可視化,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自然資源廳等配合)
(二)深入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穩步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落實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考
核評價要求,以水生生物現場監測、水生態遙感監測等為重點,結合水文、水質動態監測,完善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網路,提升水生態監測評價考核支撐能力。聚焦水生生物完整性、棲息地生境等指標,建立多部門、跨區域協調聯動的水生態保護機制,實現數據共享,構建水生態監測、評估和決策支持系統。逐步開展水生態監測評價,以宜賓市長江幹流、甘孜州金沙江等流域為試點開展水生態監測評價,從水生生物種群數量、群落結構與功能、棲息生境等方面掌握流域水生態環境及水生生物多樣性狀況。以長江幹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四川段、赤水河四川段、雅礱江為重點,開展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試點,科學評估長江禁捕和物種保護成效。(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水利廳等配合)
紮實推進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長江上游岩原鯉、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中華倒刺䰾、華鯪等珍稀特有和重要經濟魚類增殖放流任務。長江流域涉水開發規劃或建設項目應當充分考慮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需求,涉及或可能對其造成影響的,按有關要求進行專題論證評價,督促落實生態保護措施,減緩涉漁工程建設對水生生物及其棲息生境影響。嚴格實施十年禁漁,以改善和修復水生生物生境。到 2025 年,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網路體系較為健全,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實現恢復性增長。
(農業農村廳牽頭,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廳、四川省能源局等配合)
持續加強林地、草地及濕地保護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科學謀劃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的地類、規模和次序,完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全面保護天然林資源、推動天然林提質增效、加強公益林建設。開展草原生態修復,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嚴格控制甘孜州、阿壩州草原載畜量。完善野外生態觀測監測與科研站點建設。加快推進石渠長沙貢瑪、海子山、松潘岷江源、新津白鶴灘、西昌邛海等濕地、自然保護地的保護修復工
程。有條件的市(州)積極開展國際、國家和省重要濕地劃定工作,明確管控要求。針對被侵占蠶食的濱江、濱河、濱湖濕地,到 2023 年,逐一明確整治方案,限期退出,推進長江乾支流灘涂濕地生態修復。(省林草局、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牽頭,水利廳、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配合)
深入實施自然岸線生態修復。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
強化涉河建設項目和活動管理,全面清理整治破壞水域岸線的違法違規問題,推進河湖岸線水陸交錯帶生態保護與修復,構建人水和諧的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理保護格局。合理安排沿江工業和港口岸線、過江通道岸線、取排水口岸線,提高岸線利用效率。保護自然岸線,結合河道整治等工程推進實施河湖岸線修復,恢復河湖岸線生態功能,深化美麗岸線建設。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水利廳牽頭,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等配合)
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系統布局赤水河、瓊江等重要水體重大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加強老鷹水庫、黑龍灘水庫、三岔湖、升鐘水庫等重要湖庫水質保護,實施河湖沉積物污染治理及水生生態系統調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長江重點生態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強重要水庫和湖泊等周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土地綜合治理與退化林改造修復,加強宜賓市、瀘州市等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瀘州市、廣元市、宜賓市、廣安市等採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不斷提高綜合治理效益。(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省林草局、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監管。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併最佳化,推進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網路,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及生境)的保護修復和廊道建設。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綠盾”行動,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對長江經濟帶自然保護地定期開展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的縣(市、區)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評估,切實組織開展實地核查,依法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問題。加強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治理和生態修復的監督,全面提升保護成效。(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按職責分工牽頭,自然資源廳等配合)
(三)著力提升水資源保障程度
嚴格落實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加強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紅線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指標管控,強化用水定額管理,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和省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2025 年,全省至少 45%的縣(市、區)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等配合)
鞏固小水電清理整改成效。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流域綜合規劃要求,提升河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做好小水電分類整改工作,加強生態流量監管,完成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回頭看”,推動限期退出類電站按要求完成退出,逐站落實生態流量。(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農業農村廳等配合)切實保障基本生態流量(水位)。落實《四川省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和保障工作方案》,2025 年底前全面建立生態流量水量監測預警體系,實施監測數據共享,落實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最佳化水資源配置,推進引大濟岷、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打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強江河湖庫水量配置與調度管理,深化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協商工作機制,以重要水利水電工程和水資源配置工程為重點,實施水量統一調度,落實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下泄措施。到 2025 年,生態流量(水位)管理措施全面落實,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湖泊生態水位和自然變化節律得到有效維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農業農村廳等配合)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合理規劃布局,科學編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統籌再生水生產、調配、利用各環節,形成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治理體系。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加強源頭管控,規範過程管理,強化監督考核,確保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排放。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工程重點建設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幹流處、河流入湖庫口等關鍵點,同時工程設計應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再生水利用和調配能力相匹配。完善再生水調配體系,結合區域再生水利用需求,形成合理的再生水調蓄能力,統籌建設再生水調配體系。拓寬再生水利用渠道,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景觀環境用水應優先使用再生水,鼓勵將再生水用於河湖生態補水。加強監測監管,加強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全過程監測,保障再生水利用安全。(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等配合)
(四)全面推進流域綠色低碳轉型
構建綠色低碳流域空間格局。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套用實施,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最佳化流域空間管控格局,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最佳化流域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岸線管控要求。研究構建水陸統籌的水功能區劃體系,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最佳化調整具體水域功能定位及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以長江幹流為紐帶,推動宜賓、瀘州共建長江綠色生態經濟廊道,加快建設川南副中心。加強嘉陵江、渠江兩江聯動,協同打造嘉陵江 —渠江綠色生態經濟帶,加快培育川東北副中心。推動沿江企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快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引導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全面提升流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合理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形成產業循環耦合。統籌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及其支撐、套用產業,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鏈、集約高效的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格局。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推動水風光多能互補,加快終端用能綠色化,大力發展電網和儲能項目。推動交通運輸結構最佳化調整,提高鐵路、水路在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中的承運比重,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加快推進成都、自貢、瀘州等 15 個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重點針對流域內鋼鐵、造紙、石化、釀造等重點企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不斷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防範化解沿江環境風險。建立健全流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
急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流域生態環境執法應急、監測與執法協同,提升流域生態環境風險應對能力。建立災害信息資料庫,開展減災能力評估,編制災害綜合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完善預警監控體系,在重點水域增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流域突發環境事件監控預警體系。在岷江、沱江等重點流域,選取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開展調查監測試點。加強環境應急預案編制與備案管理,完成沿江涉危涉重企業與政府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修編。以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為重點,編制河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回響方案。(生態環境廳、應急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牽頭,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等配合)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引導公眾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鼓勵家庭參與節約用水,推廣使用水嘴、便器、淋浴器、便器沖洗閥等節水器具。加快節水型服務業建設,城市生態景觀、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和建築施工等行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積極採用中水和循環用水技術、設備。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鼓勵新增和更新公交、計程車、網約車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推動共享汽車服務站點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完善電動腳踏車、腳踏車等城市慢行交通設施。(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全面加強對流域生態環境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加強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套用。推動建立長江流域跨部門、跨區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和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強化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管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自然災害等監測網路體系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長江生態環境管理數位化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立法,深化美麗河湖法治建設,鼓勵制定符合流域環境污染特徵的地方環境標準。積極推動健全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遴選一批建設成果顯著或某一方面有示範作用的河湖,加強宣傳,以點帶面推動美麗河湖全面建設。(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牽頭,司法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完善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攻堅機制。積極推動落實河湖長制,強化各級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製作用,研究推動解決本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問題,加強統籌協調,分解落實相關任務。(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強化法治與標準保障。加強長江保護法宣傳工作,推動市(州)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切實追究生態環境修復和賠償責任。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鼓勵適時制定差別化的流域性環境標準和行業污染排放管控要求,合理設定過渡期,分階段逐步加嚴,引導相關行業開展清潔化改造。(司法廳、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法院、省檢察院等參與)
加大資金投入。各級財政積極支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持續支持流域水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林業草原轉移支付、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等重點工作。引導政策性金融加大對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支持力度,探索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發揮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示範作用。探索異地開發補償模式,在生態產品供給地和受益地之間相互建立合作園區,健全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生態產品供給地和受益地按照自願協商原則,綜合考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生態產品實物量及質量等因素,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等配合)
嚴肅考核問責。強化督促任務落實,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將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結果套用。對任務落實不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且整治不力的地方,以及工作慢作為、不作為,甚至失職失責的地方限期整改,必要時由省政府領導按照《行政約談辦法》約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問責。(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強化公眾參與。創新生態環境宣傳方式方法,廣泛傳播生態
文明理念。加快構建全民行動體系,引導公眾參與環保志願服務,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力量,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鼓勵民眾通過多種渠道舉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接受民眾監督,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深入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依法披露企業環境信息,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和有獎舉報機制,讓全社會參與到保護母親河行動中來。(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信息公開選項:主動公開
抄送:各市(州)人民政府,司法廳、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省市場監管局,省氣象局、省能源局、國網西南分部。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23年3月23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