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

《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已經平涼市政府同意,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27日印發 ,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7日
  • 發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國運,水濟蒼生,興水治水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水安全直接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水資源是保障經濟和社會安全高效運行的基本要素。
平涼市水資源短缺、水生態脆弱、水土流失易發多發、水旱災害時有發生,雖經多年治水興水,但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問題仍然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影響著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實現。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扛牢上中游職責、發揮水利擔當,不斷補齊全市水利發展短板、夯實水利基礎,在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等方面積極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安排意見》《中共平涼市委關於制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平涼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水利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規程要求,結合市情、水情實際,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現狀水平年為2020年,規划水平年為2025年,展望目標年為2035年。
通過該規劃的實施,到2025年,全市水利工程短板基本補齊,水利監管能力穩步提升,水利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安全高效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水利支撐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第一章 發展基礎
一、社會經濟概況
平涼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東鄰陝西鹹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甘肅天水,北倚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轄崆峒區、華亭市和涇川、靈台、崇信、莊浪、靜寧5縣,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4.86萬人。平涼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和丘陵溝壑區,屬於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間,年降水量為450-700毫米之間。全市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598.49萬畝。全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476.16億元。
二、水情概況
平涼市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級支流涇河和葫蘆河水系,共有河流溝道871條(段),其中,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0條,包括涇河、葫蘆河、蒲河、黑河、千河、達溪河、水洛河、汭河、洪河、李店河;流域面積200—1000平方公里河流18條,包括清水河、高界河、渝河、策底河、莊浪河、史家河、頡河、天堂河、南洛河、甘溝河、甘渭河、小路河、潘楊澗河、平泉河、狗娃子河、大路河、後峽河、紅寺河。
涇河水系主要有涇河幹流及其主要支流汭河、頡河、洪河、蒲河、黑河等,平涼市境內涇河幹流長132公里,流域面積7219平方公里,年徑流量7.2億立方米,流域內有崆峒、涇川、靈台、崇信、華亭5縣(市、區);葫蘆河水系主要有葫蘆河幹流及其主要支流渝河、莊浪河、水洛河和清水河等,平涼市境內葫蘆河幹流長109.8公里,流域面積376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51億立方米,流域內有莊浪、靜寧2縣。
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資源量5.91億立方米(涇河流域4.43億立方米,葫蘆河流域1.48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自產水資源量7.04億立方米(涇河流域5.16億立方米,葫蘆河流域1.8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6.47億立方米,不重複地下水資源量0.5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6.9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87億立方米(涇河流域4.77億立方米,葫蘆河流域1.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開採量1.05億立方米(涇河流域0.75億立方米,葫蘆河流域0.3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量381立方米,僅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18%和31%,畝均水資源量118立方米,僅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8.2%和30.6%。
從水資源特徵分析,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變化大,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汛期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4.3%,降水與用水時段不吻合;年際之間,存在連續的豐水年與枯水年,豐水年與枯水年的徑流量相差5.3~32.2倍。一方面,“十年九旱”、冬春連旱發生頻率高,另一方面,時段性、局地暴洪災害時有發生,且境內多為山區河流,河道比降大,水土流失易發多發。
從水資源配置情況分析,調蓄工程主要為中小型水庫和引水工程。在涇河流域修建有中型崆峒水庫1座和寺溝、朱家澗等小型水庫16座,總庫容6109萬立方米,年實際供水7028.87萬立方米;修建有1立方米/秒以上引水灌溉工程16處,年實際灌溉水11438萬立方米;在葫蘆河流域修建有中型東峽水庫1座和竹林寺、紅崖灣等小型水庫17座,總庫容13245萬立方米,年實際供水2312.07萬立方米。修建有1立方米/秒以上引水灌溉工程12處,年實際灌溉水3699萬立方米。
從用水情況分析,2020年全市總用水量2.5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含服務業和建築業)0.63億立方米,約占總用水量的25.2%;工業用水量0.32億立方米,約占總用水量12.8%;農業用水量1.51億立方米,約占總用水量的60.4%;生態環境用水量0.04億立方米,約占總用水量的1.6%。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52.57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7.65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為0.55。
第二章 水利發展現狀與需求分析
一、“十三五”水利發展成就
“十三五”以來,全市水利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緊盯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底線任務,持續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不斷提升水源保障、生態治理、河湖管護、防災減災、管理服務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五年來,全市共落實各類投資46億元,是“十二五”期間落實投資30億元的153%。完成投資45.8億元,建設各類水利工程369項(處),水利基礎不斷夯實,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水利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水資源配置體系逐步完善。完成投資3.92億元,先後建成了崆峒北楊澗、涇川朱家澗、崇信關河、莊浪花崖河4座小型水庫和莊浪縣店峽溝與竹林寺水庫水系連通工程,新增庫容847.62萬立方米,補充水量172萬立方米。開工建設了靈台新集、莊浪梁河、靈台鄧家川、崆峒白楊林等中小型水庫和引洮二期靜寧縣城鄉供水配套工程。全市累計建成中小型水庫35座,總庫容達1.94億立方米,水資源配置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城鄉供水困難有效解決。投入資金9.4億元,實施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30項(處),更換PE管道8044公里,新增管網長度214公里,改造凍管87公里,新建供水調蓄池167座,新增供水入戶2.7萬戶,新裝和更換智慧型水錶15.34萬戶,提升了186.14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65萬戶、33.66萬人)供水保障水平。全市累計建成集中式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7處,管網總長度達到4.9萬公里,全市農村人口全面實現農村飲水安全目標,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7%。吸引社會資金1.58億元,開展了崆峒區韓家溝水廠供水工程、莊浪南坪水廠改擴建及管網工程、華亭小川水廠建設及管網配套工程、城區供水管網提升工程等項目,城鄉供水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水資源高效利用及節水能力不斷增強。城市節水方面:中心城區和各縣(市)積極鼓勵居民家庭使用節水器具,逐年更換材質落後的供水管網,推廣安裝智慧型計量水錶,全市城鎮管網漏損率降低到10%以下。工業節水方面:指導中電建崇信電廠等重點用水企業創建節水型企業,督促華能平涼發電公司、華煤集團等企業開展水平衡測試,火電、化工、造紙等企業積極開展節水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農業節水方面: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為載體,累計發展高效節灌面積12.23萬畝。加快推進了白廟泵站更新改造、崆峒涇河灌區、莊浪水洛河灌區、靜寧東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以萬畝灌區為重點,已建成的1063公里乾支渠襯砌率達59%,累計發展有效灌溉面積47.0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31.94萬畝,灌溉水利用係數由0.49提高到了0.55。水價改革方面:在對全市供水價格開展調查摸底和運營成本及水價初算的基礎上,市水務局和市物價局制定印發了《平涼市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各縣(市、區)按照《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從調查摸底、清產核資入手,初步核算出各類工程的水價成本。
——水旱災害防禦能力顯著提升。投資4.19億元,實施涇河、葫蘆河9段江河重要支流和黑河、汭河等23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河堤207.56公里,累計治理河堤1010.5公里。投資4320.54萬元,實施靈台縣城北山流域、華亭西華流域、崆峒甘溝等山洪溝防洪工程,治理溝道17條。涇河、葫蘆河及主要支流防洪能力普遍提升,涇河平涼中心城區段達到防禦50年一遇洪水標準,其他6縣(市)城區河段達到防禦20年一遇洪水標準。投資3279萬元,建成了涇川南塬、崇信散花溝、靜寧威戎武高等8處抗旱應急水源配套工程,實施7縣(市、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及補充完善項目,市、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平台全部建成。強化旱汛情分析研判和預警,抓好水利工程調度管理,修訂完善各類預案,加強物資儲備和人員隊伍保障,初步實現了由被動救災向主動防禦的轉變,在局地水旱災害防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依託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黃土高原塬面保護、淤地壩除險加固等水保生態治理工程措施,五年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939.1平方公里,新修梯田72.11萬畝,種植水保林草148.63萬畝,新建澇池252座、水窖537眼、谷坊16座、溝頭防護97道。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253.8平方公里,其中梯條田面積408.45萬畝,水保林草面積587.83萬畝,淤地壩127座,水窖66735眼,澇池9883座,谷坊2881座,溝頭防護3152道。依法強化水保生態管護措施,共查處各類侵害水土保持違法違規事件125起,審批水土保持方案538個,驗收水土保持設施241項,徵收補償費1.39億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申報率達到了90%,實施率達到了80%,驗收率達到了70%,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
——水資源管理更趨嚴格。認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紮實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規範推進取水許可管理和動態監管;編制完成《平涼市水功能區(河段)生態流量和納污能力規劃》,配合推進河道水污染防治;大力開展地下水超採區治理,通過關閉自備水源井、建設高效節水工程、提升地表水供水能力、推進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等治理措施,紮實推進崆峒、涇川、靜寧3個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全市共壓減地下水取用量1655.73萬立方米,督促企業回用城市中水640.35萬立方米。按照《平涼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率先在水務部門開展節水型單位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河湖長制工作全面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河長掛帥、水利牽頭、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河湖管理縱深推進。加強河道采砂綜合整治,引導規範采砂行為,關閉取締河道採砂場(點)186處,引導建辦規範化采砂廠11家。建立了水務與公安、檢察部門“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的聯合協調機制,“河湖清四亂”等專項行動紮實推進;開展了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和河流健康評估等工作,完成了63條河流管理範圍劃定和涇河、葫蘆河、汭河等7條重點河流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
——水利改革持續深化。加快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建成莊浪、崆峒、華亭、靈台、靜寧5縣(市、區)水利投融資平台,累計融資17.29億元,有效緩解了水利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市建立灌區改革試點示範區7個,累計實施改革試點面積5.16萬畝。持續深化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了工程管護主體,共頒發產權證155個,產權使用證631個,與村社管水小組簽訂了《支(斗)渠以下及田間工程產權移交協定》《農田灌溉用水協定書》712份。探索推進了水權改革,頒發水權證96個。加快農村飲水水質檢測中心規範化建設,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中心7個和“千噸萬人”水廠水質化驗室48個,提高了供水水質安全保障。加快推進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範圍劃界確權工作。積極探索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智慧河長”、山洪災害和灌溉信息化管理等智慧水利平台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自動化管理、遠程視頻監控、無人機等一批高科技技術和設備在水利管理中廣泛套用。
二、水利發展現狀
止2020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各類水利工程2627座(處、眼),其中,中小型水庫35座(中型2座,小型33座),水電站1座,泵站19座,水閘141座,規模以上機電井2245眼,塘壩10座,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57處,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100%,農村自來水供水人口達到185.35萬人,萬畝以上灌區19處,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7.0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累計31.94萬畝。設計供水能力4.24億立方米,當年供水量2.5億立方米。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253.8平方公里,建設梯條田408.45萬畝,治理小流域200條,水土保持率72.88%。
三、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以來,雖然全市水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站在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和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來衡量,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和困難問題。
(一)資源型缺水問題嚴重。全市水資源無論從總量,還是人均、畝均占有量來看,都遠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水資源短缺始終是制約平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全市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現有的35座中小型水庫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工程設施老化衰減,淤積嚴重,調蓄能力不足,隨著各業用水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困境凸現。一些跨省界河流,上下游用水難統籌、難協調,上游多點截流、下游限制開發利用等制約因素較多,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進一步加大,現狀開發利用率遠低於全省開發利用控制目標。
(四)供水水源保障能力不強。全市城鄉供水普遍依託河谷川區淺層地下水和關山林緣區涵養水源,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備用水源建設欠缺,農業灌溉工程時空調蓄能力不足,水源季節性變化大,供水保證率不高。
(五)防洪基礎設施薄弱。由於多年來分期治理,部分河堤設計、施工標準不統一,建制鄉鎮、重點區域的防洪隱患點、風險點依然存在,河堤防洪水平不高,與防洪減災相適應的監測、通訊、預警預報體系還不完善,防範應對突發性水旱災害的能力仍然欠缺。
(六)水生態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現有河堤大部分為混凝土硬質河堤,渠化、硬化現象突出,生態措施少,河道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全市水土流失易發,已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僅為初步治理,區域內水土保持狀況良好率不高,水生態治理的任務還很重。
(七)水價改革及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農業水價以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和完善計量設施為基礎,實施終端水價,但灌區工程大多沒有配備完善的計量設施,自動控制、遠程監控傳輸等信息化程度不高,影響水價改革後農業水價的執行和落實。
四、用水需求分析
現狀年供水量2.5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含服務業和建築業)0.6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32億立方米,農業用水1.51億立方米,生態用水0.04億立方米。
根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畫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果產業、工業信息化發展等“十四五”專項規劃和煤電化冶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等目標任務要求,經預測分析:
2025年全市總需水量4.98億立方米,其中:生活需水(含服務業和建築業)0.88億立方米,工業需水1.94億立方米,農業需水2.05億立方米,生態需水0.11億立方米,缺水2.48億立方米。
2035年全市總需水量5.56億立方米,其中:生活需水(含服務業和建築業)1.05億立方米,工業需水2.32億立方米,農業需水2.04億立方米,生態需水0.14億立方米,缺水3.05億立方米。
第三章 “十四五”水利發展形勢
一、水利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列為九大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之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關於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都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的重點內容進行安排部署。《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河湖長制、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等方面對水利工作進行了突出強調,省市委關於“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導意見也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保障、水生態保護等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強調安排。水利行業作為改善增進人民福祉,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家和省市發展布局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帶來了新的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國家和省上出台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對地處黃河流域上中游區域的平涼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水生態環境改善,履行好黃河流域水土保持、水沙調節、水源涵養等流域生態保護重要職責,發揮水利擔當、加快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賦予水利事業新的責任和使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落實好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鞏固維護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支持貧困地區在小型水利建設管護時廣泛採取以工代賑方式,謀劃建設一批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脫貧地區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要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納入“十四五”規劃,將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相關規劃。這一重大決策,為水利發展賦予了新的責任和使命。
四、平涼的區位發展和功能定位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
平涼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城市,是西部大開發、關中平原城市群重點發展區域,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東部省區產業轉移與開放開發的“東大門”,是甘肅省隴東能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市上提出的“十四五”期間把平涼建設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黃河流域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市、全國現代能源綜合利用基地、黃土高原綠色發展先行區等發展定位,在水資源安全、水生態安全、供水安全等方面靠實了任務、壓實了擔子。
五、建設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對水利工作作出了新的任務安排
“十四五”是全市落實“三新一高”要求、加快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一步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蓄厚勢的重要階段。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3659”發展思路,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突破工程和生態系統治理工程的重要內容,在節水農業、農村供水、修復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等方面對水利發展指明了方向、出好了答卷;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產業興市、鄉村振興、創城引領等六大發展舉措,從生態環保產業鏈建設、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基礎設施突破、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落實河湖長制等方面,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好新階段市委市政府繪就的美好發展願景和趕超發展的決策部署,水利擔負著重大任務和重要職責。
第四章 “十四五”水利發展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3659”發展思路和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重點任務,立足平涼水資源稟賦、水情現狀,堅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四水同治”(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統籌治理),認真落實“四抓一打通”實施方案(抓續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後一公里,用好現有水資源),以本地水為支撐、外調水為補充,統籌考慮生活、農業、工業、生態用水需求,加強水資源配置與高效利用體系、水生態管護體系、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水旱災害防禦體系、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補齊水資源短缺、水利基礎薄弱、水生態脆弱短板,努力實現水資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安全和防洪安全,為推進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水利工作的主攻方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均衡,推動高質量發展。
——節約用水、高效利用。統籌供水安全和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按照“深度節水、極限節水”要求,將節水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首要舉措,通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經濟社會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布局最佳化。促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節約轉變,不斷提高用水效率。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充分考慮平涼市水資源稟賦,把水資源作為剛性約束,堅持“四水四定”、節流與開源並重,統籌區域內外水資源,進一步最佳化水資源配置,用好當地水,用優外調水,嚴控地下水,構建完善的水格線局和供水體系,有效保障各業發展用水。
——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涉水問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統治理,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統籌治理,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系統綜合治理。
——改革引領,激發活力。以改革激發新活力,以創新催生新動能,提升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創新水生態、水治理、水監管、水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快水權、水價、水利管理和水利投融資等改革,激活發展要素,努力構建現代水治理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水利工程短板基本補齊,水利監管能力穩步提升,水利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安全高效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爭取總投資規模較“十三五”增長20%以上,水利支撐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水資源配置保障方面: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億立方米,用水總量控制在4.525億立方米以內,努力保障各業用水需求。城鄉供水方面:城鎮供水保證率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平涼中心城區水源實現一用一備、縣級城市水源穩定可靠;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9%以上,人均日供水量達40升,供水保證率提升到95%以上,基本實現水源穩定、管道暢通、水質達標、管理規範,全面達到農村供水保障9項新標準。節約用水方面: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推進深度節水和極限節水,全市重點用水戶監測計量覆蓋率達到95%以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控制在40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65。水土保持方面:全市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持續加強,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3.78%。水旱災害防禦方面:加強重要河流、重要區段防洪治理提升,重點河段生態治理比例進一步提高,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覆蓋範圍進一步延伸,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完善,標準內洪水可防可控,超標準洪水預案完善、措施有力。恢復灌溉面積10.53萬畝,新增灌溉面積1.6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8.46萬畝,水利抗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智慧水利方面:依託現有水利信息化基礎進行完善提升,努力構建“深度感知、數據融合、智慧型套用”的智慧水網,不斷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具體見表2)
到2035年,全市用水集約高效、供水安全有備,有效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與高效利用體系基本建立;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源涵養穩定、河湖生態健康,與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地位相適應的生態保護格局全面形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河流水系生態廊道初步建成;應對有序、風險可控的水旱災害防禦格局基本形成;區域協同聯動、管理智慧高效的水生態治理保護機制基本完善。全市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水利保障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不再為水所困,水生態系統更為健康穩固,水利工程短板全面補齊,現代水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滿足人民對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
四、總體布局
“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統籌考慮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區劃、資源稟賦等要素,全市按照“一屏、兩廊、三區、四水”的布局全面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一屏:把平涼建設成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
兩廊:建設涇河、葫蘆河兩大流域生態廊道。
三區:建設關山以西莊浪、靜寧兩縣為主的黃土丘陵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關山以東崆峒、涇川、靈台、崇信、華亭五縣(市、區)為重點的黃土高原溝壑固溝保塬區和中部以關山為軸的源頭保護區。
四水:統籌利用好引洮水、白龍江水、涇河水、葫蘆河水四大水源,按照人飲提標、農業節水、工業控水、生態補水的配置原則,有效保障各業發展用水需求。近期六盤山以西葫蘆河流域,形成以引洮二期為骨幹水源、遠期以白龍江引水有效保障的供水體系;六盤山以東涇河流域,近期充分挖掘當地水資源潛力,基本保證區域當前各業用水,遠期形成以白龍江引水為骨幹水源的供水保障體系。全市構建豐枯相濟、空間互補、配置均衡、保障有力的水格線局。
第五章 主要任務及重點項目
根據發展目標和規劃布局,“十四五”期間,聚焦黃河上中游水源涵養、水沙調節、水土治理、隴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等黃河戰略賦予的重要職責,以系統化、協同化、生態化、智慧型化水網建設為核心,以夯基礎、強弱項、補短板、促生態、惠民生為重點,著力推進水資源配置高效利用體系、水生態管護體系、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水旱災害防禦體系、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六個體系建設。
——水資源配置與高效利用體系。加快推進白龍江引水、引洮二期莊浪應急供水、崆峒水庫改擴建、涇川盤口、崆峒後峽、涇川劉李河、崇信廟台、莊浪陽川上峽口等重點水源項目前期和建設,積極實施引洮二期靜寧城鄉供水配套、莊浪梁河、崆峒白楊林、靈台鄧家川等一批重點水源項目和塘壩建設,開展中小型水庫清淤行動,挖掘現有工程供水潛力,全面補齊工程基礎短板,以保障“九大產業鏈”為重點,科學配置保障各業用水需求。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推進深度節水、極限節水。對標國內和全省領先水平,堅持節水限總量、控水促轉型、提效保民生的導向,落實節約用水定額與標準管理,健全完善節水政策和激勵約束機制,開展節水載體與示範點創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實施農業節水行動,加快灌區節水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督促推進工業節水技術改造,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使用,倡導生活節水、引導節水器具使用,推動非常規水資源配置利用。
——水生態管護體系。以推進流域生態保護為發力重點,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河湖生態流量管控、生態補水、地下水保護治理。規範取用水管理,實現重點用水戶計量設施和規模以上地下水取水實時線上監控。加強水源涵養區、河湖水域岸線保護。推進地下水專項整治與保護、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等工作。配合推進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城鄉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尊重河流演變規律,推廣生態治理模式,建設生態宜居河流,打造涇河、葫蘆河2條生態廊道,推進汭河、達溪河、黑河、水洛河、莊浪河等河流生態帶建設,著力恢復河道自然屬性、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保護河湖生物多樣性。
——城鄉供水保障體系。建設靜寧縣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延伸工程、華亭水廠擴容、靈台坷台水廠改擴建、農村供水老舊管網改造、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提檔升級及信息化管理等一批以水源保障、管網更新改造、水質改善、城鄉併網、集中聯網、智慧型化建設等為重點的城鄉供水工程。健全完善管理運營服務體制機制,強化水質檢測、運行管護,提升服務水平,在水量、水質、供水保證率等方面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均等化進程,全面打通供水“最後一公里”問題。
——水土流失防治體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統治理,圍繞做好水的涵養、土的保持、塬的治理,以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溝壑區“固溝保塬”、黃土丘陵溝壑區“固溝保村護田”、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老舊梯田提質改造、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高標準淤地壩建設和老舊淤地壩除險加固(提升改造)、城市(城鎮)新農村水土流失防治、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遊等水土流失協同治理項目為重點,不斷提升全市水土保持率和水土保持治理水平。加強水土保持生態預防保護體系、監督管理執法體系、監測監管信息化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水土流失預防監管能力,努力形成土不下山、泥不出溝、沙不入河、生態優美的良好局面。
——水旱災害防禦體系。推動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城市及重要部位防洪能力提升、山洪溝防洪治理、非工程措施完善等防洪項目建設,加快抗旱應急水源等抗旱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洪水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完成洪水風險圖和超標洪水防禦預案編制,做好監測預警、預案方案編制、防洪抗旱調度、水旱災害風險普查及成果套用,健全完善水旱災害防禦的體制機制,配合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內澇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開展重點河流、重要河段及穿越城區重點溝道防洪標準和防洪能力覆核,以城市河洪溝道綜合治理為重點,提升工程防洪排澇能力、汛情預警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設、城市防洪治理等方面,推廣採用“滲、滯、蓄、淨、用、排”手段,探索雨洪資源利用,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和水平。
——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以資金安全、質量安全、生產安全為重點,不斷完善管理責任體系,爭取實現工程質量零事故、人員零傷亡。加強運行管理改革,推進農田水利工程達標提質,抓好老化失修水利設施維修改造,依託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等,管好用活水資源、水工程,不斷提高水利工程運行率和運行效益。加快水利投融資改革,建立建強投融資平台,加強與政策性銀行的對接合作,用好用足貸款、債券、基金等投資政策,不斷拓寬投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建設。加強河湖長制,落實好河長巡河、督查暗訪、專項整治、司法協作等制度和手段,加強河湖生態空間保護,推進示範河湖、智慧河湖建設,開展河湖健康評估,積極推動河湖生態系統持續向好。加快水利法制化進程,梳理權責清單,推進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健全完善水利、水保監督執法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推進依法治水、依法行政進程。實施人才強水戰略,通過人才引進、交流培訓、技術合作、崗位“練兵”等形式,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水利專業技術隊伍。推進水利科技創新,加快新理念、新科技、新技術推廣運用,開展生態型、實用型、效益型、開發型水利科研課題研究,推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水利工程建設及水利行業監管的科學化水平。加快智慧水利建設,按照“需求牽引、套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依託數字政府和甘肅智慧水利平台,整合共享人飲工程管理、智慧河長、灌溉信息化、水資源管理、山洪災害預警、安全生產、政務服務等系統和平台資源,建設市縣智慧水保平台和全市地下水智慧型監測系統,建成市級智慧水務平台,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聯通,切實在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監管、河湖管護,水土流失預防監督等方面,提高大數據分析研判和信息化決策管理的能力水平。
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分析
平涼市“十四五”期間,按照“一屏、兩廊、三區、四水”的發展布局,通過實施六個體系建設,將進一步補齊水資源短缺、水利基礎薄弱、水生態脆弱等短板,推動實現水資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安全、防洪安全等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規定規範要求,環境影響情況分析如下:
(一)對供水的影響。通過本區域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實施跨區域調水、本地水資源挖潛利用、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加強城市備用水源建設和水源地保護等措施,有利於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動形成空間均衡、豐枯相濟的水資源配置體系,有效保障隴東能源基地建設和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用水需求,全市供需水矛盾可基本得到緩解。
(二)對水環境的影響。通過用好外調水、用優地表水、嚴控地下水,加強地下水壓采和超採區治理,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升非常規水利用、生態用水、生態補水保障能力,推廣雨洪資源利用、配合推進水污染治理、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構建配置科學、保障有力的水格線局,可促進水生態修復,保證和恢復河道生態基流,提高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促進河流水系生態功能恢復。
(三)對環境安全的影響。“十四五”規划水資源調蓄、水保生態治理工程的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徑流過程,對河流的自然狀況帶來一定的影響,也產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粉塵和噪聲污染,但綜合考慮生態功能恢復和流域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通過科學控制和有效監管,河道攔蓄工程可有效削減洪峰,河道堤防工程可保護耕地、城鎮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水保塬面保護、流域治理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降控入河泥沙,同時,在各類工程建設中落實生態理念、採取環保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環境影響,綜合分析,對生態環境改善作用利大於弊。
二、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一)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平涼市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必須按照項目建設規範要求,進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定環評章節或編制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項目實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保護措施,將項目實施產生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
(二)建立跟蹤評價制度,制定跟蹤評價計畫。規劃實施過程中應根據統一的生態與環境監測體系,對具體工程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系統的環境監測與跟蹤評價,針對環境質量變化情況、跟蹤評價結果和環評措施落實程度,適時對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最佳化調整,推動環評方案落實和評價總結,及時降低或消除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確保環保措施落實到位。
(三)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水利調蓄工程和河湖治理及堤防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對保護類動物棲息環境和當地水生生物具有相關影響,但通過生態措施的推廣運用,加之根據不同生物的生長、生活特性,採取科學合理措施進行調整、防範和補救,同時制定相關工程的科學調度運行方式,可有效減輕、降低甚至避免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三、結論
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綜合分析市情、水情現狀,充分考慮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著力補齊水資源短缺、水利基礎薄弱、水生態脆弱短板。規劃實施後,有利於促進平涼市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為平涼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供水保障;有利於促進河流水系生態功能的恢復;各業發展用水、生態用水將得到有力保障,城鄉供水矛盾將有效解決。雖然規劃的實施將對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但通過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強化管理,可有效降控或避免。綜合分析,規劃實施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相一致,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相協調。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治保障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堅定踐行市委、市政府“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做好廉政風險防控,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大力弘揚“忠誠、乾淨、擔當,務實、創新、奉獻”的水利行業精神,不折不扣推動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水利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黨員領導幹部要以嚴的標準、實的作風、強的舉措,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激勵引導幹部職工立足崗位、敬業奉獻、擔當作為,切實為規劃落實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二、加強組織領導,確保任務落實
加強對規劃落實的組織領導,建立由市水務局牽頭領導,各縣(市、區)水務局分工配合,全市水務系統聚力推進的規劃落實責任體系。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完善規劃實施的督查、巡查機制。建立規劃落實的推進機制,把規劃執行情況作為全市水務系統各級各部門履職擔責的核心內容,作為縣(市、區)項目推薦、資金申報的重要依據,加強督促檢查和監測評估,每年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總結,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價,確保規劃內容落地見效。統籌銜接發改、財政、住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發展合力,共同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資金保障,拓展融資渠道
聚焦國省最佳化水利建設投資結構、優先保障重大水利工程投資、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加快重點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開展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等投資政策導向,全力爭取國省投資扶持,積極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建立建強投融資平台,用好各類投資扶持政策,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債支持,加大水利項目推介、加快水利項目PPP合作,鼓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和運營,為規劃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四、加快前期工作,爭取項目落地
堅持用成熟的項目前期爭取投資支持和國省補助、獎補政策扶持,快節奏、高質量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對照前期設計、項目審批制度和規範要求,積極適應放管服改革,主動履好職、擔好責,把好項目前期的論證關、審查關,超前做好項目審批,動態完善項目庫建設,儲備充足的項目基礎,以到位的前期工作爭取資金、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五、推進信息公開,強化輿論宣傳
創新宣傳載體和宣傳方式,積極通過新媒體、新媒介做好新時期治水思路、治水要求和巨觀政策、規劃思路、發展布局、目標任務、落實舉措的宣傳工作,及時公開工作信息、發布工作動態,爭取社會各界和人民民眾的理解、支持、參與、配合,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聚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合力。

解讀

《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已經平涼市政府同意並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的背景和依據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國運,水濟蒼生,興水治水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水安全直接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水資源是保障經濟和社會安全高效運行的基本要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積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扛牢上中游職責、發揮水利擔當,不斷補齊全市水利發展短板、夯實水利基礎,在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等方面積極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安排意見》《中共平涼市委關於制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平涼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水利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規程要求,結合市情、水情實際,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平涼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基本概況
《規劃》共分七章,認真總結了“十三五”平涼水利發展成效,分析了問題短板和面臨的形勢,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全市水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以水資源配置高效利用體系、水生態管護體系、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水旱災害防禦體系、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六個體系建設為重點,提出了“十四五”全市水利發展的主要任務、謀劃了重點項目。《規劃》現狀水平年為2020年,規划水平年為2025年,展望目標年為2035年。
三、規劃主要內容
1.發展布局:“一屏、兩廊、三區、四水”。一屏:把平涼建設成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兩廊:建設涇河、葫蘆河兩大流域生態廊道。三區:建設關山以西莊浪、靜寧兩縣為主的黃土丘陵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關山以東崆峒、涇川、靈台、崇信、華亭五縣(市、區)為重點的黃土高原溝壑固溝保塬區和中部以關山為軸的源頭保護區。四水:統籌利用好引洮水、白龍江水、涇河水、葫蘆河水四大水源,按照人飲提標、農業節水、工業控水、生態補水的配置原則,構建豐枯相濟、空間互補、配置均衡、保障有力的水格線局,有效保障各業發展用水需求。
2.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水利工程短板基本補齊,水利監管能力穩步提升,水利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安全高效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爭取總投資規模較“十三五”增長20%以上,水利支撐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水資源配置保障方面: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億立方米,用水總量控制在4.525億立方米以內,努力保障各業用水需求。城鄉供水方面:城鎮供水保證率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平涼中心城區水源實現一用一備、縣級城市水源穩定可靠;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9%以上,人均日供水量達40升,供水保證率提升到95%以上,基本實現水源穩定、管道暢通、水質達標、管理規範,全面達到農村供水保障9項新標準。節約用水方面: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推進深度節水和極限節水,全市重點用水戶監測計量覆蓋率達到95%以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控制在40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65。水土保持方面:全市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持續加強,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3.78%。水旱災害防禦方面:加強重要河流、重要區段防洪治理提升,重點河段生態治理比例進一步提高,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覆蓋範圍進一步延伸,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完善,標準內洪水可防可控,超標準洪水預案完善、措施有力。恢復灌溉面積10.53萬畝,新增灌溉面積1.6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8.46萬畝,水利抗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智慧水利方面:依託現有水利信息化基礎進行完善提升,努力構建“深度感知、數據融合、智慧型套用”的智慧水網,不斷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
3.主要任務:重點抓好水資源配置高效利用體系、水生態管護體系、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水旱災害防禦體系、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六個體系建設。具體為:
——水資源配置與高效利用體系。主要計畫實施白龍江引水、引洮二期莊浪應急供水、崆峒水庫改擴建、崆峒後峽、涇川劉李河、崇信崖子、廟台、莊浪陽川上峽口、華亭紅崖山水庫、各縣(市、區)塘壩工程,崆峒區涇河流域灌溉生態改造、崆峒區白廟灌區、涇川縣涇慶灌區、靈台縣達溪河灌區、崇信縣汭河灌區、莊浪縣陽川灌區節水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白廟灌區產業供水,靈台縣節約用水、崇信縣、莊浪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華亭市中水回用管網建設等項目。
——水生態管護體系。主要計畫實施黃河流域平涼市涇河幹流綜合治理、崇信縣汭河、黑河水源涵養及生態保護、涇川縣汭河流域生態治理、靈台縣達溪河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莊浪縣莊浪河、靜寧縣渝河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崆峒區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崇信縣水源地涵養與保護等項目。
——城鄉供水保障體系。主要計畫實施靜寧縣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延伸工程、崆峒韓家溝水廠供水工程、華亭水廠擴容、靈台坷台水廠改擴建、農村供水老舊管網改造、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提檔升級及信息化管理等項目。
——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主要計畫實施崆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固溝保塬,涇川、靈台、崇信“固溝保塬”,相關縣(市、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及生態清潔小流域,淤地壩、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老舊梯田改造提升,涇川、靈台、華亭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水保科技示範園等項目。
——水旱災害防禦體系。主要計畫實施涇河、葫蘆河防洪提升,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城市及重要部位防洪能力提升、山洪溝防洪治理、海綿城市和城市內澇治理等項目。
——水利管理服務體系。主要計畫實施智慧水務、智慧水保、智慧河長,水庫、河道、供水工程、水生態監測,行業執法監管信息化及能力建設等項目。
四、相關名詞解釋及數據來源
1. “四水四定”:系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並在2021年10月22日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的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強調“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首次明確了“四水四定”提法。
2.“四水同治”:系2021年11月27日中共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周偉書記工作報告在“生態系統治理工程”中提出 “持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四水’同治”要求。
3.規劃中一些指標的確定:耕地面積採用《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數字,人口採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用水需求是採用2017甘肅用水定額,結合各業發展預期目標進行預測。相關約束性指標、預期發展指標,都是結合省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行業一些單項工作和相關階段性目標要求確定的,都在各級約束或預期目標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