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前 言
“十三五”以來,在國家和省大力支持下,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巴中水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指導,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水利建設強力推進,水利投資實現歷史性增長。“172”重大水利工程紅魚洞水庫及灌區工程下閘蓄水、黃石盤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江家口水庫工程開工建設;在保障城市供水的基礎上,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大力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防汛保全能力切實增強;加強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態保護成效明顯。不斷加快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利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依法治水管水能力進一步提升,水利改革不斷深化,水利發展再創輝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巴中是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區域、原川陝蘇區中心城市和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是全省“一乾多支”發展戰略重要節點城市。“十四五”時期,巴中市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積極應對風險與挑戰,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搶抓國家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歷史機遇,奮力後發趕超振興發展、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到2035年,巴中將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為使巴中市水利建設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區域鄉村振興,保障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省有關要求,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本著輕重緩急的原則,從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最佳化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完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開展現代化監管體系建設、深化水利重點領域改革和強化依法治水管水等方面入手,著力解決水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巴中市結合實際編制了《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了“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水安全保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總體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指導巴中市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第一章 基本市情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自然地理
巴中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東接達州,南連南充,西鄰廣元,北靠陝西漢中,地跨東經106°20'~107°49',北緯31°15'~32°45',東西寬126km,南北長165km,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最高海拔2507.0m(南江縣光霧山),南部最低海拔268.3m(平昌縣黃梅溪),最大相對高差2238.7m。境內地貌複雜,河流蜿蜒,山脈逶迤,由北向南,大致可以分為北部中高山區、中部低山區、南部丘陵區。
二、地形地貌
巴中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形,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北部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為中切割低山、淺切割低山;南部為丘陵,沿河兩岸及台狀山頂有平壩。丘陵、平壩面積約為1243km2,占幅員面積的10%;山地占90%,其中中北部山地區,低、中山界線明顯。
三、氣候氣象
巴中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多年平均氣溫17.0℃,其中春季平均氣溫13~17℃,夏季平均氣溫22~25℃,秋季平均氣溫13~16℃,冬季平均氣溫4~7℃,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多年平均降水量1143.3mm,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81.5小時,光照較好,有利於農業生產發展;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6.8%,濕度條件適宜。
四、土壤植被
巴中市土壤類型複雜多樣,幾乎包括了四川東部和北部所有土壤類型。市境中部主要是紫色土,境北低中山地區主要是黃壤和棕黃壤,南部低山深丘區主要是水稻土,東北部的桃園、光霧山主要是暗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全市森林面積77.5萬hm2,2020年底森林覆蓋率達63.0%。
五、河流水系
巴中市境內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支流焦家河、渠江(上游稱南江、巴河)及其一級支流神潭河、恩陽河、大通江河,二級支流月灘河、小通江河、澌灘河等(附屬檔案1)。全市大小河流共有11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0 km2以上的有7條,100 km2以上的有45條,50 km2以上的有86條,河流總長4342 km。
第二節 社會經濟
巴中是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原川陝蘇區中心城市,也是“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幅員面積12296.9km2,轄南江、通江、平昌三縣,巴州、恩陽兩區和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鄉鎮(街道)139個(街道17個、鎮116個、鄉6個)、村(社區)1819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常住人口271.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23萬人,平均人口密度220.6人/ km2。
2020年,巴中市地區生產總值(GDP)766.9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8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4.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90.2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21.1:28.0:50.9。全市耕地面積491.20萬畝,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33.89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92.78萬噸。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9萬元。與全省相比,巴中屬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處於偏低水平,且縣(區)間發展不平衡。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
一、水資源概況
2020年,全市平均降雨1013.6mm,降雨總量135.67億m,地表水資源量為61.08億m,地下水資源量為7.11億m(均為地表水重複計算量),全市水資源總量為61.08億m,比多年平均(72.59億m)降低15.86%。全市產水總量占降雨總量的61.89%,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110.19萬m,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840m。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020年全市供用水總量5.11億m,比上年減少1.35%。在用水結構中,生產用水3.42億m,比上年增加0.29%;生活用水1.63億m,比上年減少5.23%;生態環境用水0.07億m。在供水結構中,地表水源供水量5.11億m,比上年減少1.29%。全市人均用水量154.06m,萬元GDP用水量73.72m,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0.23m,農田實灌畝均用水173.42m,城鎮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176.20升,農村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102.10升。
第四節 水利工程建設
截至2020年末,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192779處,其中:水庫864座(總庫容104904萬m),城鄉供水工程60513處,塘壩27033座,窖池38845座,水電站66座,泵站253處,水閘18處,機電井65187處。供水工程總供水能力達62270萬m,其中:規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7498萬m,規模以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34771萬m;總供水量達54952萬m,其中:規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量26336萬m;農村飲水安全全面解決。灌溉面積達96.04千公頃,有效灌溉面積92.96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39.0千公頃。堤防總長度146.65km,其中達標堤防79.83km。
第二章 “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實施情況
“十三五”時期是巴中市實現全域脫貧、全面小康的決勝階段,是巴中市全面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時期,也是巴中水利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市水利工作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講話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踐行新時代治水思路,以“水利工程補短板夯弱項、水利行業強監管優服務”為工作主線,水利投資穩定增長,在工程補短板、涉水領域監管、水利改革創新、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較好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節 “十三五”水利投資持續增長
“十三五”期間,全市搶抓國家水利工程補短板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市水利投資大幅增長,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35億元(中央、省無償補助資金55億元),為“十二五”期間102億元的1.32倍,年均完成投資27億元,為全市“十四五”水利事業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水利投資中,“172”重大項目紅魚洞、黃石盤和江家口水庫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防洪減災項目完成投資20億元,水源工程完成投資20億元,農村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8億元,水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
第二節 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
“十三五”期間,全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節水優先”方針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高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市水資源“三條紅線”指標控制有力,用水總量控制在5.2億m內,低於控制指標6.64億m,其中農業用水3.02億m,生活用水1.63億m。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73.72m,較2015年下降30.06%,降幅高於控制目標3.6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0.23m,較2015年下降31.13%,降幅高於控制目標7.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476,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渠江等市域內河流主要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及以上,城鄉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2018年,平昌縣完成了四川省第一批節水型重點縣達標建設。2020年,南江縣、恩陽區全面完成了第二批國家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任務,被水利部正式命名為全國縣域節水達標縣。
第三節 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穩步補齊
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突破推進
“十三五”期間,3個國家“172”重大水利工程紅魚洞、黃石盤、江家口水庫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紅魚洞水庫樞紐工程通過水利廳主持的蓄水技術預驗收,渠系工程建設70公里;黃石盤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移民安置加快推進;江家口水庫開工建設。
通過大中型水庫工程建設,巴中市不斷總結提煉工程建設管理經驗,逐步形成了具有巴中特色的建設管理機制和理念,同時培養了一批具有水利建設管理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促進了全市水利事業的穩定發展,為“十四五”期間水利建設、水安全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民生水利工程成效顯著
1.農村飲水安全。“十三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共投入2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2.21億元,整合省級以上財政資金4.31億元,市縣自籌落實項目資金16.48億元。完成鋪設村級以上管網8835km、鋪設村內支管網(不含入戶管道)14511km,日供水量達26.12萬m。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453處,分散供水工程17492處,涉及行政村2228個,其中貧困村699個,解決了48.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同步鞏固提升了212萬非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按照2020年度的統計標準,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以上,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16.57和34.32個百分點。
2.水源工程。“十三五”期間,水源工程建設共投入20億元。二郎廟、雙橋、天星橋、灣潭河水庫樞紐工程已完工,其中二郎廟、雙橋水庫完成蓄水驗收,渠系工程正有序推進,新增蓄水能力0.59億m,加之化成、牛角坑水庫等6箇中型灌區建設項目基本完成,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77.2萬畝。市主城區和三個縣城均實現雙水源供水。
3.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十三五”期間,結合脫貧攻堅大力推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億元。整治山坪塘540口,新建微水池378口,整治石河堰5座,新建小型泵站7處,新建及整治渠道92.6公里,安裝引水管道610公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1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萬畝。
第四節 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
“十三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完成投資2億元。農業、國土、林業、水利等部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38.93km2,其中水利部門在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共治理257.62km2,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示範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對市域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堅持依託水利工程開展景區建設,以“以水興業、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為目標,以“生活生產生態同步、規劃建設管護統籌”為重點,通過建水源、保供水、治污水、防洪水、育水景,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累計打造白衣鎮白衣庵居委會、西興鎮天堂村、板廟鎮大石村等省級“水美新村”91個,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提高了人民民眾幸福感。
第五節 防汛減災取得實質性進展
1.水庫除險加固。“十三五”期間,全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有序開展,共投入資金10億元。整治400座小型病險水庫,維修硬化防汛搶險公路75公里,安裝小型水庫動態監管預警系統400套,配建了水庫位移變形、滲漏觀測設施,恢復蓄水4500萬m,恢復灌溉面積7.5萬畝。
2.防汛抗旱。“十三五”期間,渠江流域綜合整治加快實施,共投入資金20億元。全市建成城區堤防8條28.4公里;治理涉及28個鄉鎮中小河流,建成堤防59.3公里、清淤河道55公里;建成山洪災害防治自動監測站點149處,配置預警設施設備855套,建成各危險區關聯的自動雨量、自動水位、視頻監控、氣象監測等站點416個;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制定修編預案3205個、“兩張圖”預案1201張,設立標識標牌5426塊、明白卡6879張;開展培訓350餘場、應急演練130餘次,受益人口65萬餘人。
第六節 治水管水能力持續提升
1.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十三五”期間,巴中市著力水資源“三條紅線”控制指標落實和制度建立,印發《巴中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和《巴中市“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方案》,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實行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管理制度,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出台《巴中市規划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規定行政區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其專項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布局規劃、重點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等規劃實施必須編制水資源論證,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相匹配、產業布局與水資源相適應,為相應規劃審批提供科學依據。
2.強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全面落實水利建設“三項制度”,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建設項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強化水利行業安全監督管理,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和責任體系,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分級管理和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培訓,嚴格落實崗前安全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安全監督管理水平。
3.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全市1100條河流、825座水庫、1個濕地、5條渠道納入河長管理,設立四級河長3574名。對納入市級河長制管護河流及各河流流域內所有水庫,編制印發了“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建立了“一河(湖)一檔”,明確了河長制目標、問題、任務、責任“四張清單”,為各級河長依法施策巡查管護河湖水域岸線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全面完成流域面積50km2以上河流管理範圍劃定,流域面積1000km2以上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持續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規範化、常態化,建成全省河湖管理示範縣1個、樣板河庫12條(座),在全省率先開通“巴中河長制”微信公眾號,創新“3長+1室”(“河長+警長+檢察長+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從源頭上深入推進河湖綜合系統治理,建立長效的管理保護機制,實現全市河湖面貌持續向好。
第七節 水利改革不斷深化
深化水利工程建管體制、水生態文明監管機制、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水行政監察執法機制和水價改革,通過改革創新激發水利事業突破性高質量發展。制定《巴中市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大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1萬畝,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灌溉和農村產業發展用水保障。積極推進中央和地方財政水利發展資金的統籌整合,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設施建設運營。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總承包、代建制等新型建設管理模式,初步建立適合巴中市情的水利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深化農村水利改革,嚴格落實四川省《關於加強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大力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的指導意見》等檔案精神,完善基層水利服務機構;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契機,堅持“先改後建、以建促改”,推行“建管一體、以證賦權”,開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發放工程產權證書。
第三章 面臨形勢及存在問題
第一節 面臨形勢
一、水安全保障工作面臨的有利條件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保障國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為新時代水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水網等重大工程,提升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防禦能力。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深入推進“再造一個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動,推進引大濟岷、長征渠引水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提升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各級黨政高度重視水安全保障工作,全社會對水安全亦高度關注,大興水利的熱情高漲,為進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
二、落實新時期發展理念和治水方針要求,切實轉變水利改革發展思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要求進一步轉變水利工作思路,調整和完善水利發展方式,在最佳化水利工程布局,保障區域、城鄉、行業協調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水資源和水生態承載能力的約束作用,堅持以水定需、因水制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城市空間布局均衡最佳化;更加注重水利工程綜合效益的發揮,統籌山水林田湖各要素,創新工程實踐,系統解決好水資源、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更加注重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充分利用水權、水價、水市場最佳化配置水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和管理;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加快解決直接關係民生的水問題,提供更加優質的水利公共服務,讓人民民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三、重大戰略決策對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水安全保障向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等全方面提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對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省委“一乾多支”發展戰略,要求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構建水安全體系。
“十四五”時期是巴中搶抓國家、省重大戰略機遇、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是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提升發展內生動能的突破期,也是激活後發優勢、在新一輪區域發展中搶占先機的追趕期,動力壓力同在、機遇挑戰並存。外部機遇前所未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新發展格侷促進國內資源要素加快循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輻射帶動,中央、省委明確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巴中有望納入全國革命老區核心城市高質量發展試點,戰略疊加釋放的政策紅利愈發凸顯。深刻認識新形勢新要求,把握髮展規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堅持水資源高效配置、水生態系統保護、水災害統籌治理,提高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加快骨幹水利工程建設,建成紅魚洞、黃石盤、江家口水庫,加快建設青峪口水庫,推進高橋、蘭草水庫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青龍嘴、官房溝、匯田河等中小型水利工程,統籌推進大中型水庫渠系建設。加強城鄉水生態水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抓好江河堤防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整治、山洪災害防治,建設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系統。推進城鄉供水工程建設,增強飲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間,水利發展將為巴中市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共築渠江上游生態安全螢幕障等發展目標提供水利保障。
四、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具備有力推進水利項目建設的條件
“十三五”期間,巴中市重點水利工作成效顯著,水利投資穩步增長,水利工程建設快速推進。水庫工程建設推進有力——紅魚洞水庫樞紐工程完成蓄水預驗收,渠系工程開工建設70公里;黃石盤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江家口水庫開工建設主體工程;二郎廟、雙橋、天星橋、灣潭河4座中型水庫樞紐工程全部完工;金台水庫已建成並供水,紙廠溝、方田壩水庫基本建成,倉庫灣水庫開工建設。青峪口、青龍嘴、官房溝水庫可研報告通過技術審查、力爭2021年開工建設;高橋水庫完成方案論證、啟動可研報告編制;蘭草水庫啟動方案論證工作;乾溝河、雙河、案家溝、譚家河、望京等中型水庫及一批抗旱小型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匯田河水庫完成初設審批,即將開工建設。“十三五”期間,區域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設並取得階段性進展,巴中市進一步豐富了水利建設工作經驗,同時,地方配套資金基本落實到位,“十四五”期間,具備承接重點水利項目建設的條件。
第二節 存在問題
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開發利用不足
1.水資源分布不均。巴中市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主要體現在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勻和水資源年際及年內分配變化大。從地域分配看,北部的米倉山區和盆地邊緣巴河區多年平均徑流深分別為663mm和644mm,水資源量很豐富;南部的丘陵區巴河區多年平均徑流深為525mm,水資源相對豐富。從時間分配看,徑流年內主要集中在5~10月,徑流占年徑流量的67%~87%,連續最大四個月降雨量占全年的50%~70%,最大月徑流一般多出現在6~7月,占全年徑流量的14.5%~29.2%,由於降雨相對集中,水資源多以山洪水形式流失,造成可利用水資源量減少;徑流除年內分配不均外,其年際變化差異也很大,最大年與最小年徑流量倍比高達5.96。
2.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足。巴中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72.59億m,現狀年用水量5.11億m,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僅7.0%,遠低於國際公認30%~40%的合理利用程度。
3.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間,巴中市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476,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實際有效灌面144萬畝,占全市設計灌溉面積的62%,已成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建設依然滯後,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突出,“十四五”期間通過新建大中型灌區和對已成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進一步完善生產生態水網,對提高區域灌溉水利用係數至關重要。生活生產用水方面,部分縣(區)已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建設,但集中供水水源工程仍未解決,結合巴中市水資源分布及開發利用條件,需積極推進水源工程建設,也是構築區域生活生產水網的重要舉措。
二、供水保障能力不足
1.部分供水設施老化嚴重,供水能力不足。“十三五”期間,巴中市除險加固400座病險水庫,占全市已成水庫約50%,仍有部分承擔供水任務的水庫工程,由於年久失修,供水設施嚴重老化,長期帶病帶險運行,供水效率不高,水量浪費大,實際灌溉面積減少,安全可靠性降低。“十四五”需繼續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提高已成水庫供水能力。
2.資金投入不足,續建配套推進緩慢。“十三五”期間,全市完成了續建配套投資4.2億元,但由於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不夠,部分灌區續建配套工作推進緩慢,至今仍無法充分發揮工程應有效益。
3.水源工程建設還需加強。巴中市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市主城區和三個縣城在2020年前全部實現雙水源供水,城市供水保障率達100%。但是,還有部分縣(區)集中供水水源不足,如通江縣城取水水源,位於規劃的青峪口水庫庫區,青峪口水庫工程開工建設後,縣城水廠水源僅依靠城區附近的方田壩小(1)型水庫,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急需改造二郎廟水庫至方田壩水庫的補水渠道,完善縣城供水雙水源布局。平昌縣目前已完成全域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建設,但部分區域缺少水源工程,水源、水質無法保障。
4.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有待提升。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城鄉供水高質、穩定的供水方式,是保障現代化城市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還需要繼續加強,巴州區、恩陽區、通江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仍較滯後,“十四五”時期,需加快市域水廠及輸配水管網工程建設,推動城鄉供水系統升級改造,完善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提升城鄉供水能力。
5.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仍要進一步加強。儘管全市通過實施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個別分散供水居民戶還存在季節性、水源性缺水問題,仍需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實施鞏固提升工程予以保障。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
6.節水型社會建設與城市發展需求之間仍有差距。節水型社會建設完成標準與國內外節水先進城市尚有較大差距。節水制度和管理機制建設不夠完善,用水監管的深度與廣度不夠,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農田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和計量設施建設基礎薄弱,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套用力度仍有待加強,城鄉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較低,公眾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集約利用效率較低。
三、水生態水環境統籌治理任重道遠
近年來,巴中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由於受暴雨等極端氣候影響,局部水土流失情況仍十分嚴重。同時由於農業、工業、生活面源污染風險仍然存在,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未全面建成,河流、湖庫的水生態環境治理依然任重道遠。
四、防洪減災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巴中屬大巴山暴雨區,洪水頻發,同時水資源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十年九災、洪旱交錯是巴中市的基本水情。由於缺少防洪控制性工程蓄洪削峰,沿河城鎮堤防工程建設滯後,且已建堤防工程防洪標準低,加之全市還有中小型病險水庫200餘座和40餘條山洪溝急需整治,防洪保全形勢嚴峻。
1.防汛抗旱預警體系建設需完善。現有的防汛抗旱信息傳遞方式和處理手段無法對重要雨情、水情做出科學預測預報,不能滿足現代化防汛指揮要求,致使全市防汛工作仍處於“有災救災、出險搶險”的被動局面,防洪減災能力依然嚴重不足。
2.防洪減災工程建設需提速。根據巴中市防汛減災形勢需求,結合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目標,仍需加快青峪口、高橋、蘭草水庫等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設,通過防洪控制性工程的蓄洪削峰,減少流域防洪壓力。同時,要加強巴河、通河沿河城鎮堤防工程建設和化成水庫等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切實提高巴中全域防洪保全能力。
五、水利管理需加強
水資源管理職能城鄉分割、部門分割的狀況仍然存在,由於水資源管理許可權的分割,嚴重製約了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開發利用,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加之水利管理科技人才比較缺乏,水利信息化建設進展緩慢,離水利管理信息現代化建設要求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六、水利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需建立
水利建設項目公益性強,涉及民生民利,資金來源往往都是上級專項資金和本級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投入難度較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導致項目資金缺乏。同時,因市、縣財政困難,水利項目建設地方配套壓力大,尤其是大中型水庫工程地方配套資金多、到位難,中央、省補助資金僅能完成樞紐工程建設,致使渠系工程停建、緩建,不能按時完成竣工驗收,無法正常發揮工程效益,需進一步最佳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金融貸款等渠道切實解決地方配套難問題。
巴中市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尚未建立,水價形成機制有待完善,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尚需探索。“十四五”規劃實施項目首先要做好資金平衡,讓政府資金主要用於公益性項目中;在經營性項目中,要吸納民營資本、通過銀行貸款、PPP融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七、智慧水利建設需要加快實施
2017年,水利部提出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加大水利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推進“網際網路+”現代水利和智慧水利建設,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目前,巴中市水利信息化以防汛抗旱系統等為依託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信息採集設施維修養護經費不足,設施較為落後,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機整合,信息化水平不夠,與智慧水利有較大差距,跨專業部門不融合,人才、資金缺乏,“信息孤島”現象突出,急需加快智慧水利建設速度。
第四章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國家水安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以及四川省“一乾多支”發展戰略,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以水利工程補短板夯弱項和水利行業強監管優服務為主線,聚焦生活、生產、生態三大供水目標,加快完善現代水網體系和水管理體系,堅守水生態安全紅線和水旱災害防禦底線,深入實施節水行動,強化河湖長制,改革創新水利體制機制,持續提升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巴中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提供堅強的水安全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1.節水優先,高效利用。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加快形成有利於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2.補齊短板,提質升級。緊扣加快建成“三市兩地一樞紐”以及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水美新村建設對水利的需求,緊扣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功能區建設,根據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統籌推進,補齊水利工程短板,加快構建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生態網路,強化水利工程生態屬性,最佳化水資源配置調度,加快智慧水利建設,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3.人水和諧,系統治理。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促進人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均衡。
4.依法治水,強化監管。加強水法治建設,嚴格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強化對河湖空間、水土資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監管,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實現從“改變自然、征服自然”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轉變。
5.兩手發力,創新引領。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水利科技創新,不斷增強水利現代化發展活力,加快構建現代水利治理體制機制,推動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6.深化改革,最佳化服務。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進涉水領域改革,全面落實“放管服”要求,持續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升水利服務民生的質量和水平,讓人民共享水利改革發展成果。
第三節 主要目標
根據巴中市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現狀,以問題為導向,分析未來巴中市水安全面臨的形勢和要求,研究提出巴中市水安全保障規劃的目標。到2025年,全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水利工程補短板夯弱項加快推進,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顯增強,河湖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防洪抗旱減災能力大幅提升,水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水利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水利文化建設明顯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1.在節約用水方面——加快構建高效的節水配水管理體系。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明顯增強,水資源管理和調度能力顯著提升,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會節水護水惜水意識明顯提高。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7.15億m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降低10%,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0以上。
2.在供水保障方面——加快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建成一批生態水利工程,城鄉供水保障和抗旱應急能力明顯增強,規模化供水覆蓋程度明顯提高,全市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5億m;按照“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現行標準(供水20人至100人的小型供水工程降等為分散供水工程,不納入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統計),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以上,規模化供水率達到55%以上。
3.在河湖保護方面——加快構建碧水長流的河湖保護體系。縱深推進河長制湖長制,主要河湖水域岸線得到有效管控,流域面積50km2以上河流管理範圍全面劃定,江河湖庫水源涵養與保護能力明顯提升,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滿足程度達到90%以上,水環境狀況明顯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50km2(不含林業、農業、國土等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0%以上。
4.在水旱災害防治方面——加快構建高效科學的水旱災害防治體系。加強防洪控制性水庫工程建設,完成防汛薄弱環節建設,重點城鎮、重要河段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排澇標準,全面消除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對新出現的病險水庫及時除險加固,5級及以上堤防達標率提高到80%,非工程措施體系進一步最佳化,水旱災害風險底數全面清楚,水旱災害風險防範化解能力進一步增強。
5.在現代水利制度方面——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化水利制度體系。水利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水資源管理、水利投融資、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水價等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涉水監管制度基本建立,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水利工程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
6.在水文化方面——加快構建繁榮興盛的水利文化體系。水文化建設成效明顯,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構建水文化核心理念體系,建設和諧水文化,培育創新的科學精神、價值觀念、道德風範,創造和諧的文化氛圍,水利工程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水利職工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升。
展望2035年,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完備水網體系基本建成,現代水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水生態水環境更加優美,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大幅提高,水利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巴河文化煥發新活力,水安全保障能力實現大躍升,基本滿足人民對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要。
第四節 水生產力布局
根據巴中市“十四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利用現狀、區域發展需求,以水利工程補短板夯弱項和水利行業強監管優服務為主線,布局區域水生產力。以紅魚洞、黃石盤、江家口、青峪口、高橋、蘭草等大型水庫為龍頭,加快建設一批防洪控制性水利工程;以青龍嘴、官房溝、匯田河等中小型水利工程為骨架,加快形成供水補水生態水網;以主要江河堤防、中小河流治理為抓手,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實現防洪、抗旱、水生態等多目標協同,為巴中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提供堅強的水安全保障。
第五章 加快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
堅持人水和諧的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統籌治理的治水新思路,緊扣“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搶抓國、省水網建設機遇,構建“嚴格高效的節水配水管理體系、保障城鄉供水安全的水利網路體系、碧水長流的河湖保護體系、高效科學的水旱災害防治體系、依法治水管水現代化水利制度體系、繁榮興盛的水文化體系”等六大體系,為巴中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提供堅強的水安全保障。
第一節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構建嚴格高效的節水配水管理體系
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按照“嚴管控、抓重點、建機制”的思路,深入落實“四定原則”,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將水資源“三條紅線”控制指標作為規劃和項目審批的重要依據,全面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實施節水行動,落實用水計量和計畫用水管理,加強用水定額的監督管理,強化對缺水地區、重點領域、高耗水行業、用水產品的節水監督檢查,以剛性約束倒逼節水、以嚴格制度規範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勵節水,加快形成全社會全覆蓋節水格局,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全面落實節水行動方案
按照《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四川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建立節水工作推動機制,充分發揮市、縣(區)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推進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工業節水減排、農業節水增效、城鎮節水降損、缺水地區節水開源、科技創新引領等6大重點節水行動,協調解決市級節約用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促進《巴中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各項指標落地落實。加強節水機關建設和節水載體建設,健全節水激勵機制;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引領社會形成珍惜水、節約水和愛護水的良好風尚,促進巴中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抓好節水型城市、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灌區、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高校、節水型公共機構和單位等創建工作。
加快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持續推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增長,積極推進節水型灌區創建。以灌區農業節水和用水管理為重點,抓好灌區農業節水技術、灌區農業用水計量與水費改革、灌區農業用水農民參與式管理、灌區高效用水和種植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重點做好玉堂水庫灌區、龍洞溝水庫灌區、後溪溝水庫灌區、井壩水庫灌區、二郎廟水庫灌區、流里河水庫灌區、大井壩水庫灌區、友誼水庫灌區等8箇中型及部分小型水庫灌區渠道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
繼續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對已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平昌縣、南江縣、恩陽區,繼續提高建設標準、鞏固建設成果,加快推進巴州區和通江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二、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認真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為工作目標,依法實施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用水管理,增加取水計量及線上監測覆蓋率和用水統計準確率,做好河湖生態、飲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管理保護,持續推進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目標確定與管理,採取有效措施抓好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目標的組織實施,建立生態流量監測預警機制和管控責任制,開展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評估。強化主要河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套用,全面完成區域內主要河流流域水量分配,分流域建立取用水管理台賬,實現水量分配管控單元內用水總量、斷面流量等指標全覆蓋。建立流域區域取用水總量管控制度,促進格線化、矢量化目標管理。加強水生態突出問題治理和水資源保護,推進巴中市水資源綜合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持續抓好水生態突出問題整改。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監管基礎,提升水資源監管能力和水平。
第二節 圍繞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構建以“6781”為骨架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生態網路體系
堅持“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按照“建水網、開水源”的思路,加快建設一批生態水利工程,形成大型工程為骨架、大中小微協調配套、蓄引提供泄排生態功能完備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強化工程水網與天然水網的互聯互通,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建設一批水源工程,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開展渠系現代化升級改造,加強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科學調度,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巴中“十四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區域水利生態網路
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決策部署,以水利工程補短板夯弱項和水利行業強監管優服務為主線,積極構建“以6座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為骨幹,以7座重點中型供水保障水庫為節點,以8條主要河流綜合治理為網路,以城鄉供水一體化為目標”的“6781”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生態水網體系,力爭早日實現“6骨幹護渠江安瀾,7節點連巴中水網,8流域築生態廊道,一體化保城水飲水安全”的目標。
“6”即六座大型水庫,分別為紅魚洞水庫、黃石盤水庫、江家口水庫、青峪口水庫、高橋水庫、蘭草水庫。以此6座大型水庫為骨幹,加快建設一批防洪控制性水利工程。
“7”即七座中型水庫,分別為青龍嘴水庫、官房溝水庫、雙河水庫、案家溝水庫、譚家河水庫、乾溝河水庫、紅岩子水庫。以此7座中型水庫為水源配置節點,加快區域水源保障工程建設,開展一批重點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形成全域覆蓋的高保障水源配置網路體系。
“8”即八條流域綜合治理,實施巴河及南江河、大通江河、恩陽河、月灘河、小通江河、澌灘河、神潭河等8條流域綜合治理。結合城市防洪防澇能力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溝治理等工程,加強流域水土保持及水系連通,構築渠江流域生態屏障。
“1”即一體化城鄉供水,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城鄉供水高質、穩定的供水方式,是保障現代城市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通過實施重點水源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工程,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此外,罐子壩水庫及供水工程已啟動前期工作,該工程是國務院批覆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四川省政府批覆的《四川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省“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的重點水利項目,具有灌溉、供水、發電、防洪等綜合利用效益。罐子壩灌區涉及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平昌縣部分區域,該工程的建設對完善區域水網、進一步提高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意義重大。
二、完善區域水災害防禦體系
《四川省渠江流域綜合規劃》提出渠江流域治理開發的首要任務是按“以泄為主、蓄泄兼籌”的防洪治水方針,對重要防護對象修建堤防護岸工程、河道整治,提高安全泄洪量;上遊興建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庫削峰蓄量,採取調洪水庫、加防護工程及山洪治理等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從而提高渠江中下游抗洪能力。全市布局的6座大型水庫(附屬檔案2),是渠江流域防洪的骨幹工程,“十四五”將全面建成紅魚洞水庫及灌區工程、黃石盤水庫,基本建成江家口水庫,開工並加快建設青峪口水庫,力爭開工高橋水庫,加快蘭草水庫前期工作。
在積極推進骨幹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快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加快城鎮堤防建設和山洪溝治理,全面完成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由點到面,完善區域水災害防禦體系建設。
三、構建城鄉統籌的供水網路體系
構建城鄉統籌的供水網路體系,是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條件;是解決鄉鎮和農村供水安全,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增強農業發展後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必要措施。供水網路體系建設要求有穩定、高質的水源保障,有暢通、高效的供水管網基礎。結合全市城鄉供水現狀問題分析,主要通過加快水源配置工程建設、完善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網配置、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等措施解決。
(一)加大水源工程建設力度
1.中型水庫工程。“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完善區域水源工程布局,加大水源工程建設力度,結合實際,加快推進灣潭河水庫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全面建成並發揮效益;加快青龍嘴、官房溝水庫前期工作,並實現開工建設;力爭完成雙河水庫前期工作,創造開工條件;加快乾溝河、案家溝、譚家河、紅岩子等4座中型水庫前期工作,力爭實現可研批覆立項;適時啟動龍洞溝水庫擴建、和平水庫、馬家河水庫、渡水溪水庫、石洞口水庫、關溪溝水庫、田壩水庫、望京水庫等8座儲備水庫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型水源工程建設(附屬檔案3)。
2.小型水庫工程。因地制宜,積極推進小型抗旱供水水源工程建設,“十四五”期間建成倉庫灣水庫,開工並建成匯田河水庫,開工寒溪寺、鹿溪、陡嘴河等3座水庫,重點推進百花溪、武同廟、群力、楊家溝(擴建)、芋子溝、金溪河、苟家河等7座小型水庫前期工作,適時啟動33個儲備水庫前期工作。
3.其他小型水源工程建設。針對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和人口耕地分布,“十四五”期間,新建和維修石河堰、山坪塘約3400餘處,分散解決區域用水。
(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十四五”期間,按照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已建工程效益,聚焦民生改善,按照“標準化提升、現代化管理、優質化服務”的思路,採取工程配套、改造、升級、聯網、新建等方式,以鄉鎮為單元,整體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規模化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加強分散小型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深化工程建設和管護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合理水價形成和水費收繳機制,不斷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按照“建大、並中、減小”的思路,實施規模化農村供水工程、規範化小型供水工程、老舊供水工程改造和管網延伸等三大重點工程(附屬檔案4)。
1.完善城區水源配置。對於已實現雙水源供水的市主城區和三個縣城,圍繞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繼續完善水源配置工程。恩陽區為匹配城市發展規模,擬建雙河水庫、鹿溪水庫作為區域水源工程。巴州區為巴城第四水廠擴展水源,積極推進紅魚洞水庫恩巴支渠末端至巴城第四水廠引水渠建設,將紅魚洞水庫的水輸送到水廠,作為巴州城區供水補充水源。通江縣考慮青峪口水庫建設對城區供水水源的影響,積極推進二郎廟水庫引水渠改造,為方田壩水庫補水,切實保障城區供水水源。平昌縣分區域規劃布局水源工程,補充現有水源工程不能覆蓋的區域,真正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需要。
2.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十四五”期間,持續以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為第一要務,建立完整、長效、良性、科學的運行管理機制,強化水廠運行和管網運行管理,加強水源水質監測與檢測工作;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分工程核定水價,實行有償使用,並積極推行計畫用水、節約用水;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機制;推行企業、協會等多種經營管理模式並存的運行機制,促進工程效益發揮,全面鞏固拓展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成果。同時進一步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規模化供水率,推進建設一批規模化農村供水工程,實現城鄉供水融合發展;建設改造一批規範化小型供水工程,整體提升農村供水水平;更新改造一批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補齊農村供水設施短板,為實現農村供水長效運行創造條件。建設南江縣熊包梁供水擴建工程、巴州區龍頭寨、恩陽區雪山、通江縣鐵佛等一批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著力提升農村飲水安全能力。
四、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與改造
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是構建城鄉統籌的供水網路體系的重要一環。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全市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7.65億m,已建成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建設滯後,實際有效灌面144萬畝,僅占全市設計灌溉面積的62%,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突出,急需通過續建、新建大中型灌區和節水改造補齊生產生態用水水網。加快巴州區龍洞溝、南江縣玉堂水庫等8個已成灌區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爭取建成一批水利現代化灌區示範片,著力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
第三節 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加快構建碧水長流的幸福河湖保護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巴中市位於渠江流域,且為渠江源頭,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要以滿足人民民眾對優美健康水生態、優質宜居水環境的要求為目標,按照“重保護、促修復”的思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強化河長制湖長制,加強水源涵養和河湖保護,加強涉水空間管控,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打造生態“藍道”,擴大優質水生態產品供給,促進美麗新巴中建設。
一、強化河湖長制
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加大河流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發揮各級人大監督和政協參政議政作用,形成河湖保護管理的合力。建立多部門、常態化、嚴格的河流管理保護聯合執法體系和河流日常監管巡查制度;落實河流管理保護執法監管責任主體、人員、設備和經費;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報等制度。充分發揮河長辦統籌、指導、協調、督導、考核、宣傳職能職責,督促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市級部門,加快污水垃圾、農村水環境和面源水污染等專項治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切實加強督查督導和宣傳培訓;持續開展河湖管理保護示範縣建設,打造並升級一批樣板河庫;制定市級河流、湖泊、重要天然濕地、水庫、渠道河長制工作清單,明確年度管理保護任務。加強巴中河長APP的使用培訓和套用推廣,做好河(湖)長制信息系統二期開發相關工作。
二、加大河湖管護力度
嚴格河湖水域空間管控,維護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加強河湖管理範圍劃定成果、水域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編製成果運用。開展河湖保護“四項行動”“清四亂”等專項整治,堅決整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撈、侵占水域岸線等問題。加大河湖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開展河湖健康評價。統籌水域、岸線、采砂、排污口設定、涉河建設項目等方面管理,堅決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設障、捕撈、養殖、采砂、採礦、圍墾、侵占水域岸線、傾倒廢棄物以及電、毒、炸魚等破壞河湖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探索以流域作為管理單元,依法建立健全流域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理順權責,最佳化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配置,實現流域執法監督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提高環境保護整體成效,持續改善河湖面貌。
三、保障河湖生態流量
落實《四川省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和保障工作方案》《四川省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強生態流量監督性監測,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強化保障措施,落實監管責任,有效保障生態流量,不斷改善水生態。加強河湖生態調度,將主要江河和重要湖泊的生態用水調度納入日常運行調度規程,建立常規生態調度機制,適時適度實施生態補水。
四、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
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末端嚴治、水岸聯動,嚴格控制水污染排放總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構建全流域、全過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綜合防治體系,不斷提升河湖水環境質量。
五、推進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
“十四五”期間,規劃在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建設河湖連通工程,改善區域湖庫水生態環境,併兼顧應急用水。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立足鄉村河流特點和保護髮展需要,以區域為單元、河流為脈絡、村莊為節點,通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連通、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等多種措施,集中連片推進,水域岸線並治,結合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水美新村”建設。堅持恢復自然連通與人工連通相結合,因地制宜建設水網工程,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顧、豐枯調劑,多水源互補的江河湖庫連通水系。
六、統籌開展水美新村建設
“十四五”期間,按照四川省水利廳《關於開展“十四五”水美新村建設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巴中市圍繞鄉村振興對水的需求,結合資金投入渠道,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水美新村90個。巴州區完成平梁鎮鳳谷村、水寧寺鎮枇杷村、曾口鎮寶珠村等15個水美新村的申報及建設任務;恩陽區完成玉山鎮春光村、玉山鎮寶石村、明陽鎮成城村等15個水美新村的申報及建設任務;南江縣完成長赤鎮玉白村、長赤鎮雙山村、紅光鎮黑池村、紅光鎮花石村等20個水美新村的申報及建設任務;通江縣完成沙溪鎮大梁城村、沙溪鎮王坪村、廣納鎮檬子埡村等20個水美新村的申報及建設任務;平昌縣完成同州街道龍潭社區、白衣鎮雲梯社區、元山鎮插旗山村等20個水美新村的申報及建設任務。
七、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及水土流失綜合防治
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採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農耕措施相結合,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加強水土流失監測,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站網,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能力和水平。推進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全覆蓋,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情況跟蹤檢查,堅決防控人為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
“十四五”期間,規劃實施石柱河小流域治理等24處國家水土流失重點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km2(不含林業、農業、自然資源等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水美新村夯實生態基礎。
八、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
依託水利工程與水利風景資源優勢,堅持數量、質量同步提升,建設一批能突出巴中特色和優勢的水利風景區(河湖公園),覆蓋區域主要河流、湖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其服務區域。“十四五”期間,規劃實施春在水利風景區、東郡水利風景區、二郎廟水利風景區等,加強水文化建設,提升區域水文化價值。
第四節 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高效科學的水旱災害防治體系
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按照“消隱患、夯弱項”的思路,全面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快構建高效科學的水旱災害防治體系。加快推進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庫建設,強化流域防洪調度,整體提升洪澇災害防禦能力和超標準洪水應對能力;加強抗旱水源工程、連通工程、抗旱應急備用井、“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抗旱能力。
一、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
堅持以防為主,開展江河堤防、水庫、水閘等工程設施隱患排查和安全鑑定,實施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和降等報廢,結合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治理,推進堤防險工險段整治,消除工程安全隱患。
二、加快防洪控制性水庫建設
《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規劃》明確規劃巴中市紅魚洞、黃石盤等6座大型水庫,“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加快防洪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建設。全面建成紅魚洞水庫、黃石盤水庫;基本建成江家口水庫;開工並加快建設青峪口水庫;加快高橋水庫前期工作,力爭開工;積極推進蘭草水庫前期工作。
三、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十四五”期間繼續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十四五”期間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的總體要求是:2022年底前,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遺留問題處理;完成已到安全鑑定期限的水庫安全鑑定任務;對鄉鎮村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實行政府購買服務、“以大帶小”等專業化管護模式。到2025年底前,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每年安全鑑定後新增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完善雨水情測報、安全監測設施,健全水庫運行管護長效機制。“十四五”期間,巴中市將對截至2020年底現存的200餘座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全面消除病險水庫安全隱患,發揮工程效益。對新出現的病險水庫(水閘)在安全鑑定基礎上動態實施除險加固,同時完善水庫監測預警設施,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四、加強山洪災害防治
繼續實施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提升災害防禦能力。按照補齊短板、確有需求、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開展44條山洪溝治理,其中巴州區曾口溝、恩陽區楊柳河、南江縣蒲家坪等3條山洪溝治理工程(附屬檔案5)已落實建設資金,“十四五”期間將開工建設,其餘項目作為儲備項目,適時啟動實施。
完善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實現危險區動態和分級管理,構建高風險區全域防災減災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規程。最佳化水文站網布局,擴大預報預警信息覆蓋面,推動監測預警平台集約化套用,提升監測預警能力。
五、加強城市防洪能力建設
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流域防洪規劃,繼續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恩陽區恩陽河城區段防洪治理工程、南江縣集州街道幸福段防洪治理工程、通江縣小通江防洪治理工程、巴河平昌縣城區防洪治理工程等4個城市防洪能力建設工程,建設堤防、護岸工程55公里(附屬檔案6)。同時,通過建設排澇通道、改造排澇泵站等措施,提高城市排澇能力。
六、加強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
加快實施流域面積3000km2以上主要支流防洪治理,繼續實施一批流域面積200~3000km2中小河流治理,優先解決城鎮河段防洪不達標、洪澇災害頻發、河堤損毀嚴重的問題。
全市納入本規劃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共44個(附屬檔案6,流域面積200~3000km2 的24個、流域面積3000km2的以上20個),其中: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通江防洪治理工程(一、二期)、駟馬河花溪場鎮防洪治理工程等17個流域面積200~3000km2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已列入財政支持項目清單,該17個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河道99.8公里;其餘項目加快開展前期工作,適時開工建設。
七、加強防洪減災能力建設及水文現代化建設
開展水旱災害風險普查,編制流域洪水調度方案,建立流域聯合防洪調度機制和主要河流水庫聯合調度機制,繼續推進水庫動態監管預警系統建設,落實超標準洪水防禦預案。建設完善水文基礎設施和水文水資源監測網路,實施測報系統改造升級,提升水文現代化水平和支撐服務能力。進行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新增簡易監測預警設備,完善山洪災害危險區預警能力。
第五節 圍繞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水利制度體系
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堅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按照“建機制、激活力、強管理、優服務”的思路,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協同作用,推動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體系,不斷釋放水利發展的動力活力,破除水利改革發展瓶頸。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按照水利部《關於全面加強依法治水管水的實施意見》,實現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研究制定適合巴中市實際的依法治水管水的實施意見,依法推進水利建設,依法加強水資源管理,依法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行政執法體制,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健全水事矛盾糾紛防範化解機制,構建高效的水法治實施體系。
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持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深入推進非農業供水價格改革,按照“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要求,鼓勵實行超定額、超計畫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用水需求的調節作用。深化水資源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水權改革。“十四五”期間,深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並配套計量設施及渠道維修整治,安排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為全面完成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目標邁出嶄新的一步。
三、深化水利投融資機制改革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補充、民眾參與”的原則,落實各級財政投入,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金融信貸對水利的支持,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全面推進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體,大力支持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以構建水利融資平台為紐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以有效的政策扶持為依託,調動和發揮社會投資水利的積極性;以激勵機制為動力,引導農民民眾積極籌資籌勞興修水利。
四、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體制機制改革
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健全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強化工程質量監督與市場監管,落實工程運行管理主體、責任和維修養護經費。把水利工程特別是中小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強化規劃統籌和約束,統一建設標準和竣工驗收要求,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為運行管護打好基礎。探索分級負責、分類管理有效途徑以及“以大帶小、小小聯合”等管理模式,推進工程運行管理、維修養護和技術服務的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市場化,全面落實水利工程運行管護主體、責任。參照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積極爭取並足額落實工程維修養護經費,落實好灌排工程運行維護經費財政補助政策。加快完善農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工程數位化檔案,做到工程上圖、數據入庫,實時更新、動態監管。進一步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落實鄉鎮水管員,抓好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創新發展和示範創建工作,積極培育防汛抗旱、灌排服務、灌溉試驗等專業化服務隊伍,著力提升基層水利隊伍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十四五”末,全市擬實現中型、小(1)型水庫全部成立水管單位,試點推行小(2)型水庫購買服務,做到管護制度、管護經費、監管責任三落實,實現分級管理新模式。
五、強化水利工程監管
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按照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業監管職責,堅持問題導向和分級負責,完善監管工作體制機制和制度措施,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涉水監督體系,形成常態化、規範化的大監管格局,通過加強安全規範運行監管、狠抓水利工程建設監管、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健全水利市場監管機制等手段全面提升監管效能,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六、加強水利科技創新
深化水利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水利科技考核與激勵機制,推動工程帶科研政策落地,增強創新活力。加強重大科技問題研究,積極搭建水利科技創新平台和成果轉化套用平台,提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在水治理能力提升中的套用。完善水利標準體系,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七、加強水利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全市水利系統人才資源總量不足,尤其是高層次、高技能、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緊缺,人才開發機制不健全,人才培養能力有待提高。水利人才工作以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為目標,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加強教育培訓,構建符合行業特點的終身教育體系,提高人才隊伍素質;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合理、公正、透明的人才選拔、評價、開發、保障和管理監督機制;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努力打造數量充足、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水利人才隊伍。
八、擴大水利開放合作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實施全行業、全方位的立體全面開放,加強水利高校、科技創新等學、研、產、用的全流程交流合作,開展水利行業智力引進。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創新機制、出台政策,形成全市各縣(區)事業發展水利友好共商的大格局,共同肩負起保護渠江源頭的重大責任,齊力推動渠江上游生態廊道建設,並把河長製作為推進水生態系統治理的抓手,以流域為單元,圍繞防洪調度、河道管理、水土流失、地質災害治理等重點領域,深化周邊市州跨界河流水事協作。
九、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構建水利網路安全運營管理體系,增強水利信息感知、分析、處理和智慧套用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水利信息化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十四五”期間,通過建設河湖(庫)動態監測系統及河流水庫智慧河長監測信息系統,對重要河流斷面、重要水源水庫建設水質、水位、水量一體化的視頻線上自動監測站,對其他河流斷面、水庫、山洪災害危險區建設視頻監控和落實人工水質檢測,逐步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水利感知網,完善全面互聯、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網,加強江河湖泊、地下水、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動和水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工程安全、洪澇乾旱災害等涉水信息的監測感知,全面建成河湖(庫)水資源、水環境監測監控信息化的智慧水利。
十、強化水安全風險管控
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水安全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問題的產生。做好水安全風險管理,妥善應對防洪、水資源、水生態環境、水利工程等領域及水庫移民穩定風險,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工作,加強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聯動,有效應對複雜化、系統化、多樣化的新型水安全風險,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突發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
引導公眾樹立風險防範意識,推進建立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全民動員、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提高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抗損毀能力,加強城鄉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督促企事業單位積極履行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引導公眾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增強全社會的風險防範能力。加強宣傳教育,將突發水安全事件預防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社會科普活動,提高全民公共安全防範意識、應急處置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能力。
第六節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繁榮興盛的水利文化體系
一、加強區域水文化建設
巴中市是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是巴渠文化的重要組成。巴渠文化是生活在州河、渠江流域的勞動人民,經歷了數千年社會的發展演繹創造出來的區域文明的結晶,包括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厚重壯觀的紅色文化、瑰麗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以及繁榮繽紛的現代文化,內涵深厚。渠江上游發育的水系,豐富的水資源深深滋養著這片土地。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演進總是和水息息相關,深入挖掘巴中水文化,用現代景觀水利的理念和現代公共藝術、環境藝術設計思路與手段去建設和改造水工程,實現水利與園林、治水與生態、親水與安全的有機結合,在保障工程安全正常運行的前提下,使風景優美的河道成為人們陶冶性情的好去處,使水利工程成為人們賞心悅目的好風景,使清新靚麗的水利風景區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加大對現有水利工程建築的時代背景、人文歷史以及地方民風民俗的挖掘與整理,增加文化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豐富現有水利工程的文化環境和藝術美感。把水利風景區建設作為提升水工程及其水環境的文化內涵和品位的示範工程。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水利功能與人文內涵的有機結合,以及水利科技知識的普及,注重塑造精品景區,提升景區質量,加強宣傳和引導,提升景區社會影響力,使之成為傳播水文化的重要平台,成為水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
二、培育水利職工文化品格
充分發揮水文化的教育、激勵、引導、凝聚等綜合功能,全方位開展具有單位特色的水文化建設,著力構建水利人核心理念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實際,在水文化建設中既要繼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水利行業的精神價值,更要努力構建符合單位特色的價值,要突出求真務實、誠實公正、協作開放的工作精神,崇尚競爭、打破常規、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引導規範水利人發展進步的價值取向;著力建設和諧水文化,努力創新水文化,以自身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科技目標為立足點和著眼點,引導創新水文化建設,培育有利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價值觀念、道德風範,以創新文化建設調動和激勵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本,創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培育職工樂觀豁達、寬厚包容、團結友善的和諧精神,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第六章 區域重點任務
第一節 巴州區
巴州區屬於丘陵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水和灌溉等水資源配置工程短缺,上世紀建造的老舊塘庫較多,各種因素疊加對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水利環境制約。“十四五”期間巴州區以需求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和因區實際,著力推動重點骨幹水源工程的實施,加快完善區內水資源結構。全面建成青龍嘴中型水庫和寒溪寺小(1)型水庫,力爭開工乾溝河水庫,做好擴建龍洞溝、白花溪、何成溪水庫的前期工作,實施重點小型水庫水利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人口密集區、主要農田區的飲用、灌溉水保障能力。堅持“預防為主、防搶並重”,突出重點河段、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加強防洪工程和制度建設。按期完成曾口場鎮防洪堤建設等重點工程,加快實施曾口山洪溝治理項目,全面啟動水寧寺、鳳溪、化成等防洪堤項目建設前期工作併力爭開工。強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水庫防洪、興利功能。進一步加強山洪災害預警、山洪溝治理、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加強基層防汛組織體系和防汛抗旱能力建設,由區級層面逐步延伸到所有鄉鎮和重點水利工程。依託水美新村建設,突出系統治理思路,做好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指導各鎮(鄉、街道)實施小(1)型水庫渠系配套工程和小型灌區配套改造,完成天星橋、龍洞溝等重點渠系建設,建設抗旱水源連通工程,構建布局合理、豐枯調劑、生態良好的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水網工程體系。
第二節 恩陽區
恩陽區位於巴中市西南部,水資源總量約5.33億m,該區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1200m,占全省平均水平的4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洪旱災害頻繁,水供需矛盾突出。“十四五”恩陽區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乾多支”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恩陽·宜居鄉村”對水利的需求,依據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統籌推進,規劃雙河水庫、馬家河水庫、鹿溪水庫等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工程項目,補齊水利工程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成黃石盤水庫,規劃恩陽河城區段防洪治理工程右岸曾家壩至琵琶灘、恩陽河城區段防洪治理工程右岸琵琶灘至閘壩段等防洪提升工程,確保區域防洪安全。規劃恩陽區桑玲河至幸福水庫聯通補水工程、芝子河農村水系綜合治理等河湖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構建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生態網路。強化水利工程生態屬性,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建立水資源安全風險識別和預警體系;推進節水規劃編制、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區域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示範單位、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創建等重點工作,因地制宜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加強各行業、各領域取用水監管,從嚴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加快區級骨幹水網工程建設,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循環通暢、蓄泄兼顧,豐枯調劑、餘缺互補,最佳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網體系,保護河庫濕地水源涵養空間,增強水資源調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第三節 南江縣
南江縣位於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巴中市西北部,水資源總量約22.39億m,該區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2200m,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6.7%。南江縣“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緊緊圍繞民生水利、生態水利,著力補齊水利短板、構建安全高效水利綜合體系。“十四五”期間建成紅魚洞水庫及灌區工程,開工建設官房溝水庫,加快推進高橋水庫前期工作,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水源水庫工程,建成匯田河、楊家溝水庫(擴建)工程;實施縣城區、下兩、長赤等重點場鎮、社區(村)堤防工程和山洪溝治理以及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逐步實現中小河流域、農村水系綜合治理全覆蓋。加快實施第二批鄉鎮供水工程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擴建熊包梁供水工程、新建關壩和虎跳溝等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完成空木河至長赤引水工程,持續完善供水管網。
第四節 通江縣
通江縣位於四川盆地邊緣、米倉山南麓、巴中市東北部,當地水資源總量約25.73億m,該區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600m。“十四五”時期,通江縣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提升防洪減災能力,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全面整治水生態突出問題,加強水利行業薄弱環節監管,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穿始終。一是加快實施骨幹水利工程,開工建設青峪口水庫,續建灣潭河水庫渠系工程;二是補齊短板工程建設,重點補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小型灌區渠系配套、河湖連通等短板工程;三是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可惠及15萬人的村鎮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擴建8個重點場鎮供水工程和加快推進小型水庫等鄉村振興抗旱水源工程;四是加強防汛減災工程建設,實施14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建堤防43.27公里,推進治理山洪溝6條6公里;五是推動智慧水利建設,對中小型水庫取水口、水資源限制管理、出入境河流斷面、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等實施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六是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6.5km2,實施一批新建、改建河湖景觀和河湖護岸保護工程。
第五節 平昌縣
平昌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巴中市東南部,當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1.15億m,人均水資源量約1400m,占全省平均水平的48%,為中度缺水區。“十四五”時期,平昌縣以提高防汛減災能力、夯實水源保障基礎、完善民生水利設施、做實水生態保護開發為總體思路,從五個方面統籌謀划水利發展建設。一是壓實為民安保責任,全面提高防汛減災能力。建成江家口水庫,啟動蘭草大(2)型水庫防洪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二是下定攻堅克難決心,全面夯實水源保障基礎。全力推進譚家河(中型)水庫前期工作,力爭“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加快推動陡嘴河和苟家河小(1)型水庫工程建設。三是秉承發展共享理念,全面鞏固城鄉一體化供水。以“全域規劃、梯次推進,突出管理、完善機制,改造為主、新建為輔,市場導向、社會參與”為原則,完善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規範小型供水工程,改進老舊供水工程。改進元山、鳳凰、鎮龍、平南、縣城管網延伸規模化供水工程5處,針對偏、遠、高、散的農戶,新建百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40處,更新改造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27處。四是堅持綠色發展原則,全面加強水生態保護開發。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5km2,落實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實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工程,建成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美新村。五是遵循為民服務宗旨,全面強化行業能力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理念,以提升水利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為主線,全面強化水利行業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調整職能與管理體制的關係。
第七章 投資規模及資金籌措方案
第一節 投資規模
一、原則
本次規劃項目總投資測算主要執行水利部、水利廳現行有關規定、定額、費率標準等,以現行價格水平並參照近期已建或在建工程指標進行分析計算。
二、主要依據
1.《四川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川水發〔2015〕9號);
2.《增值稅稅率調整後〈四川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相應調整辦法》(川水函〔2019〕610號);
3.《四川省水利水電建築工程預算定額》(川水發〔2007〕20號);
4.《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概算定額》(水建管〔1999〕523號);
5.《水利工程施工機械台時費定額》(水總〔2002〕116號)。
三、匡算投資規模
經匡算,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涉及項目總投資625.80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完成投資186.52億元。按項目類別,各類項目投資分別為:
1.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匡算投資504.68億元,“十四五”期間規劃完成投資125.63億元,占“十四五”總投資的67%(附屬檔案7、附屬檔案8、附屬檔案9、附屬檔案10、附屬檔案11)。
(1)水庫工程匡算前期工作、建設投資83.25億元,其中6座大型水庫48.21億元;8座中型水庫20.30億元;12座小型水庫14.73億元;
(2)其他小微型水源工程5.65億元;
(3)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匡算總投資32.21億元。其中:規模化供水工程投資28.59億元,小型供水工程投資2.68億元,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更新改造投資0.83億元;
(4)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7個,匡算投資2.01億元;
(5)新建灌區工程匡算投資1.40億元;
(6)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個,匡算投資0.10億元;
(7)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匡算投資1.02億元。
2.防洪減災工程匡算投資56.44億元,“十四五”期間規劃完成投資37.93億元,占“十四五”期間規劃總投資的20%(附屬檔案12、附屬檔案13、附屬檔案14、附屬檔案15、附屬檔案16,防洪控制性水庫工程已列入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中)。
(1)山洪溝治理項目3條,匡算投資0.41億元;
(2)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工程4處,匡算投資11.05億元;
(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匡算投資16.86億元,其中:流域面積200~3000km2河流治理24處,匡算投資7.17億元,流域面積3000km2以上河流治理20處,匡算投資9.93億元;
(4)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08處,匡算投資8.91億元;
(5)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匡算投資0.46億元。
3.水生態保障工程匡算投資54.21億元,“十四五”期間預計完成投資20.06億元,占“十四五”期間規劃總投資的11%(附屬檔案17、附屬檔案18)。
(1)各縣(區)打捆的重點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6項,匡算投資5.50億元;
(2)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24項,匡算投資2.55億元;
(3)河湖水系連通工程12項,匡算投資5.64億元;
(4)各縣(區)打捆的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5項,匡算投資3.81億元;
(5)水美新村建設90個,匡算投資2.55億元。
4.水利信息化及其他相關項目,匡算投資10.47億元,“十四五”期間規劃完成投資2.90億元,占“十四五”期間規劃總投資的2%(附屬檔案19)。
(1)重點水利信息化建設6項,匡算投資1.21億元;
(2)各縣(區)打捆的水利工程設施維護養護項目5項,匡算投資1.52億元;
(3)各縣(區)打捆的水文水資源管理相關項目5項,匡算投資0.18億元。
第二節 資金籌措方案
一、水利投資政策
根據《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水生態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其他水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水利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大中型水利工程推進方案的通知》《四川省水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等檔案精神,目前四川省各類水利項目投資主要執行以下比例:
1.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高效節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險庫險閘等項目,中央和省補助80%,地方投入及其他配套20%。
2.大型水利工程,對於中央直屬的新建大型水庫工程,西部地區按照項目資本金的60%予以補助;對於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深度貧困地區縣新開工的大型水利工程,除中央補助投資外,其餘政府性投資由省級按規定統籌落實。
3.中型水庫工程,在國家支持範圍內的項目按照總投資的50%予以補助,且單個項目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 2 億元。對納入國家規劃的中型水庫,統籌安排中省兩級補助資金支持,原則上按工程建設部分的80%進行補助,其中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深度貧困地區縣的項目原則上按工程建設部分的90%進行補助,其餘由地方配套、社會資本投入和貸款共同完成。
4.江河湖泊防洪治理工程,對西部地區 1、2級堤防工程分別按照項目總投資的80%予以補助,對3級及以下級別堤防工程分別按項目總投資的60%予以補助,對西部地區河道整治工程分別按項目總投資的 40%予以補助。
5.小型水庫,近兩年新建小型水庫省上僅對貧困縣補助資金不超過水庫建築工程投資的70%,約相當於工程總投資的50%,其餘由地方配套、社會資本投入和貸款共同完成。
6.國家重點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對西部地區原則上按照項目規劃控制投資的 80%予以補助,在專項建設方案中明確分省投資補助規模。
7.水文基礎設施工程,對西部地區按照項目規劃控制投資的2/3予以補助。
二、資金籌措方案
巴中市“十四五”期間規劃完成投資186.52億元,根據上述資金平衡原則估算中央補助投資106.28億元,占規劃投資的57%;省級投資42.65億元,占規劃投資的23%;地方配套投資26.88億元,占規劃投資的14%;社會資本投資及其他10.72億元,占規劃投資的6%。
第八章 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環境影響分析
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水生態保障工程、防洪減災工程、水利信息化及其他等四大體系。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包括重點水源工程、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等;防洪減災工程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生態保障工程包括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河湖水系連通等;水利信息化及其他包括重點水利信息化建設、水利制度改革等。
由於規劃項目所承擔的任務以及保障對象不同,其環境影響各異,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防洪減災工程、水生態保障工程屬生態恢復與保護類工程,有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
規劃建設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如下:
現代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實施的主要有利影響是進一步完善各區域水資源合理配置工程體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其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使原有天然河道的水文情勢發生變化、水庫淹沒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以及對生態環境用水的影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結合項目區域的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在分析河道內外環境需水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項目開發任務。
水生態保障工程可有效保護水土資源,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進一步提高農業、工業生產和城鎮生活用水效率,有效保護水資源,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防洪減災工程主要有利影響表現在可進一步完善防洪減災體系,提高重點江河和重要城鎮防洪能力。其不利影響是改變河流水文情勢,防洪水庫淹沒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對策與保護措施
根據重點水利工程涉及區域生態功能區的生態需水要求,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前提下,下階段進一步研究綜合用水(生活、生產、生態)需求以及調度運行方案。注重在開發利用中維護河流良好的水生態系統,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最佳化工程選址和建設規模,儘量減少淹沒占地及移民,從源頭減輕移民安置難度。
針對規劃工程實施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應採取相應的生態修復補償措施,恢復受損生態系統的功能,減輕規劃實施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下階段進一步研究水生生態保護措施、保證下泄生態流量、制定相關的線上監測方案,減緩規劃工程實施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等;採取移栽或就地保護方案,保護受規劃實施影響的珍稀植物等。加強水源地水質保護。
在規劃工程的選址選線過程中,儘可能避讓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地等生態敏感區,切實處理好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在確實無法避讓的情況下,應徵求有關部門意見,採取相應處理措施。新建水利項目,應統籌考慮水資源綜合利用,滿足生態流量需求,並採取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對規劃項目實施以及運行環境監測、生態監測、水土保持監測,及時掌握環境變化,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第三節 評價結論
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與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基本協調。規劃實施後可大大提高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水土資源保護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規劃實施也可能對局部環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應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減緩或消除。從環境影響評價角度看,該規劃實施可行。
第九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及今後一段時期,全市水安全保障工作任務重、要求高,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要採取強有力措施,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各級水安全保障工作責任,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部署各項任務。水行政主管部門發揮牽頭作用,主動與其他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業、鄉村振興等部門要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形成水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第二節 逐級分解落實
實行市統籌、縣(區)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明確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的責任主體和進度要求,合力推進規劃有序實施。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分析規劃實施效果,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各縣(區)要結合實際,組織編制區域水安全保障規劃,把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層層分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確保規劃落地生效。
第三節 全力推進項目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要搶抓機遇,強化措施,按照竣工驗收一批、加快建設一批、儘早開工一批、積極儲備一批“四個一批”要求,加快推進各項工作,儘快發揮工程效益,努力改善民眾生活生產條件。全力以赴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強化建設項目管理,繼續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加大稽查檢查力度,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安全、資金安全。按規定開展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規劃編制等事項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做好水庫移民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保障移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第四節 促進公眾參與
加大對全市水情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社會對水的珍惜意識、憂患意識、感恩意識、敬畏意識和水法治觀念,為水安全保障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門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決策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和水利建設管理。依法公布水情信息和工作動態,鼓勵社會監督水安全保障工作,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解讀
現對《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如下解讀。
一、《規劃》編制背景
為著力解決水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充分結合巴中實際,市水利局牽頭編制了《巴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了“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水安全保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總體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指導巴中市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徵求意見情況
市水利局於4月上旬召集各縣區水利局和市水利局相關科室進行了初審;5月28日發函書面徵求各縣區人民政府、巴中經開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等21個單位意見,並通過市水利局網站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到6個單位提出修改意見14條,其中採納12條、未採納2條(具體意見及採納情況見附屬檔案2),未採納意見已與相關單位溝通並達成一致。同時市水利局與水利廳相關處(局)進行了對接,再次對《規劃》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三、審查情況
6月22日,市水利局將《規劃》送市發展改革委進行銜接審查,市發展改革委提出5條審查意見,採納4條,未採納1條。6月29日,市水利局提請市司法局進行合法性審查,市司法局於7月3日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書》,所提意見均已採納。
四、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9章、13張項目附表和6張附圖(共65000餘字)。
第一章 基本市情。本章是對巴中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的概述。
第二章 “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實施情況。本章從“十三五”水利發展7個方面進行了總結。
第三章 面臨形勢及存在問題。本章分析了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面臨4個方面形勢,同時深入分析了我市水利發展存在的7個方面主要問題。
第四章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總體思路。本章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水生產力布局4個方面。
第五章 加快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本章規劃了加快構建巴中“十四五”水安全保障6大體系,詳細羅列了以“6781”為核心的一批重點水利項目。
第六章 區域重點任務。本章對區域水利工程布局進行了整體規劃,同時按行政區規劃了各縣(區)“十四五”主要工作任務和建設項目情況。
第七章 投資規模及資金籌措方案。本章對《規劃》涉及項目總投資和“十四五”期間規劃完成投資進行了測算,同時明確了多渠道資金籌措方案。
第八章 環境影響評價。本章通過對“十四五”規劃項目的環境影響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和保護措施,並說明了《規劃》實施後對環境影響的積極作用,闡明了該《規劃》實施可行。
第九章 保障措施。本章提出《規劃》實施應加強組織領導、逐級分解落實責任、全力推進項目實施、促進公眾參與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