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

《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已經第十三屆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第86次常務會議同意,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28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8日
  • 發布單位: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一、發展基礎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的關鍵階段,是實施脫貧攻堅的決戰期,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州委、州政府高位推動水利工作,中央加大水利資金支持,省和州努力籌集水利資金,西雙版納州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基本達成,主要任務順利完成,水利基礎設施網路、農村水利基礎、節水型社會建設、水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水利改革、依法治水管水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1. 重點水網建設全面加快,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建成景洪市曼點中型、勐臘縣石良子小(2)型2座水庫,實現新增蓄水能力1248.24萬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622.7萬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5.67%。景洪市曼燈河水庫擴建、大寨水庫、紅光水庫,勐海縣曼桂水庫、曼彥水庫,勐臘縣納甲河水庫等6座水庫建設有序推進。節約用水工作取得優異成績,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逐年下降,202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3%。
2. 深入推進河(湖)長制,保障河湖水系健康。一是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制定並印發《西雙版納州全面推行河長制行動計畫(2017-2020年)》,按水利部及省級要求建立完善了4項制度及4個辦法。二是全州共設五級河(湖)長2883名,實現河(湖)長全覆蓋。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流483條、水庫189座、渠道47條、壩塘94座。“十三五”期間,全州開展巡河巡查41109次,人大、政協履行監督職能,開展視察檢查146次,州級下發總河長令19個、河長令43個、督辦通知185份。三是以河(湖)長為抓手,推動河長清河、河(湖)“清四亂”、農村“七改三清”、水域岸線管控、水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護、聯合執法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四是全州納入《雲南省水功能區劃》的9條河流、2座水庫水質均在Ⅲ類以上,轄區內18個水功能區水質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在Ⅲ類以上,水質狀況良好。縣級以上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景洪電站水庫,勐海那達勐水庫,勐臘南細河)水質達標率100%。全面推進“雲南清水行動”及河湖“清四亂”等專項行動,按照職責,積極落實“水十條”。完成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範圍的劃定。
3. 防汛減災工作落細落實,洪澇災害損失明顯減少。初步建成3個縣(市)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對保護重要農田和涉及城鄉保護功能的河段進行治理,提升57.02公里河道堤防防洪標準,保護人口4.74萬人,農田4.71萬畝。完成13件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提升防洪能力,減低洪澇災害,切實保障防洪安全,“十三五”以來全州洪澇災害災情平穩,無重大洪澇災害損失。
4. 重點改革全面深化,水利發展動力基礎不斷增強。農田水利改革全面推開,制定農田水利改革行動計畫,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33.34畝,開展農田水利改革工作,實施四個農田水利改革試點項目探索包括初始水權分配機制在內的適合西雙版納州實際管理機制。建立州級及勐海縣的水利投融資平台,州人民政府出台《西雙版納州引入社會資本加快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開展水利工程BT模式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水利建設管理模式。試點實施大寨水庫、紅光水庫、勐遮鎮集鎮供水工程PPP模式。
5. 民生水利紮實有效,水利扶貧精準到位。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資5.0億餘元,55萬農村人口受益,其中:鞏固提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萬人,均達到雲南省脫貧攻堅飲水安全評價細則標準。提前超額完成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全州“十三五”期間鞏固提升42.27萬農村人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0.6002萬人)飲水安全的任務。截至2018年底,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52萬畝(由於機構改革,該項工作2019年後劃歸農業農村部門實施)。推進大中型灌區等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灌溉面積17.37萬畝,新增灌溉面積4.5萬畝,建成“五小”水利1.01萬餘件,水利化程度提升到5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478。
6. 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強化。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790.82平方公里,全州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1.13%。完成勐臘縣水生態文明示範縣建設和曼點水庫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
7. 依法治水管水深入推進,水利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制度落細落實,年度述法、工作約談等制度逐步建立。在全面推進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方面,進一步簡政放權,州級審批由14項縮減為10項,並開展網上受理網上辦理。將水利基建項目初步設計檔案審批事項中“不涉及跨縣(市)的小(1)型水庫初步設計”審批許可權,小(1)型水庫可研審批下放到景洪市、勐海縣水務部門。
8. 水利投資基本完成。“十三五”以來,全州水利完成投資34.75億元,“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實現。
至2020年末,“十三五”規劃的13項指標中,超額完成的指標有5項:農村及集鎮飲水提質增效、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值、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值、主要江河水功能一級區達標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基本完成的指標有6項:全州用水總量、水利化程度、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水利專業從業人員比例;未完成的指標有2項:新增蓄水庫容、水利設施新增供水能力。
總體上看,“十三五”是改革力度最強、民眾受益最多的5年,全州水利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轉,河湖水生態惡化趨勢初步遏制,全社會節水潔水意識明顯增強,為經濟社會協調較快發展提供重要保證,為“十四五”水利發展再上新台階奠定良好基礎。
(二)發展形勢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明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發出建設“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為系統解決我國新老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實施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的國家水安全戰略,並突出水利新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優先地位,對持續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等水利重點任務,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伴隨著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老水問題交織,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極端天氣時間增多,導致水安全風險防範和應對難度日益加大。隨著人民民眾對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提出更高需求,治水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水安全保障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
1. 防洪減災體系仍然存在突出短板,洪澇災害防禦任務艱巨。極端天氣事件將呈現多發態勢,重要支流流域性大洪水和超標洪水威脅時有發生,部分河段堤防尚未達到防洪標準。中小河流雖然持續治理,但部分城鎮和壩區河段尚未完全治理達標,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尚未完全治理,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及農村河道治理率和達標率低。點多面廣、不確定因素多,次生災害時有發生,山洪災害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洪水監測預報預警等非工程措施依然薄弱,防禦和應對能力有待提高。防洪減災基礎依然薄弱,保障防汛安全任務十分艱巨。
2. 供水設施不平衡不充分,工程性缺水致旱問題依然突出。2019年,西雙版納州雨季“遲來早退”,降雨偏少,氣溫異常偏高,雨季結束後氣象乾旱逐步發展,造成西雙版納河道來水、庫塘蓄水少,10座水庫乾涸,272件供水工程供水不足,灌區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直接經濟損失達11.45億元。西雙版納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滯後,引水為主的供水結構尚未根本改變。城市與鄉村、山區與壩區水利基礎設施布局不均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城鄉供水一體化短板明顯,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供水安全體系還需加快構建。
3. 水生態環境長期累積性問題突出,維護美麗健康河湖依然是最艱巨任務。局部地區生態環境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部分河湖管理範圍尚未劃定,河湖水域岸線保護工作有待加強,“四亂”問題尚未根治。部分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不足,中小水電資源開發清理整頓工作需持續加強。部分農村河道淤積堵塞,河流水利聯繫被隔斷。農村、農業污水大多直接排入河湖,嚴重影響農村河湖水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美麗鄉村建設任務仍很艱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體系尚未全面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4. 水利法治化有待完善,涉水事務監管薄弱。重點流域保護治理、水資源管理、河湖管控、水旱災害防禦、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調度急需建立完善涉水法律法規體系。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災害防禦等重點領域涉水事務監管薄弱。監管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監管隊伍力量不足、手段落後,監測體系不健全、設施覆蓋率不高、能力不強。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尚未全面完成,河湖岸線管控、河道采砂監管任務複雜艱巨。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監管還有待強化,還需推進監管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建設,全面提升涉水事務監管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時期,西雙版納州水安全保障工作處於“補短板、破瓶頸、促發展、提質量”的發展階段,立足人民民眾對水安全保障的新要求,致力為全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從築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螢幕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沿邊城鎮帶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高度,加快實施各類工程項目,強化涉水事務監管及水治理能力創新,著力構建適應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的治水新思路,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緊緊圍繞打造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三大定位”。立足西雙版納州情水情,構建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水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全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撐。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用水、防洪、生態環境等問題,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節水優先,高效利用。把節水作為解決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空間均衡,協同發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轉變治水思路和方式,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進人口經濟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均衡,約束和規範各類水事行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堅持生態優先,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加強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彰顯河湖人文歷史,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建設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江河安瀾的美好家園。
預防為主,風險防控。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從注重事後處置向風險防控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降低安全風險轉變,建立健全水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提高防範化解水安全風險的能力。
兩手發力,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護水,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行業監督管理,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的水治理體系。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通過轉變治水思路、補齊發展短板、強化監督管理、提升能力水平,逐步扭轉西雙版納州水利建設滯後的局面,基本構建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江河安瀾的防洪體系,基本構建空間均衡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基本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基本建成與鄉村振興戰略同步的城鄉一體的供水灌溉體系,基本建立能夠保障國家、省級、州級重大戰略的保障體系,初步構建調控精準的智慧水利體系,基本構建西雙版納州水安全保障體系。
水旱災害防禦目標。重點城鎮和經濟區防洪能力明顯提高,重要支流重點防洪保護區、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縣級以上城市和重點經濟區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高。全面消除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建立山洪災害防治區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水旱災害風險防範化解能力進一步增強。
水資源節約利用與合理配置目標。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明顯增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水資源與人口經濟均衡協調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全州用水總量控制在7.55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均下降1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3。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性逐步提高,已建水源工程效益充分發揮,水資源調配能力增強,基本形成水資源合理配置格局,新增蓄水庫容0.6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0.8億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提高到550立方米以上,供水安全係數達到1.2。不斷提高幹旱易發區、重要城市、糧食主產區應急備用供水能力。經濟社會發展供需水矛盾明顯改善,基本形成與農業產業化、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以上。
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目標。涉水空間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範圍基本劃定,河湖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89%。江河湖庫水源涵養與保護能力明顯提升,重點河湖生態環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河湖重要斷面生態流量滿足程度達到80%,實現水清、河暢、岸綠。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由現狀81.13%提高到82.13%以上。
涉水事務監管目標。對水文水資源、河湖生態、水土流失、水災害等的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強化河(湖)長制,主要河湖水域岸線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線監管率達到80%以上。強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水資源節約、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等各環節得到全面監管。水權水價水市場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政府主導、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水利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完善。
三、補齊短板,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路
全面推進西雙版納州水網建設,逐步構建高水平水資源配置網、高標準防洪保全網、高品質幸福河湖網、高效能智慧水利網。
(一)節水優先,保障供水安全
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按照“挖潛力、強骨幹”的思路,圍繞經濟社會對供水安全保障的需求,積極構建以中小型水源工程為支撐、以水系連通工程為補充、以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為先導的骨幹水網工程體系。同時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開展灌排渠系現代化改造,加強已建蓄引提調工程更新改造,提升供水能力,完善配套供水管網工程設施,充分發揮各類已建水庫的供水功能,全面提升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1. 全面實施節水行動
堅持節水優先,按照“嚴管控、抓重點、建機制”的思路,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國家節水行動。把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落實目標責任,聚焦重點領域和缺水地區,實施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節水工程,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推動節水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2. 加快供水骨幹工程建設
以保障經濟社會用水合理需求和生態環境健康穩定為目標,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和“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快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和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加快大寨水庫、紅光水庫等已建、在建工程的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現有工程供水能力。開展曼燈河水庫、曼么耐水庫等有條件的水庫實施加高擴容,加快推進勐阿、田房等列入流域及區域規劃的、符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且不涉及生態紅線等環境因素制約的重點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條件具備加快建設。科學謀劃、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小型水源工程,逐步形成中小型並舉、蓄引提結合、水源調節互補的供水保障體系,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3. 加快推進水系連通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南錄河至勐遮壩區曼老水庫、南七河—孔雀湖、勐罕壩區、勐養壩區等水系連通工程建設,逐步構建豐枯相濟、區域互補、互聯互通的水資源最佳化配置格局,有效解決水資源配置空間不均衡問題,不斷提高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
4. 加快推進大中型水電站綜合利用工程建設
加快景洪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統籌解決水電站周邊生活、生態、生產用水問題,有效應對特殊乾旱年供需水矛盾,全面發揮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5. 加快實施灌區工程
以農業節水為主要目標,加快推進勐臘縣南臘河流域大型灌區工程前期工作,完善已建勐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提升灌區現代化水平。
6. 繼續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
堅持增進人民福祉,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按照量質提升、安全可靠、城鄉統籌的要求,推行城鄉一體化規模化農村供水工程。圍繞西雙版納州水源不穩定、解決因旱應急送水問題實際,重點解決水質保障不高的問題,對老化失修、建設標準低的工程進行提升改造。加強小型集中式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化工程管護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合理水價形成和水費收繳機制,不斷提升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重點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千噸萬人工程、萬人以下集中工程等205件。
7. 建設抗旱減災治本工程
以乾旱易發區、糧食主產區等為重點,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小型、微型水源工程,有效應對特殊乾旱年供需水矛盾。在地下水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一批水源穩定可靠的抗旱應急備用井。在山區,以水池、塘壩等為重點,提高雨水積蓄能力。提高城市供水水源風險防範化解能力,實施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和戰略儲備水源工程建設,逐步構建景洪市區多源互補、互為備用、集約高效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全面提升抗旱供水和應急供水保障能力。
(二)防治並重,保障防洪安全
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按照“消隱患、強弱項”的思路,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全面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加快實施防汛水利提升工程,整體提升防洪減災綜合防治能力,逐步完善江河安瀾的防洪體系,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健康穩定。
1. 加快主要支流綜合整治
加快推進補遠江(羅梭江)勐臘縣勐侖鎮段河道治理工程、補遠江(羅梭江)勐臘縣勐侖鎮大學城段生態治理工程,提升補遠江防洪減災綜合防治能力。
2. 繼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完成《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實施方案》《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內徑流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建設任務,開展防洪標準覆核和防洪體系布局研究工作,明確防洪薄弱環節,查找防洪風險隱患,新增一批具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系統治理工程,提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率、堤防達標率和沿岸生態景觀,建立系統、封閉的防洪體系,不斷增強中小河流防洪能力。
3. 全面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工作
繼續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建設,在已經實施的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最佳化自動監測站網布局,補充預警報警設施設備,擴大預警預報信息覆蓋面,提升監測預警能力,開展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繼續實施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成效,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4. 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
堅持以防為主,開展江河堤防、水庫、水閘等水利工程設施隱患排查和安全鑑定,繼續實施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和降等報廢,實施堤防險工險段治理,消除工程安全隱患,確保工程安全。
(三)分類施策,維護河湖健康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及“山水田林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生態文明觀,以建設防洪保全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為目標,按照“重保護、促修復”的思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與治理修復相結合,從水源涵養、修復水生態入手,結合水土流失治理、河道防洪生態治理、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已建水利工程生態用水保障等,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建設美麗河湖,打造美好家園。
1. 加大重點河湖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力度
堅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針對河湖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突出問題,加大河湖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保護河湖結構與功能,構建河湖綠色生態廊道。綜合運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生態調度、自然修復等措施,推進生態脆弱江河湖庫的生態修復。加強江河湖庫水資源生態調度,保障江河湖庫生態用水。圍繞“生態、安全、自然、和諧”的治河理念,以打造集生態、防洪於一體的清水通道為目標,重點開展以瀾滄江景洪段生態治理為骨幹,以主要經濟區、壩區河段生態治理為基礎的重要生態治理工程。
2. 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實施重要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災害易發區等水土流失重點防治項目。在水土流失嚴重區域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結合,重點推進生態屏障帶水土流失治理重點項目。
3. 大力開展水美鄉村建設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
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針對農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縮、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突出問題,立足鄉村河流特點和保護髮展需要,在試點縣的基礎上,以縣域為單元、河流為脈絡、村莊為節點,通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連通、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等多種措施,集中連片推進,水域岸線並治,結合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水美鄉村”,不斷增強農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加強水文化建設。加強水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探索水文化建設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中的有效途徑。利用水利工程、水生態文明城市、水利風景區等多種形式傳播特色水文化。
(四)統籌推進,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根據建設“數字雲南”的戰略部署及要求,按照“強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水利”建設,增強水利信息感知、分析、處理和智慧套用的能力和水平。重點是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水利感知網,以“一部手機水利通”為載體構建西雙版納州“數字水利”,積極將已有的監測網接入省級平台。全面加強江河湖泊、地下水、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動和水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工程安全、洪澇乾旱災害、水土保持監測等涉水信息的監測感知,完善全面互聯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網,加快水利大數據中心和綜合監管平台建設,推進涵蓋水利核心業務的智慧型套用,完善網路安全體系。加強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文測報和信息服務自動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推動建立和完善與時代發展同步的現代化水文站網體系、水文監測體系、水文信息服務體系及水文管理體系,為水利監管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全、更快、更準的水文監測信息和內容豐富、形象直觀的服務產品。
四、強化監管,提升涉水事務監管水平
圍繞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災害防禦等重點領域,按照“建機制、強能力”的思路,針對涉水事務監管薄弱環節,建立健全監管法制體制機制,強化重點領域全過程、全要素監管,全力提升涉水事務監管水平,實現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一)完善監管法治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監管制度體系
從法治入手,按照現行涉水法律法規,建立完善水利監管制度體系,根據實踐發展對相應規章制度進行修改完善,條件成熟時啟動立法程式,使水利監管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及時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從體制入手,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廳的要求成立相應的督查隊伍,形成完整統一、上下聯動的督查體系。從機制入手,建立內部運行的規章制度,確保監管隊伍能夠認真履職盡責,順利開展工作,樹立水利行業監管隊伍的良好形象。
(二)強化江河湖泊的監管,持續改善河湖面貌
以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以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為目標,全面監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既管好河湖空間及其水域岸線,又管好河湖中的水體。在對“盆”的監管上,以“清四亂”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打造基本乾淨、整潔的河湖。在對“水”的監管上,壓實河長湖長主體責任,建章立制、科學施策、靶向治理,統籌解決水多、水少、水髒、水渾等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三)強化水資源的監管,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等各環節監管。抓緊制定完善水資源監管標準,明確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標、生態流量管控指標、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地下水監管指標,建立節水標準定額管理體系,加強水文水資源監測,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監控,整治水資源過度開發、無序開發、低水平開發等各種現象。
(四)強化水利工程的監管,充分發揮工程綜合效益
以守住水利工程特別是水庫安全為底線,堅持建管並重,強化水利工程建設監管,壓實參建各方和項目主管部門責任,健全水利市場監管機制,引導水利建設市場良性發展;強化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監管,建立良性運行管理機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實現水利工程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強化水土保持的監管,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
堅持預防為主,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測,加強監測站網建設,提升監測能力,實現監測數據積累和延伸。強化水土保持監管,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監管,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加大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力度。創新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最佳化水保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責任落實跟蹤、檢查,自助驗收監管、考核評估。
(六)強化水安全風險管控,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加強江河工程超標準洪水安全風險監測監控,妥善應對防洪、水資源、水生態環境、水利工程等領域及水庫移民穩定風險,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突發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害。加強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編制完善主要江河湖泊防禦洪水方案和調度方案,編制主要河流重點地區、重要城市和居民密集區的洪水風險圖,制定洪水風險管理目標及相應措施,建立洪水風險管理制度,做好城市建設、居民點和工礦企業等洪水影響評價;抓緊制定江河湖庫旱警水位(流量)及地下水旱警水位,完善洪水乾旱預測預報方案,進一步健全水情預報預警發布服務體系,提升水安全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七)強化水行政執法,維護水法規權威
完善水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提高執法效率和規範化水平,維護水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強化對違法案件的查辦力度,加強對侵占河湖岸線、人為水土流失、河道非法采砂等重點領域水事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完善水事矛盾糾紛預防調處機制,建立跨行政區域水事活動協商制度。加強水利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水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等制度。
五、改革創新,激發水利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
按照改革創新,推進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針對水治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制約因素,按照“破障礙、激活力”的思路,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作用,全面深化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除水利改革發展瓶頸,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創新引領的水治理體制。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水利法治化水平
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實現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嚴格執行涉水法律法規,根據實際制定實施條例、辦法、細則,不斷完善水法規制度體系,營造良好水法治環境,切實提高依法治水能力。
(二)深化價稅改革,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充分發揮價格調節作用,推動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深化水資源稅改革,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水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實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拉大特種行業用水與非居民用水的價差,合理確定再生水價格,促進節約高效用水。探索水權改革,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著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於節水、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按照全面推進、適當超前、突出重點的要求,以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護體系為基礎,以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加快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建立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於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水資源健康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利工程水價形成機制和水價體系。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社會合理承擔與水利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機制。積極落實各類推進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的政策支撐。積極建立健全有關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操作辦法、制度等,培育水權水市場,做強做實水利投融資平台。
全面深化水資源稅改革。依法加強水資源稅徵收,開展水資源稅源登記,做好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工作,2021年完成取水工程(設施)分類整改,實現規範管理,為全面深化水資源稅改革奠定基礎。深化水資源稅改革,全面實現開採、加工、消費以及污染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繳納水資源稅,通過資源稅有效保護水資源。
建立健全水權初始分配製度。積極推進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加快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方案和水資源用途管制方案、取水權轉讓等水權制度建設。完善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確定區域取用水總量和權益。完善取水許可制度,積極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對工業、服務業新增取用水戶,探索政府有償出讓水資源使用權。
積極培育和發展水市場。推進水權交易試點,鼓勵和引導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游、行業間、用水戶間開展水權交易,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及時總結經驗,出台水權轉讓的有關指導意見和辦法,逐步推廣水權交易制度。積極培育水市場,統籌推動水權交易平台建設,加強水權交易監管,維護水市場良好秩序。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水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制度,區分生活、生產、生態等用水類型,完善水資源使用權用途管制制度。
(三)推動管護體制改革,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
在強化政府責任的前提下,發揮市場作用,合理劃定工程管理與保護範圍,按照產權歸屬落實水利工程管護責任,合理選擇管護模式,有序推進管護體制改革,健全工程維修養護機制,推動工程管理隊伍專業化、規模化、規範化建設,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
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契約管理制,推行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代建制。推行水利工程項目法人招標、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推動水利工程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建設管理。加強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過程監管,特別是工程的掃尾竣工驗收工作,使工程及時交付使用發揮效益。創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鼓勵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經營主體作為實施主體,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自檢、自管、自運營”。積極探索移民安置新方式,健全落實移民安置監督評估機制,依法依規做好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市場化管養維護體制機制。加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投入力度,固定投入渠道。推進水利公共服務體系承接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行管養分離,積極開展試點,逐步建立維修養護市場化運作機制,以公共財政管養維護資金為引導,培育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市場,創新專業化、多元化的水利公共服務管理模式。培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運行管理、維修養護、技術服務等水利公共服務向社會力量購買,儘快培養一批農村灌溉服務、農村水利設施管養維護市場主體,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化市場主體承擔工程維修養護。規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市場,推行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
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工程管理體制;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多種工程管護模式;建立制度健全、管護規範的工程運行機制;建立穩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護經費保障機制;建立獎懲分明、管理科學的工程監督考核機制。到2025年,扭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適應州情、水情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
(四)深化水利投融資機制改革,保障建設資金需求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原則,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政策扶持為依託,以水利投融資企業為載體,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構建多元化、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水利投融資體制機制,提高民間投資活力,拓寬融資渠道,保障水利建設資金需求。
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投融資機制。創新水利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一是發展壯大水利投融資企業。健全州級及3個縣(市)級水利投融資平台,各地可通過資本金注入、資產劃轉等方式做大做強水利投融資企業,做好水資產確權、劃轉、管理、經營工作,將確權資產注入水利投融資平台。州級水利投融資平台按照省政府批准的骨幹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計畫及籌資方案做好資金籌集工作,與縣(市)政府採取股份合作、資產劃轉等方式,幫助縣(市)地方政府解決水利建設配套資金問題。縣(市)投融資企業充分發揮投融資職能,積極參與地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將水利投融資企業提供的公共或公益性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內容。二是用足用好金融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將水利作為信貸投入的重點領域,持續向水利投融資企業提供短、中、長期貸款。大力探索和推廣骨幹水源項目“分貸”模式,由州級水利融資公司和縣(市)水利融資公司共同就一個項目分別申請貸款、分別償還,解決縣(市)資金缺口問題。探索和推廣“水利投資通”等股權融資金融產品,解決水利項目前期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最佳化水利投融資企業債務結構。三是引導設立水利投資基金。鼓勵投融資企業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與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本及其他社會資本合作設立水利投資基金。進一步支持和發展壯大水利產業基金等涉水產業基金,擴大基金募集規模。四是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投入水利。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保險資金等機構資金的投資機制,積極拓展保險服務功能,鼓勵通過債券、股權、資產注入等多種方式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形成“信貸+保險”合作模式,完善水利信貸風險分擔機制以及融資擔保體系。五是探索水利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融資具有成本低、結構好的優點。資產證券化非常適合於現金流可以預期而且穩定的基礎設施項目,以資產證券化作為手段,將現金流穩定的非流動性資產轉換成現金。
建立健全共贏發展的社會資本合作機制。一是放開社會資本進入領域。除法律、法規有特殊規定的,水利工程建設運營應向社會資本(含外資)開放,特別是具有供水、發電、旅遊等功能的項目應優先向社會資本開放。各地應積極盤活現有水利等國有資產,選擇一批已建水利工程,通過股權出讓、委託經營、整合改制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籌集的資金用於水利工程建設。二是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將水利作為信貸投入的重點領域。鼓勵投融資企業按照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與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本及其他社會資本合作設立水利投資基金,專項用於水利工程建設。
(五)加強創新引領,提升水利行業科技支撐能力
以水安全保障的科技需求為導向,深化水利科技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增加創新活力,加強重大科技問題研究,加快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為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加強科技創新。完善水利科技專項資金長效穩定投入機制,加快構建科學研究、科技推廣與服務、科技管理三大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立足地方特色水利,增加水利科研設備的投入,加快科技平台、科研設備共享平台等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建成具有獨立創新能力的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和精準調度、節水減排、水土保持各方面的創新團隊。加強水利科技重點研究與技術推廣。
大力實施和推進水利人才戰略。加強水利人才隊伍建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明顯增加。加強培訓教育,最佳化基層水管單位人員專業、年齡結構,提高技能水平。實施水利員“村村通”工程和水利站“鄉鄉通”工程。加強水利人才培養、引進和培訓教育。
加強水利規劃和基礎工作。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加快編制區域、城市、縣域水利綜合規劃及專項規劃,做好水安全保障、國家水網工程、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等新型規劃。圍繞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前期論證工作,妥善處理好移民征地、生態環境、各方之間利益協調等問題,合理確定工程建設方案,做好前期項目儲備。
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和配置,改善工作條件,建立固定的辦公場所,配備基本辦公設備和水利專業技術裝備。加強水利工程管理設施建設,按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完善監測、通信預警等信息化管理設施。積極推進農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以農村水利工程管護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基層水利專業化服務隊伍建設。
六、投資規模匡算
根據“十四五”水安全保障主要建設任務,需求與可能相結合,分類篩選各類水利項目,按照前期工作進展和資金籌措情況安排建設年限。“十四五”期間,全州水利建設項目匡算總投資246.45億元,“十四五”期間計畫投資111.84億元,結轉“十五五”134.61億元。
“十四五”期間投資中,按照水利建設主要任務劃分,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投資55.72億元,占49.8%;防洪提升工程項目投資11.41億元,占10.2%;主要河湖及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投資40.11億元,占35.9%,信息化投資4.61億元,占4.1%。
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分級負擔的原則,合理考慮“中央、省級、州縣、社會”四種來源渠道資金規模,積極爭取重大水利項目進入國家相關規劃,爭取獲得中央補助資金最大化,參照既有政策和分級落實責任。
七、環境影響分析
(一)效益分析
基本建成江河安瀾的防洪體系,防洪減災能力全面提升。通過防洪提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實施,全面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全面提升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區域的防洪減災能力,重點城鎮和經濟區防洪能力明顯提高,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有力保障重點地區防洪安全。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率、堤防達標率和沿岸生態景觀明顯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斷增強。不斷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和城市防洪排澇工程、易澇區排澇工程建設,為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基礎支撐。防洪工程新增河流治理長度277公里,山洪災害防治區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更加完善,防洪減災綜合防治能力得到整體提升,水旱災害風險防範化解能力進一步增強,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健康穩定。
供水保障工程建設可以進一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全面提升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行節水行動,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明顯增強,確保全州用水總量控制在7.55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均下降1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3,用水效率明顯提高。通過全州水網骨幹工程建設,可新增蓄水庫容0.6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0.8億立方米,極大改善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水資源與人口經濟均衡協調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通過灌區現代化建設與改造工程建設、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抗旱減災治本工程建設,可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生活生產條件,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以上,進一步改善農村供水條件,提高農村飲水水源穩定性,改善供水水質,提升農村供水安全監管水平。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可支撐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高灌溉供水保證率,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持續鞏固扶貧攻堅成果,為老百姓創收、致富提供水利支撐。
實施河湖及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修復工程,維護河湖健康,逐步實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標。加強水資源保護,有效控制入河湖污染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有力保障飲水安全。加大重點河湖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力度,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穩步提升。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有效控制和減少重點防治地區水土流失,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790.82平方公里,新增生態屏障帶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1%以上,有效減少土壤流失,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質量和提升農村防洪能力,整治河段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建設美麗河湖,打造美好家園。
(二)不利環境影響分析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補齊水利短板的關鍵時期,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對局部帶來一些不利環境影響。本次規劃大部分工程所在區域不存在環境敏感區,少量工程涉及小範圍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區等環境敏感區域,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最佳化後,不存在重大環境制約;施工期將增加一定的水土流失,工程實施過程中,由於基礎開挖、料場開採、道路建設、生產區布置等施工活動將破壞原地表及植被使影響區土壤抗蝕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劇,並產生一定量的棄渣,地表擾動和棄渣在水力的條件下將產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部分重大工程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陸域水循環過程、河湖水文情勢及水生態環境;工程蓄水可能產生滑坡塌岸,誘發水庫地震,並可能對自然景觀和文物、水生生物棲息繁衍環境、生物多樣性等產生影響。據初步測算,“十四五”時期規劃擬建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23座,預計永久徵收耕園地7979畝,搬遷286人。
(三)消除和減輕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
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重點項目應符合空間規劃要求,項目相關指標應與空間規劃的資源開發利用、用途管制等指標銜接協調。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方面存在重大制約的項目原則上不列入。
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規劃執行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不利環境影響,依法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強化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並根據生態環境對規劃實施的回響及時最佳化調整實施方式,強化對工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的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和減輕規劃實施的不利環境影響。
堅持節約和綠色發展。加強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減少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逐步退還擠占的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水資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態環境用水要求,維護河流合理流量,維持湖庫和地下水的合理水位。水資源開發要高度重視對河流生態環境和地下水系統的保護。水資源利用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建立全社會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努力形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保護生態環境。
堅持用法律和制度保護水生態環境。認真落實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嚴格執行“三同時”管理制度。堅決避免中小河流治理中束窄河道、減少行洪斷面以及河流渠道化的傾向,儘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態,提倡採用生態型河道治理措施,注意與城市景觀、生態環境的協調。加強相關專項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努力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移民,堅持先移民後建設,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充分徵求移民意見,尊重移民意願,科學合理編制移民安置規劃,認真開展移民安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依法做好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城(集)鎮和工礦企業、專業項目遷復建環境影響評價、地質勘察、地質災害評估等,切實做好水利工程移民征地補償、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加強監督管理,維護移民合法權益,保障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穩定發展。
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和管理。加強規劃實施後可能影響的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和重要目標的監測與保護,及時掌握環境變化,採用相應的對策措施。對直接影響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和重要目標的規劃項目,應最佳化調整規劃項目布局和選址,嚴格依法落實保護要求。加強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評價與管理,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環境風險問題,制定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應急管理措施。
八、風險評估
為有效規避、預防、控制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根據《雲南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雲南省人民政府第200號令),對本規劃中的決策事項,可能存在社會穩定、生態環境、社會效益、法律糾紛、財政金融和公共安全等風險進行風險評估。
(一)風險因素
社會穩定風險。“十四五”時期規劃擬擴建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23座,預計永久徵收耕園地7979畝,搬遷286人。征地移民涉及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對人民民眾的財產權益和生存發展具有較大影響,處理不當容易引發群體上訪、聚眾鬧事、阻撓施工等社會不穩定事件。
生態環境風險。規劃項目中,少量工程涉及小範圍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區、基本農田等環境敏感區域;工程施工將增加水土流失;部分工程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陸域水循環過程、河湖水文情勢及水生態環境;工程蓄水可能產生滑坡塌岸,誘發水庫地震,並可能對自然景觀和水生生物棲息繁衍環境、生物多樣性等產生影響。
法律糾紛風險。規划水利項目建設涉及地方政府、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用水主體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和多方契約合作關係,涉及重大利益調整和風險分擔,任何環節處理不當,容易發生法律糾紛。
財政金融風險。“十四五”期間全州水利建設計畫投資111.84億元,是“十三五”期間的3.22倍,投資規模較大。且水利建設項目以公益性和準公益性為主,投資周期長且經濟收益低,加重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容易出現舉債過高,產生財政金融風險。
公共安全風險。規劃新建的水庫若汛期水庫洪水調度不當,或大壩安全出現問題,可能引發洪水災害,威脅下遊人民民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規劃項目中,部分新建工程具有城鄉生活供水任務,如供水水質出現問題,則威脅居民身體健康。
(二)風險應對措施
社會穩定風險應對措施。強化項目前期工作,科學論證,合理設計,控制征地移民影響規模,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穩定風險。強化征地移民前期工作,深入調查,充分徵求征地移民意見,科學合理地進行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嚴格落實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充分排查風險因素,科學評估風險等級,強化評估結論套用和地方政府維穩責任。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實施監控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情況,及時掌握風險動向,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生態環境風險應對措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水資源配置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態環境用水要求,逐步退還擠占的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在工程前期論證階段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最佳化工程設計,從源頭上減少工程建設的不利環境影響。依法加強規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提出具體可行的環境影響控制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嚴格落實“三同時”管理制度,加強建設、管理過程的環境影響監測和環境保護監管。
法律糾紛風險應對措施。強化各級地方政府及其下屬各部門的契約意識,維護政府信用。嚴格執行項目“五制”建設和落實項目單位六項管理制度。規範合作行為,完善契約約定事項。任何形式的合作,應通過簽訂契約等形式,明確界定契約雙方的責權利關係、違約處理、爭議解決等內容,提前預防法律糾紛風險。
財政金融風險應對措施。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水利工程。鼓勵統籌城鄉供水,實行水源工程、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一體化建設運營。建立規模控制、預算管理和風險預警制度,全面動態監控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及時應對和處理。
公共安全風險應對措施。重視專家論證會的意見,把好設計技術評審關。加強汛期水庫運行管理,嚴格依據設計調度規則進行水庫洪水調度。強化大壩安全監測制度,實時監控大壩安全。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制度,實時監測源頭水質。加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從源頭上消除水質問題。
(三)風險等級
《規劃》在增強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保護重點地區防洪安全、完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改善河湖生態健康、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規劃存在的社會穩定、生態環境、法律糾紛、財政金融和公共安全風險具有可控性。在充分落實前述風險應對措施後,確定本次規劃綜合風險等級為“低風險”。
九、保障措施
“十四五”時期,水利建設任務重、投資強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難度大。為推動規劃順利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密切配合,保障規劃目標任務完成。
(一)強化組織領導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強化州本級和縣(市)級水安全保障工作責任,加強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統籌部署協調各項任務。水行政主管部門發揮牽頭作用,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主動與其他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形成水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二)科學有序推進
規劃所列的項目只作為“十四五”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的依據,而不是必須要開工的約束性任務。規劃實施過程中,根據中期評估等情況可作適當調整修改。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有關強制性標準和規程規範,紮實做好各個項目的前期工作,認真履行建設程式,科學有序實施。切實落實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廣泛凝聚共識,調動和引導各方力量,形成水利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發揮各級財政對水利工程建設投資的主渠道引導作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和金融政策支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最佳化水利建設投資結構,充實重大項目儲備,在優先保障重大水利工程投資的基礎上,加大重點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節約用水等領域的投資力度。
(四)逐級分解落實
各縣(市)根據水安全保障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組織編制區域水安全保障規劃,把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到相關部門,明確分工,精心組織,精準發力,分步實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確保規劃落地生效。
(五)嚴格檢測評估
規劃實施過程中,根據中期評估等情況可作適當調整修改。加強規劃目標指標實施進度監測和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的跟蹤。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加強對規劃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的跟蹤督辦。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分析實施效果及存在問題,提升規劃的適應性。

解讀

《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於2021年12月28日經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以“西政辦發〔2021〕45號”檔案給予印發執行,其主要政策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十四五”期間大力實施重點水利工程,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基本消除區域性、大面積乾旱的決策部署。
根據《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西雙版納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西政辦發〔2020〕6號)檔案要求,西雙版納州水利局委託雲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西雙版納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並經多次修改完善後,報州委、州政府審定。
二、任務目標
到2025年,通過轉變治水思路、補齊發展短板、強化監督管理、提升能力水平,逐步扭轉西雙版納州水利建設滯後的局面,基本構建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江河安瀾的防洪體系,基本構建空間均衡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基本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基本建成與鄉村振興戰略同步的城鄉一體的供水灌溉體系,基本建立能夠保障國家、省級、州級重大戰略的保障體系,初步構建調控精準的智慧水利體系,基本構建西雙版納州水安全保障體系。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9章33小節。主要內容如下。
(一)規劃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的治水新思路,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緊緊圍繞打造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三大定位”。立足西雙版納州情水情,構建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水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全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以基本解決西雙版納州工程性缺水瓶頸,基本消除區域性、大面積乾旱為主要目標,基本建成與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與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的水安全保障體系。《規劃》共提出了12項目標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6項。主要是:到2025年,全州新增蓄水庫容0.6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0.8億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提高到550立方米以上,供水安全係數達到1.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1%。用水總量控制在7.55億立方米以內(約束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約束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3。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2.1%以上,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0%以上,河湖重要斷面生態流量滿足程度達到80%以上(約束性)。
(三)總體布局。以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瓶頸、基本消除區域性、大面積乾旱為主要目標,堅持開源為主、節約優先、綜合利用、保障供給,圍繞“建庫”“連通”“成網”的工作思路,採取中小微水源建設、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飲水灌溉供水成網等措施,大力實施水利工程,以水利高質量發展支撐西雙版納州發展。
(四)規劃主要任務及建設內容。主要圍繞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態安全、智慧水利、水利法治化、深化改革等方面重點任務提出建設內容。規劃項目253個,總投資246.45億元,“十四五”期間計畫完成投資111.84億元以上。
(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落實目標責任,三是科學有序推進,四是加強監測評估。
四、涉及範圍
《規劃》主要涉及範圍為各縣(市)人民政府和州水利局、州發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農業農村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衛生健康委、州國資委、西雙版納州水利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等10個單位。
五、出台意義
《規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用水、防洪、生態環境等問題,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立足西雙版納州情水情,構建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水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全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撐。
西雙版納州水利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