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水是民生之本,水利事業是民生事業。經過多年努力,全市建成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啟動實施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歷史性的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依然存在水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水利基礎設施體系不夠完善、水利工程效益發揮不夠充分、水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現代水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等問題。為切實解決好以上問題,要以“抓續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後一公里,用好現有水資源”(以下簡稱“四抓一打通”)為重點,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利保障。根據《甘肅水利“四抓一打通”實施方案》和《定西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戰略導向,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決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下簡稱“四水四定”)要求,聚焦水資源、水工程、水災害、水生態、水管理等領域突出問題,以“四抓一打通”為重點,全面推進水利補短板、強監管和改革創新,著力完善供水網路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定西提供水利保障。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和防洪安全,使水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遠近結合、統籌謀劃。將“四抓一打通”貫穿“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全市水利改革發展全過程,集中力量解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短板和弱項,加快完善全市水網體系布局。
——問題導向、精準施策。針對全市供水保障、防洪保全、水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統籌實施續建延伸、配套完善、更新改造等措施,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改革創新、多方發力。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 “四抓一打通”的強大動力,深化水權、水價、水利管理和水利投融資改革,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四抓一打通”建設。
(三)主要路徑
以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通過推進工程抓續建,鞏固拓展抓配套,提質增效抓更新,最佳化提升抓改造,構建全市供水網路體系。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全面摸排供水現狀,挖掘供水潛力,完善配套設施,打通供水“最後一公里”,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保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續建。統籌已建、在建和新建水利項目,加快發揮工程效益。加快引洮供水二期城鄉供水和田間供水工程建設進度,及早投入運行,及早發揮工程效益。
——抓配套。圍繞引洮水資源高效利用,抓好引洮供水一期配套設施建設, 通過實施城市供水、農村供水、田間供水、生態供水、工業供水等項目建設,完善調蓄配套設施,延伸供水網路體系,進一步促進工程達產達效。
——抓更新。針對部分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設備老化等問題,系統開展城市與農村供水工程聯網更新和提標改造,消除隱患、補強弱項,有效恢復工程功能。
——抓改造。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謀劃實施洮河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安定區引洮灌區提升改造等工程,達到規模擴容、提標增效、功能轉化,提高供水保障程度。
(四)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水利“四抓一打通”取得階段性進展,引洮供水一期配套工程趨於完善,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引洮供水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引洮水資源利用率有效提升,重點河流、重點河段防洪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河湖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水利行業監管能力明顯提升,重點領域水利改革取得突破,水利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
到2035年,全市水利“最後一公里”問題得到解決,建成現代化水安全保障網路,完善江河防洪減災體系,形成美麗健康的河湖水生態系統,逐步構建起現代水治理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體系
1.最佳化全市水資源配套格局
管住“水袋子”。根據全市水資源特點,統籌地表水與地下水、當地水與外調水、常規水與非常規水,科學合理配置水資源,提升配置效率。嚴格計畫用水管理,制定市、縣年度用水計畫,對流域重點監控取用水單位實行計畫用水。健全市縣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體系,探索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以縣(區)域為單位,開展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建立預警預報制度。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持續開展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雙控,細化實化“四水四定”各項措施,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實行地下水取水總量和地下水位雙控,建立健全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指標體系。嚴格水資源源頭管控,強化取水口監測計量,提高監測計量覆蓋面、提升監測計量數據質量、加強監測計量線上傳輸,提高水資源管理精細化水平。大力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實現黃河流域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
建好“水盆子”。針對全市水資源分布不均、調蓄能力弱的實際,統籌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環境改善和河湖連通等任務,在管好用好現有調蓄設施的基礎上,依託引洮供水工程體系,因地制宜謀劃建設一批調蓄設施和淤地壩工程。制定定西市“水盆子”建設行動計畫。力爭到2025年前完成引洮供水城鄉配套通渭縣王家河、安定區內官、隴西縣首陽及馬河、渭源縣麻家集、臨洮縣東峪溝6座調蓄水池,增設供水管網調蓄設施,有效提升水資源調蓄能力和抗旱應急供水能力。2035年前持續推進調蓄設施建設,基本解決調蓄能力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多泥沙河流淤積水庫恢復功能的有效路徑和長效機制。
盤活“水指標”。積極配合省上做好跨市河流的水量分配,特別是引洮水資源水量指標的分配,及時調整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區域和方向,最大限度爭取更多水量分配指標;探索渭河幹流隴西縣、渭源縣水量分配,最佳化上下游水資源配置。市縣區人民政府加強對本行政區域用水指標的清理核算,準確統計年度取用水量,合理確定年度用水控制指標;在取用水控制指標內,通過節約用水、計量監測等措施減少用水的應及時核減取水指標,為本區域取用水騰出指標空間。嚴格取水許可管理,以紅線指標為約束,合理控制取水許可水量和取水許可證數量;實行計畫用水管理,加強引洮供水工程水指標的統籌管理與使用,及時調整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區域和方向,對長期存在指標閒置的單位,及時調整許可水量。
完善“水網路”。積極配合開展新時期南水北調西線全市水資源需求及配套工程布局研究,準確把握全市未來水資源供求態勢新變化,科學規劃、有序建設一批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引洮受益五縣區建成引洮供水配套城鄉供水水廠調蓄水池工程;引洮非受益區積極推進城市第二水源工程建設,按照“建大並中減小”的要求,謀劃實施農村供水工程。有序推進安定區引洮供水一期調蓄水池庫輸水東乾自流乾管二線工程、臨洮縣洮陽水廠農村供水鞏固提升暨城區第二水源工程等水源配置工程。積極推進引洮供水二期安定、通渭、隴西3縣區田間灌溉工程項目建設,及早發揮工程效益。積極配合省上推進引洮濟渭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定西水網建設。
2.推進引洮供水工程提質增效
建設供水調蓄工程。針對引洮工程城鄉供水調蓄能力不足、供水保障程度低的現狀,加快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內官、首陽、馬河、麻家集、東峪溝等調蓄設施,配套建設輸配水管網,保證引洮總乾停水後持續供水,切實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同時,在城鄉供水水廠布設調蓄設施,有效應對水廠、管網突發事故造成的停水問題,有力保障安全供水。
完善灌區配套設施。注重“調蓄、輸配、智慧型、增效”,多渠道籌資,通過實施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改造引洮供水安定、隴西、渭源、臨洮灌區配套設施,增設引洮乾支渠計量及防洪設施,修建錯峰調蓄水池,以精準建設田間供水設施保障灌溉自來水化。通過精準計量、智慧型管理,努力打通引洮水田間利用“最後一米”的問題,實現引洮灌區管理智慧型化、現代化。
強化農村供水保障。注重“完善調蓄、複線布置、智慧管理、提升產業”,結合引洮受益區農村供水現狀及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調蓄水池,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謀劃實施渭源縣中北部水源保障、安定區農村供水信息化、臨洮東部農村供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建設供水複線,配套完善管網,安裝水廠和入戶智慧型計量設施,完善自動化監控系統,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擴大供水覆蓋範圍。充分利用引洮供水水源,謀劃實施重點水利工程,切實擴大引洮工程受益範圍。建成臨洮縣洮陽水廠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工程暨城區供水第二水源工程,將臨洮縣城供水納入引洮供水範圍;實施隴西縣工業供水調蓄水池工程、隴西城市供水複線工程及安定、隴西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提升(信息化)工程,保障城市用水需求。實施乾支渠沿線小型提灌工程,挖潛改造淺山區灌溉面積,提升農田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城鄉生活等基本用水的前提下,運用市場手段,引導引洮水資源向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等高效集約行業配置。總結評估引洮供水工程生態供水成效,制定完善水利工程生態供水相關政策,提升工程生態效益。
3.加強灌區現代化建設與改造
實施灌區節水改造。以洮河灌區骨幹渠系改造為重點,加快推進洮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快安定區引洮供水一期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隴西縣渭河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積極推進管道化輸水,實施開展其他縣區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施引洮供水二期安定、通渭、隴西3縣區田間灌溉工程建設,及早發揮工程效益。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以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為基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依託,推進節水灌溉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加強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推廣噴灌、微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測墒灌溉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打造農業節水產業鏈。圍繞定西市特色林果業、高原夏菜等特色農業發展,推進區域特色農業高效節水灌溉。
4.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城市與農村供水工程聯網改造,推進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建設。城市供水向城鄉結合部、郊區延伸供水,擴展城市供水範圍;農村供水通過實施水廠擴容、提標制水工藝、改造老舊管網、科學定價收費、提升供水服務保障等舉措,穩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選取引洮受益區條件成熟縣區,整合縣域水務資源、資產、資本要素,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試點,從管理體制、管理人員、水價機制等方面,探索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全面提高農村供水質量與管理水平。
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圍繞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建大、並中、減小”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實施漳縣中部供水提升、岷縣西部水廠等工程,解決岷縣、漳縣供水工程規模小、水源不穩定的問題。配套建設調蓄設施,調蓄設施,擴大集中供水保障程度,進一步釋放規模化潛在效益,提升供水工程的穩定性和規模化工程的高效性。
推進運行管理規範化。認真執行《甘肅省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條例》及《定西市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辦法》,靠實農村供水運行管理“五個三”責任體系,加強基層供水管理隊伍建設。推進規模化水廠、星級水廠創建工作,發揮模範引領作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健全完善農村供水工程水價形成機制和水費收繳機制,以政府監管和市場服務相結合,探索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管理運行模式,建立農村供水工程良性運行的長效機制。
5.加強區域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
補齊防洪工程短板。按照“消隱患、提標準、強弱項”的思路,統籌渭河、洮河、關川河流域防洪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防洪減災能力。實施黃河一級支流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渭河、洮河險工險段、重點保護區防洪達標建設,確保渭河、洮河兩條河流主要支流防洪安全。紮實推進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繼續推進7縣區200平方公里以下重點山洪溝道治理。分年度實施7縣區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項目,進一步最佳化山洪災害自動監測站網布局,對現有監測站點進行升級改造,提升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加強城市防洪減災能力建設,推進通渭、隴西、岷縣等縣城防洪達標建設。
提升水庫度汛能力。加快病險水庫、水閘、淤地壩除險加固工程,實施通渭縣大河灘水庫、康家屲水庫、渭源縣石門水庫、漳縣雜寸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開展水庫清淤,恢復和提高防洪庫容,提升分洪泄洪能力。加強水庫運行監測,按規定時限開展水庫水閘安全鑑定,對鑑定為二類的水庫水閘及時進行維修養護,對鑑定為三類的水庫水閘及時開展除險加固,對鑑定為四類的水閘進行降低標準運用或報廢重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加強洪水風險管理。配合省上實施水旱災害風險普查,在重點城鎮和集鎮開展防洪安全隱患排查,調查分析城鎮和集鎮集水區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徵和城集鎮歷史洪水災害,分析城鎮、集鎮防洪能力現狀,評估洪水風險,劃分城鎮、集鎮洪水災害危險區,繪製危險區圖,為全市重點城鎮、集鎮洪水防治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6.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
有序推進小流域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土系統治理理念,以小流域為單位,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採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各種措施相結合,堅持不懈地進行綜合治理。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以水系、村莊和城鎮周邊為重點,創新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打造生態產業型、生態宜居型、生態旅遊型等“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治理成效。
大力開展旱作梯田建設。以修建土坎水平梯田為主,將現有低標準梯田提升改造為便於機械化、規模化耕作的高標準梯田,配套田間生產道路,有條件的區域配套灌溉渠系、排水涵管等設施,形成土、水、林綜合治理的防護體系。以建設高產、穩產水平梯田為突破口,建立靈活多樣的坡耕地綜合治理模式,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態涵養、特色農產品生產於一體的生態型基本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因地制宜配套澇池、水窖等小型攔蓄工程,充分利用硬化路面集水,防治水土流失,解決水資源短缺,發展旱作農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推進高標準淤地壩建設。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特別是重力侵蝕嚴重、比降較小、水質較好的溝道內,選擇建壩條件充分、民眾需求迫切的地方,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建設一批工程安全可靠、配套設施齊全、整體環境美觀、運行管護到位、綜合效益顯著的高標準淤地壩。對確有用水需求的地方,經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在落實安全措施、確保淤地壩安全的前提下,非汛期可適當蓄水,緩解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同時,加大實施老舊淤地壩提升改造工程力度,通過增設排洪溝渠,壩體加固及防滲處理,提高淤地壩的安全運行能力和壩地利用率、生產率。
7.開展水生態修復治理
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對已確定生態流量的洮河落實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將生態流量納入流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和管理。協調好上下游、乾支流關係,統籌生態保護與防洪、供水、發電等關係,合理安排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過程,保障河湖生態流量。持續推進河湖生態流量管理,合理確定龍川河、秦祁河、蓮峰河等8條河流生態流量。適當增加引洮生態水,利用引洮工程向安定區關川河、隴西縣大鹹河、臨洮縣東峪溝、渭源縣秦祁河進行生態補水,改善河流生態環境,同步提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推進重點河流綜合治理。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將治河治水與治山治田治草相結合,與海綿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緊密銜接,與產業發展和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協調,因地制宜的謀劃和整體推進河流及流域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項目,啟動實施洮河生態廊道建設,積極推進洮河、渭河、關川河、牛谷河、漳河等主要河流城區段生態綜合治理。以點帶面建設一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麗幸福示範性河湖。
梯次推進水美鄉村建設。圍繞鄉村宜居宜業,立足鄉村河流特點和保護治理需要,突出尊重自然、問題導向、系統治理,以縣域為單元、以河流水係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水域岸線並治,集中連片規劃,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區,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縣域綜合治水樣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河流生態健康狀況。
實施地下水超採區治理。嚴格實行地下水取水總量和地下水位雙控制度,組織開展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建立健全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指標體系。制定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治理與保護方案,通過地下水取水井綜合整治、地下水資源置換等方式,不斷推進地下水取用水規範管理,逐步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積極探索建立地下水儲備制度,制定動用地下水儲備預案,增強幹旱年份及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用水保障,推動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
8.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建設涉水智慧型套用體系。依託“數字定西”和“5G+智慧水利”,堅持網路化、智慧化、數位化“三化”引領,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智慧水利建設,增強水利信息感知、分析、處理和智慧套用的能力和水平。積極配合省上開展水利智慧平台建設,逐步實現水資源、水災害和水生態環境、水工程、水監督、水政務、水服務等“2+N”水利智慧型業務套用。全面推行“網際網路+安全+監管”,為水利工程安全高效運行和流域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推進智慧灌區建設。結合地下水“雙控”,加快完善地下水監測站網,努力建成較為系統、完整的取水口監測計量體系。非農業灌溉用途的河道外取水口、規模以上取水口、大型及重點中型灌區渠首實現線上監測計量全覆蓋,農業灌溉機井、調水工程及河道外河湖補水實現監測計量全覆蓋,分類推進其他中小型灌區監測計量設施智慧型化改造,精準計量,智慧型管理,推動取水量計量率和線上計量率明顯提高。
推進智慧供水建設。以縣域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為對象,健全完善農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對千噸萬人供水工程的取用水水量、進出廠水水質、主要供水管線及重點調蓄閘閥等設施設備運行狀態的自動化監控系統建設,增強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對於水源取水口和加壓泵站,加強遠程控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供水成本。推進不同層級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互聯互通,提高運行管理質量效率,為民眾提供更加便捷的用水服務。
推進智慧河湖建設。按照“市級建設智慧型平台,縣區不斷完善前端感知設備體系”的基本原則,建設市級智慧河湖綜合管理平台,與省級智慧水利工作平台、市級生態環境監控平台實現數據互聯共享,構建智慧型視覺感知系統、物聯感知系統、套用小程式和監控操作平台。以縣為單位開展前端視頻監控設備和水量水質監測斷面建設,逐步完成全市重點鄉鎮、重要河段、敏感水域線上信息化、智慧型化監控覆蓋,實現河湖“四亂”問題及時發現、智慧型識別,違法主體清晰可辨,責任追究有據可循的管護體系。開展河湖生態流量監測、河湖水域岸線利用及水面面積監測,加快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河湖。
推進智慧水保建設。以“智慧水保”監測站點建設為契機,推進流域智慧水保建設,持續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網路體系、最佳化水土保持監測點布設,在各縣區建設高效、快捷的水土保持監測管理系統,實現遠程設備操作和智慧型管控管理以及監測數據的共享,為水土流失動態化規律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動態數據,不斷提高我市水土保持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二)加快構建現代水治理體系
1.加強依法治水管水
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配合省上完成《甘肅省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條例》《甘肅省地下水管理條例》等法規修改制定,健全完善全市取用水管理、地下水管理、節約用水管理、水權交易、水價改革、水工程管理、河湖管護等規章制度建設,為“四抓一打通”提供規章制度保障。
推進法治水利建設。縱深推進水利“放管服”改革,認真承接省上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確保放到位、管得住、服務好。建立“四抓一打通”監管機制,運用“雙隨機一公開”“四不兩直”等方式,保障引洮供水配套、灌區續建配套及改造、河道防洪治理等重大項目按計畫、按要求高質量完工。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市水政監察支隊“野戰軍”、專業執法“主力軍”、小組蹲點包縣“小分隊”作用,加強對違法取用水、侵占河道、河道非法采砂等水利突出問題專項執法,開展重點領域、敏感水域常態化滾動排查整治,依法依規查處和打擊各類涉水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強化水利與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的聯動執法。
2.加強涉水事務監管
強化水資源監管。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以縣為單位建立健全重點用水戶監控名錄台賬,逐年核定重點取用水戶年度取用水量指標。加強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強化水資源在區域發展、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中的剛性約束作用。持續推進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廣取水許可證電子證照套用。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依法依規足額徵收水資源費。加快實施《甘肅省取水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確保取水口有計量、有監測。
強化河湖監管。認真貫徹落實“533”管治建工作要求,用好“河湖長制”這一工作制度,進一步細化完善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壓緊壓實各級河長辦和河湖長製成員單位責任,推進河長制不斷從“有名”向“有實”“有效”轉變。聚焦“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統籌河湖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理,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打造河湖長制升級版,推行“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等“河(湖)長+”工作機制,全力改善河湖面貌。加大河道采砂規劃執行力度,嚴格按照采砂規划進行采砂許可,嚴厲打擊非法盜採、持證砂廠超範圍、超深度、超期限的違法開採行為。
強化水利工程監管。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全過程管理,完善中小型水庫、農村飲水、中小型灌區等水利工程運行監管機構和辦法,切實發揮已建水利工程效益,減少建成工程“曬太陽”情況。建立健全“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設計單位服務、政府質量監督”的工程質量責任制。以規範市場秩序為抓手,嚴格水利建設市場準入管理和行為監管,完善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招投標監管和市級水利專家庫管理,全面推進和完善水利工程電子招投標制度,建立良好招投標市場秩序。加強工程投資、安全生產、質量管理、農民工工資支付、工程驗收等全過程監管,切實提升水利工程監管水平。
強化水旱災害防禦監管。緊盯“預警預報、水工程調度、應急搶險技術支撐”三項工作職責,加強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站點運行維護,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跟蹤掌握雨情水情工情信息,為災害防範應對提供有力支撐。完善超標洪水防禦預案、水庫汛期調度方案,充分發揮水工程防洪減災效益。加強堤防和水庫巡查值守,及時發現處置險情。落實水庫汛期巡查值守制度,靠實小型水庫“三個責任人”責任,推動“三個重點環節”落到實處。建立防汛搶險專家隊伍,積極配合應急部門開展防汛搶險工作。
強化水土保持監管。堅持依法審批管理,嚴把水土保持方案審批關。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生產建設單位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開展常態化遙感監管發現問題核查整治,嚴肅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規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行為,完善水土保持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強化水安全風險監管。建立水安全風險應對協調機制,強化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風險源防控,建立水安全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體系。完善城鄉供水工程應對特大幹旱、突發污染事件等應急保障預案。完善供水水廠應急處理設施、儲備應急供水專項物資、加強應急搶險專業隊伍建設、強化維修搶修業務水平,全面提高應急供水保障能力。
3.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持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水利人才。圍繞規劃計畫、水資源管理、項目建設、農村供水保障等重點領域,分層次、分類型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利用國家、省、市、縣培訓平台,採取現場培訓、網路培訓等形式,鍛鍊和培養一批既熟悉水利業務又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以掛職、跟班學習等方式,強化市、縣水利系統人才交流培養,為促進水利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強化科技賦能。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水利、水保科研單位技術優勢,圍繞全市水網布局、現代化灌區、水生態修復、節約用水、水土保持、現代水利監管體系及實用技術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和研究。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進一步健全完善協作攻關、成果共享、重點突破及科研投入等保障工作。加快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為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4.推進水文化建設和水情教育
保護“水遺址”。蒐集整理定西水利史話、流域大事記等資料文獻,開展水利遺產資源調查,對水文化遺產的類型、地點、數量、規模、權屬、現狀和效益等情況進行系統整理和登記造冊,實行數位化管理。加大對洮惠渠、大碧河渡槽等水利設施的保護,積極申請納入文物保護名錄,啟動建設1958年引洮岷縣古城遺址紀念館,建立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結合河湖治理修復等工程,推進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化以及與文化融合建設。
講好“水故事”。加強水文化宣傳教育,整理水利行業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加強雨水集蓄利用、乾旱區節水、水生態治理修復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加大交流力度,宣傳定西治水興水成效。開展全市“水利先進人物”“優秀科技成果”“典型工程設計”等評選活動,著力加強行業水文化建設。以治水中湧現的傑出人物、重要事跡等內容,支持水利題材精品紀錄片、宣傳片創作。
記住“水鄉愁”。圍繞川河經濟帶建設,以洮河、渭河、關川河、牛谷河、漳河等河流為主線,以沿河公路為紐帶,以已建的岷縣古城、臨洮海甸峽、通渭宋堡水庫及安定區大鹼溝、隴西渭河城區段、通渭縣牛谷河城區段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隴西樺林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為樣板,完成內官調蓄水池、渭源渭河生態治理、洮河岷縣城區段水生態綜合治理等工程治理,統籌推進清潔小流域建設,連點成線、最終成面,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促進人居環境、生態休閒融合發展。
做好“水宣傳”。以“3.22世界水日”“中國水周”“5.12防災減災日”“12.4國家憲法日”“3.1水土保持法宣傳日”為載體,利用多種形式,著力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水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地,引導公眾“知水、節水、護水、親水”,營造全社會關心水利、支持水利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深化水利重點領域改革
1.深入推進水權改革
按照水資源屬性和農業、工業、服務業、生活、生態等用水類型,通過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細化明確不同行業和具體用水戶的使用權,將初始水權確權並分配落實到用水戶。開展取水許可、分水指標的梳理清算,實現工程、區域、流域之間指標的銜接和閉合,加快形成全市水量指標“點、線、面”一套賬。逐步培育建立水權交易市場,探索水權資產通過市場獲取收益。
2.著力推進水價改革
加快引洮供水工程水價改革。貫徹落實《甘肅省關於進一步深化水價形成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推進引洮供水工程原水水價改革,積極協調省上出台既體現引洮工程供水成本和水資源稀缺程度,又降低農業灌溉和人飲供水負擔的城鄉居民、工業、農業、生態分類原水水價,破解水利工程收益難以覆蓋運行成本的難題。探索推進引洮受益區農村供水工程審批許可權下放,逐步建立完備的水市場調節機制。
深化農村供水水價改革。開展農村供水工程水價測算和成本監審,依據成本核算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合理制定水價,逐步達到運行成本水價。積極探索推進同地同價、同源同價、同網同價,實行階梯式水價,推行兩部制水價,建立市場化運作下的“以水養水”機制,確保農村供水事業可持續發展。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善農業供水計量設施,全面推行計量收費。按照《定西市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方案》,2022年底前完成大中型灌區骨幹工程成本監審工作,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成本監審工作。因地制宜健全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多渠道籌集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有條件的地區要將獎補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積極探索採用“一提一補”方式,在合理調整水價的同時,對定額內用水提價部分向用水主體發放補貼,並對節水的部分以資金獎勵、水權回購、節水設施購置獎補等多種形式給予獎勵,調動農民節水積極性。
深化城鎮供水水價改革。對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制度,科學制定並動態調整用水定額,全面實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對符合產業目錄的高耗水特種行業從高確定水價,倒逼用水主體主動節水。在合理確定用水量前提下,建立“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為核心的定價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
3.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健全重大水利工程管理機制。積極配合省上理順引洮供水工程管理體制。整合引洮一期、二期田間灌溉,積極申報爭取引洮供水定西市大型灌區,健全機構、人員,推進引洮一期和二期工程整體運行及管理。嚴格落實項目法人制,新建重點水利項目實行“先建機制、後建工程”新模式,按照建設運行管理一體化原則組建項目法人,提高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平。深化水管體制改革,釐清工程管理單位社會服務和經營性職能。發揮市內國有企業水務建設管理優勢,縱向貫通水務一體化產業鏈,橫向拓展涉水業務供應鏈,實現企業的良性經營。推進水源工程、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一體化建設運營。
深化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工程所有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積極探索管養分離,因地制宜推行政府購買服務、“以大帶小,小小聯合”等水利工程集中管護模式,推動全市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物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建立小型水庫良性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對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切實明確管護責任,探索區域集中管護模式,積極申報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區)。深入推進基層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嚴格定編定崗定員,基本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工程維修養護。
4.創新水利投融資體制機制
進一步加大各級政府對水利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等政策。充分發揮現有水利投資公司作用,鼓勵各級水投公司作為項目法人,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合作,穩步擴大融資規模。充分發揮市水投公司在水利項目投資、建設、管理和經營等方面作用,為“四抓一打通”重點工程建設籌集資金。探索採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規模化推進現代農業節水灌溉。積極申報和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為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 “四抓一打通”對全市水利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貫徹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協同推進任務落實。縣區政府作為 “四抓一打通”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前期推進、建設管理、資金使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制定年度推進計畫和目標要求,有力有序開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二)強化投入保障。緊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吃透政策精神,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用足用好中長期貸款、過橋貸款、惠農貼息、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性資金,積極爭取鄉村振興投資基金等相關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不斷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支持“四抓一打通”項目實施。
(三)抓好項目實施。要按照方案目標任務,統籌謀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前期工作,形成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機制。要加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保障前期工作經費,力爭做到儲備一批、成熟一批、開工一批;縣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做好項目審批及相關工作,形成水利改革發展合力。嚴格執行水利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契約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嚴格施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四)加強監督指導。加強方案實施監督檢查和考核評估,建立健全方案實施情況跟蹤分析、目標考核和監督評估機制。指導責任縣區進行年度建設計畫管理,壓茬推進項目建設,確保按期發揮工程效益。堅持以“三督三察”為手段,以推動落實為目的,落實好縣級領導和科室包抓縣區責任機制,定期不定期對各縣區職責履行、任務落實、項目建設、資金使用、質量安全等情況進行調度,盯住不落實的事,抓不落實的班子和不落實的人,全力推進“四抓一打通”任務落實落地,儘早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