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巴中市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對今後幾年內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任務、具體舉措、完成時間等進行了明確。根據方案,到2023年,我市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將明顯改善、職普在校生大體相當;到2025年,將打造一批具有巴中特色的職教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記者採訪了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對方案的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中市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地區:巴中市
  • 發布單位:巴中市人民政府
實施方案,解讀,

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四川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畫(2021-2025年)》精神,切實提高我市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育人質量和服務能力,結合巴中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搶抓新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圍繞“人才強市、教育強市”建設,按照“擴容、提質、貫通、融合”思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四質工程”為抓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打造巴中職業教育特色品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貢獻更多教育力量。
(二)主要目標。到2023年,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校點布局更趨合理,職普在校生大體相當,校均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建成2所省級示範學校、4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到2025年,辦學條件達到國家標準,“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達到55%。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實施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打造3所省級名校、6個省級名專業、3個省級名實訓基地,力爭建成3-4個具有巴中特色、全省影響力的產教融合品牌。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最佳化職業教育發展布局。
1.最佳化學校布局。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抓手,統籌最佳化調整高中階段教育布局,推動職業教育資源向產業和人口聚集區集中,鼓勵將職業教育辦到產業園區,每縣(區)重點辦好2至3所中職學校,支持巴中經開區建設1所中職學校。逐步撤銷農村部分地域分布散、辦學水平低的普通高中,整合1200人以下“空小散弱”中職學校,將師資、實訓設備等閒置資源有效整合。積極支持城區教育資源充足的普通高中探索舉辦綜合高中,鼓勵有條件的轉型為中職學校。支持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創造條件升格本科,支持高水平職業院校落地巴中。探索推進技工學校與中職學校融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技工學校招收中職學生,支持中職學校按規定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創建技師學院。〔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巴中經開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最佳化專業布局。主動適應一二三產業需求變化,精準對接全市“1+3”主導產業發展要求,加強套用學科建設,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文旅康養、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綠色建築、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專業。支持縣(區)根據“1+1”產業發展實際,積極申辦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引導域內學校科學定位,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避免低水平重複設定專業。從2022年起,縣域內原則上不新增已設定專業。到2025年,打造一批與巴中本地產業緊密結合的“巴字號”特色專業。〔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
(二)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3.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其他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推進“三教”改革,建設省市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制定教材準入標準,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革,持續推進教學診改工作,嚴格教學質量監測。強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優良校風學風。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以勞動教育和職業體驗教育為主的職業啟蒙教育。每年支持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技能大賽,經常性開展學生文明風采、班主任能力大賽。探索“崗課賽證”融通機制,符合條件的技能大賽獲獎者可頒發相應資格證書。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省級“1+X”證書制度試點培訓。支持中職學校面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農民工和高素質農民開展適合的教育和培訓。到2023年,探索形成教學標準、教學常規、教材建設管理制度。到2025年,力爭建成一批中職德育示範課程和實踐基地,形成一批優秀思政課程教學案例,推出一批市級“三全育人”改革示範中職學校。〔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4.完善設施設備。實施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通過加強建設、資源整合、布局調整等措施限期達標。加大已建中職學校基礎設施設備投入,保障工科類專業和醫藥類專業生均儀器設備價值不低於3000元,其他專業生均儀器設備價值不低於2500元。新建中職學校應具備與辦學規模和專業設定相適應的校園、校舍和設施,規劃用地、生均用地面積、校舍建築、生均校舍應符合政策要求,具有與專業設定相匹配、滿足教學要求的實驗、實習設施和儀器設備。推進普職融通試點學校與中職學校設施設備共享機制,普職融通試點學校所需實習實訓設備可採取租賃、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補充。〔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5.實施“三名工程”。按照“抓住契機、揚長補短、改革創新、示範引領”思路,建立“市、縣、校”三級推進機制,分層次參與,落實機構和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全面推進“三名工程”建設。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最佳化體系,增強專業社會服務能力。到2025年,建成一批省級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引領全市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打造高水平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6.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按照《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教育部門會同編辦、財政等部門,根據辦學規模充分考量“雙師型”教師,科學核定教職工總量。落實中職學校選人用人自主權,對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專業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直接考核招聘。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憑技能提升待遇。探索建立“固定崗+流動崗”教師流動制度,通過核定編外輔助員額、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編制較少、專業教師缺口較大的中職學校聘用相應專業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到2023年,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雙師型”教師資格準入、聘用考核制度。到2025年,培育一批省市級德育骨幹管理人員、思政課專任教師、天府職教最美教師、巴山職教最美教師、職業教育正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認定一批省市級“雙師型”名師、優秀校長、專業(學科)帶頭人、優秀班主任,建設一批省市級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委編辦、市教育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7.健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制度。完善教師培養體系,構建校級、縣(區)級、市級職教師資培訓體系,積極融入省級、國家級培訓體系。落實中職學校教師能力素質提高計畫和5年全員輪訓制度,探索適應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的教師分級培訓模式,培育一批具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能力的中職學校及教師。落實中職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建設一批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建立職業教育市級專家庫,強化名師工作室經費保障。按財政供給渠道分級預算教師培訓經費,中職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8.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具有巴中特色的產教融合政策體系和校企合作激勵約束機制。支持市內龍頭企業與中職學校合作,共同推動校企育人。鼓勵中職學校與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合作,共建技術中心、實訓基地和特色專業。推進智慧財產權工作戰略合作,開展智慧財產權進學校和企業。到2025年,健全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具有巴中特色的產教融合品牌3-4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5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5個。〔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
9.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管理。認真落實國、省實習實訓政策要求,中職學生實習實訓方案須報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備案。學校和實習單位建立協作共管機制,共同制訂實習計畫,開展專業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建立教師跟崗制度,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探索使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仿真等手段,加強實訓實習管理。教育部門要開展專項排查,建立專項台賬,切實履行學生實習實訓管理主體責任。〔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
(五)持續推動普職融通試點。
10.完善普職融通制度建設。推動普職資源共享,統籌整合域內普職教育資源,鼓勵普職學校之間共享實訓設備、專用教室、圖書館、運動場所和實訓場所。鼓勵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相互依託,課程共建,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教師互派,教研互動,加強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融合貫通培養制度建設。〔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教育體育局〕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縣(區)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切實轉變觀念,履行職能職責,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市級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職業教育重大事項,解決職業教育困難和問題。各縣(區)要相應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密切配合,統籌推進。〔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巴中經開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
(二)強化財稅支持。進一步建全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市、縣(區)財政投入機制,最佳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按規定落實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或公用經費,保障學校建設、設施設備、教師工資、師培師訓等經費投入。學校因校企合作辦學確需向合作企業支付的成本費用,按相關規定納入學校辦學成本,從生均財政撥款或學費收入中支付,學校和企業均不再向接受校企聯合辦學培養的學生另行收取實習費、實訓費、技能培訓費、校企合作等名目費用。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投資額一定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完善財政貼息貸款、政府購買服務等政策,加大對職業教育在校址規劃、項目建設、土地和金融上的政策和專項經費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強化督導評價。強化質量評價,定期開展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專業建設和技能培訓評價,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強化過程督導,市政府教育督導辦定期對縣(區)政府、市級相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和職業教育發展等開展督導評價,建立通報、約談制度,強力推進。強化績效考核,將各縣(區)職業教育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招聘、職普比達標等納入年度目標績效,逗硬考核。〔責任單位:市政府教育督導辦,市目標績效辦、市教育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加大對職業教育改革先進典型的宣傳,引導廣大家長和學生樹立“學好一門技術、致富一個家庭”觀念,開展“職業教育活動月”和招生宣傳活動,引導激勵全社會認同、支持、參與職業教育。〔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巴中日報社、市廣播電視台、市財政局、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解讀

總體目標
打造巴中職業教育特色品牌
圍繞“人才強市、教育強市”建設,按照“擴容、提質、貫通、融合”思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四質工程”為抓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打造巴中職業教育特色品牌。
方案明確具體目標為:到2023年,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校點布局更趨合理,職普在校生大體相當,校均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建成2所省級示範學校、4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到2025年,打造3所省級名校、6個省級名專業、3個省級名實訓基地,力爭建成3至4個具有巴中特色、全省影響力的產教融合品牌。
五大主要任務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方案確定最佳化校點和專業布局、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普職融通試點五個方面為今後幾年我市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重點工作。
每縣(區)重點辦好2至3所中職學校進行布局,支持巴中經開區建設1所中職學校。逐步撤銷農村部分地域分布散、辦學水平低的普通高中,整合1200人以下“空小散弱”中職學校,解決職業教育學位緊缺問題。探索推進技工學校與中職學校融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技工學校招收中職學生,支持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創建技師學院,支持中職學校按規定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文旅康養、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綠色建築、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汽車等專業。打造一批與巴中本地產業緊密結合的“巴字號”特色專業。
探索“崗課賽證”融通機制,技能大賽獲獎者符合條件可頒發相應資格證書。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支持中職學校面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農民工和高素質農民開展適合的教育和培訓。每年支持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技能大賽,經常性開展學生文明風采、班主任能力大賽。實施職業教育設施設備達標工程,保障設施設備投入。建設一批省級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引領全市職業學校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
根據辦學規模和學生數,合理核定教職工總量,編制向“雙師型”教師隊伍傾斜。落實中職學校選人用人自主權,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緊缺專業技能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採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公開招聘專業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憑技能提升待遇,探索建立“固定崗+流動崗”教師流動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按財政供給渠道分級預算教師培訓經費,保障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探索建立具有巴中特色的產教融合政策體系和校企合作激勵約束機制。支持市內龍頭企業與中職學校合作,共同推動校企育人機制。建設具有巴中特色的產教融合品牌3-4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5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5個。中職學生實習實訓方案須報教育部門審批備案。探索使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仿真等手段,加強實訓實習管理,切實履行學生實習實訓管理主體責任。
鼓勵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相互依託,職普學校課程共建,教育資源共享,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建立校際間教師交流制度。
四方面強化
確保落地見效
為了確保各項措施能夠落地、落實見效,方案從組織領導、財稅支持、督導評價、宣傳引導等四方面進行強化。
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健全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市、縣(區)財政投入機制,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按規定落實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或公用經費,保障學校建設、設施設備、教師工資、師培師訓等經費投入。市政府教育督導辦定期對縣(區)政府、市級相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和職業教育發展等開展督導評價,強化績效考核。定期開展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專業建設和技能培訓評價,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加大對職業教育改革先進典型的宣傳,開展“職業教育活動月”和招生宣傳活動,引導激勵全社會認同、支持、參與職業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