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簡介,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郵政通訊,教育衛生,水電工程,社會保險,交通運輸,區域特產,著名人物,文學政治,體育事業,區域風景,玉峽湖,成子洲,湖洲古村,文化廣場,觀瀾閣,
縣城簡介
峽江縣,江西省中心城市,江西能源中心,重要的能源城市,位於江西省中心,
吉安市北部。面積1287.43平方千米。2016年底,總人口18.83萬人。
峽江,別稱玉峽。古置石陽縣、巴邱縣。明置峽江縣,以峽江處於
贛江要衝,地勢險要,江面狹窄,流水急湍,故名峽江。
縣城原設贛江西岸的
巴邱鎮,199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遷縣城,1997年7月1日正式遷至
水邊鎮。
峽江縣規劃了除峽江水利樞紐外(2017年12月10日驗收竣工)還有峽江何魁核電站,峽江火電站,峽江風電場,峽江太陽能電站,峽江生物能電站等項目;2015年,中山櫻喜電器江西峽江產業園投建。
建制沿革
古為新淦、
石陽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陽置巴邱縣。隋開皇十年(590年)廢石陽、巴邱縣,縣地分別併入
廬陵、
新淦縣,以巴邱故治地置峽江鎮。明
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縣原巴邱縣故地置峽江縣,縣以鎮名。峽江,別稱玉峽。以峽江處於
贛江要衝,地勢險要,江面狹窄,流水急湍,故名峽江。
1985年6月19日,水邊鄉改設鎮建制。1993年,撤銷馬埠鄉、硯溪鄉、仁和鄉,設立馬埠鎮、硯溪鎮、仁和鎮至此,峽江共有5鎮7鄉,建制鎮人口8.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5萬人。
縣治原設贛江西岸的巴邱鎮,1994年月10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遷縣治。
1997年7月1日正式遷至水邊鎮。
1997年,全縣面積1287.4平方千米,人口15.1萬,轄5個鎮、7個鄉:水邊鎮、巴邱鎮、馬埠鎮、仁和鎮、硯溪鎮、桐林鄉、福民鄉、戈坪鄉、金江鄉、沙坊鄉、羅田鄉、巴邱鄉。縣政府駐水邊鎮。
1997年4月16日,金江鄉政府駐地遷至董家廟。1999年7月15日,福民鄉政府駐地遷至婁屋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55762人。
2001年5月9日,撤銷巴邱鄉,劃歸巴邱鎮2001年12月3日,撤銷沙坊鄉、羅田鄉,合併設立羅田鎮2002年底,峽江縣轄6個鎮、4個鄉,6個居委會、100個行政村。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16.4萬人。2004年底,全縣轄6鎮4鄉,76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2005年年末全縣總人口為166332人。2007年11月20日,設立金坪京族鄉。
行政區劃
面積:203k㎡ 人口:39084人 郵編:331409 代碼:360823100
轄石陽、百花、沂溪等3個居委會,
郭正、下痕、湖洲、館頭、分界、眾村、佩貝、
何君、穎溪、北龍等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石陽街。
面積:162k㎡ 人口:13231人 郵編:331411 代碼:360823101
轄馬埠、固山、曾安、朱家、
蘆溪、凰洲、上蓋等7個村委會。
面積:112.8k㎡ 人口:32066人 郵編:331400 代碼:360823102
轄東門、南門、西門等3個居委會,北門、晏家、坳上、油陂廟、洲上、何家、泗汾、蔣沙等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嶺上。
面積:132k㎡ 人口:12959人 郵編:331408 代碼:360823103
轄仁和、櫪坑、新陂、刁田、大田、大畔、大里、
官田、彭家等9個村委會。
面積:122k㎡ 人口:13342人 郵編:331406 代碼:360823104
轄硯溪、鵬溪、步溪、灼溪、灼嶺、虹橋、覺溪、坪頭、因山、金坊等10個村委會。
面積:155.1k㎡ 人口:16848人 郵編:331404 代碼:360823105
轄羅田、店前、安山、桂林、神林、峽里、
官洲、沙坊、新江、
江口、東梅等11個村委會。
面積:111.5k㎡ 人口:7421人 郵編:331413 代碼:360823200
轄桐林、流源、長田、張家、廟口等5個村委會。
面積:101.5k㎡ 人口:7879人 郵編:331402 代碼:360823201
轄婁屋得、方家、郭下、宋家、小櫪、
田心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婁屋得。
面積:81k㎡ 人口:7136人 郵編:331407 代碼:360823202
轄戈坪、芳洲、小坑、汀溪、舍龍等5個村委會。
面積:101.5k㎡ 人口:9317人 郵編:331405 代碼:360823203
轄城上、黑虎、新溪、金灘、廟前等5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董家廟。
金坪華僑農場 面積9.79k㎡(已包含於上述鄉鎮中),人口2856人,下設:南下、移山、園藝、新民、
朝陽分場。
地理環境
峽江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東北鄰新幹縣,南毗永豐、吉水縣,西靠吉安縣,北與西北與新余市接壤,南北長約39.5公里,東西寬約64.5公里,總面積1287.43平方公里。峽江縣全境地勢為東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贛江傾斜。地形以丘陵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東、西部邊境,山體大都呈北東走向;中間大片丘陵,面積約占峽江縣總面積的62%。
縣境處華南褶皺系東北域,屬江南丘陵區,四周高中間低,海拔最高處為五朵梅花主峰(位於水邊鎮湖洲與新幹縣接壤處),海拔644米,最低處為仁和鎮塗家贛江江心,海拔26米。贛江自南向北貫穿縣境,境內長34公里,主要支流有
沂江、
黃金江、象江水等。
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峽江縣的氣候屬亞熱帶潮濕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7℃,年降水量1592.4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峽江縣土地面積1287.43平方公里,約合193.12萬畝。其中宜農面積38.62萬畝,
宜林面積129.56萬畝;宜牧面積9.35萬畝。
植物資源
峽江縣森林面積超過了一百萬畝,森林覆蓋率60%以上。1997年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光榮稱號。縣內高等植物有220科1400種以上。
水資源
峽江縣水域面積9.26萬畝,其中:河流5.27萬畝,水渠1.02萬畝,水庫池塘3萬畝。縣內水能資源豐富,贛江乾支流總水能蘊藏量7550多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1866萬千瓦時。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峽江縣常住人口185954人,其中:城鎮人口70420人,鄉村人口115534人,城鎮化率為37.87%;全年出生人口2504人,出生率為13.48‰,死亡人口1140人,死亡率為6.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4‰。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6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79年。
經濟發展
2015年經濟保持平穩發展。(一)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9.54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0.4∶49.4∶30.2,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糧食總產量26萬噸,實現“十二連增”;特色富民產業不斷壯大,菸葉種植面積2.9萬畝,收購商品煙8.2萬擔,實現稅收2413萬元,獲全省、全市菸葉生產綜合考評第一名;新增精品果業3000畝、綠色蔬菜3343畝、特色中藥材1900畝。工業集聚效應增強。生物醫藥和金屬製造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分別突破50億元和100億元,全縣工業上交稅收2.31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7.1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8億元。服務業發展提速。貨運物流業平穩發展,實現稅收2.14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21.4%。大力發展旅遊、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服務業,新引進江西銀行、洪都村鎮銀行入駐,玉峽湖、玉笥山、梅花坪、現代農業示範園等旅遊景點不斷提升。
(二)財稅金融持續增長。財政總收入完成10.02億元,增長20.1%,增長率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02億元,同比增長11.5%;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80.5%,提高0.4個百分點。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73.6億元,增長14.56%;貸款餘額32.95億元,增長21.5%。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扶持力度,“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發放貸款2.1億元,全年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05億元,增長23.4%。
社會事業
郵政通訊
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廣播電視覆蓋面達100%,峽江縣各鄉鎮(場)所在地已全部實現廣電光纜聯網,聯網村委占峽江縣村委總數的35%,入戶率達60%。
教育衛生
峽江縣有國小85所,普通中學15所,職業中專1所。醫院、衛生院15所。[1]
水電工程
新、老縣城各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變電站一座,中國華電投資裝備2台66萬千瓦和2台100萬千瓦火電機組,電力能源充裕;新縣城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2萬噸。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簡稱峽江工程,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國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大壩位於贛江中游峽江老縣城巴邱鎮上游4公里處,是贛江上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之一。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將全力保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及省會中心城市南昌的電力供應。
在2015年峽江水利樞紐竣工後,有望開始建設
峽江核電站,峽江核電站的總投資預計在500億元,分兩期建設4個百萬千瓦級機組,建成後估計每年可提供約3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有效緩解江西的用電壓力。
2016年底將新建峽江風電場。
社會保險
2012年末峽江縣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9845人,增長9%;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723人,增長19.4%;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360人,城鎮低保人數5340人,農村低保人數5650人,城鎮居民醫保人數53331人;農村居民醫保人數123662人。
交通運輸
縣城距省會
南昌147公里,距
新余60餘公里距吉安市城中心74公里。從
峽江站乘坐火車北上可通往天津、河北、河南、湖北、上海市、浙江、江蘇、安徽等省,南下可通往吉安、贛州、各縣市及廣東河源、惠州、東莞、深圳沿線各縣市。出發乘車前往上海、杭州、溫州、長沙、福州、合肥、南京、廣州、廈門等地8小時內均能抵達。[1]
境內有南北走向的
105國道、
京九鐵路與
京九高鐵於
峽江站並站,及贛粵高速公路峽江服務區和贛江水道南北穿境而過;東西走向的
蒙吉鐵路峽江安山站會讓站、白港站貨運站、縣城至高速公路連線線——峽水一級公路、峽虹一級公路、322國道峽江段(S223省道、S315省道及峽蓮段,在建)、;水上交通便利,距縣城20公里的贛江峽江段,近期將建設峽江港,常年通航,峽江水利樞紐常年紐蓄水發電,可通行千噸級輪船,可達南昌、
九江及長江各港口。峽江
贛江大橋已於2004年7月3日竣工通車,2016年底進行擴建。
區域特產
峽江特產:
峽江絲糖 。主要產於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店頭村一帶,大約有幾百的歷史。糖絲色白,細如髮絲.鬆脆滑潤,香甜可口,入口即融。倍受老年人青睞,時間一久就遠近有名,成了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
峽江絲糖其生產工藝:製作前,將大麥1.5公斤催芽製成麥芽,黃豆13公斤炒熟磨成粉末待用。製作工藝:將白糯米30公斤洗淨,濾乾,置木甑蒸熟,再盛入缸中,將麥芽搗碎放入,加50公斤攝氏60度左右的熱水攪勻,然後用稻草苫包密封保溫6小時左右.待糯米飯充分發酵後,舀入竹製榨藍內用木榨機壓汁。置汁人鍋,大火煎熬。已榨乾的糯米飯再倒人熱水榨第二次汁,一邊熬制一邊摻進鍋內,水蒸發到一定程度,鍋中糖汁開始起泡,熬至糖水滴入冷水中立即凝結即可。此時應十分注意火候,防止過老或燒焦。將膠狀糖液盛進陶缽,放在清水中冷卻,然後倒入一大曬盤內,6-9人圍坐用力拉扯,反覆倒轉,反覆扯拉,並且邊拉邊撒豆粉,以防互相粘連,直至將糖絲拉成頭髮絲狀,用手指團成長約3厘米小圈.盛進圓木桶,倒人熟豆粉拌和即成。
峽江特產:
峽江米粉。始產明嘉靖年間,迄今有四百六十年的歷史。曾被嘉靖皇帝譽為貢粉和冠以“忠貞米粉”的美稱。
主要產自龍下、武溪、羅田、張家等村,龍下米粉尤為獨特。清同治十年《峽江縣誌》載:“峽人善造米粉.細白勝於他處。”1979年版《辭海》“峽江”條也有“農、林產以稻、油茶為主。質地潔白、細嫩、柔滑。既可炒、煮、蒸,也可油炸、涼拌。質量上乘米粉,有久煮不糊.久炒不碎特點。現成為峽江人饋贈親友的佳品。
牛肉炒米粉,取乾米粉0.5公斤,牛肉2兩,香蔥5錢,水發香菇2錢,豬油3兩,料酒1錢,醬油5錢.紅辣椒5錢,鮮湯2兩.味素2錢,鹽適量。將乾米粉用溫水浸軟,撈起濾乾待用,將牛肉和紅辣椒切成一寸長短絲,水發香菇亦切絲,香蔥切成一寸長的段。把鍋放旺火上,加豬油1兩,燒至六成熱時,倒入牛肉絲爆炒,再把椒絲、蔥段下鍋炒約1分鐘,加醬油、料酒、味素和鮮湯燒2分鐘,即成澆料,起鍋待用。然後,把鍋洗淨,放火上燒熱,倒入豬油2兩,燒至六成熱時.把米粉放入拌炒2分鐘,再把澆料放入米粉拌幾下,至收乾湯即成。特點:軟柔潤滑,香鹹適口。
煮粉,亦稱湯粉。將米粉放沸水中煮3}-5分鐘,待鬆軟後撈起放碗內,再添加肉絲、蝦仁和其它佐料做成的澆料即可。食之湯鮮味美。
蒸粉,將米粉放溫水中浸泡數分鐘後撈起,置於米粉肉下面蒸。食之香嫩可口。油炸粉,將油燒熱,把米粉倒入,炸至微黃色撈起,也可加肉絲拌炒,香酥且脆口
涼拌,將米粉放沸水中煮3-5分鐘,熟後放入冷開水中冷卻,濾乾水,拌以配料即成。風味別致。
著名人物
古今名人:
文學政治
峽江三孔:
孔文仲、
孔武仲、
孔平仲三兄弟,以文名世稱“峽江三孔”,峽江三孔是
孔子47代裔孫,今江西省
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據臨江西江孔氏族譜載:其先祖孔績,孔氏40世,唐末任吉州推官。因黃巢起義,任滿不復北歸,遂於文德元年(888)擇西江為居,為西江孔氏第一世。其文學思想與政治主張與
歐陽修、
蘇軾、
黃庭堅一致。詩文注重
杜甫、
韓愈反映現實的雄健傳統。黃庭堅有五言絕句贊“二蘇上聯璧,三孔立分鼎;夭不墮斯文·俱來集台省”。《宋史》有傳,《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和《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三孔”文章,後世先後付印286卷,大部分收入《四庫全書》.成為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
何昌言(1067~1127)字忠孺,江西峽江縣人,何氏始祖保升公五世孫。
男,北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 年)三月初三 8 時出生於峽江清水洲人(村已廢,故址即今硯溪鎮虹橋)。 父何正彥,曾任河南府左軍巡判,受贈朝議大夫。叔何正臣,曾任吏部待郎、龍圖閣直學士,受贈朝奉大夫。
昌言,譜名“昌彥”。“彥者,才德傑出人也”。而昌言性直謙克之人,故求學之後,改“彥”為“言”。這種品行在他致仕以後,尤其是在劾奏當朝奸佞罪惡惡的鬥爭中表現得更是無私無畏、利國利民。宋大學博士諫官陳瓘賦詩讚譽昌言:“何郎清節照寰瀛,況是登科壓俊英。玉殿傳呼群辟聳,金門宣出萬人驚。遠追廬肇龍頭志,獨壓劉公榜眼名。從此文星照江右,不知誰復繼芳聲”。宋哲宗皇帝趙煦在昌言任簽判時,曾賜五言詩讚譽過他:“登府能書獻,揚遷好爵縻;致九堯舜事,寤寐想忠規。
曾櫻(1581年~1651年),字仲寒,金坊(今江西省
峽江縣硯溪鎮金家坊)人。明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戶部主事。天啟二年(1622年)任
常州知府。櫻持身廉潔,為政公正,不畏強權。諡文忠。
練子寧(1350~1402),名安,三洲 (今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黃家村)人[1-4]。英邁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強國富民之道,擢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後任
工部侍郎。建文年間(1398~1402)改任
吏部侍郎,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
胡冠南(1907~1931),化名陳克剛,江西
峽江縣硯溪鎮凌江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以共產黨員身分加入國民黨,參予組建國民黨縣臨時執行委員會,任農運部部長。1928年2月任峽江縣游擊隊隊長。1930年曆任峽江縣委委員、紅二十軍一七三團一營營長,1931年1月任一七三團團長,2月5日犧牲在戰場上,時年25歲。
體育事業
區域風景
在江西中部峽江有座玉笥山(相傳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南巡時,路過此山,天降玉笥.遂稱玉笥山。玉笥山方圓40平方公里,峰巒連綿不絕,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陽、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雲摩霄。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長流。山腳有紫霄、仙人、溫澗、泰、鶴、龜等6石,或鐘靈毓秀,或突兀奇峭,或虎踞龍蟠,形態各異呈奇獻巧,有“神柱支天”、“虹橋飛架”、“鶴舞迎客”、“壽龜伏地”、“駱駝向月”等景點。六石間矩不足200米,屬石灰溶岩地形。元代大詩人揭傒斯在《承天宮記》中稱:“天下稱名山者有三,曰匡廬、曰閤皂、曰玉笥,而
玉笥尤為夭下絕境”。玉笥山自秦代以來,歷為方士、道士修真煉丹之所.成為江西道教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中列為“第十七法樂洞天”、“第七郁木福地”。
江西
峽江玉笥山風光綺麗,氣象萬千,蒙上了神秘的道家文化色彩,產生了許多迷人的神話傳說。歷代名流在山中觀光遊覽,流連忘返,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玉笥山集自然勝景與人文奇趣於一身,像一位迷人的仙子,笑迎國內外遊人香客。 玉筒山山巒起伏,奇峰林立,爭高競秀。著名山峰有“三十二奇峰”,即大白峰、元皇峰、降真峰、三會峰、雙龍峰、秦望峰、掛冒峰、復箱峰、芙蓉峰、亂石峰、翳石峰、上方峰、下方峰、紫虛峰、石橋峰、觀音峰、太陽峰等。各峰形如其名維妙維肖,峰峰蒼翠欲滴,浮青佛綠。自古以來,玉笥山就是遠近聞名的遊覽勝地,風景區廣達三四十里。1993年2月4日,經江西省林業廳批准,玉笥山成為吉安市首批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7月11日,玉笥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確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8年3月進行全面旅遊開發。
峽江玉笥山位於
吉安市區以北約七十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兀立於贛江東岸,背臨峽江,綿延數十里,風光美麗,氣候宜人,是贛中一顆明珠.元代大詩人揭斯在《承天宮記》一文中寫道:“天下稱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匡廬、曰總領事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天下絕境。”
玉笥山被中國道教稱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七大秀法樂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八郁木福地”。玉笥山原名群玉山,因為北山遍地都是青黃紅白黑五色石,故稱“群玉”。
漢武帝曾游遍天下名山,相傳到這裡時,西天王母授他《上清寶籙圖》。一天,見天降白玉笥在太白峰,武帝命人去取時,風雨突降,席捲玉笥而去。玉笥山因此得名。自秦漢到元代,許多高人雅士如秦代孔丘明、何紫霄,漢代梅福,晉代郭桂倫,唐代羅子房,宋代沈道麟等,或躲避戰亂,或不滿現實,或羨慕神仙,或奉旨弘法,都到山中練氣修道。唐宋時期,由於皇帝的尊崇,道教異常昌盛,玉笥山宮觀閣、亭台樓榭遍布山中,當時計有承天、大秀兩宮;開明、沖虛、乾元等21觀;梅仙、麻姑、白鹿、送仙等24壇;等鶴、百花等11亭;杜真、鳴琴等12台。
群峰中,送仙峰最為峭拔,峰頂有九仙台,相傳為秦時孔丘明等9號仙乘龍飛天處。覆箱峰山勢平緩,形狀像片一隻底朝天的箱子,據說孔丘明升天時,留下一隻箱子給何紫霄,何取出箱中的霞有玉冊後,拋掉的箱子化作了一座山峰。何紫霄從此留在人間,修為地仙。“六石香泉洞”為玉笥山中另一著名景觀。六石即泰石、紫霄石仙人石鶴、龜石、溫澗石平地突起,環立在何君村四周。石峰內,洞洞相套,穴穴相連,洞內的鐘乳石柱奇形怪狀,千姿態百態。置身洞內,像在龍宮、地府。
在
玉笥山南麓,有一座海拔四百八十六米、方圓六平方公里的覆箱峰。一九八七年秋,林業部門在廢址上興建集森林防火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望台。此台三重飛檐,“歇山式”屋脊,下層寬敞,二三層有四廊相通,古今合璧,傲立於萬頃林海之上,蔚為壯觀。天高雲淡時,登閣憑欄遠眺,玉峽諸多勝景一覽無餘:東望“玉笥晴嵐”,雲遮霧罩;南見群山列屏,浮綠擁翠;西瞰“
巴邱曉照”,老楓凝紫;北眺“成洲帆陣”,遠近參差,“玉峽雲濤”,千變萬化。更有贛江如練,繞城北去;鷺影點點,碧空如洗。
玉笥山的怪石更令人叫絕,山上到外怪石林立,進入其中,仿若走進了一座巨大無邊的石頭雕塑園,奇形怪狀的石塊,或大或小,競相模擬著自然萬物,如“拔地千仞”的紫霄石,“掘蟠白畝”的泰石,“矯首引吭”的鶴石,“伸頭低伏”的龜石等。面對這些“石雕”,你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工。
山中溶洞別異曲折幽深,迂迥錯落,引人入勝其中已經探明的溶洞就有犬秀洞、郁洞、元龜洞、歸去洞、白雲洞、何君洞等。溶洞之中涼風習習,其境幽幽。爬山後喘噓噓的遊客在此稍息片刻,滿臉倦容隨即消逝,頓覺精力充沛,輕鬆異常。神秘的溶洞又使得你禁不住要領略一番舉火探洞的情趣,那可真能體驗到別有洞天滋味。在峰林怪石之間,流泉飛瀑,溪澗遍布,水聲清脆,這又給玉笥山增添了幾分活力、幾分靈氣。
玉笥山號稱“三十六洞”。其中以仙人泉最為著名。仙人泉泉眼深不可測,泉水清可鑑發,冬溫夏涼,其味香冽,不下無錫惠山泉。三十六澗殊途而同歸,各溪流在玉笥山西麓合流匯成“玉澗水”,奪山而出,直奔贛江,其勢如白虹貫,銳不可當。
位於何君村六石之中仙人石上的環玉閣,始建於宋代,因六石環立而得名。此閣倚山而築,依岩而立,紅牆碧瓦,懸樑飛檐。閣後是仙人石上仙人橋,閣前有仙人泉,真是“環閣奇石福地起,玉井仙水洞天生。”每逢秋高氣爽,登臨環玉閣,環顧群山沃野,莫不令人心曠神怡。
在
玉笥山元陽峰下,矗立著一幢氣勢宏偉的建築物———飈馭祠,村里人又叫南祠。這祠始建於唐朝天寶六年,初名“雲儲寺”。相傳唐初貞觀年間吉州刺史吳雲儲辭官後帶全家在此修身煉道。宋朝真宗皇帝賜給該祠一塊匾額“雲騰飈馭”,祠名遂沿用至今。
南祠是何君村委集資出勞,在舊址上重修的。山門上“玉笥名山”四個大字赫然可見,氣勢不凡。門前有座百花古橋,雖其貌不揚,卻不同凡響,是江西省內最大的隧道式石橋,橋身是由花崗石錯縫砌就,無梁無柱,無灰無漿,至今堅固如初。
玉峽湖
峽江縣
玉峽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已經順利通過省級專家評審。據了解,
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554公頃,包括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峽江縣域庫區、贛江峽江段、黃金江沙坊段部分河段及其周邊地帶。其中各類濕地面積1928.6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54.3%。項目建設期限為2014~2020年,項目總投資1.6億元。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後,將成為贛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6]
成子洲
成子洲又名萬壽洲,處於峽江縣巴邱鎮北贛江中,為一衝積沙洲,南北長約1750千米,東西寬約540米,面積為一平方公里,西與觀瀾閣相對.沙洲雄居江心,贛江水自玉峽隘口衝出,至此被阻,形成迥瀾三角洲,襯以百舸千帆,十分壯觀,宋時文人列"成子洲帆陣"為峽江十景之一,成子洲是游泳、沙浴等水上娛樂旅遊開發理想場所。
湖洲古村
巍巍龍古山,悠悠沂江水,千百年來,養育了眾多志士豪傑,抒寫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峽江第一村——
湖洲古村,就坐落在這山環水抱的阡陌之中。
文化廣場
道德經文化廣場位於何君村邊上,主要宣傳峽江縣道教歷史。
觀瀾閣
峽江源自瑞典文,是古冰川作用過的基岩低地邊緣或準平原經海面上升淹沒而成的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