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種植技術規範

《山藥種植技術規範》是2020年05月13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藥種植技術規範
  • 標準編號:T/TFHT Z029—2020
  • 發布日期:2020年05月13日
  • 實施日期:2020年05月13日
起草單位,適用範圍,技術內容,

起草單位

內蒙古巴彥綠業實業有限公司,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山藥種植過程中的術語和定義、種植環境、種前準備、種植過程、田間管理、採收、 貯運。 本標準適用於山藥的種植管理。

技術內容

種植環境
開溝或打洞栽培:宜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在 2.0m 以下,土層厚 1.5m 以上的排灌方便、疏鬆肥
沃的的非重茬沙壤土地塊;管槽栽培:要求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地塊。環境質量都應符合
NY/T391 的規定。
5 種前準備
5.1 品種選擇
T/TFHT Z029—2020
2
選擇綜合經濟性狀優良、抗病蟲性及抗逆性強、適應性好的品種。山藥栽子和段子的質量標準為:
直順,光滑,健壯無病、無損傷;種用零餘子的質量標準為:具本品種典型性狀,個大有光澤,無損傷、
無病蟲害。
5.2 塊莖處理
5.2.1 晾曬
播前將用作種苗的山藥塊莖切段,切段長 7 cm~10 cm,質量約 100 g,切口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塗
抹並進行適當晾曬。晾曬時間,山藥栽子、零餘子為 7 d~10 d,山藥段子 10 d~15 d,以表皮現青、
斷面結乾殼為宜。
5.2.2 浸種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浸種 10min,或 70%代森錳鋅 200 倍液浸種 15 min~20 min,
浸好後晾乾。
5.2.3 催芽
把浸過種的山藥段子與山藥栽子分別平放排緊,上覆 3cm 厚的濕土保濕催芽;或上下覆蓋濕草,
再覆蓋塑膠薄膜保溫保濕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 25℃左右,溫度超過 30℃時要及時放風。山藥段子比
山藥栽子早 2d~3d 催芽。芽眼萌動並突出表皮至苗長 1 cm 時即可播種。
6 種植過程
6.1 播種時期
10cm深土壤溫度穩定在 10℃時即可播種,露地栽培一般在 4 月上中旬播種
6.2 整地施肥
栽培時結合整地施入基肥,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 3000kg~4000kg,25kg~30kg複合肥。
6.3 栽培方法
常用的栽培方法有:開溝栽培、打洞栽培、管槽栽培等。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栽培方式。
6.4 開溝栽培
按100cm的溝距整地開溝,溝寬 25~30 cm,溝深100 cm左右,挖溝時將上層土與下層土分別堆在
溝的兩邊,晾曬後進行回填,先將底層土整平踩實,再填下層土入溝,每填 20 cm 整平踩實一次,將
上層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按 5﹕1 混合均勻後填平最後的 20cm,層層整平踩實,直到與原田相平或略低
為止。
播種時順壟開寬 10 cm~15 cm,深 30 cm~40 cm 的溝,栽前澆足底水,按株距 20 cm~25 cm 將
栽子芽朝上平放溝中,然後覆土 10 cm~15 cm 培成壟,壟兩邊用腳踩實。
6.5 打洞栽培
按行距 100cm、株距 20cm~25cm 打洞,洞深 100cm~150cm,洞直徑 8cm~10cm,洞內填過篩新
土或用寬 20cm 的地膜覆蓋洞口並做好標記,將種莖的上端順溝走向放在洞口上方,隨即覆土起壟,壟
高 10 cm~15 cm。
T/TFHT Z029—2020
3
6.6 管槽栽培
6.6.1 管槽加工
選用內徑 6cm~7cm 的塑膠管或其它合適管材,加工成長 1m 的小段,並縱分為兩個 U 型管槽,然
後在管槽一端距連線埠 20cm 處向連線埠斜切;在管槽的另一端至中間部位縱向打孔 6 排~8 排,每排4 孔,
孔徑 1 cm,孔間距 3 cm。
6.6.2 栽培
土壤解凍後,按寬 30cm~40cm、深 50cm~60cm、間距 120cm~150cm 開溝,將管槽按 20cm~25cm
間距、30°角的斜度均勻擺放,使切口上端平齊。然後回填土層約 30cm,踏實;將餘下的一半土與腐
熟的有機肥充分混勻後,填平栽培溝並作好標記。栽植時,沿標記行開溝,找到管槽,澆透底水,將種
莖平行放於管槽上部,覆土做壟,壟高 10 cm~15 cm。
7 田間管理
7.1 植株調整
山藥苗長約30cm時,保留1個~2個健壯主蔓,並去除主蔓基部1.5 m以下的側枝;及時摘除不作種
用的零餘子花蕾。
7.2 搭架引蔓
當山藥莖蔓長 25 cm~30 ㎝ 時,及時引蔓上架。支架高度 120 cm~150 cm,儘量增大上部開張
度。注意在搭架時,不要將架材插在栽培壟上。
7.3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後以及雨後或澆水後要及時中耕除草。中耕要淺,避免損傷種莖及藤蔓、莖葉。
7.4 肥水管理
苗高 30cm~50cm 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第二次在塊莖盛長初期,每次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 500kg,
複合肥 25 kg~30kg。山藥生長後期,可用 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山藥塊莖生長盛期須保
持土壤表面濕潤,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
7.5 病蟲害防治
7.5.1 主要病蟲害
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腐病、葉斑病;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斜紋夜蛾、葉峰等。
7.5.2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套用各種防治措施,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
7.5.3 防治方法
7.5.3.1 農業防治
T/TFHT Z029—2020
4
選用抗(耐)病品種,實行 2~3 輪作換茬,精耕細作可增加對越冬蟲蛹的破壞,減輕蟲源;增施
有機肥,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除草、清潔田園,合理肥水,用零餘子(山藥豆)繁殖更新老栽子,採用
打洞栽培、管槽栽培、輪換定植溝、高支架等方法來減輕病蟲危害。
7.5.3.2 物理防治
日光曬種,黃板誘殺,燈光誘殺等。
7.5.3.3 生物防治
套用潛蠅姬小蜂,噴灑0.5%楝素殺蟲乳油800倍液,1%苦參鹼1200倍液防治蟲害。
7.5.3.4 化學防治
農藥的選擇、使用和殘留都應符合NY/T 393的要求。應按照農藥產品標籤或GB/T 8321和GB 12475
的規定使用農藥,控制施藥劑量(或濃度)、施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
炭疽病:發病初期用 25%嘧菌酯懸浮劑 1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
咯菌腈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
根腐病:發病初期用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噁霉靈水劑 700 倍液噴霧或噴淋
根基部。發病重的地塊每畝用70%噁霉靈或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4kg拌入50kg細土均勻撒施在播種溝
內。
斜紋夜蛾:4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
葉蜂:20%的氰戊菊酯乳油2000 倍液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