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皮山縣土壤共分為十三個土類,三十九個土種,優勢土類為灌淤土,耕作主要土種是淡黃沙壤土,面積有48.6萬畝。土壤質地輕,沙性重,粘粒少,通透性能好,養分易釋放,加之晝夜溫差大,造就了皮山山藥塊莖肥大,,內質細膩粘滑的特點。皮山山藥外觀表皮淺黃、根毛稀短、條形圓直、長度一般80—120厘米,中段直徑一般3.5—7厘米,質地硬實、肉質雪白色細膩,緻密,具黏液,絲度長,口感面、甜、香、潤。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皮山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山山藥
  • 產地名稱: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
  • 品質特點:絲度長,口感面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98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9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皮山山藥外觀表皮淺黃、根毛稀短、條形圓直、長度一般80—120厘米,中段直徑一般3.5—7厘米,質地硬實、肉質雪白色細膩,緻密,具黏液,絲度長,口感面、甜、香、潤。

營養價值

皮山山藥含有蛋白質、澱粉、粗纖維、總皂苷、人體需要的18種胺基酸及鈣、鉀、鎂、硒、鈉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其中蛋白質含量達1—2(克/100克),灰分0.8%—1.2%,脂肪0.005%—0.012%,粗纖維0.35—0.6%,碳水化合物11%—13%,澱粉6—9(克/100克),總皂苷0.35—0.45(克/100克),鈣145—160(毫克/千克),鐵為0.4—1.3(毫克/千克),鉀3800—4000(毫克/千克),磷380—410(毫克/千克),鋅1.8—2.3(毫克/千克),銅0.2—1.1(毫克/千克),鎂380—420(毫克/千克),錳0.3—1.1(毫克/千克),硒0.015—0.027(毫克/千克),鈉580—620(毫克/千克)。
皮山山藥性甘味平,入肺、脾、胃,有健胃脾、補肺、固腎、益精、延年益壽等的功能。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皮山縣土壤共分為十三個土類,三十九個土種,優勢土類為灌淤土,耕作主要土種是淡黃沙壤土,面積有48.6萬畝。土壤質地輕,沙性重,粘粒少,通透性能好,養分易釋放,加之晝夜溫差大,造就了皮山山藥塊莖肥大,內質細膩粘滑的特點。

水文情況

皮山縣有5條河流,其中:闊什塔克河、桑株河和杜瓦河為主要灌溉水源,各河流發源於崑崙山的冰川雪源。基地沒有污染企業,農民以種植業,畜牧業和林果業為主,這裡的生活用能、空氣品質、水質均無污染,生態環境良好,不會對產地農作物造成污染。

氣候情況

皮山縣屬大陸性暖溫帶乾燥荒漠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四季分明,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7℃,晝夜溫差14℃以上。年平均降水量51.3毫米,蒸發量2412.9毫米,太陽總輻射量13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2466小時,≥0℃積溫4700℃,≥10℃積溫4100℃,無霜期長達217天,光熱資源豐富,適合喜光耐旱的山藥生長。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歷史淵源

20世紀70年初,皮山縣就有關於河南籍老軍墾人在皮山縣試種河南鐵棍山藥的歷史,但因漫長而落後的生產關係、不安定的社會環境、常駐人口結構的變化、制約著皮山縣農業的發展,但一直有農民特別是漢族農戶種植山藥,大都自產自銷,種植面積大約50畝。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20世紀80年代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年產承包責任制,皮山縣山藥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150畝左右。
2013年來,皮山縣開始實行推廣山藥淺土層定向滴灌的栽培技術,讓山藥在模具里生長發育成熟,橫向種植生長,外面粗大整齊,確保了山藥的高標準、高質量。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生產情況

2013年,皮山山藥總面積333.3公頃,產山藥15000噸。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產品榮譽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皮山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皮山山藥
皮山山藥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皮山山藥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皮山縣固瑪鎮科克鐵熱克鄉木奎拉鄉喬達鄉、木吉鄉、藏桂鄉,共6個鄉鎮8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77°31′00″—79°38′00″,北緯35°22′00″—39°01′00″。

質量技術要求

產地環境符合NY5010無公害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灌溉用水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規定的二級標準。皮山山藥在地力肥沃、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與紅棗間作套種的生產種植,採取獨特的栽培技術讓山藥在模具里生長發育成熟,既節省人工、種薯投入,又能提高山藥的商品率,而且山藥不斷汲取紅棗樹木的營養,造就了與眾不同、獨特的口感與出眾品質,又被稱為果地山藥。
(1)淺土層滴灌定向栽培技術
①整地起畦,防澇防漬
一般在年前要進行土壤冬耕翻曬,春季種植前起梯形畦,畦底寬3.0—3.2米,畦面寬40厘米,畦高50—60厘米,畦兩側斜坡長1.3米左右。此種做畦方式不但可防雨澇,防水漬,也適合於淺生槽栽培。山藥的吸收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層,故基肥無需深施,一般在播種前一周,結合起畦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2000—2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複合肥(N16—P12—K14)25千克作為基肥。
②開挖小溝,放置淺生槽
在斜坡上用小鋤開挖小溝,溝向與斜坡方向一致,溝距20—25厘米,溝深10厘米、溝長100厘米,然後順溝放入淺生槽(又稱淺生套管、定向結薯槽、U形槽,淺生槽上端距畦面5厘米),淺生槽內放入鬆軟填料,回填泥土。鬆軟填料可選用粉砂和取材方便的腐熟木糠、蘑菇渣、甘蔗渣或穀殼糠等混合物,回填泥土時要求做到淺生槽兩端不露出土面或低於溝底。淺生槽上端留下播種標記準備播栽(圖1)。
皮山山藥
示意圖
③種薯選擇、消毒、催芽
山藥種植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無病蟲害的“日本白”脫毒山藥品種塊莖作種薯。在種植前25—30天將塊莖切成小塊,每塊40—60克,切口蘸石灰或草木灰,按頭部、中間、尾部分類分別進行曬種,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曬種程度以傷口向內萎縮,切面出現細裂紋為度,然後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消毒10—30分,取出晾乾後進行催芽。催芽可在室內進行,將薯塊攤開鋪成10—15厘米厚,其上蓋濕稻草,或在室外直接攤在剷平的畦面上,鋪成10厘米厚,然後覆蓋細土5厘米,再蓋上濕稻草。經過15—20天,當薯塊長出的幼芽長5—10厘米時即可播栽。
④適時播栽
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選擇晴天或陰天播栽,應避免烈日暴曬,一般可於下午進行。在已放滿鬆軟填料的淺生槽上端蓋上2—3厘米厚的細泥,對準凹槽,放上帶芽薯塊,注意長條形薯種應與淺生槽平行放置。要求薯塊薯皮向兩側,切面朝上,然後覆蓋細土5—10厘米厚即可。出苗後每穴只留1個健壯的幼芽,將其餘幼芽摘除,否則就會結多個薯塊,使淺生槽失去淺生作用。一般每667平方米種植1700—2000株。
⑤覆蓋保濕,防旱保苗
套用淺生槽種植山藥,薯塊生長在淺土層和鬆軟填料中,保水能力差,生長期間極易受到乾旱影響,尤其在苗期更容易受到危害,因此,在山藥出苗後搭架前,於雨後或淋濕後分別用1米寬的黑色地膜覆在斜坡面上並壓緊壓實,同時再覆蓋稻草或其他遮陰物,也可不覆膜只覆蓋稻草或其他遮陰物,以保持土層濕潤,利於薯塊快速長大。
(2)搭架
山藥為藤本植物,在生長期苗高20—30厘米時即搭架,材料可就地取材,樹條、竹條均可,搭成人字架,高約200厘米左右。
(3)間作套種
為高效利用土地,採用山藥套種紅棗,1畦山藥套種兩行其他作物的種植方式,山藥栽在畦內兩側,小行距35—40厘米,大行距1.2米,株距20—25厘米,每1/15公頃種植4000株左右。其他作物栽在兩畦山藥之間,平均行距77.5厘米,株距20厘米,每1/15公頃種植4300株左右。
(4)肥水管理
除施足農家底肥3000千克/畝外,生長期追肥至少1次,在莖蔓已上半架時畝施尿素10—15千克、鉀肥1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保證山藥不脫肥、不早衰。結合追肥進行灌水,灌水在早晚進行,每次灌水以澆透為宜,高溫季節注意適時澆水。播種出苗後注意適當控水。
(5)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是農業防治:嚴格輪作倒茬,消滅蚜蟲傳染源,合理灌溉、增施有機肥。二是物理防治:採用黃板誘蚜。三是生物防治:蚜蟲少量發生時利用天敵控制。
(6)收穫
山藥塊莖在10月下旬莖葉枯黃時開始收穫,採收前20天左右停止澆水。採挖時順畦深挖,保證塊莖完好。
安全符合《NY5221—2005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山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山藥協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