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華北平原東部、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濟南都市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為溫帶季風氣候特徵,總面積966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2月,全市轄2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0.41萬人。
濱州市歷史悠久,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置濱州。2000年,撤地設市。濱州市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濱州依河傍海,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境域橫跨黃河兩岸,北觀滄海,南攬群岳,境內有杜受田故居、鶴伴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孫武古城旅遊區、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旅遊島、霑化冬棗生態旅遊區、打漁張森林公園等4A級景區,是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連線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長深、榮烏、青銀、濱德、濟濱東、秦濱等高速和穿越境內的205、220國道構成高等級公路框架,德龍煙客運鐵路、膠濟鐵路、濟青高鐵、京滬高鐵東線、濟濱東城際鐵路構成“三縱兩橫一城際”的鐵路網。
2023年,濱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18.85億元,比上年增長5.0%。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海洋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飲食文化,民間藝術,名優特產,特色作物,地方小吃,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秦朝,開始建縣。
西漢起,先後建有郡或國。
隋朝,開始置州。
清朝,昇州為府。
1950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決定,撤消渤海行政區,對原轄專區進行調整,建立惠民專區,黨政機關駐惠民縣城,轄惠民、陽信、無棣、霑化、濱縣、蒲台、博興,和已屬東營的利津、墾利、廣饒,已屬淄博的高青、齊東共12縣。
1952年10月,惠民專區領導機關遷駐濱縣北鎮新建城區。
1961年1月,撤消淄博專區,復置惠民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回濱縣北鎮。
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與惠民專署被地區革命委員會代替。
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濱州地委。
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
1982年8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縣級濱州市。
1984年,為了與濱州市統一地名,惠民地區黨政機關駐地北鎮改為濱州。
1992年3月,為了使地區與駐地名稱統一,惠民地區改名為濱州地區。
2000年,撤地改市,在濱州地區原有行政區域建立濱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4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霑化縣,設立濱州市霑化區。
201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鄒平縣,設立鄒平市。
區劃詳情
行政區 | 政府駐地 | 詳情 | |
創業大廈12層 | 轄12個街道、2個鎮、1個鄉。分別是:市中辦、市西辦、北鎮辦、市東辦、彭李辦、濱北辦、梁才辦、杜店辦、沙河辦、里則辦、小營辦、青田辦、三河湖鎮、楊柳雪鎮、秦皇台鄉 | ||
金海五路166號 | 轄2個街道、7個鎮、2個鄉。分別是:富國辦、富源辦、下窪鎮、古城鎮、馮家鎮、泊頭鎮、大高鎮、黃升鎮、濱海鎮、下河鄉、利國鄉 | ||
孫武六路686號 | 轄3個街道、12個鎮。分別是:孫武辦、武定府辦、何坊辦、石廟鎮、桑落墅鎮、淄角鎮、胡集鎮、李莊鎮、麻店鎮、魏集鎮、清河鎮、姜樓鎮、辛店鎮、大年陳鎮、皂戶李鎮 | ||
陽城六路567號 | 轄2個街道、7個鎮、1個鄉。分別是:信城辦、金陽辦、商店鎮、溫店鎮、河流鎮、翟王鎮、流坡塢鎮、水落坡鎮、勞店鎮、洋湖鄉 | ||
棣豐街道 | 轄2個街道、10個鎮。分別是:海豐辦、棣豐辦、水灣鎮、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馬山子鎮、車王鎮、柳堡鎮、佘家鎮、信陽鎮、西小王鎮 | ||
博城二路399號 | 轄3個街道、9個鎮。分別是:博昌辦、城東辦、錦秋辦、曹王鎮、興福鎮、陳戶鎮、湖濱鎮、店子鎮、呂藝鎮、純化鎮、龐家鎮、喬莊鎮 | ||
鶴伴二路567號 | 轄5個街道、11個鎮。分別是:黛溪街道、黃山街道、高新街道、西董街道、好生街道、長山鎮、魏橋鎮、臨池鎮、焦橋鎮、韓店鎮、青陽鎮、九戶鎮、孫鎮、明集鎮、台子鎮、碼頭鎮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州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渤海灣西南岸,北通大海、東臨東營市、南連淄博市、西南與濟南市交界、西與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衛新河與河北省海興縣、黃驊市相望。全市境域橫跨黃河兩岸,地理坐標為:北緯36°41′~38°16′,東經117°15′~118°37′,東西最大跨徑120千米,南北最大跨徑175千米,總面積9660平方千米。
濱州市
地質
濱州市處於華北新生代沉降區東南部的濟陽拗陷中。新生代的下覆基岩是古生代的沉積地層和前震旦紀變質岩系,由數條北東東向斷裂分割成幾個小的斷塊,基本無中生代地層,新生代地層直接覆蓋於古生代地層之上,斷塊凹陷形成新生代凹陷盆地,沉積了全套巨厚的新生代地層,該地層為海相、湖相和沖積相碎屑的互層沉積,含大量有機物,有利於石油生成。除鄒平南部山區外,全市表層大部為第四紀沉積覆蓋,小清河以南處於魯中山區北麓沖積平原的中尾部,是洪積和沖積平原的疊交地帶,其洪積沖積地層厚度一般在100~200米。小清河以北屬黃河沖積沉積,厚度多在200~400米之間,其中小清河與黃河之間最厚,達400米。長期以來,濟陽拗陷區屬沉降地帶,地殼一直處在一面下陷,一面為河流沖積物填充的狀態,尤其是黃河的多泥沙河流的沖積作用占優勢,沖積速度大於地殼沉降速度,形成了廣大的沖積平原。
地形地貌
濱州市地勢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漸次過渡到大海。以小清河為界,全境呈現南北兩種不同類型的地貌特徵。小清河以南的鄒平南部長白山脈屬泰沂山區北麓的低山丘陵區,地勢高峻,其主峰摩訶頂海拔826.8米,是全市最高點,其餘均為山前傾斜平原,地勢平緩,間有緩崗與窪地,海拔高程一般在8~800米。小清河以北為黃河沖積平原,海拔高程一般在1~20米,總體上地勢低平,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和決口泛濫,造成沉積物交錯分布,加上河流沖刷、海潮內浸、自然侵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形成了低崗、緩坡、淺窪相間,微地貌差異明顯的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氣候
濱州市為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多年平均氣溫12.7℃,降水量564.8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632.0小時;風向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2.7米/秒;年平均地面溫度14.7℃,最大凍土深度一般50厘米左右,無棣1984年曾達209厘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6%,8月最大為81%;年蒸發量1805.8毫米;無霜期205天。
水文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濱州市境內水資源總量由當地地表水、地下水、內河客水和黃河客水四部分組成。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67億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10.16億立方米(地表水5.55億立方米,地下水6.53億立方米,重複計算量1.9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資源量20.52億立方米(其中引黃水資源量8.57億立方米,過境河流水資源量11.9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65立方米。濱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5.4毫米,折合水量為54.91億立方米。201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03.6毫米,較上年偏多49.7%,較歷年偏多4.90%,屬平水年。2015年,全市總供水量15.41億立方米,其中當地地表水2.29億立方米,黃河水資源10.7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包含淺層水、深層承壓水、微鹹水)1.93億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處理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0.44億立方米。2015年總用水量15.41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10.78億立方米,林牧漁畜用水2.0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98億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0.1億立方米,城鎮及農村居民生活用水1.04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0.42億立方米。分別占社會總用水量的70%、13.4%、6.4%、0.7%、6.7%、2.7%。
海洋資源
濱州市地處渤海灣南岸,沿海有無棣、霑化兩縣,海岸系黃河沖積而成,岸線曲折,東西蜿蜒238.9千米,有多條河流在此入海。濱州海岸屬典型的泥沙質海岸,無天然良港,但海域內潮間帶均為淤泥沉積而成,跨度大,灘涂寬廣,平均跨度10千米,有灘涂面積9.37萬公頃,負15米淺海面積20萬公頃。近海海域內有浮游植物66種,包括硅藻59種,甲藻3種,金藻2種,裸、綠藻各1種;浮遊動物42種,包括原生動物1種,腔腸動物6種,節肢動物33種,毛顎、被囊動物各1種;底棲動物84種,包括腔腸動物2種,腕足類2種,多毛類4種,軟體動物26種,甲殼動物25種,棘皮動物3種,魚類22種。潮間帶動物有52種,隸屬9個動物門,其中軟體動物17種,甲殼類16種,多毛類12種,其他動物7種。近海海域游泳生物主要包括魚類85種,蝦類15種,蟹類14種,軟體動物3種,大型水母類2種。
生物資源
濱州市有近海水域浮游植物16科116種,浮遊動物45科79種,底棲動物115科222種;近海潮間帶植物10科24種,動物101科207種;近海魚類53科112種。淡水浮游植物41科291種,浮遊動物47科144種,底棲動物41科75種;淡水魚類17科102種。陸地節肢動物151科850種,土壤動物17科37種,高等植物111科608種,鳥類47科272種。
1998年4月至1999年10月,濱州市查得屬於國家和省重點調查陸生野生動物名錄64種中的41種,其中鳥類36種,獸類2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種;非重點調查的鳥類138種,獸類22種,兩棲類5種,爬行類9種,總計174種鳥,24種獸,7種兩棲類,10種爬行類。
據《2013年濱州市海洋環境公報》數據,濱州市境內近岸海域浮游植物50種,隸屬硅藻和甲藻兩個門類,以硅藻為主,優勢種為中肋骨條藻;浮遊動物26種,以夜光蟲為主;底棲生物24種,以不倒翁蟲和沙蠶密度最大。
依據199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通過的瀕危物種新標準,經1997年調查核實,濱州市內瀕危物種有單葉蔓荊、草麻黃;易危植物有野生甘草、槓柳、野大豆、杞柳;低危物種有繁穗莧。市內瀕危動物有狗獾、豹貓;易危動物有黃鼬、艾鼬、艾虎;低危物種有赤狐。
礦產資源
濱州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0種(含亞礦種),占山東省已發現礦產(150種)的20%。其中能源礦產4種,分別為煤、石油、天然氣、地熱;金屬礦產7種,分別為鐵、銅(伴生鉬、金、銀、鋅、鉛);非金屬礦產16種,分別為磷、硫鐵礦、石膏、重晶石、鑄型用砂(石英砂)、建築用砂、貝殼砂、高嶺土、耐火黏土、麥飯石、磚瓦用黏土、建築用玄武岩、飾面用玄武岩、建築用花崗岩、岩鹽、天然滷水;水氣礦產3種,分別為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8種,占山東省查明資源儲量礦種81種的22%。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濱州市常住人口為3928568人。
截至2022年末,濱州市常住人口391.8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8.6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9%,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末,濱州市常住人口390.4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1.7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92%,比上年末提高1.01個百分點。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濱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75.1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6.7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266.69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1.67億元,增長4.4%。三次產業結構為10.0:42.6:47.4。
2023年,濱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18.8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3.22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300.45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1515.18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為9.7:41.7:48.6。
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濱州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7.4%。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為1.3∶46.6∶52.1。重點投資領域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3%,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23.9%;製造業投資增長6.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36.9%;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8.7%,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6.8%。
2023年,濱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2.14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稅收收入191.83億元,比上年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6.91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9.5%,衛生健康、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支出保持增長。
第一產業
2023年,濱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0.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383.73萬噸,增長2.3%。
2023年,濱州市豬牛羊禽肉產量63.56萬噸,增長9.6%;禽蛋產量28.23萬噸,增長5.2%;牛奶產量6.57萬噸,增長0.2%。水產品總產量57.4萬噸,增長4.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8.83萬噸,增長4.1%;淡水產品產量18.57萬噸,增長4.1%。
2023年,濱州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達到470個,市級以上家庭農場示範場達到300家。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50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86家(含國家級),市級450家(含省級和國家級)。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含國家級)。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機械總動力569.98萬千瓦。落實中央和省農機套用與購置補貼資金2.48億元,補貼農機具9269台(套)。
第二產業
2023年,濱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169.88億元,比上年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0.5%。分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增加值下降8.8%,製造業增加值下降0.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1.6%。
2023年,濱州市建築業總產值274.7億元,增長6.7%。具有總承包或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企業475家,比上年增加82家。
第三產業
2023年,濱州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515.1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8.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6.4%。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0.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7.8%、41.9%和36.5%。
2023年,濱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商品零售額817.49億元,增長9.3%;餐飲收入額92.26億元,增長26.7%。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7.90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1.85億元,增長11.1%。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3%,飲料類增長21.0%,菸酒類增長26.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3%,金銀珠寶類增長13.2%,日用品類增長32.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0.9%,中西藥品類增長0.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0%,汽車類增長3.7%。
2023年,濱州市貨物進出口總值1191.8億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出口602.5億元,增長20.1%;進口589.3億元,下降18.0%。從產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21.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下降36.2%。原油、鋁礦砂、大豆進口額分別下降45.8%、0.4%、8.9%。民營企業進出口980.2億元,增長6.7%,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比重82.2%。
2023年,濱州市實際使用外資7.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2%。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87億美元,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的比重為64.5%。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4.66億美元,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的比重為61.8%。實際對外投資3.17億美元,增長64.7%。
截至2023年末,濱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4756.12億元,比年初增長9.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019.85億元,比年初增長13.9%;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291.35億元,比年初下降0.1%。年末本外幣合計貸款餘額3892.40億元,比年初增長12.0%。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360.61億元,比年初增長11.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2513.97億元,比年初增長12.3%。
2023年,濱州市全行業實現保費收入136.99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3.3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93.62億元。全行業全年賠付支出47.56億元,增長7.2%,其中財產險支出賠款29.97億元,人身險支出賠款與給付17.59億元。農業保險保費收入5.15億元,增長20.7%,為69.17萬戶(次)農戶提供119.47億元風險保障。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3年,濱州市發明專利授權106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6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843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量12.32件。山東省製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67家,“好品山東”品牌13個;27家企業被認定為山東知名品牌;20家企業入圍2023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25家企業入圍2023山東省重點行業品牌價值榜單;全市主導、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8項、國家軍用標準8項、國家標準334項、行業標準353項、地方標準280項;5項技術標準獲批全省首批原創技術標準。
2023年,濱州市累計成功獲批各類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47個,獲支持資金1.96億元。19個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綜合績效評價全部獲“優秀”等次。建立涵蓋595名高校學者的濱州市產學研合作專家庫,完成產學研合作“揭榜掛帥”項目補貼10項。
2023年,濱州市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3人、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人、“外專雙百計畫”7人,重點人才工程入選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引進32人次,較去年增長15%。啟動實施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支持10項全市青年拔尖人才主持的科技創新項目。
2023年,濱州市新獲批省級眾創空間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院士工作站5家。新獲批中歐國家聯合實驗室、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兩家“國字”號平台。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匯聚11類1397項科技資源,服務“十強”產業聚集科技創新主體236家。
教育事業
2023年,濱州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技工院校)1230所,在校生72.56萬人,教職工6.36萬人。技工院校11所,在校生1.0萬人。薄改工程規劃項目264個,惠及學校113個;最佳化辦學條件工程規劃項目506個,惠及農村學校76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稚園9所。精準落實資助政策,為全市21.6萬名學生減免及發放資助資金1.9億元,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3億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濱州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國有博物館16個,非國有博物館9個;市級廣播電視台1座,縣級融媒體中心7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濱州市有各類衛生機構總計3327個,其中醫院112個。衛生技術人員3411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925人,註冊護士14932人。實有床位數29206張,其中醫院21757張,衛生院4197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483張,婦幼保健機構559張。
體育事業
2023年,濱州市公共體育健身場地超1.7萬個,人均面積超3.1平方米。現有國家標準的體育公園11處、口袋體育公園50處。在杭州亞運會中,濱州運動員獲2枚金牌、1枚銀牌。在國際大賽獲得8枚金牌,全國比賽獲得17枚金牌。舉辦首屆全省幼兒體育大會,舉辦腳踏車、馬拉松等“九九黃河”系列品牌賽事10餘項,引進省級及以上賽事活動59項。體育類市場主體1822家,體育彩票銷售11.85億元,創歷史新高。
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濱州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87萬人、81.72萬人、50.62萬人、79.99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10萬人、295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最低標準分別提高到640元、380元。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及開通套用定點醫藥機構分別為366.3萬人和2319個,跨省和省內異地就醫住院聯網即時結算醫院177個。城市低保對象2103人,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至1001元;農村低保對象70904人,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至789元。養老機構105處,養老機構床位1.98萬張,護理型床位1.63萬張。建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18處、農村幸福院711處。
交通運輸
濱州市境內濟青高速、濱博高速、京濱高速、津汕高速、威烏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是連線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2015年6月26日,濱州市2個3萬噸級碼頭正式通航。濱州港累計投資69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投資60億元。濱州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濟南城市圈惟一和最近的出海通道,是山東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口岸。
2023年,濱州市公路客運量145萬人次,公路客運周轉量26322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1.4億噸,公路貨運周轉量427.10億噸千米。港口吞吐量5020萬噸,增長5.3%。鐵路貨運量1705萬噸,增長7.9%。
歷史文化
飲食文化
渤海境內飲食習慣,麵食除饅頭外,還有烙餅、蒸包、火燒、麵條、煎包、水餃等品種,菜以新鮮蔬菜為主,間有肉蛋雞魚;常年喝大、小米粥和稀飯;茶點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濱城區等地飲茶尤甚,宴請賓客飯菜豐盛,有冷盤、熱炒、大件(全雞全魚)、甜貨等,多達十幾道菜;逢年過節,家家備酒、肉、魚、菜。
民間藝術
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後,地處黃河下游的山東省惠民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迫使一些農民開始以“藝”來謀生。他們學唱當地流行的鄉野小調和“打坐腔”等,以賣唱乞食求取活路。較著名的有博興縣的孫中新、張連信等。稍後,他們又吸收“化妝揚琴”的演唱形式,以“墜琴”和“揚琴”作為主要伴奏樂器,並漸漸開始扮演人物,表演小故事。接著,形成了幾人的樂隊伴奏,有了簡單的武打等歌舞基礎,具備了地方小戲的基本特徵,有了呂劇的雛形,為以後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小呂劇以濃郁的鄉土氣息,樸實、生動、活潑的表演特色而深受當地廣大民眾的喜愛和歡迎,演出隊伍也不斷發展壯大。20世紀初先後組成了“順和班”、“義和班”和“慶和班”。至此,呂劇表演基本上形成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具有10餘個角色類型;音樂上形成了“四平”、“二板”、“流水”等基本板式和簡單的鑼鼓經。小戲劇目日漸繁多,並有了一定的大戲和連台本戲。
清河鎮木板年畫
源於天津楊柳青年畫,是由王姓始祖王畫三從天津薊縣經由河北棗強帶來清河鎮的,在以後的幾十年間帶動了清河鎮的其他姓氏年畫愛好者(如張氏、樊氏、周氏、紀氏、曹氏等),經過多年的發展,使其成為深受魯北地區民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其鼎盛時期,畫店發展到60多家,流傳到高青、博興、鄒平、濱州、陽信、無棣、濟陽、商河、章丘、禹城、滄州等地。
清河鎮木版年畫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改進,逐漸演變成木版畫的套印方法,它分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具有立意簡明扼要、主題鮮明、寓意深遠、造型美觀,兼具有誇張、變形的特點,且線型凝鍊流暢,堅實有力或大刀闊斧見長等特點。清河鎮木版年畫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配色和諧多變,畫師們多採用紅、黃、綠、蘭、紫、粉紅等色套印,而且追求鄉土風味,韻香味厚,粗獷淳樸。清河鎮木版年畫在它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影響遍及魯北,與其它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了該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2006年,“清河鎮木版年畫”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藍印花布製作技藝
在濱州、博興一帶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門融生活與藝術於一體的技藝,色彩主要運用藍白二色,具有清新明快、純真樸素、自然和諧、典雅大方的藝術特點。藍印花布是民間盛行的一種布料,也是博興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品,是農村男女青年結婚時,縫製嫁妝的面料和包裹嫁妝的必用物品。此外,舊時藍印花布還是一種小康生活的象徵。藍印花布是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漿刮入花紋空隙漏印於布面,乾後浸染靛藍,晾乾後颳去防染漿粉,顯現出藍白花紋。染成的花布藍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圖案樸實典雅,具有濃厚的鄉土味。
2009年,“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優特產
特色作物
霑化冬棗系濱州特有的晚熟棗類品種。因其果實碩大且因在初冬成熟而又名蘋果棗、雁來紅、凍棗、冰糖棗,為稀有晚熟的鮮食優良棗種。單果重25克左右,最大果重45克,近球形,熟前陽面常有紅暈,大小不勻,平均重14克,為金絲小棗的3倍。冬棗果皮光亮,呈赭紅色,皮薄質脆,落地即可摔裂。其果肉較厚,細嫩多汁,嚼之無渣,濃甜微酸,品味極佳,最宜鮮食,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鉀、鐵、銅等礦質營養,維生素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營養極為豐富,被譽為“活維生素丸”“百果之王”“天下奇果”。其果核較小,有仁。樹勢較弱,樹姿開展,樹冠較小,成齡樹高約5米,冠徑一般不超過5米,最喜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生長。
長山山藥栽培始於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來以高產、質優、營養價值高,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2001年,鄒平縣長山鎮被命名為“中國山藥之鄉”;2002年,長山山藥通過了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長山山藥栽培歷史悠久,其中,洗毛山藥在該鎮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洗毛山藥品質上乘,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無棣金絲小棗
無棣金絲小棗色澤美觀,核小肉豐、金絲綿綿、甘露可口,營養豐富,有藥用價值,有“百藥之引”之稱,《本草綱目》一書中早有記載,是很好的滋補食品。因其成熟後可拔出金閃閃的長絲,故得此美名。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80%,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開脾潤肺、增強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功能。金絲小棗可自制成棗茶水,睡前飲用可平穩安眠,而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很有益處,不僅可直接食用,還可加工成蜜棗、棗脯、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
惠民蜜桃屬南方品系,外觀艷麗,肉質細膩。果實發育期115-130天,平均單果重257克,最大單果重750克,表面硬度較大,含可溶性固體物12%-15%,耐儲運,常溫下可儲存12-15天。蜜桃生產採用最先進、最符合時代潮流的市場運作方式,全面推廣配方施肥、科學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實套袋、分期採摘等最新技術,產出的果品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山東省無公害產品標準。1997年8月11日,該桃通過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鑑定,命名為“惠民蜜桃”;1999年4月通過山東省品種委員會的品種鑑定,正式命名為“惠民蜜桃”;2000年11月,通過山東省無公害產品認證,並認定了5000畝無公害惠民蜜桃基地。
黃河五道口大米
黃河五道口大米產於濱城區青田街道,整個水稻產區轄25個自然村,面積達666.67公頃,年產量600萬公斤。五道口大米顆粒均勻,腹白纖小,營養豐富,色味俱佳,商品性強,並遠銷膠東、江淮等地區,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2001年經省農業廳檢測,完全符合無公害農業產品的標準,順利通過認定。
地方小吃
鍋子餅為濱州傳統名吃,工藝簡單而做法精細,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鮮可口、老幼鹹宜。濱州鍋子餅系由清朝末年濱城西關一邢姓業者初創,故又名“邢家鍋子餅”。它以餅中卷餡的形式,融餅和包子的優點為一體,成為一種新的獨具特色的經濟、速食麵食。
芝麻酥糖
芝麻酥糖是山東濱州市的傳統產品,享譽省外,已有70多年的悠久歷史,該產品是濱城常雲鑾祖孫三代的家傳絕技,有一整套的生產工藝方式,大體分為6步工作法。由當初生產一個花色品種,經過逐步改進,已發展為鳳梨、桔子、桂花、山楂4個不同的風味芝麻酥糖。
風景名勝
孫武古城旅遊區
孫子故園
孫子故園坐落於渤海惠民縣城內,是為紀念古代偉大軍事家、“兵學鼻祖”孫武而興建的一處園林式仿古建築群,總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孫子故園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及當地人民民眾捐助興建,總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工程於1992年4月竣工並對外開放,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等。
魏氏莊園
魏氏莊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惠民縣城東南30千米、220國道南側魏集鎮的魏集村。距濟南約110千米。是我國北方現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旅遊景點。將具有防禦功能的城垣與中國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為一體。魏氏莊園占地40餘畝,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複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風景區占地7200公頃,森林覆蓋率近90%,共有五條旅遊線路,總長6000餘米。景區以休閒度假、養生健身為主題,主要景觀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澗、九潭溪、水簾洞、鶴鳴谷、鶴翔嶺、百鳥園、野葡萄溝、槐花谷、長生院等。
杜受田故居
杜受田故居位於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南街。為“一代帝師”杜受田所在的名門——杜氏一族的舊居。其家宅人稱“杜府”。門前有木牌坊1座,門首懸“太師第”、“相國第”橫匾,門廳內懸有“大方伯第”、“亞元”、“傳臚”、“父子伯侄兄弟翰林”等匾。全部建築為四合大院,占地14畝,內含28個小院,有客廳、堂屋、繡樓、廂房、祠堂等房屋380餘間。後僅存繡樓、客廳和部分堂屋、廂房。有一樓為二層硬山頂式,磚木結構,面闊3間,傳為小姐樓;其他房屋均為硬山頂式磚木結構,現已殘破。
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春,文管所組織專人走訪知情人,記錄了故居原貌的資料,在趙夢祥和杜桂榮老人(杜氏十八世)的幫助下,由孫玉良繪製了杜氏故居平面圖,並撰寫了故居簡介,詳細記錄了故居原貌的每一部分和建築風格。此資料現存文物管理所。現經修復重建,已於2010年4月27日對外開放,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無棣古城旅遊景區
霑化古城文化旅遊景區
霑化古城是千年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老縣衙、文峰台、文廟等10多處歷史古蹟和文化遺址留存;渤海大鼓、剪紙、鴛鴦嫁老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留於民間。古城自明清起“科第連甲,名儒代起”。史書記載的就有“一科四進士,每科必進士,父子二鼎甲”之佳話。先後出過進士40名,貢士385名。古楹聯曰“三塔霑化英才出,諸佛普渡福緣人”。
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旅遊島
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旅遊島簡稱黃河島,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山東濱州無棣縣的東北部,瀕臨渤海,系黃河故道,由秦口河、套爾河環抱左右,四面環水。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疊加地帶,處在京、津、塘和滬、蘇、浙的交會點。景區被認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全國十佳休閒農莊、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基地。
雕窩峪
雕窩峪位於山東省鄒平縣縣城西南5千米處。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千米,距濟南市區不足50千米。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系隋末(公元611年)王薄起義遺址。雕窩峪峪長3華里,奇險秀麗。景區三面環山、地形複雜,植被茂密。主要景點有石門、石城牆、點將台、王薄軍糧處、潛龍澗、蓮花峰、迎春嶺、筆尖石等。景區還建有碧霞祠、玉皇閣,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舉辦為期一周的大型廟會。
唐李庵
唐李庵系濱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東省鄒平縣城西5千米會仙山東麓。鄒平縣城有公交直達。景區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千米,距濟南市區不足50千米。著名佛教寺廟,興建於隋唐,素有齊魯“小靈岩”之稱。
唐李庵風景區占地1338畝,集風景觀光、佛教拜祀、文化探尋等功能於一體,歷史悠久、小巧玲瓏、曲徑通幽、文脈昌盛。寺廟主體建築有大殿及東西配殿,廟南建有興林塔,其中東西配殿樑柱上有明代四爪飛龍彩繪,國內罕見。
寺院東植有文冠果樹一株,樹齡已逾千年;寺院南側有350年樹齡“法師手植檜”及500多年樹齡的“女菩薩丁香樹”。寺院兩側建有梁漱溟紀念館及鄉賢名人書畫展廳,保存有珍貴的文字及圖片等歷史資料。
范公祠
范公祠位於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孝婦河南岸。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15千米。是濱州市著名的祠堂文化風景區。范公祠建於范仲淹去世後13年,即宋治平二年(1065年)。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而建。
范公祠按宋時風格建有二進院落,以尋根、憑弔、祭祀、懷古為主導功能。主要景點有“懷中抱子”千年古槐、歷代碑刻、圖片展廳、清代永安古橋、古村落等。
醴泉寺
碣石山
碣石山系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位於濱州市無棣縣城北。碣石山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千米。此山形成於73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屬岩漿中心式噴發形成的圓錐狀火山穹丘,是山東省內少有的第四紀火山中最為年輕的一座,也是華北平原惟一露頭的火山。位於黃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稱為黃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對於揭示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的環境演變過程,追溯近代人類活動蹤跡及火山岩科研教學均有獨特的人文地理意義。劉長卿、陸游以及明太宰楊巍等當地文人墨客游鑒此山,寫詩作賦,也留下了大量詩詞歌賦。
碣石山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火山遺蹟科普、碣石山觀光、千童島民俗風情、曹公島主題公園、飲馬湖休閒娛樂五個功能片區。自2005年來,碣石山恢復了一年一度的古廟會,吸引了大量遊客。主要景觀有碣石山門、觀海閣、禹王亭、碧霞祠、福地洞天、虛懷谷、石林、石瀑、龍馬洞、達摩洞、海眼等。觀海閣位於山頂最高點,由按“魏蜀吳”三國命名的“曹魏、東吳、西蜀”三亭組合而成,東可眺大海,南可望唐塔(海豐塔),盡觀棗鄉勝景。碧霞祠按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復建,主要由正殿、配殿、山門、鐘鼓樓等建築組成,其建築風格為中軸對稱結構。碣石山噴發物多為火山灰、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岩及火山熔岩,岩性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在地質學上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大覺寺
渤海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渤海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無棣縣城北60千米處,渤海西南岸,西至漳衛新河,東至套兒河,北至淺海-3米等深線,本區地勢低平,發育了山東省最寬廣的濱海濕地帶。無棣為古九河入海之域,黃河的遷徙,海岸線的變遷,潮汐的運動,貝殼的堆積,時永日久,積累成堤。淤泥與貝殼堤互動更替,在此形成了兩列平行於海岸線的貝殼堤。
麻大湖景區
麻大湖景區位於博興縣城南3千米處,處在魯中泰沂山脈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交迭地帶,是又烏河、朱龍河、孝婦河等7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內陸淡水湖泊。全湖東西長7千米,南北寬3.5千米,面積20平方千米,現有水面積1.5萬畝,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東西方向,西窄東寬,湖盆淺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間。
秦皇河濕地公園
秦皇河濕地公園位於山東省濱州經濟開發區東部,北起黃河5路,南至長江11路,全長7.8千米,設計寬度226米,規劃綠地面積85.9公頃,水體面積27.7公頃,總規劃面積為113.6公頃,分為河畔居城、郊野公園、沙洲濕地三大景觀區。其中,沙洲濕地景區位於長江八路至長江十一路段,主要通過濕地的淨化功能,將公園上游黃河水再次沉沙淨化。依託該區域現狀自然地形、保留原生樹種,形成大量的生態島景觀。
南海風景區
南海風景區位於濱州經濟開發區南部大安定村,又名安定水庫。南海秉承“生態化”建設的理念,採用草皮護坡、植被護壩,水庫生態環境與周邊和諧統一。水庫周邊栽植了香花槐、火炬樹、千頭椿、垂柳、國槐等多種景觀樹種,形成了良好的景致。周邊風景秀美,景點密布:南海北圍壩形成了密集的香花槐林帶;位於南海東岸中部、十八路西側,是一塊2.8米高、3.5米長、原名為“小泰山”的正宗泰山石,上書“南海”二字,石色純正雅致,外觀古樸穩重,鎮壓一方水土;坐落於南海中高達14.76米的觀音立像,已經成為拜佛祈福、焚香許願的佛家勝地;南海南北部各有一座湖心島,島上草本叢生、人跡難至,成為水鳥栖息的天堂,群島在南海上空翩翩翻飛、鳴聲響徹,成為濱州一景;渤海十八路貫穿南海景區,由北而南是分別以“天圓地方”、“黃河明珠”、“一言九鼎”為主題的路口中心環島。
三河湖風景區
三河湖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境內徒駭河下游。因其與土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匯,2003年八月,濱州市市委書記孫德漢在觀光後欣然提筆名曰:“三河湖”。“三河湖”距濱大高速3千米,省道永莘路貫湖而過,距濱州市區25千米。三河湖風景怡人,泛舟湖上,有“河流渺渺清無際”“一派清流接海濱”之美譽。
著名人物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
唐賽兒,女,生卒年不詳,明代農民起義首領,蒲台縣西關(今濱州市蒲城鄉)人。今在她的故鄉舊址蒲湖主島上建有“唐塞兒紀念祠”,並在附近的濱州黃河大橋北端建有她的戎裝塑像。
杜詩,明朝崇禎年間人,曾主管湖北財賦。為杜堮祖先。
馬驌,鄒平縣人。清代前期人,歷史學家,研究夏、商、周三代歷史聞名,人稱“馬三代”。
杜堮,清朝人,曾任吏部左侍郎、浙學政。杜受田之父。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農,清濱州舊城裡人(今濱城鎮南街杜家)。清鹹豐皇帝之師。其父杜堮為清嘉慶時期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並有加授“太師太保”的高官,《中國文學大詞典》、《書畫大詞典》、《中國名人大詞典》對其家均有記載。
杜翰,鹹豐皇帝死前,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之一。杜受田之子。
李廣田(1906-1968),鄒平縣人,詩人、作家。新中國成立後擔雲南大學校長等職務。
張軍,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東博興人。現任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張雨劍,濱州人,著名演員。
榮譽稱號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全國綜治優秀市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85位
2020年山東省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預試點城市。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名第144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19年8月,被評為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2020年山東省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預試點城市,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7月31日,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1月,獲評2020年創建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10月,入選“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1年11月17日,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推薦對象。
2021年11月,入選“2021數位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位居55名。
2021年12月,被全國愛衛辦表彰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2022年2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濱州為2021國家衛生城市。
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註:此處僅列舉國家級普遍類榮譽,且不列舉“城”、“鄉”類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