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明朝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朝官員中清正廉潔之楷模。1594年(明朝萬曆二十二年甲午科)舉人,1598年(萬曆二十二年戊戌科)進士,初任戶部主事,管轄京城糧倉事務,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績升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糧儲.他認真清理賬目,查驗貨物,革除陳規陋習,節餘白銀25萬兩,上繳國庫得到內閣大臣趙南星等朝廷內外一致讚揚

基本介紹

  • 本名:杜詩
  • 別稱:方伯公
  • 字號:字:以興
    號:友白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濱州
  • 去世時間:1642
  • 主要成就:為官清正廉潔,後世流傳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主要功績,人物評價,

個人簡介

杜詩,<方伯公>(濱州杜氏家族南街三宗二支第八世) 字:以興;號:友白.1594年(明朝萬曆二十二年甲午科)舉人,1598年(萬曆二十二年戊戌科)進士,初任戶部主事,管轄京城糧倉事務,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績升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糧儲.他認真清理賬目,查驗貨物,革除陳規陋習,節餘白銀25萬兩,上繳國庫得到內閣大臣趙南星等朝廷內外一致讚揚.

人物生平

1607年在上谷為官時,其母親去世,他親扶靈柩徒步回鄉,居家守孝期間,修成杜氏第一部家譜.3年守墓期滿,改任兵部武庫司郎中.
1613年,甘肅東部一帶社會治安急劇惡化,杜詩奉命任參政,負責整頓浪道(今甘肅莊浪一帶).他廢除了以牛馬贖罪的舊法令,疏浚了被淤塞了的水渠,吸引周邊數以萬計的羌民.恰逢有羌民犯殺人罪,他說:"恩不立則散,威不行則驕",毅然將其繩之以法,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當他升任山西按察使赴任時,當地民眾自發相送.不久改任湖廣驛傳道,他勇於任事,裁減冗員,整治中飽私囊者,驛站車馬均用於正途.
因為貴州;四川;湖南交界一帶多發事故,朝廷命杜詩以布政使身份巡撫辰州府;常德府等地,他不辭辛苦,親自巡查各地,將一名叫周二的窩藏犯就地政法,將其掠奪的數百名良家婦女遣送回家.是年發生饑荒,杜詩訪列出當地大戶名單,數次登門勸賑,又下令禁止私藏糧食,使百姓安度荒年,時有"常德耗,詩巡道,常德豐,賴杜公"的民謠.
再升任江西布政使,時宦官魏忠賢篡權,各地督撫大多聯名上書為其建生祠,江西巡撫也亦與杜詩商議建祠,杜詩堅決不同意,內閣推薦他任浙江巡撫,最終因為得罪魏忠賢而於1627年冬被罷官,杜詩剛離任,江西巡撫巡按就上書朝廷為魏忠賢立祠,湊巧,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皇帝繼位,魏忠賢被查辦,江西巡撫,巡按也因此獲罪.當時杜詩罷官回故里濱州時,路過武定州,他準備前往祭奠被魏忠賢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的袁化中,許多人勸阻他,他說:"哪有過故人家門不弔唁的道理?即使得罪魏忠賢也不能迴避!"
1628年,以原職級改任湖廣布政使,入朝覲見崇禎皇帝,應對得體,得到輿論的好評.主管湖廣財賦期間,清正廉潔,上繳節餘銀兩47萬多,崇禎皇帝也為之動容,朝廷內外均稱其廉正.於1640年左右還鄉,約於1642年去世,1640年濱州遭遇荒年,杜詩主動向山東地方長官提出申請,減免了濱州部分稅糧,得到了濱州各界人事的高度評價.

主要功績

主管湖廣財賦期間,清正廉潔,上繳節餘銀兩47萬多;1640年濱州遭遇荒年,杜詩主動向山東地方長官提出申請,減免了濱州部分稅糧,得到了濱州各界人事的高度評價.

人物評價

崇禎皇帝也為之動容,朝廷內外均稱其廉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