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就近城鎮化
- 外文名:Nearby Urbanization
就近城鎮化指的是農業轉移人口在鄰近的小城鎮或城市實現城鎮化。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的相同點都是不脫離原先生活的大環境,因此常常被放在一起討論。背景介紹2015年全國2.8億農民工中,本地農民工數量為1.1億人左右,增長2...
《就近城鎮化研究》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景新、龐波。內容簡介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三個1億人”的精神,是我國政府對新型城鎮化道路、戰略和政策的豐富與完善。當前,前面兩個“1億人”城鎮化的路徑及政策已經明了,但如何“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布局。第二,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有利於輻射帶動鄉村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利於強化縣城與鄰近城市的銜接配合。第三,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
城鎮化格局進入重塑最佳化期。人口、經濟要素向優勢地區集聚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承載的人口和經濟比重仍將不斷提升,資源要素將進一步向中心城市和縣城兩端集聚。隨著我省推進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兩端集聚的趨勢將進一步延續,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發揮,就近城鎮化趨勢更加...
今後城鎮化重心還將進一步向大都市區轉移,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形態將更加凸顯。四是縣城的功能作用日益突顯,成為就地就近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以縣城為載體推進城鎮化建設是國家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策導向。我省縣城城鎮化基礎紮實,53個縣城集聚了全省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十四五...
依託自身優勢和發展條件,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培育特色經濟,加快建設產業園區,方便社區居民就業創業,實現居住在社區、就業在園區,促進就地就近城鎮化。推進農業集約經營,鼓勵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支持種植大戶興辦家庭農場、牧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一批農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改革農村集體...
《新型城鎮化、鄉-城人口遷移與社區轉型》是2018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建娥。內容簡介 本書以“異地城鎮化(農民工)”及“就近城鎮化(農轉居轉型社區)”雙重視角,基於橫向調查與縱向監測數據,闡釋當前農民工群體的就業及階層分化現狀、特徵及問題,提出城鄉差異化融入的應對策略,並對轉型...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小城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提升邊境口岸城鎮功能,在人員往來、...
該書探討了中部新型城鎮化綜合承載能力、空間布局和形態最佳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路徑等重點問題,提出了中部崛起戰略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方略。內容簡介 該書以中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為主題,以實現就近城鎮化為著力點,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整合城鎮發展要素為手段,從分析人口、城鎮、產業、文化與生態的互動關係入手,...
大城市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都市圈內和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第八章 城鎮化時空歷程 198 第一節 城鎮化發展過程特徵 198 第二節 城鎮化發展地域分異 202 第九章 就近城鎮化潛力 208 第一節 安徽省就近城鎮化的潛力類型 208 第二節 安徽省就近城鎮化的規模測算 212 第三節 就近城鎮化規模的時間序列預測 218 第十章 新型城鎮化進展 220 第一節 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 ...
按照“規模適度、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的要求,扶持推進省、市級示範鎮建設,積極推進示範鎮擴權強鎮改革試點,著力打造經濟強鎮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次中心,推動小城鎮向小城市轉型,把省、市級示範鎮打造成為縣域產業成長的新載體、創業發展的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使其成為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就近就地吸納...
結合“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改革,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實現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鎮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把100個示範鎮打造成為縣域產業成長的新載體、創業發展的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使其成為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就近就地吸納農村人口的重要載體。重點選擇10-20個基礎好、潛力...
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三個1億人”問題解決要求進城農民工...
第一節 現代家庭牧場 第二節 現代牧業社區景觀與生產實踐 第三節 “國家地質公園”與“牧家樂”第四節 城鄉往返模式 第八章 牧區新型城鎮化路徑探討 第一節 牧區小城鎮及其特色化發展 第二節 城鎮文化空間與城鎮共同體的培育 第三節 旗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第四節 旗域就地就近城鎮化路徑 參考文獻 ...
三、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戰略內涵 (三)對策建議 項目組主要成員名單 對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幾個問題的答覆 一、關於人口遷移的狀態和趨勢 (一)當前農民工流動大致呈“523”分布格局,今後我國城鎮化必須走多層級、多方式的發展道路 (二)農民工近域流動的趨勢增強,為推進就近城鎮...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未來的城鎮發展需要走出大中小城市和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之路。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既可分散大城市人口過多的壓力,也有助於西部大開發等區域經濟均衡協調發展戰略,可謂一舉多得。“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困擾多年的春運怪圈也會緩解。”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華南城市規劃院院長鬍剛說,...
《農業轉移人口生計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是2020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巍、車蕾、呂鋒。內容簡介 本書從個體及其家庭層面構建了就地就近城鎮化背景下農業轉移人口的生計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架構,並利用西安交通大學“新型城鎮化與可持續發展”課題組2016年10月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寧強縣所獲取...
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利於協同推進城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探索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3個1億人”的就近城鎮化;有利於形成功能各異、協調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深化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大眾創業...
堅持自願、分類、有序,積極引導就地、就近城鎮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優先解決棚戶區人口集中轉戶。優先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適應城鎮產業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15萬流動人口轉戶問題。推進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由主要對本地...
省級財政要參照中央做法,在對下分配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時考慮為持有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增支因素,增強縣級政府財政保障能力,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考慮持有居住證人口因素。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分配辦法,中央和省級財政在測算縣級相關民生支出時,要適當...
培育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於引領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成長新空間;有利於發揮溝通西南西北、連線國內國外的獨特區位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探索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引導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
統籌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城鎮新區和農民新村。有序推進工業空間布局集中,支持產業園區擴區升位。促進產業與城鎮發展深度融合,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現代農(林、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為載體,連片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推廣以農民家庭經營為基礎、專...
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區分超大、特大和大中小城市以及建制鎮,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將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定為市,增加中小城市數量,最佳化大中城市市轄區規模和結構,拓展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空間...
各市政府要參照省級做法,在對下分配財力性轉移支付時考慮為持有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增支因素,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各縣(市、區)政府要統籌用好資金,切實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使農業轉移人口與當地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務。 2.設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
特色小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台,依託小尺度空間集聚細分產業和企業,促進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生產力布局最佳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載體,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吸納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就業生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就近城鎮化;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支點,承接城市要素轉移,支撐城鄉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