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規劃背景,第一節 “十二五”發展成就,第二節 “十三五”發展環境 ,第二章 總體思路,第一節 指導思想,第二節 基本原則,第三節 發展定位,第四節 空間布局,第三章 發展目標,第一節 總體目標,第二節 具體目標,第四章 重點任務,一、做強做優兩大主導產業,二、整合培育三大接續產業,三、最佳化升級三大傳統產業,一、創新創業培育新動力,二、擴大開放拓展新空間,三、深化改革構建新體制,三、構建宜居宜業環境,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工作體制機制,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三、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四、確保“十三五”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一節 完善規劃體系,第二節 強化人才支撐,第三節 加強金融保障,第四節 最佳化發展環境,第五節 落實考核評估,第六節 做好組織協調,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十二五”發展成就
2011年以來的五年,是伊川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面臨困難最多、挑戰最大的五年,也是產業轉型加快、城鄉面貌巨變、人民民眾更具幸福感的五年。五年來,全縣上下按照“工業興縣、產業立縣、科教強縣”總體思路,圍繞建設鋁工業新城、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宜居宜業新伊川三大目標,突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城鄉一體等6項重點工作,大力發展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等10大產業,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縣域經濟持續保持了大開放、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良好態勢。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0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100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3倍、2.1倍、 1.9倍、1.7倍、1.8倍、1.9倍;年均增長10.7%、12.6%、14%、12.3%、11.7%、15.2%。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全市前三,先後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全省經濟社會考評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堅持擴大增量與調整存量並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一五”末的10.0:69.8:20.2最佳化為8.9:54.7:36.4。
1、工業更強。按照“傳統產業抓升級、優勢產業抓擴張、新興產業抓培育”的發展思路,五年來,全縣先後安排實施重點項目383個,總投資1351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05個。伊電集團2×660MW、龍鼎鋁業、豐拓鋁業建成達產,初步形成“煤電-電解鋁-鋁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實現鋁板、帶、箔各類產品閉環生產;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微電子產業園、科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項目先後落戶伊川;博世磨具開工建設,磨料磨具基地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海帝機械、鑫港食品等項目投入試生產,先進制造產業園、食品產業園初具規模。以產業集聚區為核心,鋁精深加工產業園、移動終端產業園等八大園區競相發展良好格局業已形成。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6.9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長12.3%;產業集聚區完成營業收入290.8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20.5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7.8%。
2、農業更優。五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4.8億元,完成西乾渠硬化、中小水庫病險加固等37項農田水利工程,改造中低產田2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3平方公里,全縣糧食產量穩定在42.5萬噸左右。以農業產業化“3691”工程為載體,實施54個高效特色農業項目,發展菸葉、穀子等特色種植32萬畝,新發展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56個,帶動農戶6.2萬戶。2015年,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26.8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2倍。
3、現代服務業更活。圍繞唱響“游在周邊、樂在伊川”品牌,龍門一號、鳳凰水城、奧特萊斯等現代服務業項目順利推進,伊河文化旅遊購物產業帶全面對接洛陽;立足特色商業區建設,麗都國際酒店、永輝商場、銀興廣場建成投用,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中遠物流園、華美家居建材城等商貿物流項目加快建設,現代養老、電子商務蓬勃興起,構建起城中大商貿、城郊大市場、園區大物流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2015年,全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1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
——開放創新成效顯著。堅持開放帶動戰略不動搖,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多效”的戰略性和全局性舉措,全縣上下著力圍繞6大重點領域和10大重點產業發展,緊盯上海、深圳、杭州等重點區域,探索並採用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招商模式,拓寬城建、教育等招商領域,實現了招商引資新突破,為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五年來,先後引進並開工建設了利爾光伏產業園、天成信隆光電顯示器件、程林文化園、伊河學校、東華鼎盛供暖等億元以上項目175個,總投資1006.6億元,其中,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項目投資額占總投資額的65%以上;累計組織到位省外境內資金31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8.24億美元,連續5年被評定為全省對外開放先進縣。同時,把改革創新貫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等改革任務;伊電集團完成企業改制,煤炭企業實現兼併重組,醫療衛生、食品監管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檢測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以上行業認定實驗室5家、各級科技型企業40家。2015年底,全縣高新技術產業達到58家,總產值達到114.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始終把城市建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按照對接洛陽、融合發展思路,堅持老城區改造與濱河新區、拓展區建設並重,五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36億元,實施城市提升項目125個,老城區7條主幹道實現改造提升,打通瓶頸道路8條,新建道路6條;全面啟動15平方公里濱河新區建設,濱河大道建成通車,5縱25橫的路格線局連通四方,縣城區規劃面積達到5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0%,較“十一五”末提高13個百分點。市政設施不斷完善,鋪設各類管網181.5公里,供暖面積達到250萬平方米,供水能力達到2萬噸/天,新增綠地570.3萬平方米,杜園、杜康廣場、西山植物園完成提升改造,背街小巷實現亮化美化,伊龍橋、志遠橋、高新四橋和伊濱公園交相輝映,數百棟高層拔地而起,產城融合步伐加快,城市承載力和形象有效提升。
——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始終把最佳化環境作為加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以16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和1.82平方公里特色商業區為平台,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5.6億元,建成園區道路120公里、鋪設管網315公里、建成標準化廠房18萬平方米,實現基礎設施全覆蓋。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小城鎮“五個一”工程等建設,半坡、酒後、白元實現撤鄉建鎮,城關鎮“撤鎮建辦”步伐加快;完成便民通行工程400公里,解決農村24萬人口安全飲水問題,369個行政村(社區)建立衛生保潔機制。洛欒線、郭木線改擴建、龍鳳大道和農網改造不斷加速,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按照“一網兩園三帶多組團”的綠化布局,大力實施龍鳳山、伊河濕地綠化等林業生態工程,累計造林26萬畝。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嚴厲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和阻工擾工行為,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來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419件,辦結率100%。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6.7億元,占全部財政支出的68.5%。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發放各類救助資金5.8億元;新農合參合率保持99.9%以上,累計補償資金652萬人次5.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3.2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100萬人次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5009套。深入實施科教強縣戰略,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撤併農村中國小校222所,完成258所農村中國小校和幼稚園改擴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4%以上,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51%以上,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積極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13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室)57家。全面落實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扶貧開發完成41個村整體推進4.4萬人口脫貧任務。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和整治活動,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接訪活動,紮實推進創模暨碧水藍天工程,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第二節 “十三五”發展環境
今後五年,國際國內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必須準確把握、妥善應對,更加奮發有為地開拓發展新局面。
——面臨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網際網路+”“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突破,有利於我縣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協調推進,有利於我縣不斷消除制度性障礙,強化法治保障,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持續激發發展動力;三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有利於我縣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接受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融入全省發展前沿,實現更大規模、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開放發展;四是河南三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產生的帶動效應、聚合效應和示範效應將全面釋放,有利於我縣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為構築發展新優勢營造了大勢;五是洛陽建設副中心城市進入快車道,我縣在產業轉型升級、文化傳承創新、增進民生福祉等領域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主攻目標進一步明確,為新時期實現新突破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我縣交通區位優勢日益突出、產業發展基礎更加雄厚、歷史文化影響力不斷彰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提速,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程度持續提高,特別是形成了一支勇於擔當、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幹部隊伍,為“十三五”時期實現我縣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臨的矛盾和不利因素:一是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全球總需求不足的狀況難有根本性轉變,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對我縣對外招商引資、新興產業培育、城市建設開發等形成了明顯制約;二是區域競爭不斷加劇,特別是周邊縣市,都在搶抓洛陽建設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機遇,謀劃布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使得對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爭奪日益激烈,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我縣發展空間;三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內生性社會矛盾進入易發期,人們對公平、正義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應的政治訴求也不斷增加,我縣加快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強化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將明顯加大。四是我縣產業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傳統產業拉動力量逐漸減弱,新興產業尚未形成強力支撐;城市綜合承載力依然不足,城鄉統籌發展任務艱巨;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高層次人才缺乏,創新對經濟成長貢獻還不足以彌補傳統資源優勢減弱形成的缺口;生態環境約束趨緊,提升綠色發展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
總體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縣發展進入至關重要的加速轉型期、不進則退的激烈競爭期、乘勢而上的戰略機遇期。這一時期,全縣經濟成長的產業支撐將由以工業為主導向工業和服務業並重轉變,動力結構將由要素驅動為主向要素和創新雙驅動並重轉變,城鄉結構將由鄉村型社會為主體向城市型社會為主體轉變。必須準確把握我縣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牢固樹立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趕超意識,全力推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工業興縣、產業立縣、科教強縣”戰略,緊緊圍繞“建設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鋁工業新城、中西部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宜居宜業新伊川”三大目標,突出抓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鄉建設提質增速、開放創新全面深化、社會事業協調推進,著力加快新型工業化、服務業高端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步伐,努力促進縣域經濟晉級升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堅持科學發展。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伊川實際出發,把握髮展新特徵,加快轉型升級,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始終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努力破除一切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堅持依法治縣。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依法治縣、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堅持擴大開放。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豐富內涵,完善布局,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堅持從嚴治黨。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伊川縣新時期新發展目標。
第三節 發展定位
——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長極。圍繞洛陽全面推進建設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加快推動結構調整和最佳化轉型,厚植鋁精深加工等產業升級發展新優勢,培育電子信息、文化休閒、“網際網路+”等高成長性產業新增長點,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新突破,努力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較快速度、較好效益和較強後勁,全面提升競爭力、集聚力和輻射力,將伊川打造成為洛陽重要增長極,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力支撐、做出更大貢獻。
——工業轉型升級引領區。搶抓產業轉移和新一輪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圍繞建設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鋁工業新城和中西部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立足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兩大著力點,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全力打造鋁工業基地、新興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磨料磨具基地、鋁產品物流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光伏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基地,引領全市乃至全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深厚的文化資源優勢、繁榮活躍的市場優勢,以服務業高端化為導向,以特色優勢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高成長性服務業為重點領域,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商貿物流、健康休閒、人才培訓和信息、金融、科技服務等產業,加快形成具有鮮明伊川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輻射帶動洛陽南部及周邊地區,積極構建沿伊河文化旅遊產業帶,全力打造“游在周邊、樂在伊川”的文化旅遊品牌,努力把伊川建設成為豫西地區現代物流重要節點、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區域性遊客集散基地、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高地。
——新型城鎮化建設先行區。圍繞撤縣建市總體目標,以創建國家衛生、園林縣城為載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縣城老城區、濱河新區及拓展區建設步伐,同步完善提升鄉鎮鎮區承載能力,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全力打造西部嶺區、伊河濕地公園、萬安山南麓等綠色屏障,積極構建以縣城為核心,以鄉鎮為支點的新型城鎮格局,全力建設山水環繞、生態宜居的綠色伊川。
——科教綜合實力提升區。堅持“科教強縣”發展戰略,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要求,著力供給側改革,堅持創新驅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研發基地,全面提升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磨料磨具等產業核心競爭力;擴大科技知識普及面,加大科技成果在各行業的轉化,提高全民科技素養。全面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縣;大力發展特色職業教育,打造全省一流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為加快伊川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第四節 空間布局
統籌考慮伊川縣“十三五”發展思路與目標、產業定位與分布、城鎮位置與格局等綜合因素,著力打造“一軸兩園三區五特色板塊”的空間架構和功能格局。
一軸:即沿伊河綜合發展軸。以伊河為軸,呼應東西兩岸、聯動協同發展,融產業、城鎮發展與文化、生態、旅遊發展為一體,北部對接洛陽,南部聯通周邊,形成伊川縣綜合發展主軸。
兩園:即產業集聚區東西兩園。按照“一區兩園”的空間布局,東園重點發展鋁工業、矽光伏產業;西園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產業等級,將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區:即老城區、新城區、拓展區。老城區不斷強化商貿流通、商務服務、現代金融等綜合性功能;新城區突出產城融合,打造特色商業中心,強化招商引資、拉動消費及城鎮化人口轉移集聚功能;拓展區以完善設施體系、最佳化發展環境為重點,承擔積蓄髮展後勁、拓展發展空間的功能。
五特色板塊:即以中心縣城區為核心的現代商貿商務發展板塊,以彭婆、白沙、水寨等為主的新型工業發展板塊,以江左、呂店、半坡等為主的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板塊,以平等、鳴皋等為主的現代食品產業發展板塊,以葛寨、白元、酒後、鴉嶺、高山等為主的特色休閒旅遊發展板塊。
第三章 發展目標
第一節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產業優勢突出、城鄉協調發展、創新活力迸發、生態環境優美、社會保障完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鋁工業新城、中西部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宜居宜業新伊川,努力保持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爭當全市縣域經濟排頭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二節 具體目標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到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56億元;人均年生產總值達到58528元;全社會固定資產年投資達到830億元,年均增長15%;財政公共預算年收入達到27.5億元,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5%。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網路經濟、文化創意、休閒娛樂等比重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12%,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3%以上,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重最佳化為8.5:48:43.5。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5%,鋁精深加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化率達到55%以上。創新驅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到2020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5立方米以內。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地表水達到Ⅲ類以上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空氣品質達標率達到55%以上,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升。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市場環境、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間,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8%;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數達到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風氣、社會信用和社會秩序明顯好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第四章 重點任務
圍繞“十三五”時期伊川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新型工業化;著力培育農業新特色,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推進三產新突破,積極促進服務業高端化;著力打造城鎮新亮點,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開創發展新空間,持續增添發展新動力;著力增進民生新福祉,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加強黨的領導力,更好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第一節 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新型工業化
強力實施“工業興縣、產業立縣”戰略,以鋁工業新城、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以“十大產業”發展為主線,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全力打造工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力爭到“十三五”末,十大產業實現年產值1500億元左右。
一、做強做優兩大主導產業
(一)鋁精深加工業
按照“做強鋁加工、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群”的思路,拓展延伸交通、建築、包裝及3C(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電子產品)四大產業鏈,全面提升鋁產業的輻射力、影響力、競爭力,力爭到2020年,鋁加工產品產能達到300萬噸以上,年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使伊川縣成為產業優勢突出、協作配套完善、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鋁工業新城。做強產業群,推進擴容增量。強化並發揮產業集聚區載體平台作用,加快建設鋁精深加工產業園,推進土地集約、布局集中、產業集聚、項目集群;強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帶動戰略,充分發揮伊電集團以及華中鋁業、龍鼎鋁業、恆陽鋁業等龍頭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培育知名企業、知名產品和知名品牌。拓展產品鏈,推進提質增效。以拓寬拓長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為主線,加快推動產業整合,促進企業向高端、終端延伸產業鏈,帶動產品結構由中初級原料為主向精深產品為主的轉型,重點向鋁製終端產品、鋁零部件提供商發展,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優勢與競爭力。搶抓國際、沿海地區相關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堅持項目引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建設一批上規模、高水平的項目,積極發展市場容量大、符合產業政策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增強競爭力,推進創新發展。加大對企業研發和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鋁精深加工、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和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積極支持鋁企業就汽車輕量化、鋁電池、鋁模板等領域與科研機構、相關企業等聯合組建創新聯盟,力爭在鋁新材料、新產品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並實現產業化。完善循環鏈,推進綠色轉型。促進上中下游企業在原材料供應、產業鏈配套、新材料聯合開發協同創新等領域加強分工合作,實現原鋁產能全部就地轉化,構建企業之間原材料和資源的循環使用模式;支持企業在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先進工藝和技術開發套用,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提升鋁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水平。
|
u 近期實施(2016—2017):伊川縣鋁深加工產業園、洛陽華中鋁業有限公司精密鋁材加工項目、恆陽鋁業20萬噸鋁型材項目、伊電集團20萬噸擠壓用圓棒項目、年產30萬片鋁熔鑄用過濾板、年產5000噸鋁合金變質劑、年產100萬平方米蜂窩鋁板、年產5萬噸陽極氧化鋁卷、年產5萬噸鋁合金金屬模具、年產5萬噸高精度特種鋁材、年產3萬噸包裝用鋁箔、年產2萬噸泡沫鋁、年產1000萬平方米PS印刷版、年產2000噸醫藥及食品包裝材料、年產5萬噸花紋板。 u 遠期規劃(2018—20120):伊電集團年產10萬噸彩塗鋁卷、伊電集團交通運輸鋁板生產線、伊電集團鍛造輪轂生產線、年產30隻IT產品散熱器、年產5萬噸IT產品精密鋁材、年產5000噸率分級銀漿、年產10萬噸鋁製汽車車廂板、年產5萬噸汽車機車發動機缸體、年產5000萬套燈具用鋁製配件、年產5萬套鋁合金交換器、年產2億隻鋁合金特種壓力容器、年產5萬噸鋁合金旋壓件、年產2億隻鋁合金氣霧罐、年產1000萬平方米複合板及天花板、年產8萬噸鋁合金符合彩帶、年產5萬噸鋁製冷藏箱、年產8億隻無菌包裝盒、年產100萬平方米彩鋁落水管、年產5000噸鋁塑複合管、年產10億隻鋁箔包裝袋。 |
(二)電子信息產業
依託與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建立的戰略合作聯盟,著力構建“一基地兩中心”,全力打造涵蓋研發、生產、組裝、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把伊川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到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年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發展電子產品製造業,打造中西部電子信息智造基地。結合當前電子信息產業轉移趨勢,充分發揮伊川縣區位、市場、人力資源以及產業配套等優勢條件, 積極承接深圳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重點發展以晶片製造、封裝測試等為主導的積體電路,以二極體晶片、電晶體晶片和三極體等為主導的電子元器件,以微型變壓器/充電器、手機螢幕為主導的智慧型終端,全力構建中西部電子信息智造基地。建設電子產品交易平台,打造中西部電子商品交易中心。加快與深圳電子產品交易中心的交流和合作,啟動伊川電子產品交易園建設,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上下游商品的現貨電子交易為核心,倉儲、物流、質檢,金融、信息等服務為重點的電子產品交易平台,構建中西部電子商品交易中心,提高伊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資源配置力、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影響力。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打造中西部智慧型硬體研發中心。著力深化與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及其他深圳大專院校和技術研發中心的產學研合作,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資本運作、科技引進等為重點,通過技術引進嫁接、人才培訓交流、信息互通、市場共享等形式,全面提升伊川縣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能力與水平。重點以微電子產業園、華中物聯網為依託,建設完善產業技術創新公共平台以及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機構,形成積體電路設計與研發、射頻識別技術研發、移動終端方案設計等電子信息創新和服務體系,構建中西部智慧型硬體研發中心,提升產業持續創新能力。兩園聯動,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層級和水平。依託移動終端產業園、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華中物聯網總部基地,最佳化整合現有園區、企業和標準化廠房,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打造伊川電子信息產業對外視窗。依託產業集聚區東園的心裡程平板電腦、企業孵化基地以及標準化廠房建設,推進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引資模式創新,不斷壯大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集群。以電子信息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為導向,推動產業集聚區西園與東園協作配套、相互呼應、聯動發展,形成“前店後廠”格局,增強產業凝聚能力和產品配套能力。
|
u 近期實施(2016—2017):伊川電子信息產品交易中心、電子信息產業園、手機產業園、洛陽微電子產業園、移動終端產業園、華中物聯網產業總部基地、洛陽昌匯科技電子感測器生產項目、洛陽拜波赫科技有限公司數碼鏡頭項目、心裡程平板電腦項目、IC設計與生產線、年產5萬噸LED及光伏框線項目、年產60萬套鋰電池盒項目、年產30萬隻IT產品散熱器及外殼項目。 u 遠期規劃(2018—2020):年產100萬片IGBT、二極體晶片、穩壓二極體晶片項目、年產100萬隻三極體項目、年產50萬套手機用充電器生產項目、年產9000噸寬幅厚型電絕緣紙板生產線、智慧型模組式光電互感器研發項目、發光二極體藍寶石襯底生產線、伊川縣積體電路設計與研發中心、射頻識別技術研發中心、移動終端方案設計中心。 |
二、整合培育三大接續產業
(一)光伏產業
以打造河南省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國內有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為目標,以多晶矽產業為龍頭,以拓展完善多晶矽、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光伏全產業鏈為重點,依託龍頭骨幹企業,著力提升伊川縣晶矽太陽能產業鏈競爭優勢。到2020年,光伏產業年產值達到160億元以上,多晶矽規模達到20000噸/年,矽片、電池片、電池組件規模達到2.5GW/年,實現光伏發電累積裝機量720MW。強化龍頭帶動。在多晶矽製造領域重點培育洛陽利爾多晶矽等項目,在光伏發電領域重點培育亞洲新能源為代表的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完善產業鏈條。打造集多晶矽製造、單晶矽拉棒、矽切片為一體的光伏產業上游產業鏈,同時,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等下游產業,培育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光伏產業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本縣多晶矽光伏產品列入政府採購目錄,鼓勵在城市建設、公共建築以及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優先使用本縣光伏產品,積極創建太陽能示範城市,帶動全縣新能源產業發展。
|
u 近期項目(2016—2017):利爾1萬噸多晶矽項目建設及1.5GW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亞日集團500MW太陽能框線及支架項目、微電子產業園多晶矽晶片項目、500MW/年光伏電池鋁框線項目、光伏產業培訓基地、亞洲新能源(中國)公司太陽能發電建設項目。 u 遠期項目(2018—2020):利爾集團光纖級四氯化矽生產線、屋頂、公共設施屋頂和居民屋頂分散式發電項目、年產100萬噸光纖預製棒項目、微電子產業園產年1500萬片光伏晶片擴建項目、年產1000萬套光伏電池鋁框線項目。 |
(二)服裝鞋帽產業
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龍頭帶動三結合,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區位資源等優勢,以服裝產業園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著力點,以發展加工貿易為突破口,以功能服裝、制式服裝、高檔皮鞋為重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優勢企業入駐,培育自主品牌、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工業園、產業鏈、企業群三大支撐,服裝、鞋業兩大支柱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伊川縣服裝鞋帽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家,年產值達到75億元以上。
以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服裝鞋帽產業最佳化升級,發掘利用伊川縣動漫設計、創意研發、電子商務以及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優勢,推動服裝鞋帽產業與關聯產業跨界融合、互促發展,加快推動服裝鞋帽產業由代工製造向產業鏈前端創意設計研發,以及後端行銷、商貿、服務拓展,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
u 伊川服裝產業園(白元)、伊川服裝鞋帽交易網、伊川服裝鞋帽教育培訓基地、服裝鞋帽專業市場。 |
(三)新能源汽車
根據國家和省關於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部署,按照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的要求,以科嶺新能源汽車園區建設為抓手,做強做優增程式電動車、城市電動物流輕型車、增程式動力總成和其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四大板塊。引導促進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與鋁精深加工業、裝備製造業、新能源以及創意研發等主導產業建立協作配套關係,提升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配套設施網路、產業支撐體系和政策環境。堅持產業鏈招商,積極拓展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力爭將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到2020年,增程式乘用車年產能達到10萬輛,全縣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年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
|
u 重點發展科嶺汽車產業園 u 近期項目(2016—2017):年產1000台套增程式電動客車廠一期工程、年產5000台套增程式電動轎車廠一期工程、年產5000台套純電動輕型車一期工程、年產1000台套電動專用車特種車廠一期工程。 u 遠期項目(2018—2020):電動客車廠、電動轎車廠、純電動輕型車、電動專用車特種車廠二期工程,建設內燃機、電動機、差速器、變速器、阻尼減振器、車架、車橋、車身覆蓋件、鉚焊件、座椅生產線。 |
三、最佳化升級三大傳統產業
(一)磨料磨具產業
發揮全縣磨料磨具產業現有人才、品牌、技術、研發、市場、規模等優勢,以國機精工有限公司對我縣磨料磨具產業橫向及縱向整合為帶動,以磨料磨具工業園區為載體,著力壯大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最佳化產品結構,強力推進磨料磨具深加工和精細加工產業發展,實現由初、低級產品向高終端產品轉變,由傳統套用領域向新套用領域轉變,由粗放發展模式向高技術含量、集約發展模式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到2020年,整合所有冶煉企業,發展超細微粉等高檔磨料、高檔砂帶、砂輪等磨具深加工產品,實現年產值80億元以上,建成1950畝的規劃一流、規模一流、效益一流的現代化磨料磨具專業園區,打造國家級磨料磨具產業基地。
堅持科技創新,強化轉型升級核心支撐。把技術進步作為推進磨料磨具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和關鍵支撐,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大型企業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重點支持提升產品開發、試驗、檢測能力,力爭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加快建設一批公共研發平台、公共檢測中心、技術服務機構,促進創新聯盟和合作攻關,著力解決制約磨料磨具產業升級的關鍵共性技術。打造自主品牌,鞏固擴大國際國內市場。將伊川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全國重要的磨料磨具生產、加工、研發及行銷基地,叫響“伊川剛玉”品牌。加快推動企業“走出去”步伐,在鞏固現有國際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抓住河南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戰略機遇,著力提高裝備技術水平,開發先進適用產品,加強宣傳推介,主動對接,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
|
u 重點發展磨料磨具產業園。 u 近期項目(2016—2017):完成現有企業5000KVA向10000KVA傾爐改造工程,洛陽博世實業塗附磨具生產項目、固結磨具專用磨料、年產12萬噸段砂項目、年產20萬噸超細微粉項目、年產30萬噸P砂項目。 u 遠期項目(2018—2020):年產8萬噸樹脂結合劑砂輪和陶瓷高分子結合劑砂輪項目、年產1000萬m2普通砂帶項目、1000萬m2高檔砂帶項目。 |
(二)裝備製造業
以先進制造產業園建設為抓手,以項目招商引資為重點,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推動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集聚發展、轉型發展。到2020年,裝備製造產業年產值達120億元。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大型礦山機械、拖拉機及農機產品、動車配件、滾動軸承、變壓器等5個傳統優勢產業,完善產業鏈條。積極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以洛陽市實施工業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產業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著力打造以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互促並進、協調發展的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體系。大力推進集聚集約集群發展。以先進制造產業園為抓手,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基礎,以積極的財稅政策和優良的園區環境為引導,整合優質資源,強化產業集聚功能,引導企業集中連片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形成以骨幹企業為龍頭、上下游產業產品為鏈條、中小企業緊密配套的大中小企業合作共贏的裝備製造業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先進制造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為依託,建立技術創新平台和創新聯盟。鼓勵企業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用先進制造和信息化技術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製造水平,逐步淘汰落後產品及製造技術。
|
u 近期項目(2016—2017):先進制造業產業園、洛陽依頓公司大輪拖拉機生產項目、河南省宇華軸承有限公司新型高科技石油鑽具軸承建設項目、洛陽豫瑞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加壓精濾系統生產項目、洛陽科豐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碼垛機器人項目、洛陽市荊山泵業液壓泵生產項目、洛陽巨優工具機有限公司擴建項目。 u 遠期項目(2018—2020):年產5萬套變速箱生產項目、年產8萬套後橋箱生產項目、年產6萬套分動箱生產項目、年產20萬套轉向器殼體及半軸殼體生產項目、年產10萬套制動器殼體生產項目、年產50萬套液壓件生產項目、年產7萬套牽引裝置生產項目、年產1000套油浸電力變壓器生產項目、年產1200套乾式變壓器生產項目、年產1萬套有載調壓器生產項目、年產1000套預裝式箱式變電站生產項目、年產2000台機器人用軸承、精密減速器殼體、機器人關節臂項目。 |
(三)食品加工業
以促進伊川縣食品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為方向,以提高產業標準化水平、最佳化產業結構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為目標,以強化招商環境、提高政策支持為保障,充分利用現有食品企業和基礎資源優勢,堅持特色化與一體化並舉,壯大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安全、營養、綠色、環保的國內食品知名品牌,使食品產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及重要支撐。到2020年,食品加工業年產值達到60億元。
壯大伊川特色產業。以伊川縣釀酒業、肉類養殖加工業、糧食精深加工業、特色食品加工業等四大傳統產業為基礎,深化與一產、三產融合,促進與上、下游產業協作,加快推動伊川食品加工業快速增長、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依託平等食品產業園和杜康產業園,推動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聚,同時擴大食品工業對外開放,積極與盼盼食品、達利集團、思念集團等知名企業對接,引進一批食品項目,發展特色產業園區或生產基地,做強做優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優勢骨幹企業為主體,積極培育伊川食品加工業名牌產品,推動杜康等中國著名品牌提升國際國內影響力,做大做強“伊川平菇”品牌,力爭培育 “聖康食品”、“伊河橋小米”等成為地理標誌產品,到2020年,力爭培育2-3箇中國名牌產品、10-12個河南名牌產品。
|
u 杜康產業園、產量達2萬噸“泊興冷鮮肉”生產基地(高山)、產量達2萬噸“牛肉熟食製品”生產基地(彭婆)、“鑫港速食麵”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產量達2萬噸“免洗伊河橋小米”生產基地(呂店)、產量達2萬噸“鵬陽燕麥片”生產基地(江左)、年產量達7萬噸“伊都掛麵”生產基地(城關)、聖康食品核桃精品油生產項目、“伊川食用菌”深加工基地(平等)、年產量達1.7萬噸“山野紅植物飲料”生產項目、年產量達1萬噸“金秋芥絲”生產基地(江左)、建立年產量達7000噸“中式菜餚調料”生產基地(江左)、方便套餐、微波食品等方便食品生產項目、30萬噸食品物流配送中心項目。 |
第二節 著力培育農業新特色,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主線,堅持特色化、集群化、組織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著力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實施“3691”工程。到2020年底,農業生產總值比2015年翻一番,農業產業化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0%。
一、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提升農業特色化水平。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明確主導方向,重點圍繞生豬、肉雞、牛羊等養殖業,以及優質穀子、優質菸葉、苗木花卉林果、薄皮核桃、蔬菜等種植業,努力打造適合伊川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提升農業集群化水平。堅持集群集聚發展,以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加快建設優質穀子、小雜糧、蔬菜、苗木花卉、畜牧養殖等規模化、標準化種養基地,培育9個農業產業化集群。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積極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合作社連農戶等多種模式,完善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民開設家庭農場,形成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分散的農戶提供農資、技術、資金、信息服務,解決分戶經營與統一市場的對接問題,增強農戶適應市場的能力。到2020年,土地流轉規模達到80%以上。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各類農業經濟組織為紐帶,項目建設為抓手,科技創新為動力,產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為支撐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體系。到2020年,培育農業產業園30個,其中,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8家,千萬元以上企業10-15家,500萬元以上企業20家,發展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50家。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把推進農業標準化與種養基地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和亮點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檢驗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認證認可等服務體系和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確保食品安全。提升農業品牌化水平。加強品牌創建工作,按照有一定規模、有地方特色、有產品認證、有品牌名稱、有商標註冊的“五有”標準,積極培育一批在市場上叫得響、過得硬、打得開的伊川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到2020年,力爭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10個,培育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地標農產品1-2個。
二、著力推進“3691”工程
做強三大養殖業。生豬養殖。按照“種養結合、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的思路,高起點建設規模化養殖小區,不斷完善生豬養殖、屠宰、銷售全產業鏈條。到2020年,全縣生豬年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形成完善的生豬養殖產業鏈。肉禽養殖。最佳化肉禽結構,提高家禽產品質量,大力發展蛋禽集約化生產,建設無公害規模蛋禽養殖場和養禽大棚。到2020年,全縣家禽飼養量達到2000萬羽。肉牛、肉羊養殖。加快肉牛、肉羊生產基地建設,延伸肉牛、肉羊產業加工鏈條,建立從育種、飼養、育肥、屠宰和銷售為一體的增值產業鏈。到20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16萬頭,肉羊飼養量達到12萬隻。
壯大六大種植業。優質穀子。積極引進優質、高產、耐旱、抵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新品種,擴大小米種植面積。以伊川米業有限公司、摩天嶺米業、神農米業等本地龍頭企業為依託,壯大完善小米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推進龍頭企業整合,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做大做強伊川小米品牌。到2020年,優質穀子生產穩定在15萬畝左右。菸葉。按照區域布局、集中發展的原則,建設高標準煙田,推進鳴皋、高山、白元、呂店菸葉千畝方建設,提升葛寨萬畝優質菸葉標準生產示範基地,打造規模集中、優勢明顯的菸葉經濟優勢區。引進現代菸葉烘烤設施,提升菸葉成品等級,增加菸農收益。到2020年,菸葉種植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苗木花卉。依託交通優勢和緊鄰洛陽的區位優勢,以寧洛、鄭少洛高速和二廣、洛欒高速公路兩側為苗木花卉的重點建設帶,向附近鄉鎮積極拓展,建設集生態環境保護、花卉苗木生產、高新技術和示範觀光旅遊四大功能於一體的花木走廊。到2020年,在鳴皋建成千畝苗圃示範方1個,白元建成千畝苗木花卉示範方4個;全縣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核桃。加快推進核桃種植,在城關、江左、半坡、彭婆建成萬畝核桃基地3個、千畝核桃基地10個;以核桃深加工產品為重點,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產品加工-銷售”完整的核桃產業鏈。到2020年,核桃種植達到10萬畝以上,將伊川打造成豫西丘陵地區最大的優質薄皮核桃種植基地。富硒農產品。積極發展富硒農產品,推進富硒農產品認證,打造品牌化富硒農產品基地。蔬菜瓜果。以“提高質量、發展加工、服務洛陽、輻射周邊”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有機蔬菜瓜果專業化生產基地。加快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實施反季節、全天候蔬菜瓜果種植。提升蔬菜瓜果深加工、保鮮、貯藏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實施大型超市特供、居民小區超市特供等多種銷售模式。到2020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
培育九個農業產業化企業集群。以重點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支撐,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到2020年,力爭形成生豬、禽類、肉牛、肉羊、優質穀子、菸葉、核桃、蔬菜瓜果、富硒產品等企業集群,進一步提高集約化程度和市場競爭能力。
|
1、生豬產業企業集群:以新大牧業為龍頭,培育以泊興循環農業科技、鑫誠養殖等一批企業為主的生豬產業企業集群。 2、禽類企業集群:以洛陽市立華畜禽有限公司為龍頭,培育以洛陽博大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伊川縣伊品禽業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為主,家庭農場為重要補充的禽類企業集群。 3、肉牛產業企業集群:以洛陽胡楊牧業有限公司、洛陽市萬祥畜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培育以伊川縣原豐牧業有限公司、洛陽雙傑牧業有限公司等為主,家庭規模散養為重要補充的肉牛產業企業集群。 4、肉羊產業企業集群:以伊川海興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洛陽富吾養殖有限公司、伊川縣城北杜泊種羊發達中心帶動,家庭規模散養為重要補充的肉羊產業企業集群。 5、優質穀子產業企業集群:以伊河橋米業有限公司、洛陽鵬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洛陽豫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摩天嶺米業等企業為補充的優質穀子產業企業集群。 6、菸葉生產輔助性企業集群:以縣菸草公司為主導,發展菸草專業合作社、組建菸葉烘烤服務隊,帶動全縣菸葉生產輔助性企業的集群。 7、核桃產業企業集群:以聖康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結合核桃基地建設及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核桃產業企業集群。 8、有機富硒產品產業企業集群:以河南硒谷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伊川金秋香小米加工廠、鳴皋鎮中溪-乾河大米種植基地等為主體的有機富硒產品產業企業集群。 9、蔬菜瓜果產業企業集群:以紅雨旅遊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伊川恆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伊川九皋山仙果園以及各專業合作社等為主體的蔬菜瓜果產業企業集群。 |
建設一百個農業產業化亮點工程。到2020年,以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觀光農業、農業綜合開發以及豫西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建設項目等六大領域為重點,規劃實施100個左右的農業產業化亮點工程,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縣農業產業化水平。
三、延展農業功能和產業鏈
大力發展農業觀光體驗。依託龍鳳山生態園與西山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區,以龍鳳大道為軸線,以一產與二產、三產融合發展為導向,以無公害、高科技生態農業為支撐,以綠色、生態、自然為主題,以高科技農業示範、生態採摘體驗、農事農趣體驗為特色,高起點規劃,有序開發,打造休閒、娛樂、度假、採摘等農業觀光生態長廊,豐富農業旅遊品牌。大力發展農業觀光、農業休閒體驗、山地運動、拓展訓練基地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業態,在滿足多元化旅遊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農業”。探索利用網際網路雲服務、大數據等推進精確農業、農業物聯網發展,加快推進智慧農業進程。積極利用電子商務等新媒體平台,拓展農產品網路銷售渠道。探索推進移動網際網路O2O發展,推廣從農戶到餐桌的農產品銷售新模式。
四、完善農業支撐保障體系
著力強化農業技術保障。構建新型農業技術傳播體系,加快農業技術推廣站點建設,保障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快速和高效的推廣。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著力強化農業基礎保障。根據現有的水利條件,圍繞陸渾灌區、伊河六條萬畝灌區等水利設施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實施防洪除澇、井灌、灌區建設等重點工程,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著力強化農業生態環境保障。大力實施農業生態林、農田防護林、生態廊道等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強養殖業污染面源控制,加大對主要家畜產品污染的監測和管理,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條件。
|
u 近期項目(2016—2017):立華公司優質雞養殖項目、伊川新大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養殖及苜蓿草種植項目、洛陽市潤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年出欄7000隻小尾寒羊繁育項目(江左)、洛陽峰山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生產項目(平等)、河南上品農業種植有限公司1400畝牡丹種植園(白元)、河南恩澤農業種植髮展有限公司日光溫室蔬菜瓜果基地建設、白沙高標準農田治理、鴉嶺5000畝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年產核桃10萬噸核桃種植基地建設項目、3000畝伊川現代設施農業示範項目。 u 遠期項目(2018—2020):年產10萬噸核桃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年產30萬噸特色紅薯深加工項目、龍鳳大道生態觀光園建設項目、萬畝欒樹育苗項目、洛陽高盛牡丹產業園建設項目、3萬畝高質量煙田建設項目、葛寨萬畝煙田示範方建設項目、10萬畝紅薯種植示範區(鴉嶺)、萬畝紅薯示範園區(葛寨)。 |
第三節 著力推進三產新突破,積極促進服務業高端化
以服務業高端化發展為導向,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著力推進以特色商業區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載體建設,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全力打造“游在周邊、樂在伊川”旅遊品牌。到2020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0%以上,建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
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依託伊川縣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和本地產業支撐,圍繞打造洛陽第一物流中心的發展目標,加快推動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化、信息化物流企業轉型,加快建設以本地工貿型物流為主,豫西地區公路港中轉型物流為輔的物流體系,重點打造北部、東部、西部三個物流園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服務網路,實現所有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重點商貿區物流服務全覆蓋。積極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升物流企業綜合發展水平。積極建設完善物流綜合服務載體和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伊川物流業的社會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努力將伊川打造成為豫西地區現代物流重要節點城市。到2020年,現代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0億元以上。
技能培訓業。著力完善伊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推進職業技能人才培訓,以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等為載體,以動漫設計、軟體設計、積體電路設計等為特色,著力提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規模和水平,服務伊川、輻射周邊,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尤其是軟體設計、積體電路設計等提供人才支撐。加強與深圳相關科研院所以及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洛陽師範學院等周邊高校的合作,不斷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力爭將伊川打造成為中原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技能人才培訓服務中心。
創意研發業。以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為載體,加大對本地具有動漫製作能力公司的扶持力度,積極發展動漫加工的聯動產業模式,提升伊川動漫產品的製作能力;積極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原創設計能力的公司總部或研發機構,力爭打造一批具有獨創性、河洛文化特徵、積極向上的動漫產品。
金融服務業。支持現有金融機構增強發展實力,積極引進縣外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金融機構入駐。規範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運作,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水平。支持本地企業通過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加強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培育工作。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探索開展農村小額貸款組織試點、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等試點工作。
|
u 現代物流業:中遠集團洛陽物流園建設項目、零售商品倉儲配送中心、綠色物流配送中心、大型鋁材及鋁製品倉儲貿易市場、30萬噸食品物流配送中心、豫西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 u 技能培訓業: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 |
二、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商貿服務。以“彰顯中原文化、薈萃多元業態,打造全國知名的特色商貿區”為導向,以做大做強伊川新商圈為目標,以特色商業區建設為核心,以奧特萊斯休閒購物廣場、銀興廣場、南府店城市綜合體等為引領,創新經營模式,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有序發展以高端商貿商務綜合體為重點的新興業態,加快城市商業業態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綜合體、購物中心、會展中心、特色商務酒店等品質商貿,以特色小吃街、文化酒店、特色零售店、休閒會所等為主的文化商貿,以體驗零售、動漫KTV、主題酒吧為主的新興商貿,培育產業高集聚、功能高複合、就業高容量的特色商貿服務業集群,將伊川打造成為洛陽南部“吃、住、游、購、娛”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最佳商貿服務中心。到2020年,商貿業實現增加值20億元以上。
文化旅遊。依託理學之源二程、易學之源邵雍、酒祖杜康及近現代著名的書法繪畫等文化資源,以陸渾戎國遺址、程林文化園、邵雍墓、伊尹祠、淨土寺、南嶽廟、伊川書院等景點為主,打造伊川理學、易學、書院文化體驗品牌,集中打造程林文化園4A級景區。大力弘揚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實施好名相園工程,培育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結合杜康之源和名酒文化,以杜康產業園為載體,提升杜康旅遊商品品牌內涵。大力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伊川遊客服務中心等,積極發展智慧旅遊,建立完善旅遊綜合服務平台,全面提升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著力深化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互動融合發展,以七彩龍都民族風情園、鳳凰水城等為重點,加快推動文化休閒旅遊業提速擴容。發揮毗鄰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景區的區位優勢,著力推進旅遊線路一體化,加強吃、住、購、娛配套服務,與龍門石窟景區遊覽有機對接,力爭成為洛南地區重要的遊客集散中心。
休閒度假。加快推進九皋山鶴鳴峽景區和萬安山南麓生態林業景觀區建設,以山地生態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打造國家級地質公園為突破口,以山地度假木屋、葛寨青銅器特色旅遊小鎮建設等為抓手,積極開闢山居游、近郊遊、生態游等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積極開發峽谷生態休閒度假、峽谷探險旅遊產品以及冬季特色旅遊項目,與農業觀光結合,樹立伊川生態休閒度假游品牌,不斷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
健康養生。充分發揮伊川縣空氣品質好、山水綠化美、人文資源優等特色優勢,以及全縣商貿、餐飲、娛樂、休閒等關聯產業發展優勢,積極開發利用本地溫泉資源,依託龍門一號、七彩龍都五星級溫泉酒店、千禧曼哈頓國際白金酒店等,加快發展溫泉養生度假產業。依託鳳山老年公寓、平泉山現代養老基地等項目,立足中原地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示範縣建設,不斷完善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物業管理等配套產業,積極培育健康諮詢、健康體檢等健康管理服務及老年消費品和健康保健品銷售業,加快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住宿業。按照“適度發展、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突出特色、提高檔次”的原則,鼓勵發展經濟型連鎖酒店,積極引進成熟的快捷連鎖酒店集團,豐富面向大眾消費群體、年輕消費群體的多元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建立以星級酒店為主體,以普通酒店為補充,以農家賓館、度假木屋等為特色的規模適當、檔次搭配合理的住宿服務體系。到2020年,住宿業實現增加值10億元以上。
餐飲業。著力提升就餐環境質量、服務質量,合理最佳化餐飲布局。積極發掘培育伊川特色餐飲品牌和伊川“老字號”。圍繞休閒度假、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需求,構築集酒店住宿、餐飲、旅遊區、遊客集散地為一體的綜合性設施,建設一批傳統住宿餐飲與生態休閒、演藝娛樂、文化體驗融合發展的綜合休閒項目。抓住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趨勢和機遇,充分利用網路團購和微博、微信促銷等行銷方式開拓市場。到2020年,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2億元以上。
房地產業。加強對房地產市場巨觀調控和引導,調整最佳化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和住房供應結構,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積極發展保障性住房,切實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積極發展綠色環保住宅和節能省地型住宅,大力發展旅遊地產、養老地產等新興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二手房市場發展,規範房屋租賃市場,推進公平交易。到2020年,房地產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以上。
公共服務業。堅持惠民利民導向,大力發展完善公共服務業,積極發展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服務業,不斷提升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服務水平。
|
u 特色商貿:特色商業區建設工程、華美家居建材城、香港中迪集團有限公司五洲星裝飾城、源盛•國茂中心建設、奧特萊斯購物公園、七彩龍都風情園民俗文化街區、鳳凰水城商業街區、杜康酒文化展貿街區。 u 旅遊:陸渾戎國遺址、程林文化園、范園、九皋山鶴鳴峽、萬安山南麓生態林業景觀區、龍鳳山森林公園、龍鳳大道休閒觀光旅遊帶、九皋農博山莊、洛陽清泉寺牡丹莊園、九皋山生態文化區、燕王城寨村古寨風俗文化體驗基地、煙澗青銅文化體驗基地、金康生態莊園、銘鑫莊園、龍鳳山生態觀光園、洛陽三藏休閒度假山莊。 u 養老養生:鳳山老年公寓、平泉山現代養老基地、龍鳳山生態養老基地、“星光之家”社會化養老服務網點建設工程。 u 住宿餐飲業:仟禧曼哈頓國際白金酒店、七彩龍都風情園五星酒店、河南唐都南郡溫泉旅遊度假村項目(一期)、源盛•國茂中心五星酒店、麗都銀座快捷酒店、中原古韻美食廣場、文化主題休閒旅遊綜合體、龍門一號白金酒店、特色商業區美食街。 u 房地產:濱河新區林溪公館、伊水府邸、貝沙灣、錦繡龍都、書香政和國際、龍門西苑、龍門一號城市綜合體、瑞寶財富廣場、鳳凰水城城市綜合體、奧特萊斯龍門水韻。 u 公共服務:植物科普園、文化中心、普惠金融中心廣場、伊河景觀水系、西山植物園、華洋商城立體停車場。 |
三、積極推動“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發展
抓住洛陽入選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的契機,積極引進知名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企業,利用伊川信息產業發展基礎優勢,有針對性地推進物聯網在智慧型物流、智慧型製造、智慧型交通、智慧型安全監管、智慧型食品溯源、智慧型環保、智慧型電力、智慧型醫療、移動支付等領域的示範套用,積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推進“網際網路+”產業互動融合創新發展。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商貿”。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搭建大型電子商務平台,鼓勵企業利用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消費者)、O2O(線上對線下)等模式,進行網上預定、交易及支付,促進線上線下兩大渠道的協同發展。以電子商務為支撐,融合各商貿業態,全面提升伊川特色商貿承載能力、服務水平和綜合效益。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旅遊”。積極創建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著力擴大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路)、智慧型導遊、電子講解、線上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覆蓋面。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的優勢,創新行銷模式,拓寬宣傳渠道,全面提升伊川生態文化旅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四節 著力打造城鄉新亮點,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
以縣城為重點,以鄉鎮建設為支點,以城鄉一體化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最佳化城鎮布局、完善設施體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55%,實現撤縣建市目標,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先行區。
一、加快撤縣建市步伐
搶抓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加快推進撤縣建市步伐。大力實施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增效工程,以新城區建設、老城區改造、產業集聚區和特色商業區發展為載體,加快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按照最佳化行政管理體制、降低行政成本要求,加快行政組織機構調整,減少行政層級,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構建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新型城市行政管理體制。加快鴉嶺、平等、葛寨等撤鄉建鎮步伐,完成城關鎮“撤鎮建辦”任務。著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綜合考評辦法,完善並實施《提升縣城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畫》,積極運作、科學謀劃,確保撤縣建市相關工作順利推進。
二、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
堅持規劃引領作用。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對城市規划進行評估、修編,做到“五規合一”,逐步完善城市、鄉鎮等多級規劃體系,引領城市建設和發展。堅持統籌規劃、融合發展、產城互動的原則,形成“一核驅動、三區配套、四星拱衛、聯動發展”的城鎮發展新格局。“一核驅動”,即高起點規劃建設伊川縣城中心城區(老城區和伊川新區),老城區堅持因地制宜、分步實施,以棚戶區改造為抓手,重點調整用地結構、梳理城市功能、最佳化人口布局;新區堅持以人為本、產業為基,重點最佳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加快人口集聚。到2020年縣城集聚人口45萬人,建成區面積達55平方公里。“三區配套”,即中心城區東部、西部和東南部的萬安山風景名勝區、龍鳳山風景區和產業集聚區,三區為中心城區提供生態休閒和產業配套功能,形成以產興城、依城促產、產城融合發展的功能板塊。“四星拱衛”,即依託交通區位、人口和產業優勢,重點將彭婆、白沙、白元、高山打造成為中心城區的四個衛星鎮。“聯動發展”,即依託伊河和二廣高速等重要交通道路形成的線狀脈絡,連線洛陽中心城區、伊川中心城區、相關鄉鎮,推動融合發展、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發展。
三、推進城鄉一體發展
以縮小城鄉差距和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為目標,最佳化城鄉資源配置,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城鄉統籌,促進城鄉一體發展。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加快消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統一要素市場建設和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用地市場,創新發展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強化城鄉基礎設施連線,推動水、電、路、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全面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面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醫保、社保、就業、教育、住房等保障體系的規範性對接,努力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鄉鎮為單元,按照產業、新農村、土地、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五規合一的要求,編制、修訂完善新農村規劃,以產業發展為基礎,科學確定村莊布局和規模,突出建設特色,打造農民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把城中村、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內的村莊納入城鎮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完成城市化改造。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提升鄉鎮承載能力
以小城鎮建設“五個一”工程為重點,逐步實施鄉鎮集中供氣、供水、供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建管水平,全面提升鄉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以打造堅強電網和智慧型電網為目標,以新建220千伏伊川北、110千伏大莊、半坡、高山、平等、鳴皋等6個電源點為依託,構建安全可靠的伊川縣域220千伏主網架;大力推進華燃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伊川城鄉天然氣工程、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加大新上電力機組、低溫餘熱發電等項目建設力度,鼓勵煤電一體化發展,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提高集中供熱普及率,逐步擴大集中供熱面積。
|
u 城關鎮城中村改造、水寨社區和中州文化小區建設、濱河新區路網工程、濱河新區水系及橋樑工程、城區道路改造及亮化提升工程、伊川縣文化路向北延伸工程、龍鳳大道、新區及拓展區電網改造工程、新區及拓展區高壓電網改造工程等。城東自來水廠、熱源二廠和三廠、伊川縣水廠、基礎設施、道路建設改造、引故入伊管網配套、城鄉技防設施建設工程、17條市政道路工程、平等水源地二期、4960米城區供水管網、191.9公里城區污水管網、中州文化小區、瑤灣村、西場村等1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279公里城區燃氣管網鋪設項目、第二第三污水處理廠、115公里社區污水管網。 u 半坡、酒後、萬安山風力發電項目、220千伏伊川北輸變電工程、110千伏大莊輸變電工程、110千伏半坡輸變電工程、110千伏高山輸變電工程、110千伏平等輸變電工程、110千伏鳴皋輸變電工程、110千伏百川至彭婆輸電線路工程、伊川北變電站110千伏配套出線工程、濱河新區及拓展區35千伏至220千伏輸電線路遷建工程、濱河新區及拓展區配電網架建設工程、全縣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農配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洛陽市華燃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伊川城鄉天然氣工程、中石油崑崙燃氣公司伊川縣燃氣產業基地項目。 |
五、完善現代交通體系
按照“井字形過境網、米字形放射網、內外環網、鎮村連通網”的交通體系結構,建設鄭登洛城際軌道伊川段和縣級站場,新建洛陽—平頂山、洛陽—新鄭城際鐵路伊川段、三洋鐵路伊川段;新建新安—伊川高速公路伊川段。新建孟津—新安—宜陽—伊川—偃師的五縣環線快速路;加快建設縣域公路環線以及縣鄉路網和農村道路升級改造,實施洛欒快速通道、郭木線、八官線等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工程,紮實推進伊川綜合交通樞紐、城區交通樞紐、城際鐵路客運站等交通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掘丁路、縣鄉公路環線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道路體系建設,實施新老城區內部暢通工程。加快完善公共運輸體系,提高公交通達性。到2020年,建成“對外交通發達、內外銜接緊密、道路系統完善、公共運輸便捷、交通設施齊全、管理系統現代”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縣域“3030”交通圈目標(建立30分鐘洛陽市主城區與伊川縣城區的交通聯繫,30分鐘伊川縣城區與各鄉鎮區的交通聯繫)。
|
u 金亨電力鐵路專線項目、Z001洛欒線伊龍路口至毛莊段改建工程(新升國道G208)、S323八官線伊川水寨—宜陽段改建工程、郭木線改建工程、交通中心項目、伊川縣縣域交通體系建設項目、伊川縣龍鳳大道和縣道改擴建項目、掘丁路向南延伸工程、客運場站建設、城市公交環線、常付線改建、伊河橋大修、縣鄉道路建設、客貨運鐵路、城際鐵路、縣綜合交通樞紐、城區交通樞紐、鐵路客貨運站。 |
六、建設信息基礎設施
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和行業智慧工程,推動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套用,實現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智慧化,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推進信息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專業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的有效銜接,實現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竣工驗收。推動信息化設施與信息安全保障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光纖寬頻網路升級改造,持續實施“寬頻光纖技術更新改造”工程,推動4G(第四代移動通信)網路擴大規模,擴大城區、產業集聚區、景區等重要區域和公共場所無線區域網路覆蓋範圍,構建覆蓋全縣的高速光纖寬頻網和移動網際網路。推動重大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建設數字城區、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市政公用服務“一卡通”、智慧型交通、應急指揮、數字醫院、數字旅遊等一批重大信息系統,為居民提供便捷、經濟、優質的信息化服務。加快洛陽普創科技園華中物聯網信息化產業總部基地建設。
|
u 華中物聯網信息化產業總部基地、移動終端產業園、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伊川電子信息產品交易中心、電子信息產業園、手機產業園、伊川縣積體電路設計與研發中心、射頻識別技術研發中心、移動終端方案設計中心、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 |
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創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制定伊川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具體方案和實施細則,構建農業轉移人口農村資產權益保障機制。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權益保障機制,保障農村宅基地用益物權,健全集體經濟收益權保障機制。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堅持自願、分類、有序,積極引導就地、就近城鎮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優先解決棚戶區人口集中轉戶。優先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適應城鎮產業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15萬流動人口轉戶問題。推進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由主要對本地戶籍人口提供,向對常住人口提供轉變。維護和保障伊川本地農業轉移人口繼續保留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林地承包權和林木所有權、原戶籍地計畫生育政策、參與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收益分配權等五項權益,同時與城市居民同樣享有城鎮保障性住房、養老、醫療、就業、教育等五項保障權利。
第五節 著力開創發展新空間,持續增添發展新動力
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實施“五大行動計畫”,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搭建創新創業轉化孵化平台,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形成想創、會創、能創、齊創的生動局面。全面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市場導向、問題導向和民生導向,優先推進影響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項,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
一、創新創業培育新動力
培育創新創業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做大做強高新技術企業,圍繞伊川產業重點方向,策劃、儲備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重點解決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等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扶持發展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壯大中小科技企業,加快實施科技“小巨人”計畫,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使中小企業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到2020年,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0家以上。積極培育新型創新創業主體。鼓勵各類科技型、經營型、管理型人才創業,激發萬眾創業活力。鼓勵國家“萬人計畫”、中科院“百人計畫”、長江學者、省“百人計畫”等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來伊川領辦、合辦科技型企業。積極開展招才引智活動,鼓勵海外留學歸國人員來伊投資創業;吸引在外發展人員帶項目回鄉創業;支持廣大農民用足用活新一輪農村改革政策,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有序引導失地農民、返鄉農民在高效農業、特色養殖業、家政服務業等領域創業發展;以鄉情、友情、親情為紐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鼓勵吸引在外伊川籍企業家回鄉創辦各類經濟實體。
打造創新創業平台。大力推進研發平台建設。圍繞伊川縣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整合和運用多方面創新資源和措施,引導和支持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打造一批科技創新研發平台。“十三五”期間,新建各類研發中心30家以上,其中省級10家。完善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機制,重點推進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加強與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洛陽理工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組建一批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積極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路子。大力推進孵化平台建設。按照“政府引導、社會投資、市場運作、掛牌認定、政策扶持、跟進服務”的原則,以產業集聚區等載體為依託,重點支持移動終端產業園孵化器、產業集聚區孵化基地等專業孵化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重點支持科技信息服務平台、科技綜合服務平台、金融服務平台等建設,為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完善創新創業政策。積極落實鼓勵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建立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引導形成公平、普惠的政策環境。不斷創新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銀行、創投機構等金融機構為初次創立企業提供股權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等科技金融服務,解決創業企業初期融資難題;放寬小額擔保貸款審批條件,提高貸款額度,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普惠制度,將既有創業意願、又有創業能力的人群全部納入政策性小額擔保貸款支持範圍。落實和完善政府採購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力度。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大力培育創業精神和創客文化,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加強媒體對大眾創新創業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報導一批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樹立一批創新創業典型人物,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二、擴大開放拓展新空間
堅持互利共贏,全面擴大開放,創新招商引資模式,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提高招商引資效率。以提升招商實效性和針對性為導向,大力實施產業集群招商、精準化招商、股權招商。突出集群式引進、專題性推介、區域性對接,引進一批轉型項目和新興產業項目;開展主導產業配套招商,圍繞國內優勢龍頭企業和世界500強等重要戰略投資者,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突出精準招商,篩選一批有投資意向、符合主導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招商引資對象,提高招商引資的精準度和成功率。突出股權招商,支持成長性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引入資本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鎖定深圳、上海、天津等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私募基金富集地區,舉辦股權投資基金招商推介會,推薦我縣優質企業和項目。到2020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6億美元以上。
打造對外開放平台。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伊川對外開放新平台。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重要機遇,依託伊川區位優勢、資源要素優勢以及產業基礎優勢,積極推動移動終端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河南華利科技產業園、汽車產業園、服裝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平台建設,努力將伊川打造成為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抓住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機遇期,加快完善產業集聚區功能和配套設施,增強對外開放平台實力。
最佳化擴大開放環境。堅持把最佳化開放環境放在重要位置,大力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和合作共贏的人文環境。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准的外來資本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準入前平等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按照“辦事手續最少、辦事效率最高、辦事成本最低”的總體要求,對重大項目實行聯審聯批制,建立健全互動式、聯動式、可交叉進行的行政審批模式,加快項目審核、登記等工作。加強投訴受理中心建設,建立舉報、投訴、督辦、反饋工作機制。
三、深化改革構建新體制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向縱深推進,逐步形成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新模式,以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帶動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創新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機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投融資體制和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加快PPP融資模式的推廣和運用。推進農村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研究制定扶持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的政策。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縣級和鄉級耕地承包權流轉服務平台,做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交易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前期工作,推進農村“三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
第六節 著力增進民生新福祉,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民生優先、共建共享,大力實施“科教強縣”戰略和富民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科教綜合實力提升區和宜居宜業新伊川,讓人民民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提升民眾幸福指數
大力實施扶貧攻堅計畫。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持續開展專項扶貧、社會扶貧、產業扶貧“三位一體”扶貧開發工作,推進貧困村定點幫扶、駐村幫扶,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重點開展產業扶貧,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貧困村+農戶”等模式,因地制宜搭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平台,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努力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可持續穩定脫貧;按照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革命老區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見》精神,將扶貧與伊川老區開發結合起來,重點向9個革命老區鄉鎮,125個老區村傾斜。2016-2017年確保每年20個左右貧困村和100個整體提升村(非貧困村)達到脫貧標準和有關標準。到2017年,確保56個貧困村5.7萬貧困人口全面實現脫貧目標。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積極促進就業。全面加強縣、鄉兩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完善覆蓋城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就業服務網路,提供就業諮詢、招聘推介、職業技能培訓、勞動保障監察、勞動關係協調和調解仲裁、社保卡發放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按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推進產業集聚區和各鄉鎮的就業服務平台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完善落實創業擔保貸款、社會保障補貼優惠政策,營造“大眾創業”的良好環境。完善省外、市外勞動力轉移就業機制,培育勞務品牌。“十三五”期間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認真落實糧農補貼、種糧綜合直補、新農合、新農保、兩免一補、農網改造、扶貧開發等惠農惠民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農民就地轉移就業,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綜合治理。“十三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保持在9.7%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保持在9.8%以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促進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建立基本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統籌城鄉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實施社保一卡通,實現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之間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實施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努力緩解“因病致貧”問題。嚴格落實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災害應急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全覆蓋。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加大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到2020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5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9%以上。
二、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實施科教強縣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鄉教育平衡發展,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普及學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將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納入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到 2020 年底,創建30所省、市示範性幼稚園;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以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為載體,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最佳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基本解決入學難問題。進一步實施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到2020年,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創建30所中國小名校。整合提升高中教育。完成濱河高中建設,整合第二、第三和第四高中,實現“高中進城”目標。伊川一高、實驗高中、鄭州一中教育集團洛陽伊河學校、濱河高中基本實現設施均衡、師資均衡、生源均衡,真正形成公平競爭的格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整體教育水平進入全市前三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積極實施職業教育攻堅工程,創新辦學和教學模式,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辦學層次,擴充職業教育資源總量,積極打造特色職教品牌。爭取實現全縣普職比例達到1:1。規範發展民辦教育。創新體制機制,改善民辦教育辦學條件,規範發展民辦教育,使其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加強社會體育和全民健身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大力開展太極拳、籃球賽、足球賽、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好伊川運動會。完成伊川體育中心項目建設。
|
u “十三五”教育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濱河高中、思源中學、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新區幼稚園。 |
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堅持預防為主,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應急指揮救治、婦幼保健、采供血、精神衛生、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依託伊川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路體系,提高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繼續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網路。加強村級標準化衛生所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實現仁大醫院建成投用;強化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制度,提升基層衛生技術人員診療水平;加強村級衛生所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基本藥物配送體系建設,合理規劃藥品零售點,做到全縣配送網路全覆蓋。到2020年,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3.5張,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人。
|
u 精神病院、仁大醫院、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村級衛生所改建項目。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加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以縣文化中心、博物館、廣電傳媒中心為主體,基層文化活動中心為補充,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繼續推進主城區有線電視數位化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影院建設。立足伊川文化資源特色,注重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塑造具有鮮明河洛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氣息的中原城鎮風貌,凸顯河洛文化、“理學聖地”和“酒文化之鄉”等文化符號,強化歷史文化遺存、名鎮、古村落保護,打造人文伊川。加大投入,依託伊川書院和程林文化園,進一步提升二程理學文化展示傳播功能,彰顯“理學聖地”的地域文化。加大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和民居的保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創新,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申報工作,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力爭將杜康酒釀造工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u 平泉草木大觀園、聖賢文化山莊、青銅器文化博覽園、杜康產業園、河洛詩畫館、河洛奇石館、九皋農博山莊、櫻桃溝及溫溝村美麗鄉村、九皋山生態文化區、燕王城寨村古寨風俗文化體驗游基地、有線電視數位化、程林文化園。 |
加強人口服務和管理。做好人口工作,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落實兩孩政策。提高計畫生育服務質量,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人口素質。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實施兒童發展規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以家庭為主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殘疾人康復和托養服務設施,推進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爭創“全國無障礙環境城市”。
加強質量體系建設。牢固樹立質量強縣理念,制定名牌和質量獎發展規劃,努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品牌體系。強化計量技術支撐作用,深化計量服務工作,大力推進能源計量工作。加快質量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檢驗檢測機構社會化、市場化。強化企業自檢能力建設。建立以企業質量信用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質量誠信體系,構建全縣質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推動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加強統計、數據分析等質量基礎工作,將質量統計指標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健全質量舉報和投訴處理機構,完善質量投訴信息平台,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積極推進社會性質量仲裁檢驗和質量鑑定,有效調解和處理質量糾紛。增強公眾的質量維權意識,支持和鼓勵消費者依法開展質量維權活動,更好地維護用戶和消費者權益。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主導產業和產品質量整體素質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建設一批具有先進水平和帶動能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三、構建宜居宜業環境
樹立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強化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鄉村,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美麗伊川。
打造城水共融生態水系。樹立“城水共生、水綠共融”理念,進一步完善提升伊河景觀水系工程,持續推進伊河濕地保護,建設伊河濕地公園,凸顯“城市綠肺”的生態涵養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按照濱河新區兩岸對稱發展的思路,加快伊河水系治理工程建設步伐,建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以水為韻的新區;持續開展城區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確保水質達標率100%。以節約型、宜居型為導向,積極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探索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模式。實施節水灌溉和水庫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實施水系生態修復工程,推進伊河、甘水河、白降河等主要河流及流域綜合治理。加快農水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淤地壩除險加固、東西乾渠灌溉體系建設。
|
u 白降河治理項目、淤地壩除險加固、西乾渠工程續建配套項目、甘水河綜合治理等14條中小河流治理、伊水河生態治理、伊河濕地公園項目、伊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水庫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引故入伊項目。 |
建設綠色生態環境。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暨碧水藍天工程為契機,以林業生態建設為重點,按照“一網兩園三帶多組團”林業生態總體布局,著重推進由路、渠、河道綠化組成的網路綠化,重點建設龍鳳山森林公園,大力建設高速公路林業生態產業帶、陸渾東乾渠生態景觀林帶和陸渾西乾渠生態景觀林帶,推進14個區域生態建設項目,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打造伊川生態建設標誌工程。推進西山植物園、龍鳳山森林公園、荊山森林公園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植物科普園、伊河水系、濱河公園拓展區段、老城區新規劃的12處公園綠地,著力打造一批縣城市政園林亮點。以生態林、經濟林、苗木花卉、森林撫育和改造林、林下經濟為內容,加快建設具有和諧生態功能和高效經濟功能的林業產業體系。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6平方米。創建省級生態鄉鎮3-5個、生態村50個。
|
u 龍鳳山森林公園、伊河國家濕地公園、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高速公路林業生態產業帶、陸渾東乾渠生態景觀林帶和陸渾西乾渠生態景觀林帶、萬安山南麓生態林業景觀區、白降河沿線生態高效林業產業帶、重點生態區建設工程(九皋山、龍潭溝、白降河、劉窯水庫、萬安山南麓、燕王城寨等)、三峰寺林場公益造林基地、西嶺光伏高效林業項目。 |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認真學習並落實新《環保法》,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標本兼治,切實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環境承載力。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突發環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保的市場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著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開展城區和鄉鎮“無燃煤區”創建工作。持續強化道路、建築工地及生產場所的揚塵污染治理工作,監督採取有效防塵措施。開展加油站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到2020年,工業廢氣處理率為100%,全縣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到230天以上。著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劃定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大城區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全縣飲用水質達到III類水質標準,飲用水質合格率達到98%以上。完成伊川電力集團等重點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及綜合利用項目。積極開展鄉(鎮)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加快現有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全縣生活污水全處理。持續開展14條中小河流污染治理工作,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杜絕面源污染。到2020年,伊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全縣境內所有河流水質90%達到III類標準,全面消除IV、V類水。著力推進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工業固體廢棄物實現循環綜合利用。對城鄉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對城鄉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的全過程,實現有效監管和安全處置。到2020年,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鄉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第七節 著力提升黨的領導力,更好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工作體制機制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堅持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兩手抓、兩促進,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諮詢機制,對重大關鍵性問題專題研究、制定專案、組建專業隊伍,做到領對路、抓對點、出實招,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最佳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調動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更好帶領民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落實和完善“4+4+2”黨建制度體系,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堅持反腐倡廉建設不停步、不放鬆,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堅持依法執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提高依據憲法法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正公開、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工作溝通、落實和反饋機制,提升建議和提案辦理質量。依法健全完善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決策程式。建設法治社會,制定伊川法制宣傳教育計畫,舉辦“法治大講堂”,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把法律常識教育列入勞務培訓計畫。積極推進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牆報等法治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決推進各領域依法治理,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
三、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縣有機統一。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發揮好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定期就重大決策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繼續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雙擁共建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同時,切實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營造穩定、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堅持屬地管理、分口負責的民眾信訪原則,暢通民眾信訪渠道,堅持領導接訪日制度和下訪包案制度。重點解決好征地拆遷、土地承包、執法不公、農民工工資拖欠、環境污染治理等民眾反映強烈的矛盾糾紛,突出源頭防範。全面推進“雙安雙治雙基”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著力構建政府領導、部門監督、企業負責、民眾參與、社會支持的“大安全”責任體系。下大力氣整頓和規範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行業,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加強基層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人民民眾食品藥品安全。
四、確保“十三五”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堅決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確保規劃確定的“工業興縣、產業立縣、科教強縣”三大戰略,“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鋁工業新城、中西部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宜居宜業新伊川”三大目標,“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長極和工業轉型升級引領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先行區、科教綜合實力提升區”一極四區發展定位,新型工業化、服務業高端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等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落到實處,一張藍圖繪到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完善規劃體系
建立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為統領,以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為支撐,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規劃之間協調一致的原則,加強規劃銜接,確保各級各類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時序安排上科學有序,不斷提高規劃的管理水平和實施成效。
第二節 強化人才支撐
全面落實洛陽市《關於進一步提高人才工作服務水平的實施方案》及《關於實施“河洛英才計畫”加快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意見(試行)》等人才政策。圍繞產業、科技、教育、衛生、黨政等各重點領域,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伊川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複合型、高技能人才,提升伊川人才支撐力。建立開放式人事人才工作體制和公共人事人才服務體系,構建伊川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快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人才的開發利用水平。
第三節 加強金融保障
著力最佳化金融環境,積極創建全省優秀金融生態縣,全面提升金融支撐保障能力。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為實現規劃目標提供資金保障。研究設立各類投融資平台,通過多種融資方式籌集建設資金。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十三五”重點項目。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通過PPP等方式投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快政府增信機制建設,盤活金融資源,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第四節 最佳化發展環境
著力最佳化服務環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打造現代服務型政府。建立政府綠色審批通道常態化機制,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完善營商環境。著力最佳化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和科技教育等政策。及時跟蹤政策實施狀況,加強政策實施的監測評估,強化政策的支撐和引導作用。著力最佳化法治環境,大力實施“依法治縣”戰略,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範各類行政行為,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著力最佳化信用環境。積極推進信用網建設,評選信用優良企業,加快建立覆蓋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的社會信用體系。
第五節 落實考核評估
建立健全指標綜合評價與績效考核體系,將各約束性指標納入部門年度績效考評,形成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健全規劃中期評估制度,全面深入系統評估指標完成情況和規劃實施的總體效果,及時發現規劃運行中出現的偏差和問題。在規劃實施的過程中,及時聽取人大、政協的建議,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確保規劃目標實現。
第六節 做好組織協調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規劃實施領導小組,把具體任務分解到相關鄉鎮和部門,納入行政首長目標責任制,建立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的責任落實機制,制定出台具體的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實行年度目標考核管理。加強同上級部門的聯繫與溝通,及時了解國家、省市相關政策信息,積極爭取政策、項目等方面的支持,推動規劃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