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文
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主要闡明“十三五”時期我國商務發展的基本理念和戰略意圖,明確商務發展的奮鬥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該規劃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商務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商務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頑強拼搏,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商務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商務發展總體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第一節“十二五”時期商務發展成就顯著
國內貿易較快增長,流通現代化加速發展。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1萬億元,“十二五”年均增長達13.9%。流通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電子商務尤其是網路零售異軍突起,電子商務規模從2011年的6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21.8萬億元,網路零售額從7500億元猛增到3.88萬億元。
貨物貿易升至世界首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2015年進出口總額3.96萬億美元,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由“十一五”末的10.4%上升到13.8%。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占比分別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1、12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出口規模不斷擴大。
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14.5%,2015年服務貿易總額7130億美元,全球排名從“十一五”末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服務外包產業迅猛發展,2015年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金額646.4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4.9%,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
利用外資總體保持穩定,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達到6330.5億美元,2015年利用外資1355.8億美元,連續24年位居開發中國家首位。服務業(含房地產)實際利用外資占比達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5個百分點,成為利用外資的新增長點。
對外投資合作步伐加快,投資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十二五”期間,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含金融類)年均增長13.1%。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達1275.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雙向投資接近平衡;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540.7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8%;全年共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3萬人,比2010年增加11.9萬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推進,軌道交通、核電等一批重大境外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境外建設的經貿合作區達75個。
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成果,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和主導權增強。“十二五”時期,我國推動達成世貿組織“巴厘一攬子”協定和奈洛比部長級會議決定,建成中國—瑞士、中國—冰島、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簽署了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啟動了中日韓、中國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喬治亞自貿區及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第二階段談判、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升級談判。支持二十國集團(G20)進一步成為國際經濟合作與協調的主要平台,引導G20在經貿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推動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倡導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對外援助規模穩步擴大,綜合效應不斷提升。
第二節“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
從國際看,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相互聯繫、相互開放、相互依存是大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深刻演變,全球生產要素流動日益自由,市場融合程度加深,跨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速整合,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規模經濟效應不斷增強,各國機遇共享、風險共擔、命運與共的利益交融關係更加緊密。
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發達經濟體復甦乏力,新興經濟體困難和風險明顯加大。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態勢將維持較長一段時期,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跨國投資波動較大,投資流向發生變化,隨著智慧型製造技術發展,一些跨國公司從離岸外包轉向近岸外包甚至在岸生產,部分中高端製造業向已開發國家回流,替代部分跨境貿易和投資。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部分國家貨幣競爭性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加速演變並深刻調整,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步履維艱,區域經濟合作方興未艾,發達經濟體積極主導制定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圍繞市場、人才、資源的爭奪更趨激烈,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關係複雜變化,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對世界經濟產生深刻影響。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加大。
從國內看,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為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增添新動能。“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促進我國與相關國家全方位合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新空間。隨著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中高端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將持續加快,服務消費比重不斷提升,消費分層化、個性化、多樣化特徵日趨明顯,消費市場空間廣闊;信息技術創新與套用對流通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流通升級面臨新要求。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資金供給充裕,產業體系完備,創新累積效應正在顯現,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顯著上升,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明顯增強,比以往更有條件主動謀劃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更有條件為國內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同時,我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供求關係趨緊、成本持續攀升,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弱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面臨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多重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並存,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商務發展一些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問題仍然突出,消費環境亟待完善,外貿轉型升級難度加大,利用外資面臨的競爭加劇、制約因素增多,對外投資合作產業結構和市場布局還不盡合理。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互動性不強,東中西區域開放協同性不強,商務發展體制機制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發展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流通現代化步伐,更好地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迫切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更好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國商務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更加堅實,也面臨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底線思維,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積極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開拓商務發展新局面。
第二章
指導思想、發展理念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商務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完善商務發展體制機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以“一帶一路”建設統領對外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逐步形成創新驅動引領、市場統一規範、開放水平更高的商務發展新格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第二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發展,增強商務發展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商務發展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商務工作始終。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以電子商務引領流通變革創新;走創新驅動的外貿發展道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壯大裝備製造業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國際研發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促進開放式創新。
堅持協調發展,最佳化商務發展格局。協調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緊密結合商務工作連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特點,正確處理商務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堅持內外需協調,加快構建內外一體、城鄉統籌、競爭有序的大市場。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加快內陸沿邊開放,提升沿海開放水平,促進東中西互動開放,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最佳化國際市場和對外投資產業布局,提高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要素和資源的能力,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綠色發展,提高商務持續發展能力。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努力打造綠色商務。倡導綠色消費方式,鼓勵綠色採購和銷售,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引導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綠色流通,推動流通企業節能減排,打造綠色商品供應鏈。發展綠色貿易和投資,加強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積極參與綠色發展國際規則制定。
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豐富對外開放內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全面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健全有利於合作共贏並同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堅持共享發展,強化商務服務民生的功能。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把共享發展作為商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民眾在商務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鼓勵批發、零售、餐飲、家政、養老等關係百姓生活、就業容量大的行業發展,穩定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充分發揮商務擴大就業功能。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穩定供應,暢通流通體系的“毛細血管”,努力為百姓創造便利、實惠、安全的消費環境。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針,支持貧困地區市場發育,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支持開展電子商務及追溯體系扶貧工程,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第三節主要目標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如期實現這一目標是“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商務發展“十三五”規劃要與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緊密銜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貫徹落實到商務發展各個領域。
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現代流通發展加快,流通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明顯提高,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暢通高效的內貿流通體系。居民消費穩定增長,服務消費和中高端商品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消費拉動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更加凸顯。預計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43.8萬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其中網上零售額達到9.6萬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
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間,努力實現貨物貿易出口增速高於世界貿易增長水平,進口規模擴大,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0%左右,占對外貿易比重明顯提高;利用外資規模不低於“十二五”時期水平,質量和效益提升;對外投資五年累計達到7200億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商務發展從要素驅動加快轉向創新驅動,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逐步建立,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
國際經貿關係全方位拓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出更多中國方案,議題設定和成果規劃等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區域次區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初步形成,與各經濟體務實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
第三章形成商務發展新體制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總體部署,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商務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著力推進內貿流通體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清除制約微觀主體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
第一節構建內貿流通新體制
實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統籌推進發展現代流通和對外開放,把國內市場體系建設和國際市場開拓結合起來,推動國內各地區市場的一體化、國內國際市場的一體化,逐步形成貫通國內外的價值鏈和大市場。創建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展會,建設一批帶動性強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進一步提高內貿流通對外開放水平,鼓勵外資投向共同配送、連鎖配送、冷鏈配送等現代物流服務領域;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採購、行銷等功能性區域中心。鼓勵流通企業走出去,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建設境外行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路。
構建統一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消除市場分割,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及做法。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推動建立區域合作協調機制,鼓勵各地就跨區域合作事項加強溝通協商。依法開展反壟斷審查,打破行業壟斷。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定不合理的交易條件,規範零售商供應商交易關係。利用好大數據信息資源,完善市場運行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流通行業統計監測制度,提高市場調控和公共信息服務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國內市場規則體系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互融,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進一步做好世貿組織框架下的通報與審議工作,提高貿易政策措施透明度。
加強全國流通網路建設統籌規劃。推進流通骨幹網路建設,重點提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流通產業集聚區和瀋陽—長春—哈爾濱、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四大流通產業集聚帶的消費集聚、產業服務和民生保障功能,打造一批連線國內國際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的重要支點城市。促進區域市場協同發展,實施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加強區域銜接;推進京津冀流通產業協同發展,統籌規劃建設三地流通設施,促進共建共享;依託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沿江物流主幹道,推動形成若干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打造長江商貿走廊;加強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革命老區市場建設的支持。推進城鄉流通網路一體化,統籌規劃城鄉商業網點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設施利用效率和商業服務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務、供銷、郵政等各方面資源,加強農村地區商業網點建設;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網路,強化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流通規劃編制實施機制,探索建立跨區域流通設施規劃編制協調機制和相關部門之間規劃銜接機制。
第二節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
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多領域、綜合型改革的特點與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接國際規則與通行做法,進一步在投資、貿易、金融創新、政府監管、區域合作等領域先行先試,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在全國範圍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並在更大範圍推廣複製。
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外資監管手段,逐步完善外國投資信息報告和信息公示制度,形成各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外國投資全程監管體系。完善外國投資國家安全審查機制,防範相關風險。
完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健全備案為主、核准為輔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投資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區域、國別規劃體系。加強境外投資的事前服務引導及事中事後監管和保障,提供信息指導、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等更多服務。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水平投資協定。
完善貨物貿易管理體制。建立便利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對外貿易新業態的管理體制。加大貿易便利化改革力度,全面實施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通關一體化,推進大通關建設。建立完善國際貿易供應鏈管理機制,推動實施“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國際互認。探索建立規範外貿經營秩序新模式,完善重點行業進出口資質管理和競爭自律公約機制。完善汽車平行進口政策體系。探索對會展、拍賣、快遞等服務企業所需通關的國際展品、藝術品、電子商務快件等特殊物品的監管模式創新。
健全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在管理體制、促進機制、支持政策等方面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完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和監管模式,建立服務貿易綜合監管服務平台,健全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加強人員流動、資格互認、標準化等方面的國際磋商與合作,為專業人才和專業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便利。
健全國際經貿談判協調、利益平衡和風險防範機制。建立健全高層級的重大談判協調機制,妥善處理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進攻利益和防守利益的平衡,加強多雙邊各類重大經貿談判的統籌協調,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完善商品市場波動、資本流動異常、匯率變化等監測機制,確保國內產業、市場供應、物資保障的安全。
第三節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完善商務領域法律體系。積極推進商品流通法立法進程,確立流通行業發展、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維護以及市場監管等基本制度。推動電子商務、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農產品市場管理、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典當業等法律法規出台,研究制訂和修訂新車銷售管理、二手車流通管理、原油成品油市場管理、重要產品追溯、無店鋪零售業管理等部門規章。推動修訂直銷管理條例,修改完善相關部門規章及政策性檔案。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修訂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和有關部門規章,研究開展服務貿易立法,推動制訂國際服務貿易條例,制訂出口管制法,積極推動出口管制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推進外資三法修改,制定頒布外國投資法,修訂外商投資領域的相關法規規章,完善外資法律體系。完善境外投資法律法規,推動出台境外投資條例。構建中國特色的對外援助法律體系。完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網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專門法律。推動修訂反壟斷法,制定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實施條例,完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部門規章及政策性檔案。堅持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鼓勵地方在立法許可權範圍內先行先試。
提升商務綜合監管執法水平。深入推進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有效整合商務領域執法職能,統一併加強商務執法力量,科學、合規設定執法層級,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範、邊界清晰、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商務行政執法體制,提高商務系統依法行政和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創新電子商務監管模式,健全消費者維權和交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強化市場秩序整頓與規範,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嚴格商務執法程式,規範商務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與信息公開,落實執法責任追究制。加強商務執法跨區域協作以及與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部門間監管執法信息共享、案情通報制度,發揮聯合執法作用。健全舉報投訴服務網路體系,完善商務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明確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式。加強市場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專業機構的合作,引入社會化監督力量。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
內容解讀
解讀一
商務部發言人
沈丹陽在2016年7月5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組織編制的《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已經印發實施。《綱要》共12章44節,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出的“十三五”商務發展目標,提出了內貿流通、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等4個方面的14項具體指標。
《綱要》提出,到2020年,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低於“十二五”時期水平,對外投資五年累計達到7200億美元;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逐步建立;國際經貿關係全方位拓展,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出更多中國方案,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著眼於推進商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綱要》提出九大任務和三大新戰略。九大任務包括:形成商務發展新體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完善跨境投資布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協同開放,深化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關係,統籌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三大戰略是,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流通升級戰略、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
《綱要》還提出了26個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主要抓手。其中包括,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商務綜合監管執法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電子商務進農村、智慧供應鏈創新行動等重大工程項目,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培育外貿品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重大工程,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創新等工程,和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長江經濟帶商務引領等重大工程項目。
《規劃綱要》的第一大亮點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規劃全篇。特彆強調商務服務民生的功能,要讓老百姓在商務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另外,《規劃綱要》對內貿、外貿、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4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指標。
沈丹陽:“到2020年,一是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二是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低於“十二五”時期水平,質量和效益提升;對外投資五年累計要達到7200億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是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商務發展從要素驅動加快轉向創新驅動。四是國際經貿關係全方位拓展,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規劃綱要》還著眼於推進商務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將26個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十三五商務發展的主要抓手,這其中,“電子商務”被多次提及。
沈丹陽:“強化現代流通發展的支撐,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等重大工程項目。強化消費升級的支撐,實施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強化貿易強國建設的支撐,實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等重大工程。強化跨境投資發展的支撐,實施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等工程。強化區域協同開放的支撐,實施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
沈丹陽表示,《規劃綱要》在實施上,更加注重“市場”的作用。
沈丹陽:“一是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的精準性和精細化,加強對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加大對薄弱環節、發展短板的支持力度。三是更加注重市場與政府作用的互補、配合,強化政府投入槓桿撬動功能,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解讀二
商務部印發了《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商綜發〔2016〕224號,以下簡稱《規劃》)。
商務部綜合司負責人就《規劃》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一、關於《規劃》的編制過程和主要特點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規劃》編制工作自2014年下半年啟動,歷經兩年時間完成。針對“十三五”期間事關商務發展全局的13個重大課題,商務部組織開展了前期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後召開專家座談會和《規劃》論證會,聽取專家學者意見;2015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就《規劃》初稿進行了討論;組織召開三次地方商務部門座談會,廣泛聽取各省級商務部門意見,最終經商務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實施。
《規劃》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的五年規劃,對於商務事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規劃》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更加注重體制機制改革,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加注重貿易與產業、內貿與外貿、投資與貿易的銜接和聯動,更加注重區域協同開放和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創新驅動引領、市場統一規範、開放水平更高的商務發展新格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二、關於“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和新特徵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商務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更加堅實,也面臨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只有堅持“兩點論”,才能準確把握國內外大勢的新變化、新特徵,才能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開拓商務發展新局面。
從國際看,和平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深刻演變,跨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速整合,各國機遇共享、風險共擔、命運與共的利益交融關係更加緊密。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深入調整、復甦曲折;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球貿易增長乏力,跨國投資波動較大,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深刻調整,圍繞市場、人才、資源的爭奪更趨激烈,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關係複雜多變,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正在為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增添新動能;“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正在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空間。與此同時,我國要素供求關係趨緊、成本持續攀升,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弱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
從商務發展自身看,“十二五”時期商務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為消費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信息技術創新與套用為流通升級提供了新動力;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創新累積效應,將進一步夯實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基礎;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明顯增強,比以往更有條件主動謀劃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更有條件為國內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與此同時,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問題仍然突出,消費環境亟待改善;外貿轉型升級難度加大,利用外資面臨的競爭加劇,對外投資合作產業結構和市場布局還不盡合理,貿易和投資互動性不強,東中西區域開放協同性不高,商務發展依然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
三、關於“十三五”時期商務領域將如何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按照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全篇,是《規劃》的突出亮點之一。《規劃》對商務領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著眼點、著力點進行了系統梳理,作出了全面闡述。
堅持創新發展,著眼點是增強商務發展新動能,著力點包括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以電子商務引領流通變革創新,走創新驅動的外貿發展道路,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促進開放式創新等。
堅持協調發展,著眼點是最佳化商務發展格局,著力點是正確處理商務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包括堅持內外需協調,加快構建內外一體、城鄉統籌、競爭有序的大市場;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促進東中西互動開放,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最佳化國際市場和對外投資產業布局,提高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要素資源的能力等。
堅持綠色發展,著眼點是提高商務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點是打造綠色商務,包括倡導綠色消費方式,發展綠色流通,引導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綠色貿易和投資,加強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積極參與綠色發展國際規則制定。
堅持開放發展,著眼點是實現合作共贏,著力點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包括全面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堅持共享發展,著眼點是讓人民民眾共享商務發展成果,著力點是強化商務服務民生的功能,讓人民民眾中有更多獲得感,包括充分發揮商務擴大就業功能,保障生活必需品安全穩定供應,努力為百姓創造便利實惠安全的消費環境,推動商務扶貧等。
四、關於《規劃》設定的“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主要目標
《規劃》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目標相銜接,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主要目標,力爭未來五年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國際經貿關係全方位拓展。同時,《規劃》提出了14項具體指標,在此就幾個重要指標作簡要說明。
關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進程加快,城鄉居民商品消費更加注重品質、安全與個性化,服務消費需求快速發展,消費保持快速發展的基礎仍然比較堅實。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利潤下滑影響居民收入,抑制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再加上中高端商品和服務等有效供給不足,便利安全的消費環境亟待完善,消費潛力難以充分發揮。《規劃》提出,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略低於“十二五”時期13.9%的年均增速。
關於貨物貿易指標。 “十三五”時期,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發達經濟體復甦乏力,新興經濟體困難和風險明顯增大,國際市場需求仍持續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傳統優勢弱化,結構調整難以一蹴而就,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因此,貨物貿易沒有設量化指標,只提出“努力實現貨物貿易出口增速高於世界貿易增長水平,進口規模擴大”的定性目標。
關於服務貿易指標。我國服務業發展潛力較大,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為服務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時期,旅遊、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規模將繼續不斷擴大,金融保險、信息和計算機、研發設計、管理諮詢等現代服務貿易將快速發展,服務貿易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因此,《規劃》提出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0%左右,占對外貿易比重明顯提高。
關於吸收外資指標。“十三五”時期,受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調整等因素影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難以再現危機前蓬勃發展的態勢。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把吸引外資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利用外資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我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仍然明顯,服務業開放領域不斷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但受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等影響,製造業利用外資壓力較大。總體來看,保持利用外資規模穩定的難度不小。《規劃》提出利用外資規模不低於“十二五”時期水平,更加突出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
關於對外投資指標。隨著我國企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和意願增強,對外投資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一段時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全球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係複雜多變,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對外投資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加大。《規劃》提出,對外投資五年累計達到7200億美元左右,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000億美元,突出最佳化對外投資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布局。
五、關於《規劃》提出實施流通升級、外貿優進優出、國內外市場一體化三大新戰略的主要考慮
《規劃》著眼於推進商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實施流通升級、外貿優進優出、國內外市場一體化三大新戰略及相關任務舉措。
一是實施流通升級戰略。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和神經,是影響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的關鍵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業現代化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和廣泛套用,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正在對流通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傳統流通業態發展空間受到擠壓,新型業態蓬勃發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物流體系重新整合,流通格局面臨深刻調整。必須順應流通業變革新趨勢,大力推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創新流通方式和業態,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做強現代流通產業,更好地發揮現代流通引導生產、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的功能,更好地發揮現代流通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和先導性引領作用。
二是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但貿易結構不合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較突出,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不多,面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雙重擠壓。當前,我國外貿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既與外部需求不振密切相關,也是外貿結構調整滯後等深層次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迫切需要轉換增長動能和競爭優勢,推動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提高傳統優勢產品的競爭力,壯大裝備製造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推動出口產品從消費品為主向消費品和資本品並重轉變;積極擴大進口,提升進口效益;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提升服務貿易戰略地位,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進貿易強國進程。
三是實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化程度和水平不斷提高,但由於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原因,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建設滯後,影響著我國市場活力 和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推進國內外市場一體化,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方向,是我國體制機制改革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要把國內市場體系建設和國際市場開拓結合起來,推動國內各地區市場的一體化、國內國際市場的一體化,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一批帶動性強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支持企業建設境外行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路,構建內外相互聯動、要素有序流動、規則有效對接的貫通國內外的價值鏈和大市場。
六、關於“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
《規劃》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以提高商務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圍繞商務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九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
一是形成商務發展新體制。強調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突出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內貿流通體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力爭在構建內貿流通新體制、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
二是提升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在流通信息化建設方面,深入實施“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畫,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促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進農村,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健全流通標準體系,強化流通標準實施套用,以托盤標準化為突破口,推進商貿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和重要產品追溯體系標準化。在集約化發展方面,開展智慧供應鏈創新行動,引導流通企業向供應鏈綜合服務轉型,發展專業化供應鏈服務企業,鼓勵優勢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引導中小企業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
三是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突出增強消費的有效供給,加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結構升級,促進品質消費,發展綠色消費,努力營造實惠便利安全的消費環境,引導消費朝著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鞏固提升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
四是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在千方百計穩定對外貿易增長、鞏固和提升國際市場份額的同時,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促進外貿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外貿商品結構、經營主體結構和貿易方式,加快貨物貿易最佳化升級,提升外貿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五是完善跨境投資布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擴大開放領域,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最佳化對外投資市場布局,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不斷提高全球資源和市場配置能力。
六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動與相關國家戰略、市場、產業、項目有效對接,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進貿易、投資、區域一體化等經貿各領域務實合作,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七是加強區域協同開放。把擴大對外開放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起來,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加快沿邊開放開發,擴大內陸對內對外開放,全面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推動沿邊、內陸、沿海地區協同開放。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八是深化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關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外工作新理念、新方針,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次區域合作,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加強和改進對外援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九是統籌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和應對,完善出口管制和產業預警體系,加強貿易摩擦應對和貿易救濟、反壟斷和外國投資安全審查、智慧財產權國際合作等工作,提高境外風險防控能力,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提升國際競爭力,切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七、關於《規劃》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的政策主要考慮
圍繞促發展、上水平、補短板,在深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規劃》提出了26個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主要抓手。
重大工程項目強化對六個方面目標任務的支撐。一是強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支撐,突出綜合性改革試點和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商務綜合監管執法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二是強化現代流通發展的支撐,圍繞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商貿物流標準化、智慧供應鏈創新行動等重大工程項目。三是強化消費升級的支撐,實施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發展和質量提升行動、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四是強化貿易強國建設的支撐,實施培育外貿品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重大工程。五是強化跨境投資發展的支撐,實施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創新等重大工程。六是強化區域協同開放的支撐,結合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長江經濟帶商務引領、沿邊開放合作帶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
重大政策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更加注重政策的精準性和精細化,加強對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加大對薄弱環節、發展短板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市場與政府作用的互補配合,強化政府投入的槓桿撬動功能,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