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經2016年1月29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該《綱要》分總體要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促進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構築生態文明新家園、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實施扶貧脫貧攻堅、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推進依法治省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實施保障14篇49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通過機構: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
  • 通過時間:2016年1月29日,
  • 公布時間:2016年2月15日
簡述,人大決議,第一篇 總體要求,第一章 規劃背景,第三章 發展目標,第四章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五章 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結合,第六章 建設西部人才高地,第七章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第八章 大力推進工業提質增效,第九章 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第十章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第十一章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第十二章 全面暢通進出川交通大通道,第十三章 整合最佳化省域網路體系,第十四章 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第十四篇 實施保障,

簡述

2016年1月29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人大決議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年1月29日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根據《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景,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引導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重要參考。

第一篇 總體要求

“十三五”時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要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確認識、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堅持新的發展理念,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十二五”時期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戰勝特殊困難和嚴峻挑戰、奮力推進“兩個跨越”很不平凡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高謀遠、勵精圖治,勇於實踐、善於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線路,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強烈地震、康定地震等重大災害的嚴重影響,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省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動力加快轉換、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全省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連續邁過兩個萬億台階,在全國位次提升。轉方式調結構取得實質突破,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新的增長動力孕育壯大。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加快演進,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呈現出首位一馬當先、梯次競相跨越、底部基礎夯實的發展態勢。城鄉統籌發展深入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壯大,城鎮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成效明顯,“百鎮建設行動”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小城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走出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的新路子。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信息、郵政等骨幹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獲批啟動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攻堅突破,四川列入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簡政放權、農業農村、國資國企、科技體制、價格機制、民生事業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提高,一批重大高端、現代產業項目落戶四川,內陸開放型經濟綜合競爭優勢增強。重點民生工程持續實施,每年集中力量辦成一批民生實事,就業持續擴大,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扶貧開發攻堅取得重大成果,農村絕對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順利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民主政治建設有序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法治四川建設卓有成效。五年來的巨大成就,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二節 “十三五”面臨形勢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十三五”時期,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十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並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轉型發展,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十三五”時期應堅持和遵循以下五條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全省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始終牢記發展不足的省情實際,準確把握髮展新特徵,保持專注發展定力,著力加快發展轉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培育發展新優勢。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抓住和用好開放發展新機遇,擴大全方位開放合作,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實施依法治省方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加快形成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改進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持續改進作風和反腐倡廉,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第三章 發展目標

充分考慮我省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未來發展的支撐條件,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保持高於全國的經濟成長速度。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加快建成經濟總量大、經濟結構優、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的經濟強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更大進展。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消費對增長貢獻穩步提高。城鎮人口數量超過農村人口,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縮小,發展空間格局更加最佳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全面提高。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收入差距明顯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絕對貧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巴蜀優秀文化影響持續擴大,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美麗四川建設取得新成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綠色轉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實,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權得到切實保障,治蜀興川各項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各領域基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篇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用好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歷史性機遇,依託成德綿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試,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集中破解創新發展瓶頸制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視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促進經濟成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動力。

第四章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第一節 推進關鍵共性技術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在電子信息、智慧型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等領域研究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明確技術壁壘,找準技術瓶頸,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加強網際網路與產業發展跨界融合技術創新,推進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技術體系建設,構建完善的產業創新鏈,提升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對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
第二節 加強創新載體和平台建設
支持成都國家創新型城市、德陽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基地、綿陽科技城建設,選擇一批市、縣開展創新型城市試點。加快建設一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創新創業孵化中心、中試基地。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學、高端裝備、核技術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加快建立區域創新服務平台,推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完善研發設計、技術中介及推廣等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推進建立企業公共檢測服務體系,建設國家和省級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第三節 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整合各類創新要素和資源,探索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模式,促進創新主體間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的技術路線圖,明確技術壁壘,選準技術瓶頸,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新能源汽車、北斗導航、軌道交通、無人機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的新型研發組織,建設四川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第四節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支持中央在川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就地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承擔基礎性研究和公益服務類的科研院所,強化財政資金扶持,提升服務創新發展能力。推動具備條件的套用研究類、工程開發類科研院所轉企改制。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改革科研項目組織方式和形成機制,構建公開透明的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推進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第五章 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結合

第一節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實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的主體、研發投入的主體、創新活動的主體和成果套用的主體。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改進企業研發費用計核辦法,鼓勵企業建立研發組織體系和研發機構,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第二節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圍繞科技成果的中試放大、技術熟化、工程化配套,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健全國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市場套用機制,支持企業研發和推廣套用重大創新產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打造一批技術轉移中心、成果交易所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創新技術類無形資產交易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成果交易和對接活動,促進交易方式多樣化、交易價格市場化。
第三節 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建立軍民融合發展協調機制,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推動軍工科研院所和企業改革。創新軍用技術成果轉化機制,推動軍用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套用。創新“民參軍”機制,引導民口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加強軍民科技資源對接服務,完善國防智慧財產權解密制度,推進軍民兩用技術雙向交流轉化,建立軍用技術再研發機制。推動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軍工重大設備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開放共享,建立軍民兩用人才共享資料庫和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庫。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培育軍民融合大企業大集團,加快發展航空航天、衛星套用、核技術、軍工電子等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打造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專欄③
科技創新重點工程
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信息安全與積體電路、雲計算與大數據、航空及燃氣輪機、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高檔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新型功能材料、中醫藥關鍵技術及大品種、現代生物技術、農林畜新品種創製、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科技創新重大專項。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西部國家科學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軌道交通、暗物質探測等國家實驗室。建設高分子材料、生物治療、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長壽命高溫材料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稀土研發、煙氣脫硫、空管系統、電磁輻射控制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工程實驗室。建設轉化醫學、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大型低速風洞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平台、技術轉移平台、分析測試平台等,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中國西部科技成果交易所、成都智慧財產權交易所、綿陽科技城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等。
軍民融合核心載體。建設銀河·596、核技術產業基地、航空整機產業基地、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航天產業園、信息安全產業園、二次雷達科研生產基地、雷射產業園、中國航天科技產業園等特色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基地)。
科技開放合作平台。支持我省產學研機構與國外研發機構建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科技合作創新聯盟,推進成都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建設,推進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與匈牙利汽車聯盟建立戰略合作。

第六章 建設西部人才高地

第一節 加強創新人才培養開發
把激勵創新者的積極性放在優先位置,按照創新規律培育人才,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紅利。改革高校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注重複合型人才培養。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培養計畫,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端產業發展的緊缺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推行開放式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以訂單式和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培養技能型產業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第二節 積極引進高端創新創業人才
制定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聚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戰略合作,積極開展招才引智,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畫”“天府高端引智計畫”等重大人才工程,開展技術移民、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在川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直接留川就業等試點。
第三節 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
完善人才流動配置、分類評價、激勵保障等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促進人才資源有效配置。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實行人才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辦法,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要素報酬由市場決定的機制。建設創新驅動發展人才示範區。

第七章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第一節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實施創業四川行動,營造創新創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夯實創新創業載體,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生態。激活創新創業主體,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加強創業指導和援助,增強社會大眾的創業創新意識,推動科技人才、青年大學生、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各類民間能人進入創新創業主戰場。建立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平台,推廣新型孵化模式,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逐步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實施四川青年創業促進計畫。
第二節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加強創新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線上創意、研發成果申請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創新創作,切實維護創作者權益。探索智慧財產權資本化交易,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採取專利入股、質押、轉讓、許可等方式促進專利實施獲得收益,開展智慧財產權運用試點。建立健全著作權質押評估體系,促進著作權成果市場轉化。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體系,健全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加大侵權打擊力度。最佳化專利申請資助政策,支持企業向國外申請智慧財產權。
第三節 加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完善金融科技結合機制,加大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力度,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用好資本市場,支持上市融資,鼓勵科技型企業在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交易,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業務試點,推動建立西部(成都)股權眾籌交易所。培育壯大創業投資規模,設立四川省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吸引境內外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在川設立區域性總部。
第四節 推進以成德綿為核心的區域協同創新
依託科技資源分布特點和技術創新基礎,加強區域間技術合作和智力共享,著力促進創新要素集聚和知識傳播擴散,推進成德綿區域協同創新,構建起以重點區域、創新園區、產業基地、創新平台為支撐的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健全區域創新合作機制,突破行政區劃壁壘,推動平台共建、資源共享、政策共用,共建一批區域技術創新聯盟、研發中心,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有效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加強區域開放創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鼓勵參加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支持開展聯合研發、專利交叉許可等國際合作,積極推動與國(境)外友好省(州)、合作院校科技交流,吸引境外投資者來川設立研發機構。
第三篇 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以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為引領,推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塑產業發展新優勢,再造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提升四川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八章 大力推進工業提質增效

第一節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實施“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畫”,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中力量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與燃機、高效發電和核技術套用、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油氣鑽采與海洋工程裝備等先進制造業。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重點產品,培育優勢企業,搶占產業發展競爭制高點,形成產業發展新引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強省。
專欄④
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堅持軟體套用與硬體設備開發並重,重點在積體電路、網路與信息安全、基礎軟體與工業軟體、信息通信設備、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等領域實現突破發展。
航空航天與燃機產業。立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需要,重點在航空與燃機整機、關鍵大部件和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高端材料、機場運營設備與燃機電站主設備及輔機、北斗導航技術套用等領域實現突破發展。
高效發電和核技術套用。圍繞高效清潔發電與智慧型電網設備、核能裝備與核技術套用等領域,重點在提高裝備成套水平和集成能力、發展智慧型電網管理系統及技術、推動核電自主堆型主設備研製和產業化等實現突破發展。
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圍繞高檔數控工具機、機器人、感測器等領域,重點在數控工具機、基礎製造裝備及成套生產線製造系統,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生產加工成套設備,智慧型感測器、智慧型儀器儀表、線上分析裝置、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等實現突破發展。
軌道交通裝備。圍繞高速動車、重載及快捷貨運列車、城市軌道車輛、鐵路工程養護機械、信號及控制系統、機車車輛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和發展關鍵裝備。
節能環保裝備。重點在高效節能、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余能循環利用、超低排放燃煤發電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形成成套解決方案與裝備保障能力。
新能源汽車。堅持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積極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生產製造和創新體系,通過加快推廣套用促進產業加快發展。
新材料。加強基礎研究和體系建設,突破產業化製備瓶頸,重點最佳化發展航空航天、高速軌道交通、海洋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車、三維(3D)列印等領域用各種新材料,加快戰略前沿材料的研製和產業化進程。
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圍繞生物藥物、現代中藥、化學新藥、高端醫療設備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和發展新製品。
油氣鑽采與海洋工程裝備。圍繞頁岩氣、非常規油氣開採、海洋油氣開採、油氣長輸管線建設等領域,完成新產品研製和產業化。
第二節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調整存量和最佳化增量並舉,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製造、食品飲料等傳統優勢產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形成全省重要的產業支撐。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強化工業基礎領域創新和配套能力,提升製造業自主配套水平。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生產設備數位化自動化、製造過程智慧型化、製造體系網路化。推動個性化定製與規模化生產相結合,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加快冶金、建材、化工、輕工、紡織、製藥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
專欄⑤
傳統優勢產業重點領域
第三節 推動質量品牌提升
實施產品強質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和質量對標提升行動。在汽車、高檔數控工具機、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農副產品加工、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點領域突破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建設高水平的四川工業標準體系。最佳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完善產品認證和檢測體系建設。保護、傳承和振興老字號,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實現“四川產品”向“四川品牌”轉變。
第四節 推進產業園區創新發展
引導產業向適宜區域集聚發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推進優勢產業關聯、成鏈、集群發展,並向特色產業園區集中,突出園區主導產業,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加強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培育壯大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推動省級開發區擴區升級。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支持重點園區二次創業、轉型發展,提高單位產出效率。

第九章 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第一節 大力推進國家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水電開發為重點,優先建設龍頭水庫電站,加快建設烏東德、白鶴灘、兩河口、雙江口等一批大型水電項目,建成全國最大水電開發基地。科學有序推進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加大川東北、川中及川西特大型、大型氣田勘探開發,建成全國重要天然氣生產基地。創新頁岩氣勘探開發模式,積極推進長寧—威遠、富順—永川、昭通(筠連、敘永、古藺)等重點區塊的勘探開發,建設川南國家級頁岩氣勘查開發試驗區。以筠連、古敘國家規劃礦區為重點,加大煤層氣勘探開發,建設礦區資源綜合協調開發利用示範區。繼續做好核電論證、廠址規劃和保護。
第二節 擴大清潔能源綜合利用
統籌推進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一體化集成互補、梯級利用,以分散式能源、智慧型微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為重點,構建大規模集中利用與小型分散利用並舉的新型能源利用體系。加快工業節能升級改造,以鍋爐、電動機、內燃機等關鍵用能設備為重點,積極推進“以電代油、以電代煤”。加快淘汰落後低效設備,推進餘熱、余壓、余能綜合回收利用。延長天然氣產業鏈,提高民用、交通、發電、工業領域天然氣消費比重。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和散煤治理。
第三節 推動清潔能源體制機制創新
積極推動電力、油氣體制改革,創新清潔能源建設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清潔能源市場體系。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培育購售電主體,有序放開發用電計畫,推進電力交易機構相對獨立,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放開電網公平接入,建立分散式電源發展新機制。健全勘探開發區塊準入、退出和轉讓機制,推動油氣管網業務獨立和公平開放,推動油氣管網及接收、儲備設施投資多元化。
專欄⑥
能源產業重點領域
水電。重點抓好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蘇窪龍、葉巴灘、拉哇、巴塘、旭龍,大渡河雙江口、猴子岩、長河壩、硬梁包、金川、丹巴、巴拉,雅礱江兩河口、楞古、楊房溝、卡拉、孟底溝、牙根二級等“三江”流域大型水電站建設。規劃研究老鷹岩水電站。
新能源。重點建設涼山州風電基地。在甘孜、阿壩、涼山、攀枝花等光照資源充足地區協調發展集中式與分散式光伏發電工程。建設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示範項目。加強甘孜等高原地區地熱能勘探利用。規劃建設雅礱江、金沙江下游等流域風光水互補示範基地。
天然氣。以川東北、川中、川西為主,加快中石油、中石化四川盆地常規天然氣產能項目建設。
頁岩氣。鼓勵多元化勘探開發,依託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岩氣開發先導示範區,發展頁岩氣上游勘探開發、下游綜合利用、配套裝備製造及油田服務的全產業鏈,建成全國重要的頁岩氣生產基地和頁岩氣裝備製造及油田服務基地。
煤炭。重點推進筠連、古敘國家規劃礦區資源綜合協調開發,加快推進地面煤層氣規模化開發利用。

第十章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第一節 培育新興先導型服務業
大力推進服務產品、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養老健康服務、服務外包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和示範基地建設,提高創新能力,擴大產業規模,增強對全省服務業發展的引領性、支撐性和示範性,搶占服務業區域競爭制高點。
專欄⑦
新興先導型服務業重點領域
電子商務。完善電子商務管理體制,加強信用服務、標準規範、線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建設,圍繞優勢產業打造交易和服務平台,積極發展農村電商、跨境電商。實施“全企入網”工程,促進電子商務廣泛運用。
現代物流。強化成都的核心地位,大力發展沿江、川北、川東北、攀西和川中物流增長極,夯實物流基礎,培育物流市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和國際化水平。
現代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融資規模,最佳化融資結構。構建以成都為核心的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進金融機構中心、交易中心和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建設,探索建立金融創新示範區。
科技服務。以服務科技創新需求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導向,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技術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文化融合、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等服務業態。
養老健康服務。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培育康復醫療、營養保健、健身休閒等新業態。
服務外包。促進服務外包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協調發展,重點培育軟體信息技術、動漫遊戲、文化創意、中醫藥等高附加值服務外包產業。建設成都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培育升級服務外包產業特色基地。
第二節 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
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水平,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運用現代服務理念、現代經營模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生活性服務業,擴大服務供給,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重視發展農村服務業、商務會展業、中介諮詢和快遞服務業。實施重點領域消費工程,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深化流通體制改革,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
第三節 大力發展現代旅遊業
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和產品打造,促進旅遊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旅遊新業態,構建現代旅遊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最佳化旅遊發展布局,提升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G318/317川藏線、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旅遊目的地國際化水平,完善九環線、成樂環線、大熊貓生態文化、蜀道三國文化、川江水上旅遊、攀西康養旅遊、“長征豐碑”紅色旅遊、光霧山—諾水河巴山蜀水等精品旅遊線路。推動四川藏區、彝區全域旅遊發展,推進川滇藏、川甘青、川陝甘、川渝黔等區域旅遊合作發展。實施鄉村旅遊扶貧、智慧旅遊、旅遊廁所建設等重點工程,加快旅遊交通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旅遊服務水平。
第四節 創新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
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深化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服務業核心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推動中心城區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經濟。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領域。落實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服務業支持政策,完善服務業統計體系。

第十一章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第一節 穩定糧食生產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守耕地紅線。實施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核心區,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9000萬畝以上。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糧經複合基地建設,打造萬畝億元示範區。實施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工程,建成制種基地27萬畝。加強地方糧油儲備,提升糧食加工、流通能力,保障區域糧食市場穩定。
第二節 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最佳化特色農業區域布局,加快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建設,支持高原農業發展,打造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建設特色水果、蔬菜、茶葉、木本油料、食用菌、中藥材、菸葉、蠶桑、木竹、花卉等集中發展區,穩定生豬生產,大力發展牛羊養殖,積極發展禽、兔、蜂等特色產業,建設四大林業產業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延展農業功能,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等新業態。
第三節 加強農業生產設施建設
大規模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開展田土型調整、增厚土層、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整治田間生產便道和農村機耕道,集中連片建成田網、渠網、路網、林網“四網”配套,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三化”聯動的高標準示範區。加強養殖設施標準化改造,推進畜禽標準化示範場和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建設。改善農業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第四節 健全完善農業服務體系
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完善種養業良種培育、選育和引育體系,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培育農產品品牌,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建設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跨區域發展,加強重要農產品集散地、優勢農產品產地市場、主要農產品集配中心建設。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服務全程社會化。
專欄⑧
現代農業重點工程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大力實施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地力建設工程和科技支撐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1934萬畝。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工程。實施高產高效創建、生產組織創新、科技示範、農機化推進、機電提灌建設、重大病蟲害防控、水利建設、氣象保障、糧食收儲及流通體系等,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800億斤以上。
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工程。新建、改造提升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1000萬畝,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提質增效。
牛羊富民工程。實施能繁母牛擴群增量,發展肉牛、肉羊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牛、羊適度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55%。
水產保增工程。開展老舊池塘改造、“糧經複合模式”稻田養魚改造、苗種補貼及技術培訓等,每年新增水產品10萬噸。
現代林業基地建設工程。發展木竹工業原料林、木本油料林、特色乾果林、林下種養和種苗花卉等現代林業,建設林業產業基地900萬畝。
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與評估、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及產地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等。
第四篇 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堅持統籌規劃、適度超前、智慧發展、以人為本的方針,加強以進出川綜合運輸大通道為重點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路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章 全面暢通進出川交通大通道

第一節 加快鐵路大通道建設
加快完善以成都鐵路樞紐為中心,連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融入“一帶一路”國際運輸大通道的鐵路運輸幹線網路。合理布局鐵路路網,推進成蘭鐵路、西成客專、成貴客專、川藏鐵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等建設,加快成都至格爾木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構建向北成都經達州、經西安至京津冀,向西成都經西寧、經蘭州至中西亞、經格爾木至西亞和經拉薩至南亞,向南成都經宜賓、經攀枝花至東南亞、經貴陽至珠三角,向東成都經重慶至長三角等10條鐵路大通道。
專欄⑨
鐵路航空水運項目示意圖
第二節 推進高速公路通道建設
以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推進省際間互聯互通等為重點,加快高速公路通道建設,新增7條高速公路通道,跨區域通達條件和運輸能力顯著提升。加快建設綿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建成巴中至桃園高速公路,向北經陝西、甘肅對接歐亞大陸橋。建成宜賓至習水、彝良高速公路和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開闢西南大通道。加快建設瀘州至榮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經資陽至潼南等高速公路,建成成都經安岳至重慶、巴中經廣安至重慶等高速公路,擴大向東交通通道。加快建設馬爾康至久治等高速公路,建成汶川至馬爾康、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向西連線通往中亞和巴基斯坦的經濟走廊。
專欄⑩
高速公路項目示意圖
第三節 拓展國際國內航線
全力推進成都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建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佳化成都雙流機場,鞏固航空第四城地位。擴展國際航線網路,增加至北美、歐洲、澳洲航線,加強現有航線對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輻射,拓展洲際10小時航程圈和亞洲5小時航程圈。完善省際航線網路和國內大中城市幹線網路,形成乾支結合、與通用機場相銜接的航空運輸體系。
第四節 提升長江等內河航運能力
全面提升長江黃金水道通行能力,完善內河航道體系和現代化港口體系。重點推進長江川境段航道等級提升,改善提升岷江、渠江、嘉陵江等航道條件,加快金沙江、沱江、涪江等支線航道建設,實施長江宜賓至重慶段航道三級升二級等工程,加快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強化瀘州港、宜賓港的樞紐地位,拓展樂山港、廣元港、南充港、廣安港等重點港口功能,推進達州港、涼山港、攀枝花港、眉山港、遂寧港、自貢港建設。
專欄
11
交通建設重點項目
鐵路。建成成都至蘭州、成都至貴陽鐵路樂山至貴陽段、西安至成都鐵路西安至江油段、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成昆鐵路成峨段及米攀段擴能改造、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等鐵路。加快建設蓉昆高鐵成都經天府國際機場至自貢段、川藏鐵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橋)段、渝昆、成都至西寧、川南城際、綿遂內城際、廣元至巴中鐵路擴能改造、漢巴南快速鐵路等鐵路。推進蓉京高鐵成都經南充至達州段、包頭至海口高鐵西安經達州至重慶段、成都至格爾木鐵路、川藏鐵路康定(新都橋)至林芝段前期工作,規劃研究西昌至宜賓、攀枝花至大理 (麗江)、雅安至樂山鐵路。
高速公路。建成汶川至馬爾康、雅安至康定、成都經濟區環線、巴中至桃園、宜賓經古藺至習水、攀枝花至大理、宜賓至彝良、成都經安岳至重慶、巴中經廣安至重慶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綿陽至九寨溝(川甘界)、瀘州至榮昌、馬爾康至青海久治、天府國際機場高速、仁壽至攀枝花、康定至新都橋高速康定過境段、西昌至昭通、樂山至漢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經資陽至潼南、綿陽經巴中至萬源等高速公路,實施成南、成樂、成雅、成彭、瀘黃高速擴容改造。
機場。加快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及樂山、巴中、甘孜、閬中機場,遷建宜賓、瀘州、達州機場,改擴建南充、九寨黃龍、廣元機場,規劃研究廣安機場建設和綿陽機場遷建。加快建設自貢鳳鳴、綿陽北川等二類及以上通用機場,遷建遂寧通用機場。
航道。完成長江宜賓至重慶段、水富至宜賓段航道整治和嘉陵江航運配套、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運資源開發等工程。加快建設岷江航電樞紐及樂山至宜賓段航道整治、渠江風洞子航電樞紐及達州至廣安段航運配套等。
城市軌道交通。加快建設成都捷運6、8、9、11、18號線等。推進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

第十三章 整合最佳化省域網路體系

第一節 完善綜合交通網路
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幹,國省幹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客貨運樞紐為集散中心,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川南城際鐵路、綿遂內鐵路、德陽至都江堰高速公路、仁壽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城際快速通道,穩步推進高速公路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和複線建設。以一、二級公路為主體,深入推進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著力構建高等級幹線公路網。深入實施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進一步擴大路網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實現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快建設部分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構建以民航運輸為主、通用航空為補充的航空服務網路。
第二節 推進能源網路建設
以建設跨區域電力輸送網路、省內骨幹電網、輸氣管網等為重點,推動能源輸送網路建設。加快建設川渝電網第三通道、第四回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建成省際間電力電量交換樞紐,有效促進四川水電省外消納。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省內500千伏、220千伏骨幹網架,完善110千伏及以下城鄉輸配電網路。加快推進城鎮配網建設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促進以分散式能源為主的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構建北接西氣東輸管道、東接川氣東送管道、南接中緬輸氣管道的省內骨幹輸氣管網,加快楚雄—攀枝花等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延伸和完善支線網路,形成“三橫三縱三環”輸氣管網體系。完善成品油管道和煤炭輸送通道,提高油品和煤炭輸送能力。
專欄
12
能源項目示意圖
第三節 最佳化水資源配置
加快推進“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工程,統籌考慮用水需求,合理調配各流域和區域用水,科學開發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構建以“五橫六縱”調水補水網路為骨架、大中小微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玉溪河、向家壩、長征渠和引大濟岷等西水東調工程,以及升鐘水庫灌區、亭子口灌區、罐子壩水庫灌區等北水南補工程的前期論證和項目建設,建成武引二期灌區、毗河供水一期等項目,新建向家壩灌區一期、李家岩水庫、土溪口水庫等項目。
專欄
13
水利建設重點項目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武引二期灌區、毗河供水一期、升鐘水庫灌區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向家壩灌區一期、李家岩水庫、土溪口水庫、固軍水庫、蓬船灌區、大橋水庫灌區二期、龍塘水庫及灌區、亭子口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穆家溝、兩河口、聯合、石峽子、土地灘、回龍寺、貓兒溝、黃石盤、紅魚洞、九龍等中型水庫工程。有序推進引大濟岷、長征渠引水、江家口水庫、青峪口水庫、米市水庫、罐子壩水庫灌區等工程前期論證工作。規劃研究毗河供水二期工程。
農田水利工程。完成都江堰、玉溪河等11個大型灌區渠系配套,加快中小型灌區渠系配套建設。推進農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啟動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
防洪減災工程。加強渠江等主要江河治理,基本完成“六江一乾”(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礱江、長江上游幹流)重點河段堤防工程,繼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完善水文、預警預報系統,加強山洪災害防治。

第十四章 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一節 增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
…………。
第二節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
第三節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
第五篇 促進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
把握信息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推進網際網路廣泛深度套用,促進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催生經濟發展新形態、新業態,發展分享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更富活力、社會管理更加高效。
第十五章 構建泛在普惠的網際網路
第一節 建設廣覆蓋深滲透的信息網路體系
…………。
第二節 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
…………。
第三節 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
第十六章 推動大數據廣泛深度套用
第一節 促進大數據資源開發開放
…………。
第二節 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
…………。
第十七章 實施“網際網路+”行動
第一節 推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
…………。
第二節 推動“網際網路+”公共服務
…………。
第三節 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
第六篇 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
…………。
第十八章 培育區域發展新引擎
第一節 加快天府新區建設
…………。
第二節 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
第三節 打造國際空港經濟區
…………。
第十九章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 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領先發展
…………。
第二節 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
第三節 培育壯大川東北經濟區
…………。
第四節 打造攀西特色經濟區
…………。
第五節 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區
…………。
第六節 健全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
第二十章 夯實縣域經濟基礎
第一節 建設縣域經濟強縣
…………。
第二節 深化縣域改革
…………。
第七篇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深入實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走符合四川實際的“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第二十一章 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第一節 最佳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
…………。
第二節 加強城市產業支撐
…………。
第三節 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
…………。
第四節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第二十二章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
…………。
第二節 改善農村發展環境
…………。
第二十三章 推進統籌城鄉改革發展
第一節 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
第二節 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
…………。
第八篇 構築生態文明新家園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
第二十四章 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第一節 形成科學合理的主體功能區布局
…………。
第二節 建立健全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體系
…………。
第二十五章 強化生態保護和建設
第一節 加強生態系統建設
…………。
第二節 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
第二十六章 加強環境保護
第一節 大氣污染防治
…………。
第二節 水污染防治
…………。
第三節 土壤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
…………。
第四節 環境風險防範與應急
…………。
第二十七章 推進節能降耗和碳減排
第一節 推進資源節約降耗
…………。
第二節 推動資源循環利用
…………。
第三節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第二十八章 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第一節 增強災害預警能力
…………。
第二節 加強重大災害防治
…………。
第三節 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
第二十九章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
第一節 實施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制度
…………。
第二節 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
…………。
第三節 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
…………。
第九篇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深化經濟領域體制改革,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不斷創新內陸開放模式,推進多層次區域合作,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第三十章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
第二節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
第三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第四節 健全完善要素市場體系
…………。
第五節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
…………。
第六節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
第三十一章 深化多層次的國際國內合作
第一節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
第二節 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
…………。
第三節 推進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合作
…………。
第四節 深化國內區域合作
…………。
第五節 加快合作開放載體建設
…………。
第三十二章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第一節 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
第二節 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
第三節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
第十篇 大力實施扶貧脫貧攻堅
以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和高原藏區為主戰場,統籌推進“四大片區”內外扶貧攻堅,實施“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畫和扶貧專項方案,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三十三章 實施精準扶貧
第一節 加強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
…………。
第二節 合理實施移民搬遷和災後重建幫扶
…………。
第三節 強化社會保障政策性扶持
…………。
第三十四章 推進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第一節 加快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
第二節 積極承接對口支援
…………。
第三節 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
第三十五章 創新扶貧開發機制
第一節 完善扶貧開發保障機制
…………。
第二節 建立健全扶貧脫貧長效機制
…………。
第十一篇 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四川文化強省建設。
第三十六章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第一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第二節 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第三十七章 加快文化事業發展
第一節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第二節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
第三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
第三十八章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第一節 培育文化產業競爭新優勢
…………。
第二節 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
第三節 增強巴蜀文化影響力
…………。
第十二篇 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人民,使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第三十九章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第一節 統籌推進重點群體就業
…………。
第二節 增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
第三節 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
第四十章 構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節 大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
第二節 進一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
…………。
第四十一章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節 完善社會保險制度
…………。
第二節 加快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
第三節 積極發展適度普惠的社會福利
…………。
第四節 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
第四十二章 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
第一節 鞏固提高基礎教育水平
…………。
第二節 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
…………。
第三節 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
…………。
第四節 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
第四十三章 推進健康四川建設
第一節 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
第二節 加快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
第三節 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
第四節 積極發展體育事業
…………。
第四十四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一節 完善人口政策
…………。
第二節 積極應對老齡化
…………。
第三節 發展婦女兒童事業
…………。
第四節 發展殘疾人事業
…………。
第十三篇 推進依法治省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省,轉變社會治理方式,加快法治四川建設。
第四十五章 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第一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
第二節 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
第三節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
第四十六章 深入推進社會依法治理
第一節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
第二節 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
第三節 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
第四節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
第五節 推動誠信社會建設
…………。
第四十七章 加強國防動員能力建設
…………。

第十四篇 實施保障

貫徹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係,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合理配置資源,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保障規劃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
第四十八章 切實履行政府職責
…………。
第二節 形成政策合力
…………。
第三節 推進重點項目實施
…………。
第四十九章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第一節 健全規劃體系
…………。
第二節 完善目標考核
…………。
第三節 規劃實施監督評估
本規劃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地方、部門要嚴格遵守。省人民政府依據本規劃制定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畫,安排年度目標和主要任務,並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報告。進一步健全監督評估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及時發現並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在實施中期和末期,由省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並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審議,需要對規划進行調整時,由省人民政府提出調整方案,報省人民代表大會或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