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實施網路強國戰略,推動信息通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發布通知,規劃內容,
發布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規[2016]4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部屬有關單位,有關協會,有關企業:
為加快實施網路強國戰略,推動信息通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6年12月18日
2016年12月18日
附屬檔案:1.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
規劃內容
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信息通信業是構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網路和信息服務,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加快發展,信息通信業內涵不斷豐富,從傳統電信服務、網際網路服務延伸到物聯網服務等新業態。
信息通信業是目前發展最快、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之一。“十二五”期間,信息通信業在支撐引領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國際上也產生較大影響。“十三五”時期,我國面對更加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信息通信業也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相關檔案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本規劃是指導信息通信業未來五年發展、加快建設網路強國、推動“四化”同步發展、引導市場主體行為、配置政府公共資源的重要依據。
一、發展回顧及面臨形勢
(一)“十二五”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信息通信業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行業收入規模穩定增長,轉型升級不斷推進。2015年,信息通信服務收入達到1.7萬億元,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基礎電信企業收入達到1.17萬億元,年均增長5.4%;增值電信企業收入達到5444億元,年均增長34.8%。轉型升級穩步推進,2015年,網際網路服務業務收入超過1萬億元,占整體業務收入57.7%。用戶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2015年,電話總數達到15.4億戶,其中行動電話達到13億戶、普及率達到95.5部/百人,3G和4G用戶占比達到60%;網民總數達到6.88億人;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達到57%,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40%。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地區90%以上家庭具備光纖接入能力,行政村通光纜比例超過75%。建成全球最大4G網路,4G基站規模達到177萬個,基本實現城市和縣城連續覆蓋。新增7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網際網路架構得到顯著最佳化。“十二五”期末,跨境陸地光纜連通11個陸上鄰國和地區,國際海纜直接延伸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成8個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國際出入口業務頻寬接近3.8Tbps。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光纖接入成為固定寬頻主流接入技術。TD-LTE成為國際4G主流標準,形成完整產業鏈,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IPv6改造不斷推進。節能技術普遍套用,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值普遍低於1.5,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下降39.7%。雲計算與大數據關鍵技術和套用實現突破。物聯網技術取得局部突破,在物聯網架構、智慧型感測器、超高頻RFID以及M2M增強技術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行業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市場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三網融合、移動轉售、寬頻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穩步推進,IPTV用戶數達到4589萬,42家民營企業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文、發展用戶2059萬,61個試點城市138家(次)民營企業獲得寬頻接入網業務試點批文。中國鐵塔公司成立,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邁向新高度,通過共建共享減少新建鐵塔數量19.8萬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製取得實質性進展。多項改革舉措給行業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網際網路企業國際影響力迅速增強,網路經濟蓬勃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第二大力量,10家企業進入全球網際網路企業市值前30名,4家企業進入前10名。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在各經濟領域進一步深化套用,成為兩化深度融合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8萬億元。大型企業紛紛建立開放平台,成為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渠道。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及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套用創新空前活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機器通信(M2M)市場,通過公眾網路實現的M2M連線數突破1億。行業管理不斷完善,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行業管理重心逐步向網際網路轉移。部省及跨省協調機制逐步完善。電信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網路環境治理工作體系逐步形成。用戶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個人信息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網路和信息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網路和信息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網路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升,完成多項突發事件和重大活動的保障工作。出台通信設施保護標準及相關法規,安全生產態勢穩中向好。
我國信息通信業“十二五”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城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和套用等方面的“數字鴻溝”依然存在,部分人均網路資源和套用水平指標與已開發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二是行業法製法規體系及監管機制體制不能完全適應新技術新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三是信息通信領域部分核心技術較為薄弱,關鍵產品的安全可控性尚待提升。四是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程度不夠,網際網路在套用水平方面的價值還有待進一步挖掘。這些不足和困難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間補齊短板,努力突破。
(二)“十三五”面臨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設網路強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行業快速創新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但拓展服務範圍和領域、推動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發展、管理、安全問題交織,面臨更為複雜的挑戰。
國際競爭面臨新局面。“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領域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並從技術競爭逐步演進到以網際網路產業體系為核心,以網路治理、標準制訂、規則主導、產業影響為重點的體系化競爭,表現形式更加複雜,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與套用的發展,國際規則、標準體系、資源分配面臨調整變化。“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業應抓住重要技術疊代期和新興業態啟動視窗期的機遇,超前布局信息通信前沿技術,打造完備的產業鏈,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博弈,增強國際話語權。
網路經濟拓展行業發展新空間。“十三五”期間,國內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最佳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趨勢更加明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部署將激發出新的發展活力。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戰略、規劃的提出為信息通信業拓展新領域、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業應以更加開放務實的姿態主動加強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壯大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體系,加快推動信息經濟發展壯大,著力在發揮基礎性作用、挖掘基礎設施套用潛力、補齊行業短板等方面取得突破,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支撐信息社會發展。
行業管理進入新階段。“十三五”期間,基於網際網路的跨界融合發展趨勢將給行業管理帶來新挑戰。融合監管、協同共治成為新的管理趨勢,引導市場良性競爭、促進融合創新業務健康發展、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保障網路信息安全、建立規範包容的管理環境成為行業管理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行業管理要主動納入國家巨觀政策框架中,把握行業技術、業務發展規律,創新管理方法,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
行業“走出去”迎來新契機。“走出去”是信息通信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國信息通信業已經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群,成長潛力巨大,“走出去”的訴求日益迫切。“十三五”期間,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國家將推動建設多個合作平台,信息通信業應該把握有利契機,充分利用多種合作機制,在國家戰略引導和行業發展需求的推動下,拓展合作領域和層次,由通信設備出口和建設施工為主向電信運營等全產業鏈拓展。
網路安全面臨新挑戰。隨著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特別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較大風險隱患,網路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難以有效應對國家級、有組織的高強度網路攻擊,網路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業要站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落實網路安全觀,進一步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工作,完善行業網路和信息安全監管體系,創新理念方法,健全機制手段,提升全行業的安全風險防控和保障能力。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推動網路強國建設為中心,以深入推進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發展為主線,全面構建新一代國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有效推動寬頻網路提速降費,深入推進轉型發展,持續完善行業監管體系,不斷提升信息通信業技術和服務水平及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體系,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和網路民生服務新模式,支撐“四化”同步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如期實現。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提供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信息網路環境和資源開放平台,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在信息通信核心技術研發與套用上,推動強強聯合、協同攻關。創新監管思路和手段,提升行業監管效能。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行業發展模式。
均衡協調。堅持系統推進行業全面協調發展。保持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逐步縮小東西部差距、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套用協調發展,促進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開放合作。堅持以開放的姿態與相關行業深度融合發展,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務新業態發展需求,充分利用民資和外資等資源,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拓展行業服務空間。
惠民共享。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通信權利,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行業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綠色環保。堅持綠色發展,加快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套用,助力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加強行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持採用綠色節能技術和設備。
安全可控。堅持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與發展要同步推進,大力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突破網路與信息安全核心技術並加強安全管理,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信息通信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綜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寬頻中國”戰略各項目標全面實現,基本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形成網路化、智慧型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興業態和融合套用蓬勃發展,提速降費取得實效,信息通信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更為突出,為建設網路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到“十三五”期末:
——覆蓋陸海空天的國家信息通信網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光網和4G網路全面覆蓋城鄉,寬頻接入能力大幅提升,5G啟動商用服務。形成容量大、網速高、管理靈活的新一代骨幹傳輸網。建成較為完善的商業衛星通信服務體系。國際海、陸纜路由進一步豐富,網路通達性顯著增強。
——網際網路設施與資源能力大幅提升。形成技術先進、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協調發展、綠色集約的數據中心新格局。網路架構進一步最佳化,CDN網路延伸到所有地級市。國內主要商業網站、教育科研網站和政府網站支持IPv6。國際網際網路布局更加完善。
——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產業引領能力的企業。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部署、新業態培育實現良性互動,一批新業務新套用發展壯大,網際網路普及和套用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服務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協同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行業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信息通信技術掌控力顯著增強。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之一。未來網路、網際網路新興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實現軟體定義網路(SDN)、網路功能虛擬化(NFV)、面向車聯網的無線接入技術、作業系統、智慧型感知、智慧型認知等關鍵技術突破。突破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瓶頸,關鍵技術基本實現安全可控。信息通信技術研發和套用在軍民融合多領域、多方向實現深度發展。我國主導的國際標準領域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網路與信息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網路與信息安全責任體系基本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持續增強,網路數據保護體系構建完善,新技術新業務安全管理機制創新和實踐進一步加強,有力帶動網路與信息安全相關產業發展。
——達到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節能技術廣泛套用,高耗能網路設備大規模減少,形成完善的綠色評價體系和機制,能耗持續下降。
——服務質量整體水平明顯提高。行業服務質量穩步提升,用戶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互聯互通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實名制深入推進,用戶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信息通信業服務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專欄1 “十三五”時期信息通信業發展主要指標 | ||||
指標 | 2015年基數 | 2020年目標 | 年均增速 [累計變化] | |
Ø行業規模 | ||||
(1)信息通信業收入(萬億元) | 1.7 | 3.5 | 15.5% | |
(2)其中:網際網路服務業務收入(萬億元) | 1.0 | 3.0 | 24.6% | |
(3)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累計投資(萬億元) | 1.9(十二五) | 2(十三五) | [0.1] | |
Ø發展水平 | ||||
(4)ICT發展指數(IDI)全球排名 | 82 | 72 | [10] | |
(5)網際網路普及率 | 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 | 57 | 85 | [28] |
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 | 40 | 70 | [30] | |
(6)域名數(萬個) | 3102 | 5300 | 11.3% | |
(7)國際出入口業務頻寬(太比特每秒) | 3.8 | 20 | 39.4% | |
(8)國內市場活躍APP套用規模(萬個) | 600 | 900 | [300] | |
(9)網站數(萬個) | 423 | 620 | [197] | |
(10)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兆) | 389 | 3100 | 51.5% | |
(11)IPv6流量占比(%) | <1 | 5 | [>4] | |
(12)M2M連線數(億) | 1 | 17 | 75.9% | |
(13)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景氣指數 | 104.8 | >115 | [>10.2] | |
Ø服務能力 | ||||
(14)大中城市家庭寬頻接入服務能力(兆比特每秒) | 20 | >100 | [>80] | |
(15)半數以上農村家庭寬頻接入服務能力(兆比特每秒) | 4 | >50 | [>46] | |
(16)行政村光纖通達率(%) | 75 | 98 | [23] | |
Ø綠色發展 | ||||
(17)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下降幅度(%) | 39.7(十二五) | 10(十三五) | - | |
(18)新建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的PUE值 | 1.5 | <1.4 | [>0.1] | |
Ø服務質量 | ||||
(19)用戶申訴率(人次/百萬用戶) | <70 | <70 | - | |
註:1.[]內數值為5年累計變化數 2.IDI指標由國際電信聯盟(ITU)計算並定期發布 |
三、發展重點
(一)完善基礎設施
1. 構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
推動高速光纖寬頻網路跨越發展。基本完成老舊小區光網改造,實現城鎮地區光網覆蓋,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頻寬實現10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基本實現行政村光纖通達,有條件地區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半數以上農村家庭用戶頻寬實現5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推進超高速、大容量光傳輸技術套用,升級骨幹傳輸網,提升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慧型適配能力。
加快建設先進泛在的無線寬頻網。促進城市和農村地區無線寬頻網路的協調發展,實現4G網路深度和廣度覆蓋。完善城鎮熱點公共區域WLAN覆蓋。加強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滿足通信管線、機房、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統籌衛星通信系統建設,與地面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實現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以需求為導向,靈活選取無線寬頻接入技術,加快邊遠山區、牧區及島礁等網路覆蓋。
最佳化網路結構布局。以數據中心為核心,打破傳統地域和行政區劃組網模式,推動傳統網路的轉型升級,構建支撐網際網路業務發展的新型網路。擴容骨幹網互聯頻寬,提升網間互通質量。推動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與骨幹直聯點協同發展。推進國際通信網路節點建設,合理設定海外IDC、CDN和POP點。推進網際網路國際訪問性能監測平台建設,提升國際網路服務質量保障能力。夯實IPv6網路基礎設施,完成國內網際網路的IPv6升級改造和IPv6國際出入口建設。
專欄2:網路架構升級最佳化工程 工程目標:升級最佳化網路結構,滿足網際網路業務發展需要。 工程內容:加快NFV、SDN等新技術套用。推進傳統電信業務向雲計算平台遷移。加大集群路由器部署,擴容骨幹網際網路頻寬。提升數據中心節點層級,推進數據承載網路結構扁平化。大規模部署CDN,緩解網路承載壓力。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布局骨幹直聯點,建設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完善網際網路網路運行及互聯互通監測系統。將數據中心節點需求納入骨幹傳輸網路統一承載,流量疏導由環網向網狀網為主演進。增加數據中心所在區域的光纜連通度。 |
專欄3:國際通信網路部署工程 工程目標:完善國際海陸纜和海外POP點布局,實現與更多運營商的互聯互通。 工程內容:一是國際海陸纜建設。建設我國通達北美、亞太、歐洲、非洲、拉美等方向的國際海纜項目,重點考慮中俄、中國-東協、中國-南亞、中國-中亞等方向的跨境陸纜建設,繼續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光纜建設,並根據業務發展情況與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直達跨境光纜,適時擴容、最佳化現有跨境系統,探索開展跨境轉接。二是海外POP點建設。重點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歐洲、非洲、拉美國家部署海外POP點。 |
2. 夯實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套用基礎設施
加強數據中心建設的統籌規劃,引導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優先在氣候寒冷、能源充足、自然災害較少的地區部署。引導中小型數據中心優先在靠近用戶、能源獲取便利地區,依市場需求靈活部署。鼓勵已建數據中心企業利用雲計算、綠色節能等先進技術進行整合、改造和升級。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CDN建設和運營,擴展網路容量、覆蓋範圍和服務能力,逐步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CDN網路。統籌推進雲計算和大數據平台發展,支持政務、行業信息系統向雲平台遷移,鼓勵骨幹企業開放自有雲平台資源,引導平台間互聯互通。充分利用現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增強窄帶物聯網(NB-IoT)接入支撐能力。選取能源電力、城管交通、工業製造、現代農業等重點套用領域,在電力傳輸線路節點、城市多功能信息桿柱、工業車間生產線、培植加工設施等關鍵部位,結合通信網路設施建設,同步部署視頻採集終端、RFID標籤、多類條碼、複合感測器節點等多種物聯網感知設施。
專欄4:窄帶物聯網工程 工程目標:建設完善窄帶物聯網基礎設施,實現在城市運行管理和重點行業的規模套用。 工程內容:一是完善支持窄帶物聯網的全國性網路,升級改造無線、核心網路及配套網管運維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形成有效覆蓋。二是實現窄帶物聯網在智慧城市、重點行業等規模套用,研究設立窄帶物聯網套用示範工程,對典型套用與創新給予適當支持,探索業務模式,推動產業鏈成熟。 |
3. 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水平
落實國務院關於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要求,注重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銜接,加大政策扶持和資源傾斜力度,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農村家庭寬頻用戶基本實現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網路的易用性,重點解決中文域名、技術諮詢、電商服務等問題。鼓勵各類資本參與農村電商發展,支持第三方平台創新和拓展農村電子商務業務。持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套用的普及,加快手機電子商務平台、手機線上支付等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套用的發展,重點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信息通信服務。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信息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讓更多困難民眾用上網際網路。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慧型化、經營網路化水平,讓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擴大信息進村入戶覆蓋面,力爭到2020年實現寬頻網路覆蓋9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專欄5: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程 工程目標:加強農村地區寬頻網路建設,實現98%行政村通光纖,農村家庭寬頻用戶基本實現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 工程內容: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地方政府加強統籌和政策支持,引導企業承擔市場主體責任,對未通寬頻行政村進行光纖覆蓋,對已通寬頻但接入能力低於12兆比特每秒的行政村進行光纖升級改造。 |
4.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以信息通信技術套用帶動全社會節能。通過促進“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發展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推動專業化能源管控系統在重點行業的套用,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社會總體能耗。積極推廣安全可控的新能源和節能新技術在行業的套用。把低碳循環、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於機房建設,設備購置、安裝,網路運維等各環節。實現電路交換機全部退網,加快高耗能基站等網路設備和數據中心的綠色改造。探索建立移動基站基於能耗PUE的標桿,推動移動基站整體能耗的管控,建立節能環保評測機制,推動建設節能環保評測技術和平台。
5. 加大信息通信技術開發套用力度
推動核心技術的超前部署和集中攻關,實現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加強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智慧型終端等技術研發和綜合套用,提升安全可控水平,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5G標準研究和技術試驗,推進5G頻譜規劃,啟動5G商用。支持面向車聯網的無線接入技術標準和試驗驗證環境建設,拓展在智慧型輔助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套用範圍。強化面向服務的物聯網傳輸體系架構、通信技術研究,加快窄帶物聯網技術套用。推動SDN、NFV技術商用化進程,基礎網路中半數以上網路功能通過SDN、NFV實現。加強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光傳輸等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支持IPv6套用服務建設,鼓勵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基於IPv6進行開發和服務,實現國內主要網站均支持IPv6訪問,手機套用排名前100的中文APP 80%支持IPv6。推進未來網路試驗床建設,強化國內外節點部署和互聯互通,參與國際標準研究制定,增強未來網路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建立物聯網專用測試服務平台,強化物聯網與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融合套用的相關測試設備和系統研發。推進信息技術的軍民共同研發和使用,推動軍民技術雙向轉化,促進科研基礎平台軍民共享。
專欄6:標準體系建設工程 工程目標:建立健全我國信息通信業標準化工作管理與運行機制及標準體系,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工程內容:一是完善5G、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網路信息安全等重點創新領域標準體系建設。二是建立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標準研製機制,協調各級標準之間、信息通信業與其他行業標準之間的關係。三是統籌管理國際標準化活動,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我國標準走出去。四是最佳化標準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人才儲備,促進人才培養,提高標準化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水平。 |
專欄7:5G研發和產業推進工程 工程目標:突破5G關鍵技術和產品,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之一。 工程內容:一是開展5G標準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成為主導者之一。二是支持開展5G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構建5G試商用網路,打造系統、晶片、終端、儀表等完整產業鏈。三是組織開展5G技術研發試驗,搭建開放的研發試驗平台,邀請國內外企業共同參與,促進5G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四是開展5G業務和套用試驗驗證,提升5G業務體驗,推動5G支撐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套用融合創新發展,為5G啟動商用服務奠定基礎。 |
(二)創新服務套用
1. 發展現代網際網路產業體系
構建基於網際網路能力開放的研發、套用聚合中心,整合上下游產業要素,推動從研發到套用的產業鏈深層次互動和協作,拓展信息服務範圍,提升信息服務層次和水平。加強通信網路、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規劃與布局,提升網際網路在信息匯聚、信息分析和處理等方面的支撐能力。發揮網際網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帶動移動網際網路、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慧、3D列印、量子通信等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積極推動產業協作,充分挖掘網際網路在支撐智慧型製造、推動產業升級、服務社會民生等方面的潛力,推動網際網路產業逐步實現自主發展、創新發展和均衡發展。培育以企業為主體、行業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壯大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產業引領能力的企業。進一步提升網際網路管理水平,持續最佳化市場競爭結構,規範競爭秩序,積極營造創新活躍、規範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場發展環境。
2.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新業態發展
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積極培育和壯大網際網路新業務新套用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視頻、泛娛樂、社交媒體、搜尋等網站類和移動APP類網際網路套用發展。鼓勵企業進一步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開發理念及運營模式,挖掘新需求,支持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字、視頻、音頻內容創新創造。加強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服務。全面深化對網際網路數據資源的利用,提升數據資源整合與挖掘能力,培養和規範基於數據資源的新套用新市場。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加快網際網路各細分領域橫向整合,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等高效流動,實現企業盈利模式多樣化。
3. 推動物聯網套用縱深發展
進一步發揮信息通信企業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的整合和牽引作用,推動物聯網與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的融合發展,培育壯大物聯網相關專業服務新業態,提升運營及套用服務水平。支持各類物聯網運營服務平台建設,強化物聯網技術在工業、農業、交通、能源等行業領域的廣泛覆蓋和深度套用。深化工業信息物理系統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的創新套用。在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主要環節,積極開展農業物聯網套用,提高農業智慧型化和精準化水平。強化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套用,大力推廣物聯網在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管理、能源管理、內澇監控、危化品監管、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成果經驗。拓展物聯網在智慧型家居、車聯網等個人消費領域的套用。
4.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速發展
系統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研究制定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總體方案,加快制定工業網際網路標準體系,在現有工廠網路和公眾網際網路基礎上改造升級,打造高速率、低時延、安全可靠的工廠內和工廠外網路。構建工業雲和工業大數據平台,加快工業網際網路關鍵軟硬體設備與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
支持企業在工廠內、外網路技術和互聯互通、標識解析、IPv6套用、工業雲計算、工業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創新套用示範。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實驗驗證平台,開展關鍵技術驗證,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系統、工業網際網路IPv6地址資源綜合管理平台和網路數據流轉管理平台。
專欄8: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推進試點示範工程 工程目標:夯實工業互聯技術產業基礎,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 工程內容:一是支持企業在工廠內、外網路技術和互聯互通、標識解析、IPv6套用、工業雲計算、工業大數據及網際網路與工業融合套用等領域開展創新套用示範。二是在明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路徑的基礎上,支持相關單位針對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構建實驗驗證平台,對關鍵技術進行測試、驗證和評估。三是組織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系統。四是對ICP/IP位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構建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的IPv6地址資源綜合管理平台。五是支持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網路流轉數據管理平台,為工業網際網路網路數據的開放、交易和管理提供公共支撐。 |
5. 全面拓展“網際網路+”服務
積極支持國家“網際網路+”重大工程實施,促進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推進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及供應鏈、物流鏈等的各類創新,培育“網際網路+”生態體系,形成網路化協同分工新格局。鼓勵業態創新,積極發展分享經濟。推動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各類新興消費。鼓勵網際網路企業積極參與民生髮展類建設項目,促進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旅遊、社會保障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鼓勵電信企業和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各類設備資源、網路資源、數據資源和業務平台,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和中小創新企業建立合作協同的機制。營造基於網際網路的開放式創新條件和氛圍,提升“雙創”服務平台支撐能力,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眾創空間和虛擬創新社區。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實施“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專欄9:“雙創”服務平台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工程目標:推動行業企業開放各類資源,提升“雙創”服務水平。 工程內容:提升“雙創”服務平台支撐能力。推動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大型企業主導的“雙創”平台進一步開放資源、集成服務,實現對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和業務平台有效利用,並面向小型、微型、創新創業型企業提供綜合數據、創業孵化、線上測試、創新共享、創業諮詢等支撐服務,滿足創業創新需求。 |
6. 加速信息通信業“走出去”步伐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統籌規劃海底光纜和跨境陸纜的全球部署,建設網上絲綢之路,加強與歐洲、非洲、拉美及周邊國家/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鼓勵研發、製造、諮詢、施工和運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探索合資、併購、參股、控股等不同海外合作模式,培植優勢品牌,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通信設備製造、施工建設、運營服務和技術標準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營造行業“走出去”環境,加強規劃引導和分類指導,搭建資源共享平台,完善企業考核機制,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支持,促進產業鏈整體走出去。完善行業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多邊和雙邊機制,鼓勵各方力量廣泛積極參與聯合國、區域和國際組織的網際網路管理等相關活動,增強國際話語權。
(三)加強行業管理
1. 強化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行業管理
聚焦網際網路業務套用,突出支持創新發展和強化基礎管理。推動建立完善多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建立新業務備案和發展指引制度,進一步明確新業務分類和管理責任認定。完善網際網路運行監測和統計分類體系,推動實現與國家統計分類標準的銜接。完善違法違規信息和網站處置聯動管理機制,建立部省聯動共享安全監管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實時查詢,提高違法違規信息和網站跨省聯動處置效率,有效支撐國家網際網路安全監管工作需求。建立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管理機制,健全行政和司法相銜接的長效監管機制,增強網際網路企業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網際網路行業治理,推進形成政府統籌下的多方治理格局,共同促進網際網路持續健康發展。堅持放管結合,加快推進以信用體系為代表的覆蓋全流程的監管支撐體系建設,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現有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的功能聚合,創新完善網際網路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支持國內第三方在檢測、評測、認證、取證等方面創建相關技術手段,加快網際網路行業和移動網際網路套用監測平台建設,完善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落實網路實名制要求,積極推進網站、域名、IP位址和電話實名制,加強移動轉售企業相關管理,持續提升登記信息準確率,實現網路實名信息實時線上比對核驗。
2. 提升行業服務質量
落實加強用戶權益保護有關規定,完善面向用戶權益的網際網路服務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報告、通報、滿意度測評等管理制度,規範企業經營、服務和收費行為,嚴厲查處侵權違法事件。加強個人數據保護,推動建立個人數據共享與保護協同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出賣個人數據行為。推動出台即時通信、套用商店、電子商務等用戶信息保護標準,督促企業落實用戶信息分類、分級保護要求,規範採集、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用戶信息等行為。深化網路不良信息治理,推動建立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和不良APP治理工作的長效機制,強化技術手段建設,督促企業落實責任,暢通用戶舉報渠道。推動行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引導企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用戶關切,制定並落實提速降費措施,推動企業採取逐步取消手機漫遊費等措施,並進一步最佳化資費結構,簡化資費方案,增強資費透明度,有效提升用戶“獲得感”。
3. 加強重要基礎資源管理
做好碼號資源統籌規劃和科學分配,適時開展新業務碼號分配和碼號回收,促進碼號資源的規範使用和有效利用。最佳化國家頻譜資源配置,加強無線電頻譜管理,維護安全有序的電波秩序。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無線電頻率資源,統籌中長期用頻需求,保障重點領域發展。開展無線電頻譜使用評估工作,促進頻譜資源高效使用。加強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做好衛星網路的申報、協調、登記和維護等各項工作,加強衛星工程項目規劃和立項工作中頻率軌道資源的可用性論證。強化IP位址、域名等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管理及國際協調,推動IPv6地址申請,合理規劃使用IPv6地址,探索建立域名從業機構信用記錄製度,鼓勵域名創新套用,推動“.CN”、“.中國”等國家頂級域名和中文域名的推廣和套用。
4. 加強大數據資源套用和管理
加強大數據標準頂層設計,建立並完善涵蓋基礎、技術、產品、平台、套用、交易和管理的大數據標準體系。建立大數據管理制度,明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的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保障高效可信套用。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電信和網際網路企業在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提供數據資源與分析能力,支撐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社會管理,以及交通、旅遊、醫療等民生服務領域跨界套用。
5. 持續深化電信行業改革
探索和創新網路建設模式,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信息通信和能源、交通等領域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充分發揮鐵塔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要作用,遵從市場規律,建立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和發展機制,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在資源共享、網路共建以及業務協同等領域深化合作和創新。積極推動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推進三網融合進程。加大移動轉售、寬頻接入網等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的開放力度,通過市場競爭促進企業提升寬頻服務質量,進一步降低電信資費水平, 提高電信業務性價比。積極推動電信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有序引導電信市場協調發展,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激發非公有制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活力與創造力。積極推動最佳化對企業的考核機制,綜合考慮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考核指標和經營效益的考核指標。總結推廣上海自貿區開放試點經驗,探索完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四)強化安全保障
1. 完善網路與信息安全監管體系
適應網際網路業務創新發展趨勢,把安全監管作為行業監管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調整完善安全監管模式,強化安全責任考核、安全評估、監督檢查、市場退出等事中事後管理,構建全周期安全管理鏈條。加強電信業務開放情況下的網路與信息安全風險控制,加強移動轉售、寬頻接入網等向民資開放領域的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進一步理順行業安全管理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跨部門、跨省協同機制,推動建立流程清晰、高效順暢的聯動機制。突出抓好網路與信息安全責任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設備廠商、安全企業等各類主體的安全責任,形成覆蓋信息通信行業全產業鏈條的安全責任體系,推動建立重大網路與信息安全事件責任主體負責制。
2. 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建立健全分級保護、動態調整的網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強化網際網路企業的網路安全管理,加強針對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防護。落實國家網路安全審查制度,穩妥組織開展行業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持續面向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安全企業等開展網路安全試點示範工作。依託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導推動企業加強網路安全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強化政府、企業和行業力量安全監測數據共享聯動,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關聯分析,提升全局性、整體化態勢感知能力。完善網際網路安全監測與處置機制,加強日常網路安全事件的處置通報,建立健全釣魚網站監測與處置機制,加強木馬病毒樣本庫、移動惡意程式樣本庫、漏洞庫等建設,提高及時發現和有效識別安全威脅的能力。構建政府、企業、用戶等之間的安全威脅信息共享機制。深入推進移動惡意程式治理等網路威脅治理專項活動,構建可信網路環境。
專欄10: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工程目標:推動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提升網路安全保障水平。 工程內容:建設基於骨幹網的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處置平台,實現網路安全威脅監測、態勢感知、應急處置、追蹤溯源等能力。實施域名系統安全保障工程,提升公共遞歸域名解析系統的安全防護和數據備份能力。建設網際網路網路安全應急管理平台,提高對網際網路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和監測數據的分析、研判和行業內應急指揮調度能力。 |
3. 強化網路數據安全管理
制定出台信息通信業數據安全指導性檔案,實行網路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保障安全高效可信套用。加強數據資源的安全保護,明確行業數據開放共享利用和跨境流動場景下的安全保護策略。制定數據安全評估相關標準,建立健全敏感數據操作審計等工作機制,構建國家和地方、政府和企業相互配合的新型數據保護管理體系。加強企業數據安全監管,推進企業數據保護技術手段建設,規範企業數據合作。強化大數據場景下的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能力,通過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有效防止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損毀和非法利用,督促電信和網際網路企業切實落實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建立完善數據與個人信息泄露公告和報告機制,督促企業及時組織自查,排查安全隱患,公示處置情況,消除安全風險。
4. 強化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管理
完善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推進應急機制、應急制度、應急標準建設,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制度化回響、規範化處置和程式化水平。強化公共網際網路網路安全應急管理,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政府統一指揮、企業和支撐單位等廣泛參與的網路安全應急回響協同處置機制。加強行業內和跨行業的網路安全應急演練。全力做好網路反恐和重大活動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5. 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
著力提升應急通信網路能力,統籌空間與地面、公網與共用應急通信專網的建設,加強新技術新業務在應急通信中的套用,滿足公共安全體系中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治安防控、突發事件應對等方面對信息通信服務和保障的要求。統籌各相關部門、各級政府、基礎電信企業等各方的應急通信指揮手段和系統建設,鼓勵網際網路企業發揮資源優勢提供災害預警等應急通信服務,推動指揮系統間互聯互通,統籌應急物資、衛星資源、空中平台等相關資源的動態管理和有效配置。加強災害多發省份裝備的差異化配置,構建國家與地方、政府與企業、實物與生產儲備相結合的物資儲備體系。加強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的人員配備和布局,加強培訓演練和安全防護措施。加強應急通信科研支撐體系建設,加快標準制訂,支持創新技術套用,推動應急通信產業發展。
專欄11:國家應急通信能力提升工程 工程目標:加強指揮調度、應急網路、裝備儲備等能力建設,推進試點支撐,全面提升國家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工程內容:一是提升指揮調度能力,實現地方指揮系統與通信網指揮平台聯通,完成災害多發地區縣、鄉基層政府部門自主衛星移動終端配置,建設“網際網路+應急通信”指揮調度及服務雲平台。二是完善應急網路建設,依託公網建設公共信息快速手機預警簡訊發布系統,推進抗災超級基站、基礎設施設備與防災應急相關的安全防護建設,依託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構建應急專用衛星通信網路。三是加強裝備儲備建設,更新完善便攜、車/船/機載各類應急通信裝備、車輛,推進無人機等裝備建設試點,構建層次化應急通信儲備中心體系,實現重要物資裝備的合理儲備統一管理。四是推進試點支撐,開展應急寬頻集群網路、機動便攜裝備和網際網路應急信息通信技術建設試點,建設國家應急通信技術支撐基地。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推進法治建設
加快信息通信業重點領域立法進程。推動《電信法》、《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信息通信業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規範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網路安全、數據跨境流動、個人信息保護、新技術新業務開展、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和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管理。鼓勵地方通信管理局結合各地實際加快推進地方性法規立法進程,並推動健全法制監管體系。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強化執法各環節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執法與司法的銜接,提升信息通信業法制化水平。
(二)營造多方參與環境
加強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調動全社會力量建設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和發展信息通信技術套用。在政策、標準制定和規劃編制中廣泛吸取各方意見,提高透明度和社會參與度。鼓勵各地加強網際網路監測分析,加大對網際網路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組建產學研用聯盟,加強戰略、技術、標準、市場等溝通協作,協同創新攻關。引導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與企業共同制訂網際網路行規,鼓勵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自律。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力量,形成誠信、透明、開放、公正的行業發展環境。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財稅、金融方面的行業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及創業與私募股權投資,培育中小型創新企業發展,鼓勵具備實力的大企業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資源最佳化配置,保障信息通信業轉型升級發展。加大投入,完善面向寬頻的普遍服務長效機制和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完善和落實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推動行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套用。繼續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推動新技術套用,加快高耗能老舊設備有序退網。加強安全相關建設投資政策牽引,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下的安全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加大在基礎通信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方面的安全產品和服務投入。推動環評審批流程最佳化,多渠道宣傳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相關環保知識,形成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的良好發展局面。壯大信息通信行業管理隊伍,爭取管理機構向地市一級延伸,多途徑擴充隊伍力量。
(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鼓勵引導政府部門、重點企業完善信息通信業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制度,最佳化人才使用和激勵機制,提高專業技術人才自主創新和參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優秀人才創新創業。加強教育學科配置的最佳化,推動建立多方聯合培養機制,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會、學會等聯合培養通信、網際網路、物聯網、網路與信息安全相關專業緊缺人才。充分利用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短期培訓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快培育跨領域、國際化、高層次、創新型、實用型信息技術人才和服務團隊。利用各類引才引智計畫,吸引海外留學人才和各國高精尖缺人才來中國發展,帶動國內人才的培養,促進國內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成果轉化。
(五)做好規劃落地實施
統籌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寬頻中國”專項行動和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通信、無線電管理等專項規劃。各地方通信管理局負責的規劃及企業規劃應與本規劃充分銜接,細化落實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和發展重點,組織編制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並與各地城市綜合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實現有效銜接。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及時報送行業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企業落實本規劃中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的督導,負責組織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調整目標和任務,最佳化政策保障措施。
附屬檔案:
名詞解釋
英文簡稱 | 英文全稱 | 中文全稱 |
3G | 3-Generation | 第三代移動通信 |
4G | 4-Generation | 第四代移動通信 |
Tbps | Tera Bit Per Second | 太比特每秒 |
TD-LTE |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 時分同步碼分多址長期演進技術 |
IPv6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 網際網路協定第六版本 |
PUE |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 能量使用效率 |
RFID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射頻識別技術 |
M2M | Machine-To-Machine | 機器對機器通信 |
IPTV |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 互動式網路電視 |
5G | 5-Generation | 第五代移動通信 |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內容分發網路 |
SDN |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 軟體定義網路 |
NFV |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 網路功能虛擬化 |
ICT |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信息通信技術 |
IDI | ICT Development Index | 信息與通信技術發展指數 |
3D | three dimensional | 三維的 |
WLAN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無線區域網路 |
IDC | Internet Data Center |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
POP | Point Of Presence | 網路服務提供點 |
NB-IoT |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 窄帶物聯網技術 |
APP | Application | 手機應用程式 |
IP | Internet Protocol | 網際網路協定 |
.CN | — | 中國網際網路英文國際頂級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