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靜脈性潰瘍又稱靜脈曲張性潰瘍、小腿潰瘍、淤積性潰瘍,是因靜脈血壓增高、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及激發作用而引起的小腿皮膚水腫、硬化和潰瘍。此病呈慢性復發性過程,是靜脈功能不全發展的最終結果。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半數患者有家族史。
基本介紹
- 別稱:靜脈曲張性潰瘍、小腿潰瘍、淤積性潰瘍
- 就診科室:普外科
- 常見病因:原發性淺靜脈曲張或靜脈交通支功能不全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 常見症狀:小腿靜脈性潰瘍
- 傳染性:無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視診即可發現內踝上方及膝關節以下的小腿靜脈性潰瘍,下肢可有水腫及硬化等靜脈功能不全的表現。
2.深靜脈通暢試驗
試驗陽性,可提示下肢靜脈功能不全。
3.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下肢靜脈可評價瓣膜功能,小腿靜脈性潰瘍患者可發現血栓或瓣膜功能障礙。
診斷
鑑別診斷
小腿缺血性潰瘍多見於45歲以上男性,多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常先出現間歇性跛行,遠端足背動脈脈搏減弱或消失,局部皮膚乾燥、變薄、萎縮、皮膚蒼白。潰瘍邊緣隆起並可累及肌腱,疼痛明顯,病程可遷延數月或數年,潰瘍癒合後可留有瘢痕及色素沉著。
2.壞疽性膿皮病
壞疽性膿皮病開始為炎性丘疹、水皰、膿皰或小結節,可迅速發展為前行性潰瘍,疼痛劇烈,皮損數目多,不局限於下肢。
3.變應性血管炎
變應性血管炎常對稱發生於雙下肢的紫癜性丘疹、紅斑、血皰、結節、潰瘍等表現,無靜脈曲張表現。
4.神經營養性潰瘍
多繼發於脊髓損傷、小兒麻痹症及顱腦和脊髓先天畸形,潰瘍多發生於足底等負重部位,潰瘍呈圓形,周圍硬如胼胝。
治療
患者應適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使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增加小腿肌肉活動,促進靜脈回流,利於水腫消退,促進傷口癒合;注意避免外傷和不良刺激,以防影響潰瘍癒合或引發潰瘍。局部治療可濕敷、換藥、理療、氦氖雷射照射、外用表皮生長因子、抗生素軟膏等促進潰瘍癒合、預防感染,如因血栓引發潰瘍還應使用抗凝藥物。服用維生素C及維生素E有助於傷口癒合。潰瘍癒合後可選擇手術治療以糾正靜脈曲張和靜脈高壓,亦可切除潰瘍或植皮,合併腫瘤時作腫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