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以梗阻的性質而言,最重要的是機械性梗阻,但神經
性功能障礙在患兒泌尿系梗阻中也是一重要因素。下面簡述引起患兒泌尿系梗阻的常見原因。
一般輸尿管口以上的梗阻稱為上尿路梗阻,而膀胱、膀胱頸部、後尿道及前尿道等部位的梗阻稱為下尿路梗阻。
1.尿道
常見的原因有狹窄,狹窄處可在包皮口、尿道口或尿道。
尿道狹窄多由創傷或炎症所引起。而先天性前、後尿道瓣膜,前尿道憩室是患兒泌尿系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尚有
尿道結石,盆腔及會陰部腫瘤也可引起梗阻。
2.膀胱及膀胱頸部
膀胱神經功能障礙是較常見的原因。此外膀胱畸形(膀胱憩室,重複膀胱),結石、膀胱內、外腫瘤都常引起梗阻。
3.輸尿管
狹窄的異位輸尿管口,輸尿管囊腫引起輸尿管梗阻。
膀胱輸尿管反流在患兒較成人多見,而結石和盆腔腫瘤浸潤壓迫也是梗阻原因。
4.腎及腎盂
最多見的是腎盂和輸尿管連線部先天性狹窄,也可因該部瓣膜,異位血管壓迫造成梗阻。腎畸形(如
蹄鐵形腎)和腎異位時尿引流不暢。結石及腫瘤也可引起梗阻。
臨床表現
由於梗阻的部位和性質及產生的速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引起泌尿系梗阻的原發病若比較易於發現,如泌尿繫結石,腫瘤等,臨床上便很少出現
腎積水的表現。患兒腎盂的容量隨年齡而異1歲左右為1~1.5毫升,5歲以內患兒約每歲增加1毫升,以後逐漸接近於成人為5~7毫升。故只有
腎積水達到較嚴重程度時,才會出現腹部腫物或腎功能衰竭的病象。下尿路梗阻時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和尿不盡感,雖有雙腎和輸尿管積水但無臨床表現。上尿路梗阻本身並無病象,如腎盂輸尿管連線部狹窄,異位血管壓迫等所致
腎積水達數百毫升甚至可達1000~2000毫升,則出現腹部腫物。
腎積水的另一類表現是間歇性梗阻引起間歇性
腎積水。當尿液積滯時,可有腰腹部酸痛或脹痛,噁心嘔吐和尿量減少。當梗阻緩解後,疼痛消失,排出大量尿液腹部檢查有時可觸及腫物。
由於腎積水可無自覺或客觀症狀,潛在進行性雙
腎病變能引起
尿毒症。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和
貧血等,並可伴有
高血壓。幼兒尿路梗阻可表現為
尿失禁,夜尿症等。下尿路梗阻表現為充溢性
尿失禁,而上尿路梗阻巨大腎積水有大量尿排出時,也可有
尿失禁及夜尿症。下尿路梗阻表現為充溢性
尿失禁,而上尿路梗阻巨大腎積水有大量尿排出時也可有
尿失禁及夜尿。
尿道狹窄並發
尿道炎時,可引起慢性
附睪炎,尿道感染嚴重時並發尿道周圍
膿腫膿腫破裂形成尿漏。
此外,腎積水最初的表現可以是急性泌尿系感染或生長遲滯。
檢查
X線檢查是主要確診方法,平片可見腎影輪廓,骨骼影,陽性結石或鈣化影。
靜脈腎盂造影可了解雙側輸尿管情況。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也常用於診斷本病。
鑑別診斷
應注意病史,當患兒訴說腹痛或腰痛時,須與
急腹症鑑別。如以腹部腫物為突出表現,則須與其他腹膜後腫物如
腎母細胞瘤,
畸胎瘤和
神經母細胞瘤等鑑別。如以膀胱頸部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為主訴,則須注意排尿情況,如排尿細小無力,排尿時間延長,排尿後有滴尿等,如膀胱內有移動性梗阻,則尿流可突然發生中斷,須做肛診,注意有無盆腔腫瘤和結石,以及肛門括約肌情況,插入導尿管除能測剩餘尿量外並可除外
尿道狹窄。
治療
最理想的治療是解除梗阻,改進或維持腎功能,這就需要根據梗阻的部位,性質及雙側腎的情況來決定。如腎盂輸尿管連線部狹窄,可做狹窄段切除吻合及同時做腎盂造瘺治療。如果患兒因為梗阻已經引起嚴重腎損害,情況危急或是梗阻的原因不能解除,則應在梗阻之上做尿液引流,如腎造瘺,輸尿管造口和膀胱造口等。這種引流可以是暫時性的,在梗阻解除後即終止。如果梗阻無法解除,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如同時有
尿路感染則抗感染及支持治療也很重要。
預後
預後與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及發生速度的不同有關,如能及時順利解除梗阻,則預後良好,如梗阻不能通過內、外科學治療而解除,常須長期引流。
預防
預防上尿路結石的發生,應消除尿路梗阻因素,如對於先天性尿路畸形應積極處理。如早期發現包皮口、尿道口的狹窄,及時予以解除。
創傷和炎症時應及時控制炎症,徹底治療
尿路感染,防止發生尿路的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