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泌尿系感染

本詞條由:北京世紀壇醫院 兒科 支文靖 (主任醫師) 審核

泌尿系感染是小兒期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又稱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盂炎症,統稱泌尿系感染,其中尿道炎、膀胱炎稱下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腎膿腫、腎周膿腫稱上尿路感染。臨床分為急性及慢性感染。患兒發病後有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及發熱、腰痛、下腹疼痛。小兒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病,以嬰幼兒較多見,女孩多於男孩。本病經積極的合理的治療,絕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反覆感染者應檢查有無泌尿道畸形。

基本介紹

  • 別稱:尿路感染
  • 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 多發群體:小兒
  • 常見病因:由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引起
  • 常見症狀:尿頻、尿急、尿痛及發熱、腰痛、下腹疼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80%~90%由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引起,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其次為變形桿菌、副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等,少數為糞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少數患兒免疫力低下時也可由病毒、支原體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徑分為:
嬰幼兒經常使用尿布或穿開襠褲,尿道口常受糞便和其他不潔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禦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更易感染。另外,在嬰兒時期由於膀胱壁內走行的輸尿管尚未發育完全,輸尿管短或異常,在排尿時輸尿管關閉不全而致逆流,細菌隨逆流的尿液上行引起感染。
2.下行感染
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腎盂積水、輸尿管狹窄、多囊腎均可因引流不暢而繼發感染,也可由於結石、腫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細菌逆流導致尿路感染
3.血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可以是嬰幼兒全身敗血症的一部分及慢性菌血症患兒伴發症狀。

臨床表現

1.新生兒期
以全身症狀為主,如發熱、拒奶、蒼白、嘔吐、腹瀉、腹脹、體重增長緩慢、呆滯少動、抽搐、黃疸等,而泌尿系症狀罕見。
2.嬰兒期
仍以全身症狀為主,如發熱、食欲不振、嘔吐、腹痛、反覆腹瀉等,泌尿系症狀隨年齡增長而漸明顯。部分患兒排尿哭鬧,尿線中斷,尿頻及遺尿。
3.兒童期
多有典型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時有腎區及下腹痛,少數病人有一過性血尿,全身症狀多不突出。有的患兒發熱、寒戰。
4.慢性感染者
病程多超過6個月。小兒較少見,症狀輕重不等,可從無明顯症狀直至腎功能衰竭。病程久者可有貧血、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腎功損害時有高血壓、多尿、腎小管功能障礙。

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升高;尿常規:清潔尿鏡檢白細胞大於或等於5個/高倍鏡視野,應考慮泌尿系感染。可見成堆的膿細胞和滿視野白細胞。
2.B型超聲檢查
測定腎臟大小,了解腎臟外形、腎盂有無積液,有無囊腫、結石及畸形。
3.腎功能檢查
急性期腎功能正常,慢性期常出現腎功能受損。
4.尿培養及菌落計數
是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兩項檢查須在套用抗生素之前同一標本送檢。
5.放射性核素(同位素)檢查
了解尿路有無梗阻、畸形。
6.X線檢查
靜脈腎盂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

診斷

1.具有尿路感染的臨床症狀
女孩多見,症狀因年齡而異。如新生兒以敗血症、腦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狀為主要表現,常表現為精神淡漠、拒奶、激惹或體重不增;嬰兒常表現為發熱、吐瀉、體重不增;而兒童除有發熱、寒戰外常有尿頻、尿急、尿痛、下腹痛、腰痛及腎區叩痛等。
2.尿常規
離心尿白細胞大於或等於5個/高倍鏡或見大量白細胞及膿細胞,蛋白微量,可見管型。
3.中段尿培養
菌落計數大於或等於10萬/毫升尿液。
4.腎功能
腎盂腎炎急性期可正常,慢性期可有損害。
5.膀胱穿刺尿培養陽性。

鑑別診斷

1.急性腎小球腎炎。
2.腎結核。
3.出血性膀胱炎。

治療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勤排尿,縮短細菌在膀胱內的停留時間。女孩應注意外陰部清潔。
2.抗菌治療
早期積極採用抗生素。
急性上尿路感染可選擇一種抗生素靜脈給藥,同時口服另一種,療程10~14天;急性下尿路感染即可選擇一種口服抗生素,療程1周。
慢性或經常復發的尿路感染,抗菌治療抗生素應足量、療程延長2~4周。
常用抗生素:①青黴素類;②頭孢菌素類,二代或三代頭孢菌素;③磺胺類:複方新明服藥後多飲水,腎功不全者慎用。
3.積極治療尿路結構異常。
急性尿路感染經合理抗菌治療,多能迅速恢復,但半數病人可有復發或再感染,慢性病例有可能發展成腎功不全。

預防

1.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外陰部。小嬰兒勤換尿布,大便後洗臀部;兒童期經常洗會陰部,內褲勤換,不宜過緊,便後擦試從前向後。
2.及時發現男孩包莖,女孩處女膜傘,到專科就診。
3.多飲水,不憋尿。
4.積極治療蟯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