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進一步保障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發展,依據《陝西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和《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編制背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實現殘疾人全面小康為目標,推進殘疾人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3.9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7.5萬困難殘疾人享受生活補貼,3.2萬重度殘疾人享受護理補貼,95%以上的殘疾人參加了城鄉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達到96%,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90%,義務教育階段在校殘疾學生1616名,1.6萬人次殘疾人獲得免費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0.47萬戶殘疾人家庭獲得無障礙改造服務。全社會助殘扶殘氛圍日益濃厚,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體現了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人民情懷,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但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事業發展城鄉不平衡、區域不平衡、供需不平衡和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充分、公共服務不充分、融合共享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殘疾人致貧返貧風險高,社會保障整體水平較低。殘疾人就業、康復、教育、托養、無障礙等公共服務還有短板,農村地區服務殘疾人的能力尤其薄弱。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還受到諸多限制,社會上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民生福祉,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殘疾人。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譜寫寶雞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築牢基本民生保障基礎,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不斷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領導體制,為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組織保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殘疾人主體地位,激發廣大殘疾人幹事創業熱情,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堅持固本強基、重點突破。補齊短板弱項,不斷提升基層保障和服務殘疾人能力。改善供給結構、改進供給方式,優先滿足困難、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等重點殘疾人群的保障和發展需求。
——堅持改革導向、創新引領。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改革創新活力,推進殘疾人事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有突破性發展。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推動殘疾人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堅持統籌協調、均衡發展。將殘疾人事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努力激發社會力量、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城鄉、區域殘疾人事業均衡發展,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專項福利補貼政策不斷完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更加完備,康復服務體系初步健全,特殊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托養照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文化體育服務供給愈加豐富。殘疾人事業法治基礎堅實有力,無障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殘疾人收入水平穩步增長,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
到2035年,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健全,殘健融合發展充分,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疾人物質文化生活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殘疾預防行動
1.普及預防知識。結合殘疾預防日、愛耳日、愛眼日等主題宣傳日,以青少年兒童、孕產婦、傷病者、老年人、高危職業從業者等人群為重點,開展針對性殘疾預防知識宣傳教育,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意識。
2.開展早期篩查。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育齡婦女增補葉酸、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項目,逐步擴大致殘性疾病篩查病種和範圍,強化致殘性出生缺陷兒童的轉介治療及康復,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發育障礙致殘。探索建立殘疾報告制度,大力推進0-6歲兒童殘疾篩查,強化出生缺陷防治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有機銜接。加強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夯實縣(區)、鄉(鎮)、村(社區)兒童保健服務網路,不斷提升兒童致殘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能力和效果。
3.防控傷病致殘。構建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和個體危機干預,預防和減少精神殘疾發生。開展防盲治盲、防聾治聾工作,加強對麻風病等傳染病和碘缺乏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防控。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開展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減少慢性病致殘。加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提高自然災害和火災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防止老年人跌倒、兒童意外傷害致殘,減少因災害、事故、職業傷害等致殘。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1.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積極落實“單人保”政策,將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按程式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殘疾人的社會救助和尋親服務。加強殘疾人醫療救助與其他醫療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的銜接互補,完善醫療救助對象動態認定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及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保障範圍,提高經濟困難家庭殘疾人的醫療救助標準。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優先納入危房改造範圍,優先配租廉租房、公租房。在重大疫情、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中做好睏難殘疾人的救助保護,逐步提高臨時救助標準。
2.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落實為重度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資助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殘疾人個體工商戶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社會保險進行補貼政策。逐步擴大享受繳費補貼的殘疾人範圍,提高殘疾人參保繳費補貼標準。鼓勵有條件的殘疾人參加補充養老、補充醫療、意外傷害等商業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殘疾人商業保險產品、財產信託等服務。繼續為殘疾人專職委員等重點人群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適時提標擴面。
3.完善福利制度和優待政策。動態調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有條件的縣區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範圍逐步擴展到低保邊緣家庭中的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擴大到三、四級智力、精神和其他有護理需求的殘疾人。加強孤殘兒童醫療、康復、教育服務,適當提高孤殘兒童生活保障標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開放。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水、氣、電、暖優惠補貼政策和殘疾人信息消費資費優惠政策。做好殘疾評定工作,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殘疾人殘疾評定提供補貼。落實殘疾軍人和傷殘民警優先享受扶殘助殘政策待遇、普惠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4.加快發展托養和照護服務。繼續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增強縣級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對殘疾人特困對象的照護服務能力。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接收符合條件的盲人、聾人等老年殘疾人。研究制定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實施意見,為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互助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積極探索推廣在行政村開展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加強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績效評估,積極探索殘疾人托養照護新模式。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聚焦易返貧致貧殘疾人,健全動態監測機制、加強數據交換共享,逐級建立定期分析、研判、篩查、統計制度,對有致貧返貧風險殘疾人家庭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加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 “四個不摘”要求,過渡期內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殘疾人,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持續做好農村低收入和易地搬遷殘疾人家庭幫扶工作。繼續把殘疾人幫扶作為徐寶協作工作重要內容,探索產業協作、勞務協作、人才協作等幫扶新路徑。依法保障農村殘疾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
2.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整合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服務資源,提升農村殘疾人醫療和康復服務水平,防止因病因殘致貧。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強化“幫、包、帶”作用,建立定期走訪、探視、慰問殘疾人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協助殘疾人應對突發災害事故的結對幫扶機制。落實農村殘疾人基本住房安全與保障措施,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建設,做好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
3.大力促進農村殘疾人產業就業增收。完善農村助殘增收扶持政策,擴大扶持範圍和標準,繼續實施農村助殘增收基地、陽光增收、電子商務等助殘增收項目,根據殘疾人實際需求,積極開發新的扶持項目。支持社區工廠(村鎮工廠)、就業幫扶基地等各類用工單位和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符合條件的脫貧殘疾人就業,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幫扶農村殘疾人家庭發展生產經營。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經營主體通過土地、牲畜託管,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帶動農村殘疾人增收。在光伏、旅遊等政府扶持項目實施中,優先吸納農村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參與。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幫助農村殘疾人共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和產業鏈增值收益。開發鄉村振興殘疾人公益專崗,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
(四)提升康復服務水平
1.完善康復保障政策。落實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政策,逐步將更多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接受康復醫療給予救助。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應救盡救,將殘疾兒童、少年救助範圍由0-6歲逐步擴大至0-14歲,適當提高救助標準。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管理政策,印發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康復服務協定管理辦法》,將符合準入標準的兒童福利機構全部納入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委託專業機構為殘疾兒童上門提供康復服務。建立實施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制度,推廣個性化輔助器具適配服務。
2.加強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專科醫院(康復醫療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定康復醫學科的比例達到90%以上。提升殘疾人(兒童)康復機構建設水平,加快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全面開展各類殘疾人康復服務,形成具有區域性輻射帶動能力的殘疾人康復技術和資源中心。完善提升縣(區)殘疾人康復服務設施功能,開展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社區康復指導等服務。完善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平台、機構為支撐的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體系。推進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建立健全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區)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積極探索實施脊髓損傷、中途失明、腦卒中後遺症等殘疾人交流互助項目,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康復服務,滿足殘疾人多元化、多層次的康復需求。
3.提升精準康復服務專業化水平。依據全省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職業能力評價體系,依託省級規範化培訓基地、本市高等院校等機構開展康復專業技術人員規範化培訓。將康復納入全科醫生、家庭簽約醫生、村醫等培養培訓內容。開展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動態修訂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健全服務標準、規範服務流程,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康復服務的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模式。全面推行“分類化實施、多主體服務、差別化計費”模式,提高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探索遠程康復服務模式,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評價,為殘疾人提供康複評估、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專業化基本康復服務,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達到97%以上。
4.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廣安全適用的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鼓勵康復輔助器具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增強優質康復輔助器具供給能力。加強各級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機構建設,完善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網路。推動“網際網路+”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在全市各鎮和社區建設輔具服務站,配置常用殘疾人輔助器具,推廣租賃、回收、維修等服務。支持醫療、康復、托養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開展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促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與醫療、養老服務行業融合發展。
(五)加強就業支持
1.推進按比例就業。貫徹執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落實陝西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政策,完善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建立崗位預留、面向殘疾人定向招錄製度。對正式招錄(聘)殘疾人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補貼扶持,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給予獎勵。將安排殘疾人就業信息納入統一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平台,規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年審並實現全國聯網認證“跨省通辦”。
2.穩定發展集中就業。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稅費優惠政策,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扶持力度。搭建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產品和服務展銷平台,制定政府優先或定向採購產品和服務目錄。落實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扶持政策,支持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建設,組織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進行職業康復。大力發展盲人按摩事業,鼓勵、扶持、規範盲人保健按摩機構發展,推動盲人按摩行業規範化、品牌化發展。
3.支持多種形式就業。通過一次性補助、提供場地、貼息貸款、創業擔保貸款、項目推介等多種方式促進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鼓勵殘疾人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就業。對安排殘疾人見習的用人單位給予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大學生在實習見習實訓期間給予補貼。開發遠程網上就業崗位,幫助殘疾人在電子商務、大數據標註、虛擬呼叫中心平台等領域實現居家就業。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
4.開展就業培訓。將殘疾人作為“職業技能提升計畫”重點群體,設計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就業培訓課程,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參加培訓。加強殘疾人職業培訓體系規範化建設,逐步提高培訓生均經費標準。支持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技能大師建立工作室,帶動更多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探索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實用技術培訓補貼機制,多種途徑滿足殘疾人多樣化培訓需求。建立健全殘疾人職業能力測評體系,加強培訓機構、就業服務機構和就業單位之間的銜接,促進“訂單、定崗、定向”培訓,提升培訓後殘疾人就業率。定期舉辦寶雞市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積極組團參加全國全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
5.改進就業服務。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平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社會組織作用,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全鏈條、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加強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明確保障條件、專業人員配備等要求,建立殘疾人就業輔導員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殘疾人納入就業援助範圍,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月”、殘疾人職業人才交流、殘疾人就業產品市場行銷、殘疾人就業創業成果展示等就業服務活動。積極扶持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就業創業,確保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6.加強就業權益保障。加強殘疾人就業勞動監察力度,禁止對殘疾人的就業歧視,保障殘疾人在晉職晉級、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生活福利、勞動契約簽訂等方面的平等權利,堅決打擊和查處侵害殘疾人就業權益的行為。在職業資格獲取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招聘過程中,依法保障具有履職能力殘疾人的平等就業權益。
(六)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1.健全殘疾人特殊教育體系。貫徹融合教育理念,組織實施好陝西省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發揮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作用,堅持“一人一案”,採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等方式,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安置,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完善入學評估,細化安置措施,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加強教育督導和質量監測評估。加快發展學前階段和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鼓勵普通幼稚園和中等職業學校接收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開設學前部和高中部(職教部)。發展學前康復教育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兒童康復機構與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特教幼稚園。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學齡前殘疾兒童和義務教育後康復教育融合機構,探索建立補貼機制,提高殘疾幼兒的學前入園率,滿足殘疾幼兒和殘疾少年接受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需要。開展殘疾人融合教育示範區、示範校和優秀教育教學案例遴選。落實從學前至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殘疾學生資助政策,積極為殘疾學生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和部分職業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2.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市、縣(區)根據殘疾學生規模、類型、分布情況,建設滿足殘疾兒童少年需求的特殊教育保障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特教幼稚園、特教學校開展特殊教育。保障特殊教育經費,不斷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完善康復器材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縣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落實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全面使用新教材,深化教育教學和管理研究,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開展特殊教育學校開放日等活動。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納入各級教師培訓項目,開展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和承擔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任務的普通學校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將特殊教育相關指標納入教育督導和質量檢測評估體系,督促落實特殊教育政策,提升特殊教育質量。
(七)豐富文化體育生活
1.最佳化殘疾人文化服務。文化惠民工程充分考慮殘疾人文化需求,加強公共圖書館信息無障礙建設,豐富盲文和有聲讀物資源,推動數字文化資源向基層殘疾人延伸。推進“五個一”文化進社區、進家庭,創建一批基層殘健融合文化服務示範中心(站、點)。推動各類公共文化場所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開放,並配有無障礙設施,提供無障礙服務。持續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愛心影院”等民眾性文化活動,積極鼓勵殘疾人參加“三秦書月”、“閱讀文化節”等公共文化活動。
2.鞏固殘疾人文創成果。鼓勵廣播電台、電視台、網路媒體、融媒體等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加強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和人才基地建設,扶持培育各類殘疾人文藝團體,支持殘疾人文化藝術創作,定期舉辦殘疾人藝術匯演、藝術交流等活動。將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優先納入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支持範圍,扶持建設一批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吸納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支持殘疾人學習傳統工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3.支持殘疾人參加體育特奧賽事。以成功承辦全國第八屆特奧會為契機,進一步挖掘和培養特奧運動人才,推動特奧運動再上新台階。加強殘疾人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建設,強化殘疾人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完善殘疾人運動員參訓、參賽、獎勵、退役深造等保障激勵機制,助力殘疾人運動員在重大賽事取得好成績。
4.推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將殘疾人作為重點人群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基層配套建設殘疾人體育設施、健身中心。發揮新建的10個殘疾人康復健身示範點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實施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組織殘疾人參加各類民眾性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殘疾人全民健身運動。鞏固殘疾人體育運動優勢項目,開拓新體育運動項目。
(八)保障平等權利
1.提高法治化水平。拓展殘疾人有序參與立法途徑,涉及殘疾人的立法活動廣泛徵詢殘疾人、殘疾人組織和社會各方面意見。落實殘疾人事業“八五”普法規劃,以法律“六進”活動為載體,開展殘疾人學法用法專項行動。加強殘疾人法律工作者教育培訓,提升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落實保護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扶助政策,配合各級人大、政協開展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支持第三方開展實施效果評估。
2.健全權益保護機制。拓寬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民主參與渠道,支持殘疾人、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當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健全以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為主導,以其他公益性法律服務為補充的殘疾人法律救助體系。將殘疾人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對象,擴大殘疾人法律援助範圍,提升殘疾人法律援助質量。加強基層殘疾人法律救助機構建設,培養助殘公益律師隊伍,幫助殘疾人及時有效地獲得法律服務。“12345”政務服務平台和各級信訪機構加強對殘疾人的服務,及時受理殘疾人訴求,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堅決打擊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3.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市級立法或政府規章出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新建設施嚴格執行無障礙相關標準規範,推廣通用設計理念。在鄉村建設行動、城市更新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建設中統籌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社區服務設施、殘疾人服務設施、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等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的無障礙建設和改造。農村“廁所革命”同步考慮殘疾人需求,加快實現城市公共廁所無障礙化。開展無障礙市縣村鎮達標驗收工作。提高無障礙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無障礙監督,開展無障礙宣傳,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統籌考慮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安裝。以困難重度殘疾人為主要對象,為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4.加快發展信息無障礙。將信息無障礙建設作為數字鄉村、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文明城市建設內容。加快政府政務、電子商務、電子導航、自助服務、應急服務、食品藥品說明等信息無障礙,推進網際網路站、移動網際網路程式、自助公共服務設備無障礙,幫助殘疾人共享數字生活。鼓勵政務服務大廳、醫院、銀行、機場、火車站、疏散避險場所、集中隔離場所為殘疾人提供字幕、語音、手語遠程翻譯等服務,支持開通視頻、網路便民服務平台。縣級以上電視台應開辦電視手語欄目,在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要公共信息電視和網路發布中加配手語和同步字幕翻譯。
5.營造事業發展良好氛圍。社會主流媒體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宣傳力度,開展“國際殘疾人日”“全國助殘日”、殘疾人事業好新聞評選等主題活動,支持殘疾人題材優秀紀錄片、公益廣告、網路視聽節目製作播出。將扶殘助殘內容納入“文明寶雞”建設、文明創建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開展自強模範和助殘先進評選表彰,彰顯殘疾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九)夯實支持保障條件
1.強化黨的領導。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各縣區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履職盡責,形成協同高效的工作合力。鎮(街道)黨委、村(社區)黨組織加強對殘聯(協)的領導,深化“六有”建設和“三訪三送”活動,共同做好殘聯專職委員的日常管理,大力支持殘疾人工作。
2.提高資金績效水平。各級財政按照事權支出責任統籌做好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市、縣(區)資金優先向農村和鄉村振興一線傾斜,優先保障實施效果好、殘疾人滿意度高的保障服務項目。開展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強化服務質量控制和過程管理,探索建立殘疾人服務機構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助殘資金績效管理,構建客觀完整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探索科學準確的評價方法,逐步建立項目資金隨績效評價結果動態調整機制。
3.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推進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支持縣區政府利用閒置資源興建殘疾人服務設施,鼓勵將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價提供給公益性、普惠性殘疾人服務機構使用。鼓勵鄉鎮(街道)、村(社區)為殘疾人服務提供場地保障,推動實現“機構下鄉、服務進村”。提升持證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工作質量,實現殘疾人保障服務數據與持證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數據互聯互通。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台,逐步構建全市殘疾人大數據平台,探索殘疾人“一人一策”精準幫扶信息化支撐機制。推行殘疾人證電子證照套用,實現“跨省通辦”。
4.發揮殘疾人組織作用。推廣基層殘聯組織專項改革試點經驗,選強配齊鎮(街道)殘聯工作力量,規範建立村(社區)殘疾人協會。重視殘疾人幹部的培養選拔,通過專兼掛等方式增強基層殘聯組織力量。提高殘聯專職委員待遇,提升專業化水平。推動殘疾人專門協會工作專職化、專業化發展,開展專門協會活動品牌化建設,支持各專門協會在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社會宣傳、無障礙建設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規範殘疾評定和殘疾人證核發管理,為特殊困難殘疾人提供上門辦證服務。探索建立基層殘聯先行先試機制,激發基層殘疾人工作創新活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性發展。
5.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列入縣(區)、鎮(街道)政府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村(居)委會承擔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及協助政府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針對殘疾人特殊困難推行上門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便利化服務。實施縣域殘疾人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在基層殘聯(殘協)常態化開展“三訪三送”(訪需求、送政策,訪病情、送康復,訪困難、送溫暖),探索實行格線化服務管理,逐步實現信息全掌握、責任全覆蓋、服務無遺漏、管理無縫隙,建設縣、鎮、村三級聯動互補的基層殘疾人服務網路。公辦養老、醫療衛生、職業教育、文化體育等各類基層公益性服務機構積極為殘疾人提供服務,鼓勵專業化殘疾人服務機構在基層建立分支機構。村(居)委會將殘疾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加強走訪探視,協助做好殘疾人服務需求和服務供給調查統計、惠殘政策宣傳、鄰里互助、安全提示、社會工作等服務。
6.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完善殘疾人事業財政、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慈善捐贈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鼓勵各類群團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企事業單位等實施助殘慈善項目,積極培育殘疾人慈善事業品牌。推動志願助殘服務長效化、常態化運作。加快殘疾人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促進殘疾人服務機構正規化、規模化發展。有條件的地方通過運營補貼、場地補貼、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等方式,支持公益性、普惠性殘疾人服務機構發展,鼓勵符合規範標準的殘疾人服務機構連鎖化運營。支持殘疾人事業理論研究和研究智庫建設。
四、實施機制
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規劃貫徹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定本地“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或殘疾人事業)規劃。
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及時發現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要強化責任分工,依據本規劃和單位職能制定配套實施方案,每年度匯報規劃執行情況,確保任務落實。“十四五”期末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