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教師的心理學(2024年4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寫給教師的心理學(2024年4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寫給教師的心理學》是2024年4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寫給教師的心理學
  • 作者:[英]保羅·卡斯爾 斯科特·巴克勒
  • 譯者:張浩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76048452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從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到認知主義,從積極心理學到腦神經科學,從兒童的認知發展到社會化和情緒發展,從動機到特殊教育需求,從自尊到自我效能和自我歸因,本書全面解讀了與教育相關的心理學,闡釋了心理學規律如何在課堂內智慧地運用,如何使教與學更有效,以及為什麼這些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至關重要。書中通過大量實例介紹了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的,為什麼他們會有各種行為問題和學習問題,幫助教師理解並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促進不同學生的進步 ,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有效的教學風格。

目錄

第3版譯者序 / 001
譯者序 / 003
前 言 / 005
教師標準 / 007
序 言 / 009
第一部分 教育領域的心理學視角
第1章 心理學的經典學習理論 2
1.1 本章簡介 / 2
1.2 心理學視角 / 2
1.3 心理學的起源及範式轉變 / 4
1.4 萬物有靈論 / 5
1.5 理性主義和笛卡爾的二元論 / 5
1.6 經驗主義 / 5
1.7 結構主義與機能主義 / 6
1.8 心理動力學視角 / 7
1.9 行為主義的視角 / 8
1.10 人本主義的視角 / 10
1.11 認知主義視角 / 12
1.12 生物心理學視角 / 14
1.13 進化的視角 / 14
1.14 從套用的視角概述互動作用論 / 16
1.15 小結 / 16
1.16 拓展閱讀 / 17
第2章 心理學中的當代學習理論 18
2.1 本章簡介 / 18
2.2 積極心理學 / 19
2.3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校本研究 / 21
2.4 心流 / 22
2.5 在課堂中發展心流 / 23
2.6 課堂心流研究 / 25
2.7 與教育相關的積極心理學的未來 / 26
2.8 超個人心理學 / 27
2.9 超個人教育學 / 29
2.10 小結 / 30
2.11 拓展閱讀 / 31
第3章 高效教師 32
3.1 本章簡介 / 32
3.2 高效的含義 / 33
3.3 學生眼中的高效教師 / 34
3.4 研究者眼中的高效教師 / 39
3.5 學生視角和研究者視角的整合 / 42
3.6 高效教師的七個習慣 / 43
3.7 關於高效教師研究的主要發現 / 47
3.8 小結 / 48
3.9 拓展閱讀 / 48
第4章 教師專業實踐中的哲學與心理學 49
4.1 本章簡介 / 49
4.2 哲學與心理學 / 49
4.3 哲學與教育 / 51
4.4 啟發法 / 53
4.5 反思實踐 / 54
4.6 觀點整合 / 57
4.7 小結 / 58
4.8 拓展閱讀 / 59
第二部分 學生個體
第5章 神經和身體發育 62
5.1 什麼是發展 / 62
5.2 兒童的生理髮育 / 63
5.3 大腦的發育 / 64
5.4 大腦半球的偏側性和局部機能 / 69
5.5 神經元之間的互動作用 / 73
5.6 運動神經系統的發展 / 73
5.7 小結 / 80
5.8 拓展閱讀 / 81
第6章 感知和認知發展 82
6.1 本章簡介 / 82
6.2 感知發展 / 82
6.3 兒童的認知發展 / 87
6.4 注意力、專注度和記憶 / 91
6.5 認知理論在課堂上的套用 / 99
6.6 小結 / 101
6.7 拓展閱讀 / 101
第7章 社會化、情緒發展與個性 102
7.1 本章簡介 / 102
7.2 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 102
7.3 兒童的情緒發展 / 105
7.4 個性 / 112
7.5 小結 / 120
7.6 拓展閱讀 / 121
第三部分 滿足學生的需求
第8章 理解自我 124
8.1 本章簡介 / 124
8.2 自我 / 125
8.3 主體我 / 126
8.4 客體我 / 128
8.5 主體我和客體我的結合 / 130
8.6 阿薩鳩里和心理綜合 / 130
8.7 心理綜合與教育 / 130
8.8 威爾伯與AQAL / 131
8.9 元認知 / 133
8.10 自我形象和自尊 / 133
8.11 自我效能 / 135
8.12 自我歸因 / 137
8.13 培養自我 / 138
8.14 小結 / 139
8.15 拓展閱讀 / 139
第9章 理解特殊教育需求、殘疾和全納(SENDI) 141
9.1 本章簡介 / 141
9.2 兒童個體的傳統視角 / 142
9.3 SEND操作規程 / 143
9.4 自閉症系列障礙 / 144
9.5 閱讀障礙或特殊學習困難 / 147
9.6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 153
9.7 言語、語言和交流需求 / 157
9.8 行為、情感和社交需求 / 158
9.9 中度學習困難 / 159
9.10 天賦和才能 / 159
9.11 全納 / 160
9.12 對實踐的重新認識 / 161
9.13 小結 / 161
9.14 拓展閱讀 / 162
第10章 動機 163
10.1 本章簡介 / 163
10.2 動機是什麼 / 163
10.3 動機的心理學視角 / 164
10.4 動機的行為主義視角 / 165
10.5 人本主義視角 / 169
10.6 自我決定理論 / 172
10.7 小結 / 176
10.8 拓展閱讀 / 176
第11章 將心理學融入課堂 178
11.1 本章簡介 / 178
11.2 巨觀視角:主題重疊 / 178
11.3 微觀視角:對個體的積極影響 / 180
11.4 積極與消極 / 182
11.5 焦點解決模式 / 183
11.6 認知行為療法 / 186
11.7 保持積極 / 187
11.8 小結 / 188
11.9 拓展閱讀 / 188
第四部分 心理健康、幸福感和韌性
第12章 心理健康 190
12.1 本章簡介 / 190
12.2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下的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CAMHS) / 190
12.3 定義心理健康 / 191
12.4 校內心理健康 / 193
12.5 觀察並識別“徵兆和症狀” / 195
12.6 心理健康機構 / 196
12.7 心理健康問題是否獲得大眾關注? / 198
12.8 臨床背景下的心理健康 / 200
12.9 測量心理健康 / 201
12.10 情緒與表情符號 / 203
12.11 學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 / 204
12.12 學年周期:遵循季節性模式? / 204
12.13 國家課程與心理健康 / 206
12.14 何時“轉診”? / 208
12.15 數字(電子)心理健康:益處、挑戰和影響 / 209
12.16 小結 / 210
12.17 拓展閱讀 / 210
第13章 教練心理學與韌性培養 211
13.1 本章簡介 / 211
13.2 語境化的韌性 / 211
13.3 教練心理學的起源 / 211
13.4 教練心理學與諮詢、臨床和教育心理學的融合 / 213
13.5 何為韌性? / 213
13.6 通過培養韌性來應對心理健康挑戰 / 214
13.7 體育和商業中的韌性與教育中的韌性類似 / 215
13.8 商業中的韌性 / 215
13.9 運動和體育活動中的韌性 / 216
13.10 軍事環境中的韌性 / 218
13.11 教育中的韌性 / 220
13.12 小結 / 224
13.13 拓展閱讀 / 224
第五部分 心理技能訓練
第14章 目標設定 226
14.1 本章簡介 / 226
14.2 教育與目標設定 / 227
14.3 什麼是目標設定? / 227
14.4 哪個視角:結果、表現、過程目標? / 227
14.5 目標設定的心理學原則 / 229
14.6 有效利用目標設定 / 231
14.7 目標設定準則 / 231
14.8 常見的目標設定問題 / 233
14.9 SMART 目標設定法 / 233
14.10 其他目標設定方法 / 234
14.11 小結 / 235
14.12 拓展閱讀 / 236
第15章 心理意象 237
15.1 視覺化和意象 / 237
15.2 內部意象與外部意象 / 238
15.3 意象的機制 / 239
15.4 意象的操作化 / 240
15.5 利用所有感官增強意象作用 / 240
15.6 編寫意象腳本 / 241
15.7 事前的意象練習 / 244
15.8 事後意象練習 / 245
15.9 意象腳本 / 245
15.10 情景設定 / 246
15.11 情景道具 / 246
15.12 小結 / 246
15.13 拓展閱讀 / 246
第16章 自我對話與認知重組 248
16.1 本章簡介 / 248
16.2 何為自我對話?何時使用? / 248
16.3 促進課堂上的自我對話 / 250
16.4 自我對話應該成為一種本能或第二天性 / 251
16.5 認知重組: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內心的聲音 / 251
16.6 認知重組的時機 / 252
16.7 認知重組的階段 / 252
16.8 小結 / 253
16.9 拓展閱讀 / 253
第17章 放鬆法 255
17.1 本章簡介 / 255
17.2 避免倦怠 / 255
17.3 放鬆的原理 / 256
17.4 呼吸的重要性 / 257
17.5 常見的放鬆過程 / 258
17.6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 258
17.7 自生訓練法(或自我暗示法) / 259
17.8 冥想與正念 / 260
17.9 生物反饋法 / 263
17.10 放鬆技巧適用於何時? / 263
17.11 小結 / 265
17.12 拓展閱讀 / 265
第六部分 循證教育
第18章 閱讀、推理和研究相結合的教育 268
18.1 本章簡介 / 268
18.2 專業持續發展 / 268
18.3 基於研究的教學及其同義詞 / 270
18.4 聚焦 / 271
18.5 閱讀 / 272
18.6 研究 / 278
18.7 合理論證 / 280
18.8 定量分析 / 281
18.9 參數統計與非參數統計 / 281
18.10 定性分析 / 284
18.11 數據編碼 / 285
18.12 小結 / 287
18.13 拓展閱讀 / 287
第七部分 課堂實踐
第19章 學習環境 290
19.1 本章簡介 / 290
19.2 教室布局的心理學 / 291
19.3 年齡和性別差異 / 292
19.4 顏色心理學 / 293
19.5 字型心理學 / 293
19.6 學習風格、個性化學習或教師素質 / 294
19.7 結構、秩序和所有權 / 295
19.8 學習氛圍 / 295
19.9 行為“管理”? / 296
19.10 表揚還是不表揚? / 301
19.11 小結 / 302
19.12 拓展閱讀 / 302
第20章 電子化學習:教育的新前沿? 304
20.1 本章簡介 / 304
20.2 什麼是電子化學習? / 304
20.3 電子化學習的類型 / 306
20.4 電子化學習的理論 / 306
20.5 發展自主學習 / 310
20.6 教育中的電子化學習 / 312
20.7 電子化學習的優點 / 313
20.8 電子化學習的缺點 / 313
20.9 電子化學習的建議 / 314
20.10 小結 / 315
20.11 拓展閱讀 / 315
第21章 “理想的”教師 317
21.1 本章簡介 / 317
21.2 教與學的關係 / 318
21.3 “理想的”教師具備的品質 / 320
21.4 從理論視角看理想的教師 / 321
21.5 教師個性 / 324
21.6 教師反思 / 327
21.7 小結 / 330
21.8 拓展閱讀 / 330
第22章 反思工作:整合本書的線索 331
22.1 本章簡介 / 331
22.2 為什麼心理學對教師很重要? / 331
22.3 保持批判性思維 / 332
22.4 解決困境的辦法 / 333
22.5 從業能力 / 334
22.6 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334
22.7 結語 / 334
參考文獻 3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