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技術研究》以影響寧波的各類氣象災害時空分布特徵和歷史災情資料為依據,通過層次分析法、專家決策打分等方法建立適當的模型,在GIS技術和空間資料庫等支持下,計算各災種風險係數的空間分布,實現了氣象災害風險區劃評價指標的量化,提出了不同氣象災害的設防指標和分區防禦方案,為編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證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寧波市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技術研究
-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 頁數:151頁
- 開本:16
- 作者:黃鶴樓 胡波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36.0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工作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面臨形勢
第二章“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規劃原則
三、規劃目標
第三章自然條件和孕災環境分析
一、地理概況
二、地形地勢
三、氣候概況
四、地質構造
五、河流水系分布
六、土地利用狀況
七、社會經濟條件與孕災環境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一、災害與風險概述
二、氣象災害
第五章氣象災害風險區劃
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指標與風險模型
二、氣象災害風險分區
第六章氣象災害分區防禦方面
一、沿海及海島氣象災害防禦方案
二、平原及城市氣象災害防禦方案
三、農村及山區氣象災害防禦方案
四、基礎設施和江河流域氣象災害防禦方案
第七章氣象災害防禦的主要任務
一、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二、提高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能力
三、提高氣象災害綜合防禦能力
四、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第八章氣象災害防禦工程性措施
一、防洪治澇工程
二、綜合氣象監測工程
三、海洋氣象監測工程
四、公共氣象服務工程
五、防災減災預警中心工程
六、標準化氣象台站建設工程
七、氣候變化評估與應對工程
第九章氣象災害防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納入發展規劃
三、強化法規建設
四、健全投入機制
五、依託科技創新
六、促進合作聯動
七、強化隊伍建設
八、提高防災意識
參考文獻
附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附二寧波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後記
文摘
插圖:
寧波市西南部屬浙東丘陵帶,多為丘陵山地,富風化沃土,宜於耕作;東北部和中部屬寧紹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湖泊眾多,土地肥沃。平原、山地面積各占全市陸域面積的46.6%和53.4%。土地資源主要由山地丘陵、水網和濱海平原等構成,全市土地總面積為971163.58公頃(圖3.7)。
七、社會經濟條件與孕災環境敏感性分析
氣象災害損失大小不僅取決於自然過程或現象的強度、持續時間、影響範圍(面積),也取決於受災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力布局狀況、人口密度與分布狀況、財產易損性(質量)、防災準備狀況、人們的防災經驗與災害意識、救災組織及其有效性等因素。經濟越發展,人口和城鎮密集程度越高,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就越大。
2009年,寧波市戶籍人口571.02萬,其中市區人口221.83萬人。按戶籍分,農業人口369.98萬人,占64.6%。人口密度達582人/平方千米,城鎮人口密集度大多達40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圖3.8)。
寧波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浙江省的重要工業基地,同時也是糧、棉、油料等經濟作物和水產品的重要出產基地。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29.3億元(圖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