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2022年11月1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回族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 發行時間:2022年11月10日
內容全文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套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發展氫能產業是提高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革命、引領產業變革、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新機遇,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1〕1438號)《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於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21〕41號)《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寧政辦規發〔2020〕10號)等,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環境
(一)面臨形勢
1.國際氫能產業發展全面提速。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進行,氫能製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氫儲能和系統集成等技術日漸成熟,氫能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主要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均將氫能納入能源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在氫能技術研發、關鍵材料製造等方面處於全球領先位置。氫能由示範套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在全球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有望逐步達到18%。
2.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加快布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氫氣生產國,氫氣產能約為4000萬噸/年,產量約為3300萬噸/年;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20》估算,2030年中國氫氣年需求量將達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5%,其中可再生氫產量約500萬噸,部署電解槽裝機約80吉瓦。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達到10%,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氫能成為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2021年8月,財政部等五部委正式啟動了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城市群建設工作,目前已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加氫站總數的40%;正在運營的商務客車和重卡等氫燃料電池車輛數量已超過6000輛,約占全球運營總量的12%。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完善了氫能產業的相關政策,為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個省市積極回響國家發展戰略,先後出台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湧現出一批氫能先進技術和產品,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300家,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
3.氫能產業助力寧夏能源轉型。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寧夏長期以來存在著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堅持先立後破,有計畫的分步實施碳達峰行動,對寧夏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氫能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其技術開發和套用是支撐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和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深度脫碳的重要路徑。前瞻布局氫能產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拓展氫能套用場景,提高氫能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走出一條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能源轉型發展之路,有利於寧夏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有利於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發展基礎
1.資源基礎。寧夏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持續擴大,風電基地、光伏園區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快速發展,裝機規模先後突破千萬千瓦。截至2021年,風電、光伏裝機分別達到1455萬千瓦、1384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46%,居全國第三位。風電、光伏發電量分別為281.16億千瓦時和183.33億千瓦時,合計占全區發電量比重達到23.3%。2021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97.5%,居西北前列,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潛力巨大。同時,氯鹼、焦化等行業副產氫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具備規模化利用的條件。
2.產業基礎。寧夏氫能套用場景豐富,綠氫耦合煤化工、氫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摻氫、氫儲能、氫能熱電聯供等重點套用場景均可實現。近年來,寧夏把氫能產業作為發展清潔能源、促進綠色低碳轉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出台《關於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依託寧夏現代煤化工、清潔能源聚集優勢,大力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謀劃實施了一批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及綜合套用示範項目,逐步構建了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示範套用領先的氫能產業體系。2021年,寧東基地依託可再生氫資源豐富、重卡物流市場規模大和短倒運輸場景多等優勢,獲批成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上海、鄭州示範城市群成員,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獲得示範資格的開發區,承擔了清潔低碳氫套用示範和500輛氫能重卡示範推廣任務,正在推動化工園區低碳物流體系建設和氫能交通平價商業化運營。
3.發展短板。目前寧夏氫能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支持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滯後;二是氫能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數量較少,氫能產業鏈布局尚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明顯,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三是綠氫生產所需綠電、土地、設備等要素成本較高,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四是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等尚未建立健全,在吸引投資、項目落地、人才引進、套用推廣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亟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儘快建立機制、破除障礙、強化支撐、激發活力,引導產業快速有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產業培育和示範套用為主線,著力突破氫能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著力培育和招引氫能產業龍頭企業,著力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氫能源產業標準制定,著力加強安全監管,構建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條,提高氫能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二)基本原則
——政策引導,市場驅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支持氫能在工業、交通、建築、儲能、民用等領域的示範套用,加快建設基礎配套設施,為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推廣奠定紮實基礎。完善產業發展基礎性制度體系,規範產業發展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統籌布局,有序推進。把握國內外氫能產業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特點,統籌考慮氫能供應能力、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科學布局氫能產業,制定差異化政策,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有序推動氫能制、儲、輸、加、用等全產業鏈發展。
——科技引領,示範帶動。瞄準前沿技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氫能創新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引領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各類創新主體合作,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有序開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套用示範,重點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煤化工耦合,積極拓展氫能在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套用場景,建設一批試點示範項目,逐步建立完整的產業體系。
——清潔低碳,安全規範。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控化石能源制氫。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範,強化氫能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預防和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氫能示範套用取得明顯成效,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氫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力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達到100-200萬噸。布局建設一批加氫站,基本實現燃料電池車輛規模化套用。
——創新能力建設。建成氫能標準研究、檢測試驗等公共服務平台,主導或參與制修訂綠氫耦合煤化工、天然氣摻氫、加氫站建設等領域國家、地方或行業標準2項以上。新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3家以上。氫能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獲得孵化轉化。
——產業集聚發展。建成1個套用場景豐富、產業鏈構建齊全、引領帶動作用顯著的氫能特色產業示範區。加快實施一批綠氫生產及套用重大產業化項目,帶動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和引進行業龍頭企業10家以上。氫能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善,建成加氫站10座以上。協同發展、特色鮮明的氫能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套用示範推廣。穩步推動氫能在耦合煤化工、冶金、交通運輸、天然氣摻氫、儲能及民用熱電聯供等領域的套用示範。可再生氫替代煤制氫比例顯著提升,天然氣摻氫推廣套用成效明顯,氫燃料電池重卡保有量500輛以上,完成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創建任務;氫能裝備及氫能汽車零部件加工等配套產業有序發展。
展望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可再生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套用,節能降碳效果明顯,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三、空間布局
依託寧夏豐富的太陽能和風電資源,以寧東基地、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等地區為重點,按照氫能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原則,引導氫能產業發展要素向重點區域聚集,推動產業鏈互補、套用鏈互聯、科技鏈條互促,建設寧夏“沿黃氫走廊”,著力構建“一核示範引領、多點互補支撐”的氫能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全國領先、西北一流的綠氫產業發展高地、多元示範套用高地,走出一條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能源轉型發展之路。
(一)寧東基地氫能產業核心示範區
寧東基地大力實施清潔能源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建設寧東光伏產業園和新能源產業園,重點發展光伏、光熱等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電池和材料等上下游一體化產業,實施集中式光伏電站工程、屋頂分散式光伏發電試點工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工程、綠氫耦合煤化工示範工程、綠氫加注和液化及氫制氨等儲運示範工程、綠氫儲能和燃料電池示範工程、氫能重卡組裝及推廣套用工程、天然氣摻氫示範工程,推動形成以光伏發電、綠氫製備、儲運、套用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圈,打造國家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煤化工產業示範區、西部綠氫產業示範基地和寧夏氫能產業先行區。
(二)打造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等多個氫能產業支撐點
銀川市依託光伏組件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打造全球最大單晶矽棒及切片生產基地,為氫能產業上游提供優質、低成本光伏發電裝備。適度發展綠氫生產,建設天然氣摻氫混氫站,實施光伏制氫補充城市燃氣綜合示範項目。積極推進氫能套用從工業化走向生活化,適時開展氫能社區、氫能小鎮創建工作,探索在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布局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供熱設施。
石嘴山市積極開發焦化和氯鹼工業副產氫,同時發揮太陽能資源優勢,開展綠電制氫示範套用,補充工業用氫缺口,重點實施氫能—冶金—化工耦合套用項目。探索發展氫能交通示範套用,加快氫能產業化、規模化、商業化進程。
吳忠市有效利用太陽能、風電資源,在太陽山開發區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合成氨,組建氫氨產業聯盟,打造“中國氫氨谷”;在利通區、紅寺堡區等地區因地制宜實施綠氫生產項目,開展綠氫耦合煤化工、油化工,在太陽山開發區等園區、開發區建設加氫站,開展氫能重卡物流運輸,加快構建氫能上下游全產業鏈。
中衛市大力發展光伏製造及發電產業集群,積極探索氫能在大數據中心、鋼鐵冶煉、交通等領域的套用,因地制宜開展氫燃料電池備用電源和多能聯供設施套用示範,為大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提供能源保障,成為全區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四、重點任務
(一)系統構建氫能產業發展創新體系。
1.加快培育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以寧東基地為主,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等市參與,構建“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建設寧夏新能源產業研究院,開展氫能產業政策研究、技術推廣,組織產業鏈創新主體開展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培育本土氫能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依託龍頭企業整合行業優質創新資源,布局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支撐行業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套用。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模式,聚焦短板弱項,加快構建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
2.著力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鹼性電解水、質子膜法電解水制氫等重點可再生氫製備方式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提高電氫轉化效率和單台裝置制氫規模,突破氫能生產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充分發揮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作用,重點開展綠氫耦合煤化工、天然氣摻氫、氫儲能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究開發和示範套用;探索開展液氫儲運、氨氫、有機液態儲氫、合金固態儲氫等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3.積極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以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創建等為抓手,探索組建“示範套用聯合體”,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織成為利益共同體,推動形成“以產業鏈強化創新鏈、以創新鏈賦能產業鏈、以生態鏈整合創新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探索氫能+網際網路商業運營模式,推動氫能與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技術深度融合發展。
專欄1 氫能技術創新儲備項目
實施國家能源集團國華能源投資公司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測試診斷技術與設備研發及國家級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試驗基地項目,國華(寧夏)新能源公司可再生能源交直流耦合制氫系統研發及綠氫制儲運一體化數字運維平台項目,寧東恆瑞燃氣公司天然氣管道摻氫降碳工程化示範項目,北京海望氫能科技公司、寧東科創投資公司有機液體儲氫中試項目,寧夏電投太陽山能源公司火電鍋爐摻氫/氨燃燒技術示範項目。
(二)構建綠色低碳氫能生產體系。
1.著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發展。依託豐富的太陽能、風電資源,加快實施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示範工程,穩步提升可再生氫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逐步降低制氫成本、提升綠氫供給比重。整合區域內電力資源,探索多能互補耦合制氫,形成製備方式多樣、利用途徑多元、生產成本較低的綠氫製備產業體系,建設綠氫規模化生產基地。
2.有效利用工業副產氫。充分利用焦化、氯鹼、丙烷脫氫等工業副產氫資源,以寧東、石嘴山等地區為重點,採用先進成熟適用技術,實現高純度工業副產氫的規模化生產,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幅降低用氫成本。
3.加快培育氫能裝備製造業。圍繞氫氣制、儲、輸、加、用全產業鏈,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實施新型電解槽、氫氣純化設備、儲氫瓶及儲罐、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和氫能汽車組裝項目,加快推動氫能裝備製造業發展,形成集群集聚效應。
4.做強做優光伏裝備製造業。發揮電力資源優勢,建立利用新能源發電量發展光伏裝備製造業全產業鏈的激勵機制,吸引晶矽、電池材料等產業鏈企業投資,擴大單晶矽、切片、電池等主導產品生產規模,布局組件生產項目,提高生產線智慧型化水平;加強光伏生產設備、配套設備、輔材耗材、光伏檢測及運維設備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形成以光伏矽材料為核心,輔材耗材和配套設備企業集聚發展的全產業鏈體系,推動光伏製造在全國形成行業領先水平,打造銀川市“中國新矽都”和石嘴山市、吳忠市光伏製造產業集聚區,為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專欄2 氫能生產儲備項目
1.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設寶豐能源200萬千瓦光伏+15萬標立方米/小時太陽能電解制氫儲能及套用示範項目、國能寧煤30萬千瓦光伏+2萬標立方米/小時綠氫耦合煤制油化工示範一期項目、國能(寧夏寧東)綠氫公司12萬千瓦光伏+2萬標立方米/小時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範項目、中石化新星新源公司77.5萬千瓦光伏+7.2萬標立方米/小時可再生能源制氫一體化示範項目、鯤鵬清潔能源公司20萬千瓦光伏+2萬標立方米/小時光伏制氫節能降碳示範項目、寧東新能源發展公司50萬千瓦光伏+5萬標立方米/小時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項目、百中綠電20萬千瓦光伏+2萬標立方米/小時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項目、中廣核3.6萬千瓦光伏+2400標立方米/小時寧東清潔能源制氫項目、國電投鋁電4.2萬千瓦光伏+2000標立方米/小時寧東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項目、京能寧東發電0.5萬千瓦分散式光伏+200標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法氫能制儲加一體化示範項目、寧夏電投太陽山能源公司160萬千瓦光伏+2.5標立方米/小時可再生能源制氫合成氨項目。積極推進國能寧煤綠氫耦合煤制油化工示範二期項目、和寧化學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煤化工示範項目等。
2.工業副產氫氣項目:建設寶豐能源40萬噸焦爐尾氣綜合利用制甲醇項目、潤豐新材料1.26萬噸丙烷脫氫制丙烯副產氫生產液氨項目、國能寧煤25萬噸甲醇氣化產能綜合利用(寧東合成氣供應島)項目、蘇融達化工1250噸農藥中間體副產氫項目。
3.氫能高端裝備製造項目:建設寶豐能源電解槽裝備製造項目、凱豪達公司100套制氫設備研發與生產製造項目、飛馳汽車寧東生產基地氫能汽車零部件製造和維保中心項目。
(三)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氫能輸送網路建設。以管道輸送為主,配合高壓氣氫拖車和液氫罐車等運輸方式,加快氫能輸運網路建設,提高氫氣輸運能力。利用寧東基地綜合管廊設施,試點開展氣氫管道長距離輸送、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項目,滿足企業規模化用氫需求。積極探索開展液氫、氨氫、有機液態、合金固態等新技術氫儲運示範。
2.科學布局加氫設施。以氫源和產業配套為基礎,打造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依託高速公路、國省幹道、工業園區和重點城市,科學合理布局建設加氫站,有效滿足氫能交通用氫需求。發揮綜合供能服務站集約優勢,探索“油、電、氣、氫”一體化發展模式,鼓勵現有加油、加氣站擴建加氫設施。按照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創建工作要求,規範加氫站立項、審批、監管、建設、驗收全流程管理,出台自治區加氫站審批及監管辦法。
專欄3 氫能基礎設施儲備項目
1.輸氫管道項目:建設寧東基地園區間/企業間30公里以上氫氣輸送管道工程、太陽山開發區15公里以上氫氣輸送管道工程。
2.加氫站項目:寧東基地建設10個以上加氫站(含企業自用站和“油、電、氣、氫”一體化綜合能源中心),加氫能力達到15噸/天以上;太陽山開發區建設2個以上加氫站(含企業自用站和“油、電、氣、氫”一體化綜合能源中心),加氫能力達到 3 噸/天以上。
(四)積極打造氫能多元套用生態。
1.大力推進綠氫耦合煤化工產業示範。支持重點企業開展水煤氣變換反應替代技術升級改造,重點在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基多聯產、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產品生產工藝中補入綠氫和綠氧,推動灰氫轉綠、以氫換煤、綠氫消碳,破解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瓶頸;新投產煤化工項目必須同步配置綠氫生產裝置,鼓勵存量煤化工項目逐步配置綠氫生產裝置,支持獨立綠氫生產企業為煤化工項目供應綠氫。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替代煤制氫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
2.加快構建氫能物流交通體系。依託寧東基地氫能產業基礎優勢,充分發揮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共建協作機製作用,在煤炭、化工原料、工業固廢、綜合貨運運輸等重點套用場景推廣氫能重卡運輸示範,加快創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新增和更新的車輛中優先採購市政環衛、公交通勤、物流配送等氫燃料電池汽車,探索氫燃料電池叉車、機車在工業園區和企業的示範推廣,開拓全新氫能交通套用場景。到2025年,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商用車500輛以上,打造寧東基地、吳忠太陽山開發區等氫能物流樞紐。
3.探索冶金工業領域綠氫替代。在石嘴山、吳忠、中衛等地區探索開展低成本清潔能源制氫在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套用,推廣“氫能冶金”示範,推動冶金領域節能降碳。
4.開展氫儲能示範套用。充分發揮寧夏可再生能源優勢,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套用場景示範,探索“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套用新模式,研究提升氫儲能發電全流程效率的方式方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發展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新型儲能方式,並與綠氫生產有機結合,逐步形成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相互融合的儲能體系。
5.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示範。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氫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示範,逐步提升摻氫比例,改善燃氣燃燒性能,減少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降低二氧化碳和空氣污染物排放。探索建立天然氣摻氫工業及民用安全技術規範和標準。
6.推動氫能在民生領域推廣套用。在重點城市和工業園區開拓燃料電池備用電源、氫能熱電聯供等新套用場景,推動氫能從工業到民用全方位發展。結合“東數西算”、超前布局5G建設等,積極推進氫能在數據中心、雲計算平台、通信基站、應急電力、應急通信等領域套用。
專欄4 氫能套用儲備項目
1.綠氫化工示範工程:實施國家能源集團、寶豐能源集團、中石化長城能化(寧夏)公司、和寧化學、鯤鵬清潔能源公司等重點企業綠氫耦合煤化工示範工程,寧夏電投太陽山能源有限公司、寧夏瑞科能源集團、寧夏慶華集團、寧夏太陽鎂業等企業綠氫耦合煤化工、油化工及綠氫金屬冶煉示範工程。
2.天然氣摻氫示範套用工程:實施寧東恆瑞天然氣公司8000萬方/年天然氣摻氫示範,摻氫比例達到10%以上;寧夏電投太陽山能源公司天然氣管道摻氫、50噸/小時天然氣鍋爐摻氫示範,摻氫比例達到10%以上。
3.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創建工程:實施寧夏綠能物聯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等企業氫能重卡運輸示範項目,推廣套用氫能重卡500輛以上。
(五)建立健全氫能產業支撐體系。
1.大力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協調地區間的分工與合作,推動全區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引導、支持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加強協作交流、互通有無,全面提升全區氫能產業發展水平。支持電網企業投資建設、運維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推動形成以光伏發電、綠氫製備、儲運、套用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圈。
2.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依託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加大氫能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支持企業與職業技術院校合作,開設氫能產業與技術相關專業課程,共建技能型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培養本土氫能產業高技能人才,形成分布合理、梯度均衡的氫能人才結構。
3.著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強與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培育、引進一批研發能力強、製造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的企業和項目,加快推動氫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快速發展。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相關國家、區域城市開展氫能技術交流、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合作。建設氫能產業展覽館、氫能科普及體驗館,定期舉辦產業交流展會、學術論壇等,全方位、多角度向社會公眾宣傳展示氫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自治區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製作用,建立促進氫能產業發展部門間協調機制,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共同推進全區氫能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五市和寧東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設計項目、開展招商,研究制定推進時間表和路線圖,完成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
(二)加大政策支持。出台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完善氫能產業配套標準與規範,建立健全產業發展政策和標準體系。大力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支持制氫企業消納電網新能源棄電;為制氫企業配置一定規模新能源電站資源,將制氫作為可中斷負荷,支持參與輔助服務交易增加收益。引導、支持科研院所、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氫能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支持氫能企業加快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享受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對技術先進、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氫能產業項目,優先列入國家、自治區重點項目計畫,在用地、用水及新能源發電指標配套、審批等環節予以優先保障。
(三)加大資金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綠氫生產設施建設、綠氫耦合煤化工、綠氫消碳及氫能交通推廣套用等。加強銀企對接合作,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氫能企業提供綠色信貸支持,簡化放貸審批流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撐作用,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發債、上市等方式獲取資金支持,助力氫能產業做大做強。
(四)加強安全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統籌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和安全生產,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建立完善氫能檢測認證、質量監管、安全檢測體系及公共服務平台,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手段,加快構建全方位氫能安全防控體系,提升氫能生產、套用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應急管理水平。
(五)加強監測評價。建立氫能相關統計指標和統計監測機制,定期開展氫能生產和套用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摸底工作,掌握氫能的投入、產出、消納利用途徑等情況,及時、準確、全面反映規劃實施成效。跟蹤產業發展趨勢,修編完善規劃內容,進一步最佳化後續工作任務方案,確保規劃的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對重點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及時更新項目清單,完善推進機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