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

《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編制的規劃。由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省能源局於2022年7月29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
  • 印發機關: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省能源局
  • 印發日期:2022年7月29日
  • 發文字號:晉發改高新發〔2022〕308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印發信息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西省能源局關於印發《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的通知
晉發改高新發〔2022〕308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此頁無正文)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西省能源局
2022年7月29日

規劃全文

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
氫能是我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2-2035年。
一、發展現狀
從國際看,全球主要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均將氫能作為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將氫能產業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預計2050年氫能消費將占終端能源消費的18%,減排二氧化碳60億噸/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0億美元,並創造3000萬個崗位。
從國內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我國氫能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布局取得積極進展,產業集群已具雛形,正處於全產業鏈技術突破,從研發階段轉入規模化商業化示範套用的關鍵時期,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範套用,基本形成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為主的三大氫能產業城市集群。
從我省看,山西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位居全國前列,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我省作為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氫能資源豐富、來源廣泛、成本低廉。開展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研究和布局,已初步形成製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等產業,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範套用。率先實現氫基還原鐵技術突破。
但整體看,我省仍處於氫能產業初期培育階段,存在龍頭企業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產業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產業關鍵裝備製造基礎薄弱、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面對新機遇、新要求,亟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進一步提升氫能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拓展市場套用新空間,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統籌氫能產業布局,明確主攻方向,走具有省情特色的氫能產業路徑,打造全國氫能產業發展高地,推動我省能源結構實現清潔低碳綠色轉型,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基本原則
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堅持系統布局、科學規劃,結合我省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氫能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區域布局和關鍵技術突破,分層次、分階段逐步實施,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氫能規模化套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產業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規範市場秩序,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創新引領,典型示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需求為導向,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協同創新體系,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瓶頸。推動山西特色商業化發展模式,以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套用示範,打造國內氫能產業高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協同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基本構建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氫能示範套用取得明顯成效,在不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萬輛以上(全國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套用規模全國領先。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顯著增長,成為新增氫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推動二氧化碳減排。
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在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規模化套用,形成布局合理、產業互補、協同共進的氫能產業集群,有力支撐我省實現碳達峰。
到2035年,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幅提升,為我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強支撐。
三、構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
圍繞氫能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推動省內創新資源與國內外知名機構、龍頭企業聯合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平台,強化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建立更加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
(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佳化創新體制機制,集中優勢力量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氫氣製取、儲存、運輸、加注和套用等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氫能安全基礎規律研究。持續推進氫能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大產品示範套用和產業化發展,構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體系。突破高回收率氫氣純化、甲醇重整制氫和生物質、甲酸、氨氣定向分解制氫關鍵技術研發和套用。突破低成本、高效率、長壽命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技術。開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技術示範。開展低能耗低蒸發低溫液氫、輕質高容量固態儲氫和高密度長壽命固態/高壓等複合儲氫系統研究,突破70MPa加氫站用加壓加注關鍵設備開發。開發具有優良機械性能、阻氣性能、耐腐蝕性能的雙極板加工產業。開展聚苯並咪唑高溫質子交換膜產業放大和套用,開展炭紙中試和套用。開展富氫冶金等技術研究,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
專欄1 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突破工程
制氫環節:突破低成本、高效率、長壽命的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突破高效大功率鹼水電解槽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研製。開展高回收率氫氣純化和低成本安全可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技術示範。
儲運環節:突破高儲存壓力下的公路運輸用大容量管束貨櫃氫氣儲存技術。
套用環節:突破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全氟質子交換膜製備技術。實現高導電高性能碳紙規模化製備技術,突破具備高動態工況耐受能力、兼具高性能/抗中毒特徵的鉑基/非鉑基催化劑及其批量製備技術。加強高效、低成本、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探索燃氫輪機、富氫冶金等技術研究。發展適用於氫燃料電池的測試方法,形成基於氫燃料電池系統不同使用工況的實驗測試規則或標準;在整車設計動力系統平台化拓展、高集成、長壽命以及高效率上開展專項攻關,在穩定供氫、續駛里程、動力性能等關鍵指標上取得商用性突破。突破富氫冶金關鍵技術。
氫安全環節:發展氫泄漏檢測和疏導技術,不斷完善氫安全相關標準規範,保障全產業鏈安全運行;推動氫能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互融互通,實現氫安全及氫能製備、儲運、加注、套用全鏈條的數位化協同管理。
(二)搭建創新平台
聚焦產業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開放型、合作型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優勢互補、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創新平台。支持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氫能技術創新平台,加快推動氫能產業工程化、產業化。支持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布局建設氫氣製取與儲存、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整車生產、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創新支撐服務平台。建立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平台。
(三)積極開展對外科技合作與科研攻關
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進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和套用研究。支持重點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鼓勵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氫能創新資源集聚區創建科創飛地,開展項目合作與技術引進。創新高端人才柔性引才引智機制,強化合作交流。
四、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統籌全省氫能產業布局,適度超前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網路。
(一)合理布局制氫設施
結合我省資源稟賦和產業布局,因地制宜合理推動氫氣製備產業。近期,在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風光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儲能示範。在太原、呂梁、陽泉、長治等工業園區(礦區)集聚區域,以不新增碳排放為前提,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鼓勵就近消納,帶動運輸、焦化、化工、氯鹼等行業轉型升級。中期,在試點示範基礎上,商業化推動可再生能源耦合電解水制氫。推動工業尾氣及非常規天然氣結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制氫,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遠期,大規模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推動制氫成本持續降低,形成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
(二)穩步構建儲運體系
堅持安全可控,發揮我省碳纖維、特殊鋼等新材料優勢,積極推動工藝創新,提升高壓氣態儲運商業化水平,加快降低儲運成本。推動甲醇、液氨儲運產業化套用。依託燃氣龍頭企業,探索純氫管道、摻氫天然氣管道等靈活運輸方式的套用實踐。探索固態儲運、分散式氨-氫儲能、有機液體儲運等儲運方式套用。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
(三)統籌規劃加氫網路
按照產業發展需求,合理規劃、有序推進加氫網路建設。堅持安全為先,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鼓勵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依法依規利用現有加油、加氣和充電站基礎建設油氣氫電綜合一體站。探索加氫站智慧型化、高效率運營模式,增強供需協同性、靈活性。
五、推動氫能商業化示範套用
充分發揮山西省氫源富集、套用場景豐富和整車製造優勢,科學規劃布局,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規模化套用,加快形成符合山西特色、多能互補的氫能產業商業化路徑。
(一)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範套用
圍繞太原國家物流樞紐,開展燃料電池物流車商業性示範套用。在運營強度大、行駛線路固定的工業園區(礦區),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卡短倒運輸示範套用。在太原市、大同市、忻州市、呂梁市等地,謀劃開展城市公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燃料電池商用車試點。在呂梁、陽泉、長治等重卡物流聚集地區打造“燃料電池重卡+加氫站+長管拖車”連鎖運營的方式,通過氫燃料電池重卡投放規模和行駛範圍,合理布局加氫站點和長管拖車運氫路徑。推動建立“制—儲—運—加—用”一體化供應鏈。持續開展“柴改氫”,有效降低我省大氣污染物和碳排放。
“十四五”時期燃料電池汽車推廣
地市 示範汽車(輛) 地市 示範汽車(輛)
太原 2000以上 呂梁 2000以上
大同 1000以上 晉中 500以上
朔州 500以上 臨汾 700以上
陽泉 1000以上 運城 300以上
長治 1000以上 晉城 500以上
忻州 500以上
合計 10000以上
(二)積極開展儲能領域示範套用
鼓勵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風光資源豐富地區,通過風電、光伏電解水制氫開展新型儲能和調峰示範,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探索開展“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套用新模式,鼓勵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制氫+儲能”的技術探索。探索氫儲能與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運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相互融合的電力系統儲能體系。探索氫能跨能源網路協同最佳化潛力,促進電能、熱能、燃料等異質能源之間的互聯互通。
(三)穩妥推進工業領域替代套用
探索推廣開展以氫作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規模化套用,率先打造氫能冶金示範套用試點,破解冶金行業脫碳難題。擴大工業領域氫能替代化石能源套用規模,積極引導合成氨、合成甲醇等行業由高碳工藝向低碳工藝轉變,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專欄2 “十四五”時期氫能產業創新套用示範工程
交通 圍繞“1359”物流新格局,開展專用配送、快遞、郵政、冷鏈等燃料電池物流車商業性示範套用。
在全省重點工業園(礦區)探索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卡運輸示範套用。
在有條件的市區,開展城市公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燃料電池商用車試點。
推廣“燃料電池重卡+加氫站+長管拖車”連鎖運營模式,持續推動燃料電池重卡的示範套用,降低長途物流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加強與雄安新區、京津冀套用聯動。探索與雄安新區、北京、石家莊等重點城市聯合開展氫高速示範線路,加快完善沿線氫氣補給設施,重點推進燃料電池城際物流示範套用。
儲能 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推廣風光氫儲融一體化模式,提升能源綜合使用效率。
支持在能源需求量集中區域,布局“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一體站。
有序推動高壓氫氣、液化氫氣、純氫管道、摻氫天然氣管道等靈活運輸方式的套用實踐。
工業 率先打造氫能冶金示範套用試點,形成可向全國推廣的典型經驗。
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替代化石能源套用模式。
六、協同創新打造高端裝備製造集群
加快推動制、儲、運、加等相關裝備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燃料電池裝備水平,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等裝備產業發展,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形成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搶占發展制高點。
(一)重點開發制、儲、運、加成套裝備
開發工業副產氫純化裝置。開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重點發展電解水制氫裝置。推動先進適用儲氫材料產業化,開展70MPa加氫站用加壓加注設備製備。開發氫氣運輸管道的相關裝備。引進國內外加氫站建設和運營優勢單位,進行加氫站關鍵裝備和部件開發和控制工藝套用。
(二)重點發展燃料電池系統
實施鏈長制,依託鏈主企業,堅持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技術並舉,布局建設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規模化生產基地。開展膜電極研發套用及產業化。開展控制和集成系統研發。
(三)做優做強燃料電池整車
近期,發揮我省骨幹企業優勢,支持運城重點發展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長治重點發展燃料電池物流車、環衛專用車,晉中重點發展燃料電池公車,逐步實現批量生產能力。中期,圍繞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要求,最佳化燃料電池電堆、發動機及動力總成集成與控制技術,全面提升整車設計、製造水平。遠期,逐步推動乘用車開發套用,建設國際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生產基地。
七、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
加快構建“1+N”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堅持以規劃為引領,聚焦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氫能標準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審批、財稅支持等方面制度供給,有效發揮政策引導規範作用。
(一)健全氫能產業標準體系
充分發揮標準規範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圍繞氫能制、儲、輸、用,積極實施有關國家、行業標準,支持龍頭企業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的研製工作,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制定發布相關團體標準。對在工作實踐中取得實際效益的標準項目,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經費補助,不斷健全和完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為氫能產業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標準支撐。加快建設氫能產品檢驗檢測、計量測試、認證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積極開展相關服務。
(二)建立健全氫能政策體系
堅持需求導向,統籌布局建設加氫站,在兼顧化工項目入園入區政策及環境風險防控要求的基礎上,著力破除制約產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和政策性瓶頸。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有關規定,注重在建設要求、審批流程和監管方式等方面強化管理,提升安全運營水平。支持依法依規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的場地設施改擴建加氫站。探索站內制氫、儲氫和加氫一體化的加氫站等新模式。
(三)強化財政金融支持
積極爭取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制定政府性資金引導支持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加強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提供針對性、專業化和差異性金融服務,支持氫能相關產業發展。探索設立氫能產業基金,推進氫能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等市場化融資新路徑,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氫能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產業投資管理,鼓勵創投資金在氫能產業中投資發展。
(四)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
加強氫能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健全氫能全產業安全規範,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地方政府氫能產業發展屬地管理責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時預警氫能生產儲運裝置、場所和套用終端的泄漏、疲勞、爆燃等風險狀態,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研究制定切實有效的應急預案,提高氫能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八、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氫能產業發展廳際協調機制,統籌推動全省氫能產業發展,協調解決氫能產業發展重大問題,負責規劃實施、項目推進、政策制定、試點示範等工作。進一步完善我省氫能產業聯盟,吸收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重點企業、金融機構,發揮優勢嫁接、成果催化等橋樑紐帶作用,強力推進氫能產業創新、布局、市場、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二)培育龍頭企業
加快培育有全國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主企業10家以上。積極引入國內外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總部機構或研發中心入駐我省。支持企業通過開展兼併收購等活動,重組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支持燃料電池汽車製造龍頭企業,發揮整車牽引作用,帶動燃料電池系統及配套產業鏈企業成長。
(三)加大重大項目建設
圍繞我省氫能產業重點主攻方向,持續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分級建立重大項目儲備庫,編制重大項目建設三年滾動投資計畫,加快推進項目報建審批和前期準備工作,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招引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將氫能產業典型示範項目納入省級重點工程,進一步破除重大項目建設面臨的制度瓶頸,按照“項目跟著規划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加大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確保重大項目儘快建成運行,發揮效應。
(四)強化智力支撐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遴選國內外氫能領域一流專家組建智庫,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與智庫開展合作,研究提出我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的舉措。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等各層次教育、培訓機構,加快推進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壯大氫能創新研發人才群體。完善氫能領域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跨產業協同平台。
(五)做好規劃督導評估
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督促指導,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適時組織開展成效評估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規劃實施中期,根據技術進步、資源狀況和發展需要,結合規劃成效評估工作,進一步最佳化後續任務工作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