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上各大宗教人數的總和大約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包括各地的小教派、各種拜物教,以及各民族的各式各樣的原始宗教的信徒,以及無宗教名稱(在中國所謂“大教”)無宗教組織的個人信神信鬼的人,可隨著科學時代到來人數在逐漸減少,只是由於傳統許多人不予以承認,科學家的宗教情感是“宇宙宗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教神學
- 意義:精神解脫
- 本質:精神追求
- 特點:相信形而上之界存在
簡介
解讀
在非洲內地有許多最原始的宗教,如圖騰崇拜、對自然物的崇拜、或對自然精靈的崇拜等。乍一看起來,沒有高於人類的神的信仰。然而不久以前,有位著名的奧地利人類學家兼宗教史學家施密特,親自到非洲下層社會裡去調查,他和最原始的那些部族同住許多年,以便了解他們的內情,最後他發現那眾多的部族裡面的繁多的原始宗教,都有著一個共同點:他們敬奉一個最高神——宇宙的主宰(當然有不同的名稱)。(詳見施密特著的《比較宗教學》一書。)我國最近出版了《宗教詞典》,在“西非宗教”條中也承認“普遍相信存在一位創世的高位神”。稱謂則隨部族而異,例如奈及利亞和達荷美的約魯巴人稱俄羅倫,達荷美和多哥的埃維人和芳人稱瑪巫,加納和象牙海岸土著稱尼阿默,沃爾特的多剛人稱安瑪,獅子山的門迪人稱厄握,奈及利亞的伊傅人稱楚克巫等。並說創世神卻沒有畫像或塑像。今日的非洲解放之歌則是“上帝保佑非洲”。
在中國自古至今,各地各民族各等級的人普遍信神敬天。甲骨文里宗教思想濃厚,而且出現了“帝”字代表天帝;清宮中懸掛匾額一方,上寫“敬天”兩個大字。明代的乾清宮裡原掛“敬天法祖”匾額一方,李自成攻進北京後改為“敬天愛民”。在老百姓中“老天爺”或“天老爺”掛在嘴頭上。中國古書中幾乎都貫穿了“天”的思想,儒家經典不用提,就是九流雜家也都有對“天”的言論,如《荀子》中有《天論篇》,《墨子》中有“天志”三篇,《莊子》書里幾次提到“造物者”和“真宰”(1948年版《辭海》注曰;“天為主宰萬物者,故云真宰”)。就連不入正書的小說、傳奇(如《水滸》、《西遊記》……)也浸染著天道思想;各少數民族也都是敬天的。(《遼史》和《金史》各都有拜天之禮,《後漢書》;“夫余國以臘月祭天”;滿族原有薩滿教以“天堂為上界所居……”)在《魯布魯克東行紀》里記錄了元朝的蒙哥汗談他們的信仰時說;“我們蒙古人相信只有一個神,我們的生死都由他掌握,我們也誠心信他。”
發展歷程
古代的經書,特別是四書五經中對天道的思想都是相當純正的,很少有迷信的成份,可是到了漢朝就出現了大批的所謂“緯書,(也叫讖緯),其中大部分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迷信,以致流傳到後世。由此可知,中國的宗教思想,不是從多神論發展到一神論;恰恰相反,而是從一神衍化出多神來。
今天科學發達、物質昌明,是不是神的思想在人心目中減弱了呢?早在十八世紀,唯物主義哲學家就“預言”說,隨著科學的進步,宗教必然滅亡。宗教改革後的宗教是理性化的,代稱“老天爺”,可多神論與一神論最大的區別即是否被主宰,這有些自我奴役。比如我們常在書刊中見到這樣的說法:“森林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浪費資源必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教導我們如何如何”……這裡的大自然指的是什麼?我們也屢次見到在無神論者編著的科學書中,特別是在《動物學》、《植物學》中也提到造物者的神工妙化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