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學派關於學習的一種學說。其代表人物是德國心理學家M.韋特海默、W.苛勒、K.科夫卡。格式塔學派認為人類和高等動物的學習,根本不是對個別刺激作個別的反應,而是對整個情境作有組織的反應過程;學習並不是依靠\"嘗試\",而是由於\"頓悟\"(insight)的結果。所以, 格式塔心理學派的學習說又稱“頓悟說”。 格式塔心理學說是一種反對元素分析而強調整體組織的心理學理論,該派認為任何心理現象都是一個\"格式塔\"。“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的音譯,又譯“完形”,意即形式或圖形,在格式塔學說中是指某種被分離的整體而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習格式塔說
- 外文名:Learning Gestalt say
- 所屬:心理學
- 代表:M.韋特海默
正文
格式塔學派最早是從韋特海默研究知覺問題開始的。後來他們把在知覺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擴大套用到一切心理現象中去, 就逐漸形成了關於學習的“ 頓悟”理論。格式塔學派關於學習的學說,最初是由苛勒提出來的。他於1913~1917年在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對黑猩猩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研究,1917年出版了《類人猿的智力》一書。他在這部著作中,竭力反對和抨擊美國E.L.桑代克的試誤說,初次提出了頓悟的學習說。他認為桑代克的結論由於其實驗方法太難,動物不能看清整個場面,其實驗結果是可疑的;如果讓動物能看清整個場面就可看到動物能發生何種水平的行為。為探討黑猩猩是否具有智慧行為,他設計了迂迴道路的實驗(即通向目的物的直接通路雖被堵塞,但還留有一條迂迴的間接通路 ) 。他對黑猩猩的智力測驗分為迷路、“工具的使用”、“工具的製造”、“建築”等共16種。如,把黑猩猩放在柵欄中,把香蕉放在柵欄外黑猩猩直接取不到的地方,但柵欄內有一根手杖或兩根短竹竿,黑猩猩可以用手杖或把兩根竹竿接起來而取得水果。苛勒把動物引進這種場面,觀察動物是怎樣取得目的物的,即如何解決課題的。他在實驗中發現:黑猩猩的活動總是針對一定的目標和參照整個情境來進行的,很少表現出與情境無關的盲目的嘗試行為;黑猩猩常常出現一個窘困或安靜的時期,它仔細地觀察整個情境,最後忽然貫通,出現一個不間斷的動作序列,正確地解決了問題,取得了水果。一般來說,動物在解決問題時,沒有多次的嘗試,而是立即成功了。苛勒根據這類實驗觀察的結果,斷言動物的學習是一種突然的領悟和理解。他認為,學習不是由於盲目的嘗試而偶然獲得成功,而是由於對整個情況有所頓悟的結果。他認為嘗試錯誤除了干擾外,對學習並不起作用,學習的成功完全是由於頓悟的結果。
格式塔學派認為,學習同知覺一樣乃是一種組織作用的結果。所謂組織作用,就是指知覺經驗中舊結構的豁然改組或新結構的豁然形成。學習是對心理環境的重新組織和重新構造。這種組織作用乃是一種先驗的原始的機能,是與知識經驗無關的。組織作用的發生,不需要任何過去的經驗作基礎而能直接地被體驗到,因此特彆強調直覺。
格式塔心理學派的理論,包括它的學習理論,對以後的認知心理學有較大的影響。在美國E.C.托爾曼的符號學習說以及瑞士J.皮亞傑和美國J.S.布魯納的認知發展說(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和發展。20世紀20年代初,格式塔學說傳入中國,一些學者先後翻譯了《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兒童心理學新論》、《拓撲心理學》等著作,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格式塔派的學習理論,重視整體,強調頓悟和理解,看到了人的智慧作用,比桑代克的學說更少機械性,較符合人的學習特點;但是,它把學習看成先驗的機能,排斥經驗的作用,把頓悟與嘗試錯誤對立起來,是不正確的。
參考書目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高覺敷:《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