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孰若
- 拼音:shú ruò
- 釋義:猶何如
- 表示:反詰語氣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孰,漢字釋義,〈動〉,〈形〉,〈代〉,古文通假,若,基本字義,其它字義,漢英互譯,
詞目
孰若
拼音
shú ruò
引證解釋
猶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詰語氣。
《後漢書·逸民傳·龐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唐·柳宗元 《童區寄傳》:“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
宋·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二》:“與其害農,孰若取之於商賈?”
明·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與其懲既往之躭誤,孰若慎將來之責成?”
《孫權勸學》: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孰
漢字釋義
〈動〉
(1) (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享,從丸。“丸”指圓形的瓜果。“享”指“享用”、“嘗鮮”。“享”與“丸”聯合起來表示“品嘗新熟的瓜果”。本義:品嘗新熟的瓜果。引申義:1.瓜果成熟。2.食物煮熟。辨析:孰與熟。“孰”指瓜果自然成熟。“熟”指用火烹飪食物使之可口。說明:“孰察之”、“孰計之”、“孰諫”中的“孰”指“成熟”,即成熟的考察、成熟的計畫、成熟的諫議。“孰不可忍”、“孰能無惑”中的“孰”意為“終究”、“結果”)。
(2) 同本義。“熟”的古字[cooked]。
孰,食飪也。——《說文》。字亦作熟。
(3) 又如:孰爛。
(4) 通“熟”。成熟 [ripe]。
腥其俎,孰其俎。——《禮記·禮運》
五穀時孰。——《禮記·樂記》
群生而萬民殖,五穀孰而草木茂。——《漢書·董仲舒傳》
(5) 莊稼豐收;五穀有收成 [harvest]。
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五穀孰,衣服節而肌膚和。——《墨子》
〈形〉
(1) 通“熟”。縝密,仔細,周詳 [careful]。
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孰察之。——《商君書·更法》
兼權之,孰計之。——《荀子·不苟》
寧孰諫。——《禮記·內則》
凡慮事欲孰。——《荀子·議兵》。註:“謂精審。”
思之未孰。——《周髀算經》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2) 又如:孰復(反覆思慮);孰慮(計慮周祥);孰視(細看);孰計(考慮縝密周到);孰論(仔細辨析);孰察(仔細觀察)
◎ 孰 shú 。
〈代〉
(1) 誰,哪個人或哪些人 [who]。
孰不可忍也。——《論語》
孰有過於狡虜妖蓮及叛將悍帥篡王之突如來如者乎?——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2) 又如:孰能當之;孰勝孰負;孰何(誰何);孰與(與誰);孰誰(何人)。
(3) 一組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 [which]。
吾與徐公孰美?——《戰國策·齊策》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4) 又如:孰是孰非。
(5) 什麼 [what]。
與其殺是人也,寧可得此國也,甚孰利乎?——《國語·越語》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唐· 柳宗元《封建論》
古文通假
若
漢字:若ruò rě
若字骨刻文演變:
若:拼音:ré
rě
rè
ruò
部首:艹,部外筆畫:5,總筆畫:8 ;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5,總筆畫:11
五筆86&98:ADKF 倉頡:TKR
基本字義
●若(ruò)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無人。置~罔聞。門庭~市。
◎ 你,汝:~輩。“更~役,復~賦,則何如?”
◎ 約計:~乾(ɡān )。~許。
◎ 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 順從:“曾孫是~。”
◎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 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 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出自《岳陽樓記》)
◎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
其它字義
●若
rě
ㄖㄜˇ
◎ 〔般若〕見“般3”。
漢英互譯
◎若
as if if like seem as though
English
◎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