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拼音:dōng)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東”的古字形像兩頭用繩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東的常用義是太陽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東。春秋時秦晉合兵圍攻東方的鄭國,鄭派使者遊說秦穆公,不要與晉聯合消滅鄭國,鄭國就可以作為東方道上的主人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用作“東道主”或“東道”,泛指客人的主人。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
- 外文名:east, eastern, eastward
- 拼音:dōng
- 注音:ㄉㄨㄥ
- 平水韻部:上平聲·一東
- 倉頡碼:KD
- 鄭碼:HDKO
- 四角碼:40904
- 繁體:東
- 統一碼:4E1C
- 字級:一級(0225)
- 五筆:AII
- 部首:一
- 筆畫數:1+4
- 造字法:象形(存疑)
- 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字源解說
詳細字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名詞 | 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日出的方向。 | east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 關東;東風;東宮;東亞 |
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在那裡,敝東回來自然有個地主之情。” | 房東;股東;作東 | ||
東道,指請客的主人。 | 孔尚任《桃花扇·訪翠》:酒已備下,玉京主會,不得下樓奉陪,賤妾代東罷。 | |||
〈文言〉春天。 | spring | |||
(Dōng)姓氏用字。詳見“東姓” | ||||
副詞 | 向東,往東。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東流;東張西望 | |
動詞 | 指使向東;使往東。 | 《左傳·襄公十九年》:“﹝齊侯﹞遂東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為大子。” | ||
擬聲詞 | 形容敲鼓等的聲音。 | 《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科舉時代之苦況》:“恭賀先生命運通,餞行侑酒鼓東東。”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廣韻
康熙字典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清濁 | 韻母 | 韻目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擬音 | 韻攝 | |
---|---|---|---|---|---|---|---|---|---|---|---|
上古音 | 東 | toːŋ | |||||||||
廣韻 | 東 | 德紅切 | 端 | 全清 | 東 | 上平一東 | 平聲 | 一等 | 開口呼 | tuŋ | 通 |
中原音韻 | 東 | 端 | 全清 | 東锺 | 陰平 | 合口呼 | tuŋ | ||||
洪武正韻 | 東 | 德紅切 | 端 | 全清 | 東 | 一東 | 平聲 | tuŋ | |||
當 | 都郎切 | 端 | 全清 | 陽 | 十七陽 | 平聲 | taŋ | ||||
分韻撮要 | 端 | 東 | 第六東董凍篤 | 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