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本原》是2023年7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瑞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子本原
- 作者:黃瑞雲
-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0707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孟子本原》是2023年7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瑞雲。
《孟子本原》是2023年7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瑞雲。內容簡介《論語本原》《孟子本原》《老子本原》《莊子本原》是黃瑞雲先生數十年來結合古典文學教學經驗的成果,作者在書中一改古人重視文學訓詁、忽視系統論述的習慣,...
孟子,名軻,字子輿(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1]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孟子·離婁下》是由戰國時期孟子創作的一篇古文,共三十三章。作品原文 離婁下·第一章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
機械力學)和論證,在反對現存政治制度、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促進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上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同時又存在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機械性,用機械的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如認為原子或電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電子...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著作 《孟子》是孟子及他...
繼承發揮老子思想,以“道”為世界的本原,認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無為無形,可得而不可見。又以為萬物無時不變化推移,原因在於其內部有兩種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認為,事物之間本質上無差別。...
“民貴君輕”是中國古代最精彩的思想命題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在政治權力本原的意義上,民眾比君主更重要。正是對這個命題的深入研究,使我認識到一個更精彩的“立君為民”命題。儒、道、墨、法等重要學派普遍認同這個命題,其中法家的...
在此基礎上,孟子進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學說。道家老莊則主張“絕仁棄義”,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漢以後,仁成為五德(仁、義、禮、智、信)之首。宋代學者更以天理說仁,仁具有了萬物本原的意義。近代學者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並...
他宣傳儒家“誠”的道德觀念,並視之為世界的本原。後孟子受業於他的門人,全盤接受並進一步發揮了他的學說,從而建立了思孟學派。他一生除授徒外,致力於著述。《漢書·藝文志》中即著錄其著述23篇,相傳《禮記》中之《喪記》、《...
在朱熹的理學思想體系中,宇宙觀和道德觀完全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天理”或“理”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也是至高至善的道德本體,同時又是對封建綱常的抽象化。朱熹認為,天理在最初是渾然不分的,但“其中含具萬理,而綱領之大者...
在政治問題上,孟子尤其強調仁心仁愛為政治的本原,具體制度設施只是表面的東西。所以孝情就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孟子甚至借舜的故事說明,孝情與制度規範發生衝突時,應當不顧制度維護孝情。相比之下,孟子對臣之忠君甚為輕視。他大力強調...
“氣”的學說在先秦時期即已出現,如孟子提出養浩然之氣,並說浩然之氣充塞天地之間(見《孟子·公孫丑上》)。宋鈃、尹文提出“精氣”為天地萬物本原(見《管子·內業》)。荀子亦提出“氣”的概念(見《荀子·王制》)。到漢代,...
這些觀點,雖然沒有正確回答道德的本原和實質,但較之唯心主義的回答卻帶有更多的合理成分。人性善惡問題 中國倫理思想中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也是道德本原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孟子以後的儒家,一般以善惡論人性,提出“性善”“性惡”、...
“養氣”之說源於孟子。孟子所說的“氣”,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性的正氣。“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範疇。在宋代理學中,更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張載便以“氣”作為宇宙的本體,主張“氣一元論”。朱熹以“理”為世界本原,但又強調“...
一:氣是構成宇宙(萬物)本原戓本體。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宇宙又稱天地、天下、太虛、寰宇、乾坤、宇空等等。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氣”是世界的物質本原。東漢·王充謂“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北宋·張載認為“太虛...
老子明確否認天是最高主宰,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道,又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儘管學術界對老子“道”和“無”的含義至今仍有爭論,但老子的觀點畢竟將中國哲學對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以後孟子和莊子分別繼承...
渾厚則開文明,澆薄則開巧偽,學須涵養本原。天地渾渾一大氣,萬物分形其間,實無二體。譬若百果纍纍,總是大樹生氣貫徹。又如魚在水中,內外皆水也。人乃自以私意間隔,豈復能與天地萬物合一乎?持敬易間斷,常如有上帝臨之,可乎...
精氣是一切生命的本原,精氣之流動與會聚使一切生命煥發光輝,《盡數》篇說:“精氣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鳥與為飛揚,集於走獸與為流行,集於珠玉與為精朗,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集於聖人與為明。精氣之來也,因輕而揚之,因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