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

《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是2022年1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
  •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2—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1月26日

方案全文

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
(2022—2030年)
為紮實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加快建設體育強市,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依據《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和《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全面發展,促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建設,努力把天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運動之都”。
  到2025年,天津市競技體育國際國內競爭力明顯提升,高水平體育賽事體系更加健全,擁有國際一流運動訓練基地和場地設施,職業體育發展更具魅力,公共體育服務更有品質,運動健身科學化、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全域運動空間布局更加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城市運動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國際化“運動之都”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天津市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發展實力全面增強,城市體育文化感召力、影響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全面建成天津風格、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獨具魅力的國際化“運動之都”。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競技體育引領
  1.實施競技運動項目實力提升行動。做大做強排球、網球、舉重、蹦床、柔道、游泳、腳踏車、水球、跳水、擊劍、棒球、武術、西洋棋等優勢項目。積極提升射箭、高爾夫、跆拳道、手球、水上芭蕾、空手道、桌球等潛優勢項目。重點支持發展田徑、游泳、體操等基礎項目。大力推動冰雪項目和水上項目跨越式發展。推動“三大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排球之城”。到2025年,在全國運動會上實現競技成績新突破。到2030年,天津市競技運動水平和國內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國內國際重要賽事上實現金牌和獎牌數量新突破。(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2.實施高端賽事引育行動。以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中國女子籃球聯賽、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等賽事為依託,加快推進“三大球”競賽體系建設。積極申辦世界排球聯賽、世界女排俱樂部錦標賽、亞洲女排俱樂部錦標賽,保持天津女排在亞洲排球俱樂部中的領先地位。積極引進和培育馬拉松、體操、武術、冰壺、速度滑冰、高爾夫球、汽車、機車等精品賽事。承接國際體育組織、單項運動項目協會等國內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活動,營造“看比賽,來天津”氛圍。到2025年,實現每年舉辦1項國際賽事和多項全國高水平賽事。到2030年,實現更多國內國際頂級體育賽事落戶天津,將天津打造成世界一流體育賽事舉辦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3.實施運動訓練基地提升行動。大力推進天津薊州國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國家賽艇天津海河體育訓練基地、國家皮划艇靜水天津海河體育訓練基地、天津市團泊體育訓練基地等運動訓練基地建設,強化運動訓練基地與國內國際體育組織、運動隊深度合作,吸引高水平運動隊、高水平運動員入駐。到2025年,將上述運動訓練基地建成集訓練、比賽、科研、醫療、康復、教育等於一體的國內一流綜合訓練基地。到2030年,將上述運動訓練基地打造成訓練、比賽、科研、醫療、康復、培訓、會議、住宿、餐飲、休閒觀光等功能相融合的世界一流綜合型國際體育訓練(培訓)中心。(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有關區人民政府)
  4.實施職業體育規範與健康發展行動。提升足球、籃球、排球職業化水平,推動職業足球俱樂部股權多元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圍棋等項目職業化發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和職業賽事。支持企業、高校、俱樂部及其他社會力量創辦職業俱樂部。到2025年,基本形成職業體育健康發展新格局。到2030年,把天津建設成為匯集高水平職業運動員、高標準職業體育俱樂部、高價值職業聯賽的職業體育名城。(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5.實施“國字號”運動項目學院內涵式發展行動。高標準辦好中國排球學院,全力保障國家排球隊駐訓,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國際交流,提升排球運動水平和排球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中國棒球學院建設,支持中國棒球協會青訓中心發展,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樹立天津棒球品牌。加快中國柔道學院建設,全面服務國家柔道隊,完善柔道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努力培養優秀柔道後備人才。吸引更多國家級運動項目學院落戶天津。到2025年,本市“國字號”運動項目學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30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高水平、有特色的運動項目發展高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天津體育學院)
  (二)構建高品質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6.實施全民健身載體升級行動。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全民健身設施更加公平可及。持續完善社區15分鐘健身圈,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實施社區健身設施夜間“點亮工程”,打造明亮舒適的健身環境。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間,加強城市空閒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不含橋下空間)、建築屋頂等空間資源的公益化利用,複合建設方便民眾的體育設施。有效開發城市公共休閒場地,建設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腳踏車道等運動場地設施。新建改建10個以上體育公園、500個社區體育園、15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實現50%以上的鄉鎮(街道)具有體育公園、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定期舉辦的鄉鎮(街道)和社區運動會、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區體育協會)。到2025年,本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到2030年,城市運動場地設施“舉步可就”,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
  7.實施運動健身科學化指導與服務行動。倡導“運動是良醫”理念,開展國民體質監測與健身指導服務,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體質健康監測、運動處方、健身指導、慢病預防、運動康復治療等新服務模式。發揮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為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科學化健身服務,推廣個性化運動健身方法。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志願者“二位一體”管理模式,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到2025年,實現運動健身科學化指導與服務專業化、常態化、品質化。到2030年,全面普及科學化全民運動健身。(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
  8.實施民眾體育活動與賽事推廣行動。定期辦好城市運動會、市民運動會和社區運動會,將社區運動會向區級和鄉鎮(街道)級延伸。積極打造系列特色主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辦好海河龍舟賽、環團泊湖腳踏車賽等品牌賽事。重點辦好“三大球”、“三小球”等項目業餘聯賽和傳統武術、龍舟、柔道、中國式摔跤、智慧型體育等賽事。持續舉辦水上系列賽、青少年系列賽、冰雪系列賽、“三八健康杯”、職工體育嘉年華、青年體育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傳統品牌賽事。到2025年,每年至少開展100項市、區兩級民眾賽事活動。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民的競賽活動體系,實現周周有競賽、人人可參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市民族宗教委、市總工會,各區人民政府)
  9.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行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培養青少年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學校每年至少舉辦1次運動會。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每所學校至少建立1個特色運動項目。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構建市、區、校三級體育競賽體系和選拔性競賽制度,支持青少年參加區域類和全國類運動競賽。到2025年,全市中國小《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達到60%,合格率達到95%。到2030年,持續鞏固提升。(責任單位:市教委、市體育局)
  10.實施運動健身智慧化提升行動。有序推進智慧化體育設施建設,推動智慧型化體育公共產品進社區、進家庭,推廣適老型、康復型智慧型體育產品與服務。鼓勵推動線上智慧運動新模式,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和智慧化程度。到2025年,打造一批智慧型體育園、智慧健身步道,建成天津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和天津公共體育設施電子地圖。到2030年,實現全民健身園疊代升級,智慧健身設施全面普及,基本建成數位化“運動之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網信辦、市規劃資源局)
  (三)推動體育產業創新發展
  11.實施體育產業體系升級行動。推動天津市知名體育製造企業轉型升級,引導體育服務業繁榮發展。壯大西青區、寶坻區鞋服及健身器材生產製造產業集群和靜海健康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以冰雪運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等為重點的戶外運動。支持“體育+”和“+體育”創新發展,重點推動“體育+旅遊”、“體育+醫療”、“體育+會展”和“網際網路+體育”等新業態發展。到2025年,打造5個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3個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20個市級體育產業基地。到2030年,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達到15個、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達到10個、市級體育產業基地達到40個,建成消費引領、創新驅動、開放包容、結構合理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有關區人民政府)
  12.實施全域運動空間最佳化行動。依託山、河、湖、海以及公園、綠地、景區、歷史文化遺存等城市空間資源,最佳化運動空間布局。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不破壞生態、不妨礙行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圍繞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等自然資源,開展多樣化體育項目。到2025年,打造濱海休閒運動帶(國家海洋休閒運動中心)、薊州山地戶外運動帶、海河水上運動帶和環團泊湖國際體育圈,持續打造一批覆合型城市運動中心和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城市全域運動空間布局大幅最佳化。到2030年,實現全域運動空間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水務局,有關區人民政府)
  13.實施體育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鼓勵企業品牌化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體育企業落戶天津。利用市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大型體育賽事及活動、體育裝備製造轉型升級、體育場館改造、體育會展及職業體育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體育產業項目予以資助。對體育類重大項目、重要企業、特殊產業人才實行“一企一議”、“一事一議”,提升體育產業發展質量。支持全國體育院校體育產業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與發展,建設高水平體育產業學院。加快推動體育產業孵化器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2025年和2030年,體育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5000家和25000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天津體育學院)
  14.實施體育消費升級行動。探索體育消費新理念、新場景、新模式,大力推動夜間體育消費、節假日體育消費、戶外參與型體育消費等,拉動市民體育消費熱潮。擴大體育惠民卡發行數量,發放體育消費補貼,創新體育消費支付方式,舉辦體育消費季、線上發放消費補貼等活動。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分別達到450億元和700億元,人均體育消費分別達到3500元和5000元,使體育運動成為市民消費新時尚。(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15.實施體育場館綜合體(都市運動中心)培育行動。深化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鼓勵採取委託經營、租賃、合作(資)經營等多種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利用傳統工業園區轉型契機,推動新型都市運動中心建設,打造融合型、全齡化都市運動新地標。提升大型體育場館智慧型化水平,實現市級體育場館智慧型化管理全覆蓋,提升場館服務能力。到2025年和2030年,集體育、文化、健康、旅遊、休閒娛樂、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體育服務綜合體數量分別達到10個和30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體育文化建設
  16.實施城市運動文化宣傳行動。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在城市運動空間場域、運動設施、大型體育場館及其周邊地區,立體化呈現、精準化傳播運動文化。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宣傳氛圍,圍繞體育賽事、重大節慶等,開展主題鮮明的“運動之都”宣傳活動。到2025年,構建“運動之都”宣傳的“台、網、微、端、屏”全媒體傳播矩陣。到2030年,向世界全面展示具有津沽特色的國際化“運動之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天津海河傳媒中心)
  17.實施體育博物館提升改造行動。推動天津市體育博物館高標準建設與發展,加強博物館數位化建設,支持開發雲展覽、雲直播等遊覽模式。持續組織“海河迴響女排精神展”觀展活動,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提升薩馬蘭奇紀念館綜合效能,打造薩馬蘭奇體育文化公園。加強霍元甲紀念館的綜合利用。到2025年,以體育博物館展覽活動為承載,每年推出3項體育文化精品項目。到2030年,每年推出10項體育文化精品項目,確立“近代體育看天津”城市形象。(責任單位:市體育局,西青區人民政府、靜海區人民政府)
  18.實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行動。加強本市現有的傳統體育類世界級、國家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點加強對李氏太極拳、回族重刀武術、無極拳、北少林武術、程派高式八卦掌等項目的傳承與推廣。到2025年,建立本市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保護機制,每年開展天津特色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到2030年,累計申報獲批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項,打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體育學院)
  19.實施城市體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行動。建立城市體育文化資源庫,加強體育歷史遺蹟的保護,重點對體育設施歷史遺蹟、體育名人故居等進行保護與開發。加強體育口述史研究,講好天津體育史實,搶救性記錄本市體育文化歷史資源。強化城市大型體育賽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加強體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和開發利用,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別建設20個和40個體育文化名鎮、名村。(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20.實施體育文化創意產品培育行動。定期組織體育書法、繪畫、攝影、雕刻、雕塑等文化活動。支持體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鼓勵開展體育實景文化演出、展演等文體結合活動。支持體育攝影、體育電影、體育短視頻、廣播電視等傳媒節目在天津拍攝、製作與發行。鼓勵跨界融合,依託演藝、影視、旅遊、教育、動漫遊戲等資源,開展體育文化創意產品的培育與推廣。到2025年,推出至少10項體育文化特色創意產品。到2030年,推出至少20項體育文化創意產品。(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海河傳媒中心)
  三、保障措施
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各區、市級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推進重點工作,解決難點問題。各區、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研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到位。保障“運動之都”建設政府資金投入,制定並落實土地、規劃、能源、宣傳等方面措施,廣泛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運動之都”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